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窗門防風置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五金技術領域。
窗門開啟時,為防止風吹動窗門發(fā)生撞擊,在窗門與窗框之間均裝有防風裝置。目前用于窗門的防風裝置有多種,其中較為先進的一種為鋼條螺絲固定式,即一根鋼條帶有凹槽,與窗框固定并在中部帶有螺絲緊固件;另一根鋼條位于前面鋼條的凹槽內(nèi),固定在窗門上;當開啟和關閉窗門時,兩根鋼條相對運動,使距離可伸縮;旋緊螺絲,就將兩根鋼條固定在一起。這種防風裝置,鉤槽和螺絲緊固件外露既不美觀又易積灰塵不衛(wèi)生,且開啟窗門要旋轉(zhuǎn)螺絲,使用麻煩,尤其是老人、兒童使用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封閉式,且開啟窗門能自動固定窗門位置的防風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有內(nèi)、外套管2、11,其中內(nèi)套管11套合在外套管2中;內(nèi)套管11的右端與固定座12鉸接,左端有圓孔9,在圓孔9下裝有彈簧固定器7;彈簧固定器7的固定桿6頂部為球形,下部為圓桿,位于孔9中;在內(nèi)套管11左面裝有壓縮彈簧3;外套管2上至少有二個孔8,孔8上有蛇形推拉板5,推拉板5外有與外套管2固定在一起的殼體4,推拉板5的一端伸出殼體4外和裝有彈簧10,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推拉板10不與孔8接觸,且在孔8之上有弧形空間;外套管2左端與固定座1鉸接。將本裝置中的固定座1、12分別安裝在窗門和窗框上,開窗時,彈簧2將內(nèi)套管11彈出,使窗門開啟,內(nèi)套管在向外運動中,當內(nèi)套管11上的孔9與外套管2上的孔8重合時,彈簧固定器7在彈簧的作用下,將固定桿6彈入外套管2上的孔8內(nèi),將內(nèi)外套管固定,使窗門定位不能被風吹動。當關窗時,將推拉板5向左拉動,將固定桿6的伸出部分壓入孔8內(nèi),由于固定桿的頂部為球形,雖在外套管2的孔8內(nèi),但不影響內(nèi)套管11的運動,這樣在關窗時外力的作用下,內(nèi)套管又插入外套管2中復位。
本實用新型中的推拉板5,其作用是將固定桿6壓入孔8內(nèi),實現(xiàn)這一功能并不限于推拉板5一種,如圖3,是在殼體4中裝有一個壓板14,壓板14中間有按鈕13伸出殼體4外。如果按動按鈕13,也可將固定桿6壓入外套管2的孔8內(nèi)。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整個裝置封閉性強,美觀安全可靠。開窗時有半自動的功能,且能自動定位;關窗時,只需拉動一下推拉板,就使定位桿失去定位作用,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剖視),并作為摘要附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壓板式裝置局部視圖。
圖1、2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現(xiàn)結(jié)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出進一步的說明。圖中1為固定座,使用時固定在窗框上;2為外套管,與固定座1鉸接;4為蛇形推拉板5的外殼,與外套管2固定在一起;8代表孔,本實施例中,外套管2上有4個這樣的孔,使窗門可在30°、60°、85°位置固定。圖中可見,推拉板5位于四個孔8之上,它不受外力時,在孔8之上有弧形空間,不與孔8接觸。10為彈簧,裝在推拉桿5的右端,其作用是使推拉板5在受外力后復位11為內(nèi)套管,其左端有孔9,孔9下裝有彈簧固定器7,本實施例中的彈簧為彈片;彈簧固定器9的頂端有固定桿6,它位于孔9中;內(nèi)套管11的左面裝有壓縮彈簧3,右面與固定座12鉸接。在使用時,固定座12固定在窗門上。
權利要求1.一種窗門防風置動器,其特征在于有內(nèi)、外套管2、11,其中內(nèi)套管11套合在外套管2中;內(nèi)套管11的右端與固定座12鉸接,左端有圓孔9,在圓孔9下裝有彈簧固定器7;彈簧固定器7的固定桿6頂部為球形,下部為圓桿,位于孔9中;在內(nèi)套管11左面裝有壓縮彈簧3;外套管2上至少有二個孔8,孔8上有蛇形推拉板5,推拉板5外有與外套管2固定在一起的殼體4,推拉板5的一端伸出殼體4外和裝有彈簧10,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推拉板10不與孔8接觸,且在孔8之上有弧形空間;外套管2左端與固定座1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門防風置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孔8,其上裝置壓板14,壓板14中間有按鈕13伸出殼體4外。
專利摘要窗門防風置動器屬于建筑五金技術領域。它是由內(nèi)外套管套合而成;其中內(nèi)套管的右端與一固定座鉸接,左端有圓孔,圓孔下裝有彈簧固定器;在內(nèi)套管左面裝有壓縮彈簧;外套管上至少有二個孔,孔上有蛇形推拉板,推拉板的一端伸出殼體外和裝有彈簧,不受外力時,推拉板不與孔接觸;外套管左端與另一固定座鉸接。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密閉性強,衛(wèi)生美觀安全可靠。開窗時能使窗門自動定位,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E05C17/30GK2154894SQ9224031
公開日1994年2月2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韓叢堯 申請人:韓叢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