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用于將分離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鎖止,包括固定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具有導向結構和鉤子的活動部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活動至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間相對接近的運動方向,所述導向結構能夠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導,以使所述活動部件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進而使所述活動部件讓開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進入到所述鉤子在所述第一位置時的內側,所述活動部件還能從所述第二位置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鉤子鉤住所述固定部件,進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鎖止,從而能實現防兒童誤操作的鎖止。
【專利說明】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活動部件的鎖止機構,尤其像沙發床一類的家具的活動部件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
【背景技術】
[0002]一種沙發床包括座位框架和靠背框架,座位框架和靠背框架在鄰接側的兩端由活動關節連接,在沙發狀態下,翻起座位框架,靠背框架將與座位框架一起轉動,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這類沙發床容易被兒童有意或者無意的操作,造成從沙發和睡床之間的轉換,使得小孩可能被沙發的靠背卡進而導致傷害或者死亡。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將沙發床以及類似家具的能夠活動的部件鎖止的部件,防止意外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于家具的活動部件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
[0005]為實現所述目的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用于將分離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鎖止,其特點是,包括
[0006]固定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
[0007]具有導向結構和鉤子的活動部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活動至第二位置;
[0008]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間相對接近的運動方向,所述導向結構能夠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導,以使所述活動部件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進而使所述活動部件讓開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進入到所述鉤子在所述第一位置時的內側,所述活動部件還能從所述第二位置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鉤子鉤住所述固定部件,進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鎖止。
[0009]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兩個所述活動部件對稱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鉤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交錯布置;沿所述運動方向,兩個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導向結構能夠同時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導,以使兩個所述活動部件活動至各自的所述第二位置,進而使兩個所述活動部件讓開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進入到兩個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鉤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時的內偵牝以使兩個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鉤子鉤住所述固定部件,進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鎖止。
[0010]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活動部件通過鉸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轉動。
[001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活動部件能依靠自身重力從所述第二位置回轉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2]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活動部件配置有彈簧,所述彈簧所述活動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動部件能依靠所述彈簧從所述第二位置回轉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3]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導向結構相對于所述運動方向來說為斜邊。
[0014]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斜面為直線邊或弧形邊。
[0015]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固定部件為銷。
[0016]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第一部件為沙發床的固定框架,所述第二部件為沙發床的座位框架。
[0017]帶有導向結構和鉤子的活動部件通過連接部件安裝到家具的相應位置上,同時在安裝一個可供該活動部件捕獲的固定部件,當家具在狀態轉換的過程中導向機構引導固定部件以便被活動部件的鉤子捕獲并鎖定,從而能實現防兒童誤操作的鎖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應用于沙發床的位置的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的前上視圖。
[0021]圖3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的前仰視圖。
[0022]圖4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的后仰視圖。
[0023]圖5為圖1中鎖止機構的主視圖。
[0024]圖6為圖5中鎖止機構的側視圖。
[0025]圖7為圖5中活動部件的支架的主視圖。
[0026]圖8為圖7中支架的側視圖。
[0027]圖9為圖5中左側的活動部件的主視圖。
[0028]圖10為圖9所示活動部件的側視圖。
[0029]圖11為圖1中固定部件的主視圖。
[0030]圖12為圖1中鎖止機構的鎖止過程的示意圖。
[0031]圖13為圖1中鎖止機構解鎖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33]需要注意的是,圖1至圖13均僅作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條件繪制的,并且不應該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實際要求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
[0034]圖1所示的床分兩層,其下層的床在圖中處于沙發狀態,其可以通過向前拉動座位框架1A,與座位框架IA連動的關節機構(在圖中沒有示出)將使靠背框架IB平放,這樣就變成了床的狀態。在沙發狀態,若沒有位置A處所示的鎖止機構,座位框架IA向上的翻轉將帶動靠背框架IB繞二者鄰接的邊緣為軸心轉動,這樣容易引起意外事故,若兒童位于靠背框架IB與床框架I的之間,就存在被夾傷,甚至死亡的情況。
[0035]有了鎖止機構后,兒童就不能輕易打開。從圖2至圖4,可以進一步了解到鎖止機構2的位置以及處于鎖止狀態的情況。
[0036]鎖止機構包括安裝在床框架I (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以及安裝在座位框架(第二部件)IA上的活動部件。固定部件和活動部件的結合將鎖止座位框架IA于床框架I上,從而徹底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0037]如圖9和圖10所示,活動部件2IA具有導向結構211和鉤子210。如圖5和圖6所示,鉸軸3穿過活動部件21A上的孔213將活動部件21A固定在機架24上。
[0038]如圖5所示,兩個活動部件21A、21B呈交錯狀態對稱布置。由于活動部件21A和活動部件21B對稱,因此對活動部件21A的說明,也適合于活動部件21B。從節省制造成本的角度來考慮,活動部件21A和活動部件21B是一個結構完全相同的零件。
[0039]繼續參照圖5,兩個活動部件21A、21B相交錯在二者的鉤子210的內側形成一個孔位22,這個孔位與固定部件23配合,若是活動部件21A、21B有相對固定部件23運動的趨勢,鉤子210就將固定部件23鉤住,活動部件21A、21B不得移動,即座位框架IA被鎖止在床框架I上。在活動部件21A、21B的下端,通過沖壓或其他工藝成形有一個操作部212,在圖3所示的狀態,使用者兩手同時接觸活動部件21A、21B的操作部212,并向外扳動,這樣兩個活動部件21A、21B就向外張開,兩個鉤子釋放固定部件23,座位框架IA能夠移動。
[0040]如圖9所示,導向結構211是活動部件2IA向外凸出形成的弧形邊緣,如圖5所示,其相對水平傾斜,結合圖1,在座位框架IA由上向下自由落下的時候,活動部件21A的導向結構211首先接觸到固定部件23,如圖11所示,固定部件23為圓柱形銷。導向結構211在固定部件23上做引導,活動部件21A、21B將根據各自的導向結構211的引導向外轉動,兩活動部件21A、21B因此打開,隨著座位框架IA的進一步下落,座位框架IA坐落在床框架I上,同時兩活動部件21A、21B將反向轉動,二者相對運動至交叉狀態,將固定部件23捕捉到其孔位22中,如圖4所示的狀態就是這樣。
[0041 ] 如圖7和圖8所示,活動部件21A、2IB的支架包括兩薄壁241、242,兩薄壁241、242平行配置,相對于垂直方向略微偏斜,兩薄壁241、242的上方接著在一平板246上,兩薄壁241、242的下側的兩端通過連接部243結合,同時兩薄壁241、242在下部被切割出大致成三角形的開放部244,在開放部244的上方為軸孔245。鉸軸3穿過軸孔245以及兩活動部件21A、21B上的孔213,這樣兩活動部件21A、21B就能在支架24上以鉸軸3為中心轉動,左、右兩側的連接部243形成活動部件21A、21B的下止點,如圖5所示,在各自的下止點,兩活動部件21A、21B交錯,二者的鉤子210內側圍成一個孔位22,該孔位22位于鉸軸3的下方,能接收固定部件23。平板246在附著于座位框架IA的下側。
[0042]結合圖12和圖13,詳細說明鎖止機構的鎖止過程以及解鎖過程。
[0043]從圖12的左側看到右側,一開始,座位框架IA位于床框架I的上方,雙手釋放座位框架1A,在座位框架IA落下的過程中,活動部件21A、21B借助于重力落下呈交錯狀態。隨著進一步的下移,活動部件21A、21B的各自的導向結構首先接觸到固定部件23,固定部件23相當于施加了一個垂直向上的沖擊力于其導向結構上,如圖9所示,垂直力的導向結構211的法線方向的分力不通過鉸軸的軸孔213,該分力產生的力矩將使活動部件21A、21B向外轉動打開,這樣隨著進一步的下移,固定部件23進入到活動部件21A、21B的原來狀態(第一位置,如圖5所示的位置)的鉤子的內側形成的孔位22,一旦固定部件23與導向結構211分離,使活動部件21A、21B向外轉動的力矩消失,在重力產生的力矩作用下,二者自然下擺,回到其初始位置,二者形成孔位22抱著固定部件23,這樣即便向上抬座位框架1A,由于鉤子與固定部件23的作用,除非破壞鉤子或固定部件,無法轉動座位框架1A。
[0044]如圖13所示,在圖13中從右看到左,要將圖1所示的沙發狀態切換到床的狀態,操作者的雙手的手指搭在活動部件21A、21B的操作部212上,向外扳開活動部件21A、21B,這樣鉤子與固定部件形成約束作用消失,可以無障礙地抬起座位框架1A。然后操作座位框架1A,將靠背框架IB放平,切換到床的狀態。
[0045]由于需要兩個獨立的操作動作來分別操作活動部件21A、21B,這樣增加了兒童移動座位框架IA的復雜度,兒童無意識地抬起座位框架IA的情況可以避免。
[0046]另外,無論是要鎖止座位框架1A,還是要解鎖座位框架1A,都非常方便,對于成年人來說,基本上沒有難度。
[0047]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鎖止機構僅依靠一個活動部件也能勝任鎖止要求,并且也能避免兒童無意識地抬起座位框架1A。
[0048]本實用新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例如,固定部件23不限于是圓柱形銷,方形的也沒有問題,固定部件23也不限于是銷,還可以是其他的形狀。
[0049]活動部件21A、2IB除了依靠重力回位外,還可以配置彈簧來實現自動回位。
[0050]活動部件21A、21B不限于是在其支架上轉動來打開,還可以是在其支架上的滑動移動,活動部件21A、21B向下沖擊固定部件23,固定部件23施加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在活動部件的導向結構,在該導向結構上產生一個與滑動方向平行的分力,就可以促使活動部件移動,從而打開鎖止機構。
[0051]導向結構211也不限于是弧形邊,直線邊也沒有問題。
[0052]鎖止機構不用在沙發床,用在其他家具的活動部件上也沒有問題。
[0053]在一些場合,鎖止機構的活動部件和固定部件的位置也是可以互換的。
[0054]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用于將分離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鎖止,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 具有導向結構和鉤子的活動部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活動至第二位置; 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間相對接近的運動方向,所述導向結構能夠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導,以使所述活動部件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進而使所述活動部件讓開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進入到所述鉤子在所述第一位置時的內側,所述活動部件還能從所述第二位置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鉤子鉤住所述固定部件,進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鎖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活動部件對稱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鉤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交錯布置;沿所述運動方向,兩個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導向結構能夠同時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導,以使兩個所述活動部件活動至各自的所述第二位置,進而使兩個所述活動部件讓開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進入到兩個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鉤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時的內偵牝以使兩個所述活動部件的所述鉤子鉤住所述固定部件,進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鎖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部件通過鉸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轉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部件能依靠自身重力從所述第二位置回轉到所述第一位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部件配置有彈簧,所述彈簧所述活動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動部件能依靠所述彈簧從所述第二位置回轉到所述第一位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結構相對于所述運動方向來說為斜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邊為直線邊或弧形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為銷。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兒童誤操作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為沙發床的固定框架,所述第二部件為沙發床的座位框架。
【文檔編號】A47C17/04GK204245674SQ201420556989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彭曉晶 申請人:樂瑞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