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尤其是指一種可由電子控制線路推動或鑰匙作開啟動作的鎖。
現有技術中,臺灣第77201523號“電子鎖用之控制構造”、臺灣第78212481號“電子鎖用之控制裝置”、臺灣第77204684號“電子鎖用之控制構造(第三案)”、臺灣77205561號“電子鎖用之控制構造(第四案)”,均是以一個電子控制線路,作解讀判斷,使把手轉動成門的開啟動作。另外,臺灣第79205198號“電子鎖具之控制構造(第二案)”專利案,是就上述問題加以改良,使該鎖具除可以用電子線路做開啟動作的控制之外,更可由鑰匙來達到開啟目的,使該鎖具的適用性更為廣泛。另外,臺灣第81211865號“鎖”專利案的第一追加案,母案的鎖是由外盒結合有外把手,內盒結合有內把手,外盒以板結合有帶動構件,內把手可對一帶動軸成帶動旋轉,利用正確鑰匙插入可帶動鎖心旋轉,以使離合盤與閥桿成嚙合,或以正確方式使解碼件動作,使閥桿被吸磁與離合盤嚙合,閥桿恒與帶動軸嚙合,則可使外把手的旋轉,成門的開啟動作,上述鎖的結構都較為復雜,尚需改進。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鎖,其結構是在上述鎖的基礎上加以改良,更為簡單。
本發明的鎖,包含有外盒,與一板結合將帶動構件容存其間,外盒上結合有解碼構件,能作解讀工作,以使線圈座產生激磁動作,外盒以一座孔結合外把手,使外把手成定位轉動,并受復位元件帶動復位;
內盒,以一座孔供內把手結合成定位旋轉,且以復位元件使內把手轉動后復位;
外把手,結合在外盒的座孔內成定位旋轉,且轉動可由復位元件推動復位;又外把手設有槽道,以引導帶動構件的離合盤成直線橫向移動;
內把手;結合在內盒的座孔內成定位轉動,并被復位元件推動成復位,內把手有一可成一體轉動的帶動軸,帶動軸穿過鎖閂以引拉鎖舌動作,帶動軸上套有鎖閂及嚙動盤;
帶動構件,具有一容納各構件的蓋,且被結合在外盒的板上,一離合盤以其耳部依外把手的導槽卡入,離合盤一端與鎖心組的動作板貼接,且以一弧凹孔與動作板的弧凸塊成吻合或錯開,離合盤另端可頂推電磁盤,離合盤與電磁盤可被復位元件頂推復位,電磁盤穿入在線圈座,可由線圈座的激磁被吸動;
其特點在于電磁盤另端結合有一體的嚙合桿,嚙合桿有豎立的翼,翼的終端在一殼套的直槽內成直線移動,殼套以內凸塊與外把手缺槽嚙合可成旋轉聯動,嚙合桿的翼系可卡入在一嚙動盤的十字槽或與之脫離,嚙動盤以非正圓孔與帶動盤成嚙套配合。
圖1A本發明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1B本發明的次一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2本發明在門外側的正視圖。
圖3圖2的3-3剖面圖。
圖4圖5的第一動作圖。
圖5圖5的第二動作圖。
參閱圖1A、1B所示,本發明包括有外盒1、內盒2、外把手3、內把手4及帶動構件5等所構成。
外盒1包括一板10可供組裝之用,以使帶動構件5容置其間,外盒1本身有一解碼構件11,可使習知的卡片、指紋、按鍵等開鎖方式與之配合,以使線圈座13成激磁動作,以產生開鎖動作,外盒本身有一座孔14可供外把手3結合,且被一C形扣環32扣住成限位轉動,當這些構件被結合后,可由防水墊板12封合。座孔14壁上有溝141可供螺旋形彈性元件30的一端邊卡入,及以一組限位槽142供限位板39的一對凸出片391卡入,以限制外把手3的旋轉角度。
內盒2是以座孔供內把手4結合,且內把手4被一C形環41扣住成定位旋轉(參閱圖3所示),該內盒內有一復位彈性元件21,使內把手4在轉動時,可被推動復位,又內把手4結合有一帶動軸42,帶動軸42受一彈性元件43頂推,使帶動軸42恒可向外凸出,使帶動軸42另端可頂在內盒1的板10處。
外把手3可套在外盒1的座孔14處,以一圓形外徑供一連動板39套置,并以槽道31可供C形環32扣接,連動板39上有一對外凸片391可卡在座孔14的限位槽142中,連動板39另有內凸片392可卡在外把手3的導槽38內,使外把手3成限角度的定位旋轉,為使外把手3轉動后可成復位,外把手3內置入有一螺旋形彈性元件30,彈性元件30一端卡在外把手3的外徑卡槽(圖未繪出),另端卡在座孔14內壁的卡槽,外把手3設有一鎖心孔34,可供一鎖心殼組件33容入,鎖心殼組件33可由鎖匙帶動一動作板35旋轉,動作板35有一弧凸塊351,弧凸塊351與離合盤51的弧凹孔513有吻合及分離的作用。
內把手4結合在內盒2的座孔,復位元件21使內把手4在轉動時可成復位轉動,該內把手4有一可連動的帶動軸42,帶動軸42上套有鎖閂(圖未繪出)及嚙動盤55。
參閱圖1A、1B、3所示,帶動構件5包括有離合盤51、電磁盤53、復位元件54、嚙合桿52、嚙動盤55、殼套56、定位殼57、蓋58等構件,是以離合盤51設有耳511依外把手3的導槽38卡入,受復位元件54的頂推,使離合盤51可貼接在動作板35,且以一弧凹孔513與動作板35的弧凸塊351成吻合或分離;電磁盤53是由一端置入在線圈座13的孔內,且與嚙合桿52的水平橫桿鉚接成一體,又電磁盤53本身可受復位元件54的頂推復位,電磁盤53有一內孔531,內孔531可供嚙合桿52的水平桿位伸入鉚合;嚙合桿52成橫T字形狀,以一水平桿緊密插入在電磁盤53的內孔531中,可由膠著劑、鉚合或壓入方法固接成一體,嚙合桿52另有一豎立的翼521,翼521可卡在嚙動盤55的十字槽552內,且翼521二終端卡入在殼套56的直槽561內,使嚙合桿53可受殼套56的帶動旋轉;殼套56的一端面設有內凸塊562以吻合在外把手3的缺槽36內,使外把手3可帶動殼套56旋轉,殼套56上有對稱的直槽561,直槽561供嚙合桿52的二翼521卡入,該殼套56內徑供線圈座13容入,且由線圈座13設腳131卡在殼套56的槽561中,殼套56另有槽563可供定位殼57的腳571卡入,該殼套56套入在板10的孔101內旋轉;定位殼57設置在蓋58內,使嚙動盤55被限制定位;嚙動盤55有一方形軸孔551供帶動軸42通過,該嚙動盤55由一端以一較小圓徑在蓋58的孔581內轉動,嚙動盤55另端有一十字形的槽552,使嚙合桿52的二垂直翼521卡入吻合而嚙動;蓋58由固定元件固定在板10上,其內裝設有嚙動盤55與定位殼57,且以一孔581支持嚙動盤55旋轉。
參閱圖3所示,是圖2的2-2剖面圖,通常該鎖被結合在門兩側時,此鎖由門外側恒成上鎖狀態,而由門內側恒可成開啟的未上鎖狀,亦即對內把手4壓按,可使帶動軸42轉動,使帶動軸42上的鎖閂(圖未繪出)轉動而引拉鎖舌內收,若此時對門外側的把手3壓按時,外把手3僅可空轉,因為,嚙合桿52的翼521與嚙動盤55的十字槽552分開,因此,嚙動盤55無法轉動,即,外把手3的轉動,無法使帶動軸42轉動,所以,鎖閂的鎖舌無法被引拉后退成開啟動作。
參閱圖4所示,以正確鑰匙插入在外把手3的鎖心,帶動鎖心成180度旋轉,此時,動作板35亦成180度轉動,使弧凸塊351與離合盤51的弧凹孔513錯開,則離合器51被壓迫前進頂壓嚙合桿52的翼521與嚙動盤55嚙合。外把手3的轉動,可由嚙合桿52帶動嚙動盤55使帶動軸42轉動,所以鎖閂的鎖舌也就可以被引拉后退成開啟之動作;又,如果將鎖心復位轉動時,動作板35的弧凸塊351又可以與離合盤51的弧凹孔513成嚙對,所以離合盤51受復位元件54的頂推復位,此時,嚙合桿52也被一并引拉復位,如圖3所示與嚙動盤55的十字槽552分開,所以外把手3又成無法開啟狀態。
如圖5所示,當以正確的方式使解碼構件動作11時,線圈座13將產生激磁,因此,電磁盤53可被吸磁產生橫移動作(如圖所示為向右移動),此時,嚙合桿52一并被向右推移,因此,嚙合52的翼521可以與嚙動盤55的十字槽552嚙合,由于嚙合桿52的翼521仍卡在殼套56的直槽561內,所以,外把手3的轉動,仍然可以由殼套56帶動嚙合桿52的翼521及使嚙動盤55轉動,則可使帶動軸42轉動,當激磁時間一到,電磁盤53及嚙合桿52即受復位元件54的頂推,使嚙動桿52又與嚙動盤55的十字槽552分開,恢復如圖3所示的常態狀。
本發明的構造,可由鎖匙及各種不同開鎖方式配合,以使電子控制線路動作,使其在使用上更具靈活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鎖,包含有外盒,與一板結合將帶動構件容存其間,外盒上結合有解碼構件,能作解讀工作,以使線圈座產生激磁動作,外盒以一座孔結合外把手,使外把手成定位轉動,并受復位元件帶動復位;內盒,以一座孔供內把手結合成定位旋轉,且以復位元件使內把手轉動后復位;外把手,結合在外盒的座孔內成定位旋轉,且轉動可由復位元件推動復位;又外把手設有槽道,以引導帶動構件的離合盤成直線橫向移動;內把手;結合在內盒的座孔內成定位轉動,并被復位元件推動成復位,內把手有一可成一體轉動的帶動軸,帶動軸穿過鎖閂以引拉鎖舌動作,帶動軸上套有鎖閂及嚙動盤;帶動構件,具有一容納各構件的蓋,且被結合在外盒的板上,一離合盤以其耳部依外把手的導槽卡入,離合盤一端與鎖心組的動作板貼接,且以一弧凹孔與動作板的弧凸塊成吻合或錯開,離合盤另端可頂推電磁盤,離合盤與電磁盤可被復位元件頂推復位,電磁盤穿入在線圈座,可由線圈座的激磁被吸動;其特點在于電磁盤另端結合有一體的嚙合桿,嚙合桿有豎立的翼,翼的終端在一殼套的直槽內成直線移動,殼套以內凸塊與外把手缺槽嚙合可成旋轉聯動,嚙合桿的翼可卡入在一嚙動盤的十字槽或與之脫離,嚙動盤以非正圓孔與帶動盤成嚙套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其鎖心組件的鎖心可帶動動作板旋轉,使動作板壓迫電磁盤及嚙合桿,令嚙合桿的翼與嚙動盤成嚙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其嚙合桿被結合在電磁盤上,通過電磁線圈的激磁使嚙合桿被吸磁,由翼與嚙動盤的十字槽成嚙合。
4.如權利要求1或二或三項所述的鎖,其嚙合桿及電磁盤在未被帶動板壓通或電磁線圈吸磁時,受復位元的頂推,使嚙合桿的翼與嚙動盤的十字槽分開。
全文摘要
一種鎖,由外盒、內盒、外把手、內把手及帶動構件所構成。利用鎖心的轉動,或電磁線圈的激磁,使一電磁盤及嚙合桿動作,由其翼與嚙動盤的十字槽嚙合,使嚙動盤可成轉動,以帶動鎖閂的鎖舌動作;其轉動外力消失時,嚙合桿及電磁盤受復位元件推動復位,使嚙合桿與嚙動盤的十字槽分開。該鎖構造簡單,使用靈活。
文檔編號E05B3/00GK1098159SQ93108479
公開日1995年2月1日 申請日期1993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1993年7月26日
發明者林瑞章 申請人:林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