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小家電技術領域,確切地說是一種“碗蒸”米飯的電飯煲。
背景技術:
在飲食方面,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懷舊------用最原始的方法來做食物。為了解決口感和健康,還原了最原始的米飯蒸制方式------碗蒸。我們研發了一款“碗蒸”米飯的電飯煲。使用土陶碗蒸米飯,讓人感覺有那么一點土土的味道,還有那么一點淳淳的味道。其實生活本來就是簡單而樸實的,安穩于真實之中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機器蒸飯口感一般,味道單一,沒有原始方法碗蒸的味道好,營養價值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手段:
一種“碗蒸”米飯的電飯煲,包括蒸飯煲機體,蒸飯煲機體內設有腔體,腔體底部設有發熱體,蒸飯煲機體頂部設有開口,開口處設有蓋子,蓋子可以使蒸飯煲機體內形成密封腔體;所述的發熱體外部設有發熱體遮罩,發熱體遮罩上方設有分層支撐結構,所述的分層支撐結構為篦子,篦子上方設有小型蒸飯容器,所述的小型蒸飯容器為蒸碗或竹筒。
作為優選,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的篦子包括篦子一和篦子二,篦子一和篦子二將蒸飯煲機體內的腔體分隔為上、中、下三層,下層為加熱層,中層和上層為蒸飯層。
所述的蒸碗四個一組,竹筒兩個一組,中層蒸飯層和上層蒸飯層分別放置一組蒸碗或竹筒。
所述的蒸碗為土陶制作的蒸碗。
所述的發熱體遮罩是用耐熱食品級塑料制成。
所述的發熱體遮罩內側設有導流槽。導流槽的設置可以提升內部循環效率,發熱體遮罩內燒掉的水,再由發熱體遮罩底部流入。
所述的蒸飯煲機體本體外側設有控制按鍵。
一種“碗蒸”米飯的電飯煲操作方法如下:
步驟一:加水:將水加入蒸飯煲機體,安裝上發熱體遮罩;
步驟二:安裝碗或竹筒:裝上篦子2,再將食材分別放入四個蒸碗或兩個竹筒中,將四個蒸碗或兩個竹筒放到篦子二上,再裝上篦子一,再將食材分別放入另四個蒸碗或兩個竹筒中,將四個蒸碗或兩個竹筒放到篦子一上,蓋上蓋子;
步驟三:通電:打開旋鈕開關,設定好蒸制時間,自動開始工作,到時間后,工作完成。打開蓋子,取出食材。
本發明具有成本低、產生蒸汽快等特點,產生蒸汽是靠機體內安裝的發熱體。把水加入蒸飯煲機體,水平面低于發熱體頂部。通電后,在發熱體遮罩作用下,迅速產生蒸汽,來蒸制上面的食物。發熱體遮罩是用耐熱食品級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隔熱效果。由于發熱體高出水面,再加上發熱體遮罩隔熱效果的隔斷作用,使發熱體遮罩內部的水迅速沸騰起來產生蒸汽。發熱體遮罩內燒掉的水,再由發熱體遮罩底部流入。如此循環,保證持續產生蒸汽來加熱食物。
本發明用土陶碗蒸出的米飯:晶瑩剔透、飽滿圓潤、濃郁誘人、香甜可口。用土陶碗蒸制的烹飪方式有很多好處:不上火、營養好、更衛生、更健康、更純正、易消化。本發明蒸飯煲蒸制出的米飯不僅口感特別好,而且操作方便,蒸制完成取出碗來直接食用即可。還可以做竹筒飯,把碗取出放入竹筒。這款蒸飯煲蒸制的米飯,不僅能保留米飯的香味,而且米粒之間不黏連軟硬適中,口感特好,特別適合牙口不太好的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蒸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竹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篦子一裝配視圖。
圖4為本發明篦子二裝配視圖。
圖5為本發明發熱體遮罩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蒸飯煲機體 2-蓋子 3-發熱體 4-發熱體遮罩 5-篦子二 6-蒸碗 7-竹筒 8-篦子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1:
參見圖1、圖2、圖3、圖4、圖5可知,本發明一種“碗蒸”米飯的電飯煲,由蒸飯煲機體1,蒸飯煲機體1內設有腔體,腔體底部設有發熱體3,蒸飯煲機體1頂部設有開口,開口處設有蓋子2,蓋子2可以使蒸飯煲機體1內形成密封腔體;發熱體3外部設有發熱體遮罩4,發熱體遮罩4上方設有分層支撐結構,分層支撐結構為篦子,篦子上方設有小型蒸飯容器,小型蒸飯容器為蒸碗6或竹筒7組成,篦子包括篦子一8和篦子二5,篦子一8和篦子二5將蒸飯煲機體1內的腔體分隔為上、中、下三層,下層為加熱層,中層和上層為蒸飯層,蒸碗6四個一組,竹筒7兩個一組,中層蒸飯層和上層蒸飯層分別放置一組蒸碗6或竹筒7,蒸碗6為土陶制作的蒸碗6,發熱體遮罩4是用耐熱食品級塑料制成,發熱體遮罩4內側設有導流槽,蒸飯煲機體1本體外側設有控制按鍵。
具體實施例2:
一種“碗蒸”米飯的電飯煲操作方法如下:步驟一:加水:將水加入蒸飯煲機體1,安裝上發熱體遮罩4;步驟二:安裝碗或竹筒7:裝上篦子2,再將食材分別放入四個蒸碗6或兩個竹筒7中,將四個蒸碗6或兩個竹筒7放到篦子二5上,再裝上篦子一8,再將食材分別放入另四個蒸碗6或兩個竹筒7中,將四個蒸碗6或兩個竹筒7放到篦子一8上,蓋上蓋子2;步驟三:通電:打開旋鈕開關,設定好蒸制時間,自動開始工作,到時間后,工作完成。打開蓋子2,取出食材。
由于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不限于此,任何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想到本技術方案技術特征的等同的變化或替代,都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