專利名稱:掛鎖解扣的新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的新結構,尤其是一種解扣操作有別于一般掛鎖方式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
公知的一般掛鎖大都包括有一固定外形的鎖體及由該鎖體延伸出有一條柔性可圈繞的鋼索。其中鎖體部分大致具備有一排號碼輪,鋼索的固定端由鎖體上方一側延伸出來,鋼索的活動端可直接插入鎖體上方表面的一個鎖孔內,當鋼索活動端插扣在鎖孔內時,立即被鎖體內卡扣機件扣定,開鎖操作只要密碼對合就能順利地拉出鋼索活動端,使其脫離鎖體內部卡定機件。由于開鎖操作沒有特別隱密的操作方式,無論是掛鎖使用者本人或其他第三者只要密碼撥對,則必然能打開鋼索。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掛鎖解扣的新結構,使其結構簡單、掛鎖解扣具有新的操作方式,不僅解扣迅速,并且只有使用者明了其正確操作方式,使其具有防盜功能。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包括有一鎖體及一個圈繞體,在鎖體上設有一鎖孔以供圈繞體的第一端插合。在鎖體的下面設有一密碼設定機構,一連動裝置裝設在鎖體內并受密碼設定機構操控,一鎖扣開關位于鎖孔的下方,并受連動裝置滑動而產生位移,從而對圈繞體第一端進行鎖扣或釋放;圈繞體的第二端的端頭插設在鎖體預定插孔內,且該第二端的端頭與連動裝置銜接,能牽動連動裝置,使連動裝置運動產生滑移作用的鎖扣開關位移,讓圈繞體的第一端失去嵌卡而脫離鎖體,實現解扣。
本發明方案的效果和優點在于由于裝設在鎖體內的連動裝置受密碼設定機構操控,再傳動給鎖扣開關,使鎖扣開關對圈繞體的撓性索第一端產生解扣。而連動裝置的另一側與圈繞體的第二端接合,而連動裝置的左右位移又受密碼設定機構操控,因此本發明構造使開鎖操作必先密碼對合,才扯動撓性索第二端端頭,進而讓卡扣在鎖體鎖孔內的撓性索第一端獲得釋放,達到解扣目的。
本發明使為解扣撓性鋼索不僅是懂得密碼數,而必須配合開鎖的一個特殊拉動操作才能順利地讓撓性鋼索快速彈出于鎖孔之外,實現快速解扣。如果只有密碼對合,而不拉動圈繞體第二端端頭,還是無法開鎖,因而只有使用者明白操作方法,第三者并不清楚,使本發明提供的新的解扣操作方式的掛鎖具有相當的防盜功能。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2為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之一(表示密碼對,呈可開鎖情況)圖3為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之二(表示密碼對,連動裝置被向右拉動,圈繞體第一端被彈出)圖4為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之三(表示密碼不對,連動裝置不能拉動)圖5為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側的動作示意圖之四(表示密碼不對,但圈繞體第一端能扣入鎖孔內)圖6a為本發明鎖扣開關及圈繞體配合的平面6b為圖6a的俯視7為本發明的立體組合中,10.鎖體 10a.左鎖體 10b.右鎖體 101.支柱 102a.凹緣102、104、106.定位板 103.插孔 105.鎖孔 107.限位槽108.下段孔容室 109.接合柱 110.軸 111.套柱12.密碼設定機構 121.號碼輪本體 122.內輪 123.彈簧124.環套 125.卡槽 13.連動裝置 131.套 132.卡體133.擋體 134.頂邊水平 136.推體 137.彈性體 14.鎖扣開關141.嵌孔 142.側板 143.彈簧1 5.動力傳動件 151.轉桿152.撥桿 16.彈力發射體 161.金屬圓柱 162.彈體 163.凹埠20.圈繞體 21.套接體 22.頸部 23.滑套 24.端頭本發明一種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如圖1所示,包含有一鎖體10及一圈繞體20,其中鎖體10由左右相對各為半個殼體10大小對應鉚合構成,其底部供組接一密碼設定機構12、中間供裝設一連動裝置13,上方供設置一鎖扣開關14;該鎖體10其中一邊為左鎖體10a,其底部設有三根支柱101供組配一密碼設定機構12,左鎖體10a底部設有凹緣102a可與右鎖體10b對合組成一伸露孔,以供密碼設定機構12的號碼輪本體121顯露,且左鎖體10a中間設有定位板102,該定位板102可與左鎖體10a底緣形成一容置槽,供組裝并固定一連動裝置12。左右鎖體10a、10b結合后其右側共形成有一插孔103,又有一定位板104位于左鎖體10a適當位置,另外左鎖體10a頂部設有一鎖孔105,該鎖孔105下方也設有定位板106,該定位板106與左鎖體10a頂部內邊緣形成有一限位槽107,而定位板106下方由左鎖體10a本體延伸出的殼壁形成鎖孔105下段孔容室108部分,連接下段孔容室108部分呈塊體,再由該塊體延伸出一接合柱109,又有一軸110設在左鎖體10a鎖孔105側邊,且左鎖體10a左右邊各設有一套柱111,以方便右鎖體10b凸柱對合后,利用鉚合固定方式結合成為一體。
密碼設定機構12由三組號碼輪組成,各組號碼輪包含有一號碼輪本體121、一內輪122、一彈簧123,號碼輪本體121設有環套124,可將內輪122置于其內部,號碼輪本體121設有卡洞能卡定在左鎖體10a底部凸點,內輪122也設有嵌孔,以利用該嵌孔卡定在號碼輪本體121平面卡洞上,(因此部分為一般轉動號碼輪能傳動內輪的現有技術,并普遍利用于市面的號碼鎖,在本案不再編號及詳述),在內輪122周邊設有一卡槽125;連動裝置13呈片體形狀,其底部設有三個相對于內輪122的套口131,套口131一側設有一卡體132,各套口131的卡體132呈一直線排列,且連動裝置13右側邊設有一擋體133,擋體133頂部比擋體133頂邊水平134高,且該擋體133與該左鎖體10a右側定位板104上下對應,并讓該連動裝置13頂邊水平134與定位板104形成一滑移空間,另外該連動裝置13左邊向內彎設有一推體136,并有一彈性體137設置在左鎖體10a中間塊體邊壁與推體136下方所形成的定位槽內,可使連動裝置13復位;推體136連接一動力傳動件15,動力傳動件15的軸孔套在左鎖體10a的軸110上,其第一端設有一轉桿151,另一端設有一撥桿152,可使連動裝置13反向傳動動力給鎖扣開關14。
鎖扣開關14是呈形的片體,其頂部恰能縱向置入于左鎖體10a頂壁下方的限位槽107內,并對應鎖孔部位設有一嵌孔141,鎖扣開關14左方為側板142部分,并有一彈簧143位于側板142與左鎖體10a邊壁間,又有一彈力發射體1 6位于下段孔容室108內,它是由一金屬圓柱161及一彈體162組成,金屬圓柱161下方設有凹埠163,可容納該彈體162于其內部,而金屬圓柱161上段外徑小于下段外徑,使下段孔容室108頂部邊緣僅容許金屬圓柱161上段部分伸縮,并通過鎖孔105下段孔容室108頂部邊緣部分限制金屬圓柱161前端面,金屬圓柱161埋設于鎖孔105內。
圈繞體20為一條預定長度的金屬撓性鋼索,其第一端為扣鎖端,設有與圈繞體本身相連的金屬套接體21,在金屬套接體21適當距離設有一頸部22,圈繞體20第二端設有一金屬滑套23,滑套23配在鎖體10右側插孔103上,滑套23頂端設有端頭24,端頭24恰能組配在連動裝置13擋體內側與定位板104內,并受擋體133的局限卡定。
通過上述組合,而得到本發明一種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組合過程相當快速容易,如圖1所示,它是先將號碼輪本體121、內輪122、彈簧123中孔依次套進鎖體10支柱101,再套進連動裝置13,使其套口131對應在內輪122周圍,且連動裝置13頂部受定位板102限定,只能左右移動,并把彈性體137置入在推體136下方定位槽與鎖體10塊體側邊空間內,再將動力傳動件15裝設在左鎖體10a的軸110上。接著將鎖扣開關14置入在左鎖體10a限位槽107內,使其側板142與左鎖體10a側壁平行,并夾制彈簧143,使動力傳動件15撥桿152能撥到側板142。連動裝置13右側擋體133內側面能套進圈繞體20第二端端頭24,使圈繞體第二端端頭24上下位于定位板104與連動裝置13頂面之間,容許第二端端頭24在該空間滑移,但受擋體133的限定。
又將動力傳動件15置入于左鎖體10下段孔容室108內,當然先將彈體162放入在金屬圓柱161底部凹埠163。最后把右鎖體10b對合左鎖體10a,讓左鎖體10a接合柱109對著右鎖體10b中央鉚孔,又將左鎖體10a兩側套柱111與右鎖體10b對應的接合椿插合,再對著接合柱109進行鉚合,形成一整體鎖體10,其立體組合圖如圖7所示。
請參考圖2所示,為密碼對,得以開鎖的情況。由于密碼設定部位即三個內輪122卡槽125排呈一直線時,就是號碼對合,此時的連動裝置13能通過圈繞體20端頭24嵌著連動裝置13擋體133拉扯向右移,請再參考圖3,讓連動裝置13的卡體132卡入內輪122卡槽125,連動裝置13左邊推體136也向右移并帶動動力傳動件15轉桿151反時針方向轉,使另一角度的撥桿152也反時針轉動,并牽動鎖扣開關14側板142左移,壓縮彈簧143,使位于鎖扣開關14左邊嵌孔141往左移,圈繞體20的第一端套接體21頸部22失去嵌孔141周邊的卡合力,自然能被彈力發射體16彈出。
圖4為密碼不對時,因有至少一個內輪122周邊頂著連動裝置13卡體132,就不能使圈繞體20第二端端頭23有向右拉動的距離空間,所以鎖扣開關14不能往左移動,其嵌孔141就一直卡扣著圈繞體20第一端的頸部22端緣,達不到開鎖目的。
圖5表示本發明密碼不對,也能將圈繞體20第一端套接體21插扣于鎖孔105內,并被鎖扣開關14嵌孔周邊141嵌扣。在套接體21未插入于鎖孔105內時,彈性發射體16的金屬圓柱161被彈體162頂出,使其上段外徑位于下段孔容室109頂部邊緣以上。當套接體21套壓進入鎖孔105后,順著壓縮金屬圓柱161向下縮合,直到套接體21頸部22被嵌孔141卡住扣定。鎖扣開關14與圈繞體20的配合如圖6a和圖6b所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扣操作方式的掛鎖,其重點是在開鎖解扣時,必先密碼對,然后拉動圈繞體20第二端固定端自動開啟圈繞體20第一端插合于鎖孔105內的套接體21釋出,達成解扣目的,當然只有密碼對合而不拉動圈繞體20第二端端頭滑套23還是無法開鎖,而這只有使用者明白操作方法,第三者并不清楚,因而具有相當防盜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包括有一鎖體(10)及一個圈繞體(20),在鎖體(10)上設有一鎖孔(105),以供圈繞體(20)的第一端插合,其特征在于在鎖體(10)的下面設有一密碼設定機構(12),一連動裝置(13)裝設在鎖體(10)內并受密碼設定機構(12)操控,一鎖扣開關(14)位于鎖孔(105)的下方,并受連動裝置(13)滑動而產生位移,從而對圈繞體(20)第一端進行鎖扣或釋放;圈繞體(20)的第二端的端頭插設在鎖體(10)預定插孔內,且該第二端的端頭與連動裝置(13)銜接,能牽動連動裝置(13),使連動裝置(13)運動產生滑移作用的鎖扣開關位移,讓圈繞體(20)的第一端失去嵌卡而脫離鎖體(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裝設在鎖體(10)底部的密碼設定機構(12)是由預定數的號碼輪構成,各號碼輪組接有一內輪(122),內輪(122)設有一卡槽(125),各內輪(122)的外周同時與呈片體的連動裝置(13)各套口(131)配合,各套口(131)設有一卡體(132),通過轉動號碼輪傳動內輪(122),再由內輪(122)的外周帶動連動裝置(13)產生左右移動,使連動裝置第一邊撥動鎖扣開關(14),使圈繞體(20)的第一端失去連動裝置的嵌卡力而呈開鎖狀態,并有一彈性體(137)位于連動裝置(13)與鎖體(10)之間,使連動裝置(13)復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連動裝置(13)與鎖扣開關(14)之間設置一動力傳動件(15),該動力傳動件(15)是轉動連接在鎖體(10)上,使連動裝置(13)反向傳動動力給鎖扣開關(1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鎖扣開關(14)為L形片體,其側板(142)與鎖體(10)之間設有一彈簧(143),且側板(142)與連動裝置(13)配合,在鎖扣開關(14)的適當位置設有一嵌孔(141),在圈繞體(20)第一端設有一頸部(22),利用嵌孔(141)的孔邊卡定圈繞體第一端的頸部(22),實現鎖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連動裝置(13)的第二邊設有一擋體(133),而圈繞體(20)的第二端設有一滑套(23),滑套(23)的端頭與連動裝置(13)的擋體(133)嵌合,使滑套(23)端頭滑移到擋體(133)內側平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鎖體鎖孔(105)埋設有一彈力發射體(16),使在圈繞體第一端失去嵌卡作用時,通過彈力發射體(16)的彈力,而將圈繞體第一端彈出鎖體(10)外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鎖體(10)是由左右各半的鎖殼組成,其中一半邊鎖體設有預定數定位板(102)能固定密碼設定機構(12)、連動裝置(13)、鎖扣開關(14),并形成一個容室以置納彈力發射體(16);其中有一個定位板與連動裝置擋體(133)的內面構成一滑移空間,以限定圈繞體第二端的端頂在該滑移空間內滑動,并受擋體(133)而止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圈繞體(20)為一撓性金屬索。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彈力發射體(16)是由一金屬圓柱(161)及一彈體(162)組成,在金屬圓柱的底部設有凹埠(163)能容置彈體(162),而彈體(162)的另一端頂在鎖體(10)的中間塊體上,并且金屬圓柱(161)的上段外徑小于下段外徑,使鎖體(10)延伸形成的鎖孔(105)下段孔容室(108)的頂部邊緣限制金屬圓柱(161)在鎖孔(105)內伸縮。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掛鎖解扣的新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動力傳動件(15)設有一個孔可套接在鎖體軸(110)上,其一側設有轉桿(151),另一側設有撥桿(15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掛鎖解扣的新結構,主要包括鎖體及圈繞體。鎖體底部設有密碼設定機構,并有一連動裝置受其操控,還有一鎖扣開關位于鎖孔下方并受連動裝置滑動而產生位移,從而對圈繞體第一端進行鎖扣或釋放。圈繞體的第二端與連動裝置銜接。本發明結構使開鎖操作必先密碼對合,才能扯動圈繞體的第二端,進而讓卡扣在鎖體鎖孔內的圈繞體的第一端獲得釋放,達到解扣目的。本發明結構使快速解扣必須配合開鎖的一個特殊操作,從而具有防盜功能。
文檔編號E05B37/00GK1209496SQ9711679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1997年8月22日
發明者尤俊德 申請人:尤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