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遮陽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有關一種車用遮陽裝置,尤指一種在車輛行進期間可遮擋照射前座乘客的陽光或停車后遮住前擋風玻璃的一種新穎遮陽裝置。
按一般固定性或非固定性、用以屏蔽車輛前擋風玻璃,使阻止陽光射入車內的遮陽簾,只能在停車后使用,而不具備有在車輛行進期間能遮擋照射前座乘客陽光的功能。由于車輛前擋風玻璃為駕駛者行車主要視野之所在,只能在其上方略為貼上隔熱紙以阻擋少許陽光外,于炎炎夏日中,駕駛人及前座乘客需容忍由前擋風玻璃射入的陽光,即使車內已有冷氣,且左、右車窗及后擋風玻璃已全部鋪設隔熱紙。然而,當前座乘客無選擇性而必須坐在前座時,為免除被太陽曬到(入射陽光大部分曬到下半身),一般都使用衣物或報紙擋在下半身以避免曬到陽光,但此時衣物等物品卻也阻隔冷氣,亦令人難受。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遮陽裝置,其于車輛行進期間具有遮擋照射前座乘客陽光及不虞阻擋冷氣流通的功能,以使乘客樂于坐在前座,此在長途行車中,有人坐在駕駛者旁監視,更可增添一份行車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于車輛停止行進后可立即迅速改變成一遮擋全部前擋風玻璃的遮陽裝置,以發揮另一遮陽功能。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裝置及其他目的、功能,將配合下列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縱剖面結構圖,并表示出其中的外殼由水平往垂直方向移動的動作。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并表示出其中的外殼在水平方向可九十度水平位移的動作。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其中的底座的另一實施例。
請參照
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的遮陽裝置主要包括一底座1、一轉動體4、一定位桿2、一扳動桿3、一外殼5及一卡掣桿7,其中,底座1固設有一桿體10,底座1上設有兩孔11、12,此兩孔11、12以桿體10為中心構成九十度的夾角;轉動體4,由第一垂直壁31、第一中空筒體42、第二垂直壁43及第二中空筒體44連結而成,并于第一垂直壁41設有弧狀分布、連續的多個齒40;定位桿2,系設置在前述轉動體4的第二中空筒體44中,其較大直徑的上端頭20系位于筒體44外,近下端頭22處設有一凸體21,而在筒體中的桿2設有一彈簧23,藉彈簧23的彈力,可令下端頭22位于底座1的孔11中;扳動桿3,藉軸桿30而被樞接在第二垂直壁43上,扳動桿3設有一起動片31位于定位桿2的上端頭20與第二中空筒體44上表面間;外殼5,設有上下疊置一體的上室50及下室52,上室50內設有現有一般構造而可自動卷收的遮陽簾58,該遮陽簾58系穿經上室50側邊開設的開口槽51,至于下室52內亦設有同于上室50中遮陽簾58一般構造的遮陽簾55,該遮陽簾55系穿經下室52側邊開設的開口槽53而與遮陽簾58反向,外殼5設有一連接臂54,該連接臂54一端系固接著下室52,另端則延伸出兩延伸片61、62經軸桿63樞接在第一垂直壁41上;卡掣桿7,藉軸桿70樞接在連接臂54內,復藉固設在連接臂54的另一軸桿72所套設的彈簧73的壓力,而使卡掣桿7的卡掣塊71可嚙合至轉動體4的齒40;前述轉動體4套在底座1的桿體10時,藉E形環13卡于桿體10上端的凹環,可防止轉動體4的脫出。
本實用新型的底座1可用雙面膠或在四角隅鉆孔鎖上螺絲等現有手段固定在車內駕駛座與前座乘客間的前方的置物平臺上,此時外殼5則位于兩前座間,但外殼5的長度不并及于椅座的靠背。車輛停車后,欲藉本實用新型遮擋前擋風玻璃,只需用手扶住外殼5并往上推,外殼5將以軸桿63為轉動圓心,且卡掣塊71系順向而可脫離與齒40的嚙合,外殼5即可由水平方向轉動至前擋風玻璃傾斜的角度(參見圖2),并因設有多個齒40及齒40可防卡掣塊71逆向脫出與彈簧73壓制作用而可使外殼5作多段微傾斜角度的調整;一旦外殼5調整至定位后,即可將遮陽簾55向右拉出,藉前擋風玻璃右側的現有吸盤掛鉤鉤住扣環57(扣環57可移動在遮陽簾55圓桿56上,以配合吸盤掛鉤位置),同理,遮陽簾58即向左側拉出而藉圓桿59上的扣環60定位,如此,遮陽簾55、58即遮蔽住前擋風玻璃,阻止陽光射入車內,確保前座內部裝璜、操作部件等不受高熱。
如前張設遮陽簾后,倘欲開車或不擬使用時,只需先將扣環脫出掛鉤,遮陽簾58、55即自動卷收至上室50、下室52中,獨留圓桿及扣環在外部以備拉取之用;然后依圖2箭頭方向在卡掣桿7施以一力,使卡掣桿7以軸桿70為軸心轉動令卡掣塊71脫離與齒40的嚙合并壓迫彈簧73,外殼5即歸位至兩前座間的位置;再如圖3所示箭頭方向施力于扳動桿3,即可以軸桿30為軸心帶動起動片31進而往上拉起定位桿2,使定位桿2的下端頭22脫出底座1的孔11,并水平推動外殼5往箭頭方向移動,且不用再施力于扳動桿3;此時,外殼5與轉動體4一起連動并以桿體10為軸心轉動九十年時,定位桿2的下端頭22將藉彈簧23的推力而嵌入孔12中,防止外殼5及轉動體4的再移位,如此,外殼5即橫置在前乘客座前方的擋風玻璃下。
車輛行進期間,前座乘客欲使用本實用新型遮陽裝置遮擋下半身而不被陽光曬到,首先設定外殼5位于駕駛座與前乘客座間(控制扳動桿3使定位桿2的下端頭22再嵌入孔11中,呈
圖1的狀態);再將遮陽簾55拉出扣在置物平臺靠右前門端所設的另一掛鉤,使遮陽簾水平橫置在前座乘客胸前,便能有效阻擋陽光不曬到下半身。
本實用新型在實施上,扣住遮陽簾55、58扣環的掛鉤,可視車主需要及車種的不同而自由設定,以獲取最佳遮陽效果及不礙行車安全為先決要件;至于本實用新型的底座1,并不予以嚴格限制為平板狀,乃可視所置之處的表面形狀加以設計,以配合各車種使用之需,但,以使外殼5呈水平為最佳。為適用于各車種,底座1亦可采泛用的結構,如圖4所示,底座1靠前擋風玻璃一端的兩側,可設有傾斜支桿90、91再套接有吸盤92、93,以該吸盤92、93吸附在前擋風玻璃上,底座1的另端則以螺孔98、99分別螺接著可斷螺絲94、95,該可斷螺絲94、95下端具有萬向接頭連接著吸盤82、83,依置放表面形狀,調整螺絲架設高度后,拴緊螺母96、97,并將可斷螺絲94、95凸伸于底座1上的非必要部分切斷,如是即為一種因應不同車種的設置表面而提供的泛用結構,當然,此種結構并非本實用新型重點之所在,其僅在說明固定本實用新型底座可實施方案的其中一例而已。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車輛停止期間,可視前擋風玻璃傾斜角度調節外殼傾斜角度,達到最佳配合狀態以遮擋陽光。
2.車輛行進期間,可供前座乘客使用使不被陽光曬到,并因遮陽簾呈水平,不會妨礙駕駛人看右方后視鏡的視線,及不阻礙冷氣的流通。
3.只需對扳動桿或定位桿或外殼施力,即可調整外殼的方位,操作極為便利、省事,結構亦極為精簡。
4.系設置在兩前座間,不妨礙駕駛人或前座乘客上下車的行動,即使在緊急煞車時,亦不危及駕駛人與前座乘客,至于后座乘客更不可能沖過兩前座間微小空隙而撞及外殼(外殼長度實際并不長)。
5.不用時,可完全橫置在前座乘客前方的置物平臺上,毋需另行卸下而增加存放的不便。
6.遮陽簾為軟性材料,即使在車輛行進期間被前座乘客使用而撞及,亦不傷害乘客。
權利要求1.一種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座(1)、一轉動體(4)、一定位桿(2)、一扳動桿(3)、一外殼(5)及一卡掣桿(7),其中,底座固設有一桿體(10),底座上設有兩孔(11、12),此兩孔以桿體為中心構成九十度的夾角;轉動體,由第一垂直壁(41)、第一中空筒體(42)、第二垂直壁(43)及第二中空筒體(44)連結而成,并于第一垂直壁設有弧狀分布、連續的多個齒(40);定位桿,系設置在前述轉動體的第二中空筒體中,其較大直徑的上端頭(20)系位于筒體外,近下端頭處設有一凸體(21),而在筒體中的桿設有一彈簧(23),藉彈簧的彈力,可令下端頭(22)位于底座的孔(11)中;扳動桿,藉軸桿(30)而被樞接在第二垂直壁上,扳動桿設有一起動片(31)位于定位桿的上端頭與第二中空筒體上表面間;外殼,設有上下疊置一體的上室(50)及下室(52),上室內設有現有一般構造而可自動卷收的遮陽簾(58),該遮陽簾系穿經上室側邊開設的開口槽(51),至于下室內亦設有同于上室中遮陽簾一般構造的遮陽簾(55),該遮陽簾(55)系穿經下室側邊開設的開口槽(53)而與遮陽簾(58)反向,外殼設有一連接臂(54),該連接臂一端系固接著下室,另端則延伸出兩延伸片(61,62)經軸桿(63)樞接在第一垂直壁上;卡掣桿,藉軸桿(70)樞接在連臂(54)內,復藉固設在連接臂的另一軸桿(72)所套設的彈簧(73)的壓力,而使卡掣桿的之卡掣塊(71)可嚙合至轉動體(4)的齒(40);前述轉動體套在底座的桿體(10)時,藉E形環(13)卡于桿體上端的凹環,可防止轉動體的脫出。
專利摘要一種車用遮陽裝置,包括一底板、一定位桿、一扳動桿、一轉動體、一外殼及一卡掣桿,其于車輛行進期間,可拉出外殼其中一內藏的遮陽簾遮擋前座乘客的下半身不被陽光曬到,而于停車時,可拉出外殼內藏的兩遮陽簾遮蔽前擋風玻璃,以提供一種多遮陽用途且結構精簡、操作簡便的遮陽裝置。
文檔編號E06B9/24GK2151239SQ9224434
公開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8日
發明者莊柏齡 申請人:莊柏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