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循環透氣座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循環透氣座墊,該座墊主要是由上軟下硬的復合墊體形成坐墊及背墊,于二墊體硬質的下半層形成布設的氣流通道,而軟質的上半層則布設若干進、出氣孔,利用一高壓鼓風裝置而由背墊的進氣孔進氣循環至坐墊的氣流通道后,分別由坐墊及背墊的出氣孔吹出,形成循環透氣的效果。
座墊的使用早已為日常生活中慣用的方式,而座墊的形態亦由以往僅為柔軟舒適的要求,提升至需具有透氣的功效;無論坐于室內冷氣房中,或是于汽車駕駛中,車內或屋內冷氣往往只能吹到人體與空氣接觸的部位,至于背部、臀部及大腿等與座椅接觸的部位,通常是冷氣無法到達的部位,因此在久坐之后,即使屋內或車內開放冷氣,該等部位仍感悶熱而無法使人體達到全身涼爽境界,除非隨時不斷挪動坐姿,使前述該等部位與冷空氣接觸散熱,否則常造成衣服背部或褲子汗淋淋,座椅使用者感到不舒服,甚至因此產生病變;所以,座墊的透氣要求則倍受重視。
基于上述問題,現有各種形式的座墊問市,試圖一舉解決上述問題,但綜觀各類型座墊,仍有其缺點,無法盡善盡美,就茲例舉各種構造的現有用座墊加以探討;1、發聚熱性較差的材料制成顆粒狀或編織方式的座墊,此種結構的座墊,相信大家均有經驗,充其量,只可使使用者感到較不熱,如欲達涼爽的目的,則無此功能。
2、如臺灣專利申請案第77210298號“汽車用送風座墊之結構”,(78年5月11專利公報,公告號113007),其主要是由一接風罩與汽車冷暖氣通風口相接,再經由收送風管輸送冷氣進入座墊本體,再利用人體重壓將冷氣壓出。此種結構的座墊本體,利用人體重壓將冷氣壓出。此種結構的座墊的缺點如下A)接風罩及送風管線繁多,除非汽車設計時,生產線上即考慮其管線,否則將造成汽車內部觀瞻不佳,甚至影響車內人員活動空間而影響行車安全。
B)以接風罩接受冷氣,接風罩形式固定,大量生產時,需各種形狀的接風罩,否則非但一般室內不適用,就不同廠牌的車適用必將發生困難。
C)構造繁雜,制造成本高,除了接風罩、送風管外,座墊本體的通風設備構造復雜,成本極高,實不符經濟效益。
3、另一種類型的座墊,如臺灣專利申請案號第79211876號“車輛座椅冷卻裝置”(80年2月20日專利公報,公告號152500),其主要目的亦為舒緩人體背部及臀部等冷氣不易到達部位的熱度,其手段是以冷卻座椅本身為主,由其構造特征可知,其為到達目的,已大費周章地修改或附加各類元件,如容器、冷凝管……等等,除非汽車生產線自汽車設計時即加以考慮,否則此種型式的座墊亦非理想的創作。
以上所列舉的現有物品的構造,其為三種典型,綜觀市面上所售物品,或各種文獻所揭露資料的座墊,均不脫離此三種類型,而其設計,非遇過簡單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或者便是過于復雜,成本過高,實有舍本逐末之勢,均非理想的創作。
有鑒于此,針對上述各種現有座墊的缺點加以分析探討后發現,如能在汽車內或冷氣房內座椅附加一構造簡便但功效良好的特殊裝置,直接將車內或屋內流通的冷氣加以循環應用,使其能完全有效的散布于人體各部分,以達到涼爽怡人的目的,那必將是一理想的創作。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軟硬復合式墊體,于較硬質部分直接形成布設的氣流通道,使墊體具有柔軟、透氣且不受重壓變形而阻礙氣流通道的缺點。
其中,墊體亦可采軟硬適中的材料直接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采用全墊面氣孔、氣流通道循環透氣方式,冷氣于通道當中流通時,即可降低座、背墊的溫度,且氣流通道及氣孔依人體學而于人體臀部、大腿部及背部的坐靠位置為重點出風口處,因此,全部的風量沒有任何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以全墊面多孔或進氣設計并采取進氣通道與出氣通道分離,以提高冷氣利用率,形成無障礙與無限制供應所需的風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該座墊主要包含有坐墊、背墊、底板、軟質彎管及高壓鼓風裝置;該坐墊及背墊的上半層形成均布設的突塊,使該上層面相對形成縱橫交錯的凹陷氣流空間,于氣流空間的墊面布設若干氣孔;于下半層則形成布設的氣流通道,各氣流通道與上半層的氣孔皆為導通,而該二墊體的底面皆貼合一底板以覆蓋氣流通道,并于二底板間固合一軟質接合板片,使坐墊及背墊組接成一體;其次,該軟質彎管是固設于坐、背墊的后側邊,而導通二墊體的氣流通道;該高壓鼓風裝置固設于背墊兩氣流道底側兩角端上;
藉此,利用高壓鼓風裝置的動作,使涼冷空氣由背墊的進氣孔進入背墊,經氣流通道再由坐墊及背墊的出氣孔吹出,達無障礙與無限制供應所需的風量。
其中,坐墊的氣流通道為全面循環設計,僅余留邊側一道為隔離無氣流循環的自流散熱通道,并于通道各側邊設有通風槽。
其中,背墊的氣流通道為二分式,中央處與兩旁側的氣流通為隔離設計,該兩旁側的氣流通道及中央處的氣流通道皆分別接合一軟質彎管而與坐墊的氣流通道形成導通。
其中坐墊所設的氣孔皆為出氣孔,而背墊中央處的氣孔為出氣孔,其余則皆為進氣孔。
其中,背墊的上半層為較軟質而下半層硬質設計。
其中,背墊可以軟硬適中的單一材質直接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最精巧而透氣效果極佳,且收藏、使用皆方便又極為耐用,無論就制造或消費而言,其實用性皆明顯提升。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循環透氣座墊的結構特征及其功能目的,有更深一層了解,茲例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于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循環透氣座墊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循環透氣座墊的結構組配形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循環透氣座墊的氣流通道及氣孔布設形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循環透氣座墊的剖面實施示意圖。
請參閱
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由坐墊10、背墊20、底板30、軟質彎管40及高壓鼓風裝置50等構件所組成;該座墊10及背墊20為一上軟下硬的墊體,其中軟質材料以PU(即聚氨酯)最理想,而較硬質材料以具有極佳彎折性的EVA(即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最理想,于軟質部分的上半層形成均勻布設的突塊12,使表面相對形成縱橫交錯的凹陷的氣流空間,并于凹陷空間的墊面布設若干氣孔,該氣孔于坐墊10為出氣孔13,于背墊20為進氣孔24,而背墊中央處的氣孔則為出氣孔23,該二墊體的較硬部分的下半層則形成精巧布設的氣流通道11、21,該氣流通道11、21與上半層的進、出氣孔13、23、24皆為導通的設計(如圖4所示),二墊體最末端的氣流通道11、21間,設有軟質彎管40,使二墊的氣流通道11、21形成導通,另于背墊兩端底側的氣流通道21上,分別設有一角狀的高壓鼓風裝置50;該二墊體的底面(即氣流通道的開口面)則再固貼一較硬質的底板30,使墊體的氣流通道11、21隱沒于墊體內,而二墊體的底板30間則固設一軟質接合板片31,使坐墊10及背墊20接合成一體,并得以隨意彎折收合或展開。
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墊體的氣流通道及氣孔是依人體工學而精心設計,背墊20的氣流通道21為二分式,其中央處于兩旁的氣流通道為隔離設計,而兩旁邊的氣流通道則相互導通形成進氣流通道,于通道上的氣孔則形成進氣孔24,而高壓鼓風裝置50則是設于該兩旁氣流通道的底部角端,使高壓鼓風裝置50于動作時,其一端得由氣流通道吸氣,而藉由氣流通道上滿布的進氣孔24將墊體外的冷涼氣體不斷吸入墊體內,使其進氣得形成無障礙且無限量,前述高壓鼓風裝置50排氣端的氣流通道則接合軟質彎管40而與坐墊10的氣流通道11形成導通,前述背墊中央處的氣流通道21亦接合一軟質彎管40與坐墊10的氣流通道11形成導通;而其間的氣孔則形成出氣孔23,主要為集中于使用者的背部透氣。
其次該坐墊10的氣流通道11,主要采用全墊面循環設計,僅余留邊側一道為無氣流循環的自流散熱通道;該氣流通道的各側邊設有通風槽14,以利其自流效果而坐墊10所設的氣孔于此皆為出氣孔13的形態;如圖3所示,該坐墊10中央墊面的氣流通11為全面相互導通,于后側邊的氣流通道兩側各接合一軟質彎管40,分別引接至背墊20的高壓鼓風裝置50吹入的強勁涼冷風,此種集中形態是為使用者的臀部及大腿部得能有效感受透氣涼風;另于該氣流通道的中央處亦接合一軟質彎管40與背墊20中央處的氣流通道形成導通;藉此,當背墊20的高壓鼓風裝置50動作時,涼冷風由背墊20滿布的進氣孔23吹入背墊內,經背墊的氣流通道及兩側的軟質彎管40進入坐墊10的氣流通道11,而此兩側強勁的涼冷風則分別于坐墊10的氣流通道11內流通,并由各氣流通道11上的出氣孔13吹出使坐者的臀部及大腿部得以受冷涼風的舒適,而強勁的涼冷風并自坐墊10中央的軟質彎管40而吹入背墊20中央處的氣流通道內,并由其間的出氣孔24吹出,使坐者的背部得感受冷涼風的舒適感。
再請參閱圖4所示,坐墊10及背墊20采用上軟下硬的復合體設計,當墊體表面受重壓時,該主體層11的上部產生凹陷,讓座墊使用者感覺柔軟舒適,而其下部不易變形,以避免主體層全層受壓凹陷變形的區域阻礙氣流通道,使能源效率高效運用,以保持墊體始終處于最佳的循環透氣效果。
亦可視墊體使用狀況不同,以軟硬適中的單一材料一次成型,讓墊體的使用選擇性更為提高。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該座墊主要包含有坐墊、背墊、底板、軟質彎管及高壓鼓風裝置;該坐墊及背墊的上半層形成均布設的突塊,使該上層面相對形成縱橫交錯的凹陷氣流空間,于氣流空間的墊面布設若干氣孔;于下半層則形成布設的氣流通道,各氣流通道與上半層的氣孔皆為導通,而該二墊體的底面皆貼合一底板以覆蓋氣流通道,并于二底板間固合一軟質接合板片,使坐墊及背墊組接成一體;其次,該軟質彎管是固設于坐、背墊的后側邊,而導通二墊體的氣流通道;該高壓鼓風裝置固設于背墊兩氣流道底側兩角端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其中坐墊的氣流通道為全面循環設計,僅余留邊側一道為隔離無氣流循環的自流散熱通道,并于通道各側邊設有通風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其中,背墊的氣流通道為二分式,中央處與兩旁側的氣流通為隔離設計,該兩旁側的氣流通道及中央處的氣流通道皆分別接合一軟質彎管而與坐墊的氣流通道形成導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其中坐墊所設的氣孔皆為出氣孔,而背墊中央處的氣孔為出氣孔,其余則皆為進氣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背墊的上半層為較軟質而下半層硬質設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特征是,背墊可以軟硬適中的單一材質直接成型。
專利摘要一種高效循環透氣座墊,其主要是由軟硬復合的墊體形成坐墊及背墊,該二墊體的下半層為較硬質(EVA)部分,于該部分形成氣流通道,而上半層為較軟質(PU)部分,并于表面布設有進氣及出氣孔,且各氣孔皆與氣流通道導通,另于背墊兩端側的氣流通道上設有渦輪式高壓鼓風裝置,而坐墊與背墊間設有若干軟質彎管,使二墊體的氣流通道形成導通。
文檔編號A47C7/18GK2246442SQ9522073
公開日1997年2月5日 申請日期1995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1995年8月17日
發明者劉耀庭 申請人:劉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