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式百葉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橫式百葉窗利用多根方向控制繩(2)來支撐多層葉片(3)、(4),多根升降繩(11)~(13)分別從葉片(3)、(4)的前側和后側垂下,能夠通過操作裝置的操作且經由方向控制繩(2)而對葉片(3)、(4)實施轉動操作,并且能夠通過使升降繩(11)~(13)上升或下降從而對葉片(3)、(4)實施升降操作;該橫式百葉窗設有單切口層(第七層以下)和雙切口層(第一層至第五層),其中,在單切口層中,將升降繩(11)、(13)插入方向控制繩(2)的橫繩(6a)、(6b)之間,并且僅在葉片(3)的后側邊緣部的、與該升降繩(11)、(13)鄰接的位置處設有切口部(3a);在雙切口層中,未將升降繩(11)~(13)插入橫繩(6a)、(6b)之間,并且在葉片(4)的前側邊緣部和后側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4a)、(4b)。
【專利說明】橫式百葉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從上梁起經由方向控制繩懸掛支撐有多層葉片的橫式百葉窗。
【背景技術】
[0002]在橫式百葉窗中,在被懸掛支撐在上梁上的多根方向控制繩中支撐有多層葉片,并且,通過利用操作裝置對配置在上梁內的方向控制繩懸掛裝置進行操作,從而能夠經由方向控制繩而使各葉片呈同相地進行轉動。
[0003]另外,在方向控制繩的下端安裝有下梁,在該下梁上安裝有從上梁垂下的升降繩的下端。于是,通過在操作裝置的操作下利用上梁內的升降裝置使升降繩上升或下降,由此能夠使下梁升高或下降從而使葉片升高或下降。
[0004]作為如上所述的橫式百葉窗的一種,存在下述橫式百葉窗,S卩,使多根升降繩分別從葉片的前側和后側垂下而不是插通在葉片中,從而能夠使下梁升高或下降。
[0005]通過如此構成,由于無需在各葉片上設置升降繩插通孔,因此不會從該插通孔產生漏光。
[0006]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未將升降繩插通在葉片中的橫式百葉窗,在該橫式百葉窗中,將葉片插入方向控制繩的相互交叉的橫繩之間,并且使形成于葉片的前后方向的邊緣部上的切口部與橫繩的交叉部卡合,從而能夠防止葉片相對于方向控制繩的晃動、或者在長度方向上移動(以下稱為“橫向偏移”)。
[0007]【在先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實公平7-6477號
【發明內容】
[0010]但是,在上述那樣的橫式百葉窗中,為了引導升降繩,必須在方向控制繩的縱繩上設置環狀部件,并使升降繩穿過環狀部件。在使升降繩穿過環狀部件的情況下,存在下述問題點,即,橫向偏移的限制效果低,并且,由于能夠在方向控制繩上看到多個環狀部件,從而與通常在方向控制繩上未設置環狀部件的百葉窗相比美觀性變差。
[001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論在正向閉合轉動時還是反向閉合轉動時都能夠防止葉片的橫向偏移,并且比較美觀的橫式百葉窗。
[0012]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明是一種橫式百葉窗,其利用被懸掛支撐在上梁上的多根方向控制繩來支撐多層葉片,從上述上梁垂下的多根升降繩分別從上述葉片的前側和后側垂下,能夠通過操作裝置的操作且經由上述方向控制繩而使葉片轉動,并且能夠通過使上述升降繩上升或下降從而使上述葉片升高或下降;其中,上述葉片具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一側的第一邊緣部和位于前后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二邊緣部,并且,該橫式百葉窗具有單切口層和雙切口層,該單切口層被設置為:僅在上述葉片的上述第一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且將上述升降繩插入上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之間,并且使該升降繩與上述切口部鄰接;在雙切口層中,未將上述升降繩插入上述橫繩之間,并且,在上述葉片的上述第一邊緣部和上述第二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
[0013]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式百葉窗中,從第一層起設有多層上述雙切口層。
[0014]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橫式百葉窗中,上述葉片的上述第一邊緣部為后側邊緣部。
[0015]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橫式百葉窗中,上述第一邊緣部上的上述切口部與上述第二邊緣部上的上述切口部形成于上述葉片的長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
[0016]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明是在權利要求4所述的橫式百葉窗中,各層中的上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被設置為:由包括多根橫繩的一組橫繩構成,并且多根上述橫繩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將上述葉片以各個上述切口部分別與上述交叉部對置的方式插入上述橫繩之間。
[0017]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橫式百葉窗中,各層中的上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被設置為:由包括多根橫繩的一組橫繩構成,并且多根上述橫繩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該橫式百葉窗具有將上述葉片插入上述橫繩之間的插入位置、和將上述葉片載置于上述橫繩上的載置位置。
[0018]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明是一種橫式百葉窗,其利用被懸掛支撐在上梁上的多根方向控制繩來支撐多層葉片,從上述上梁垂下的多根升降繩分別從上述葉片的前側和后側垂下,能夠通過操作裝置的操作且經由上述方向控制繩而對葉片實施轉動操作,并且能夠通過使上述升降繩上升或下降從而對上述葉片實施升降操作;在該橫式百葉窗中,各層中的上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被設置為:由包括多根橫繩的一組橫繩構成,并且多根上述橫繩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上述葉片具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一側的第一邊緣部和位于前后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二邊緣部;上述橫式百葉窗設有雙切口層,其中,在該雙切口層中,在上述葉片的上述第一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在上述第二邊緣部的、在長度方向上與該切口部不同的位置處也設有切口部,并且將上述葉片以各切口部分別與上述交叉部對置的方式插入上述橫繩之間。
[0019](發明效果)
[0020]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無論是在正向閉合轉動時還是反向閉合轉動時都能夠防止葉片的橫向偏移,并且比較美觀的橫式百葉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橫式百葉窗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0022]圖2(a)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上梁的模式圖,(b)是表示第一層至第五層的葉片等的俯視圖,(C)是表示第六層的葉片等的俯視圖,(d)是表示第七層以下的葉片等的俯視圖,(e)是用于對各升降繩卷軸等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0023]圖3(a)和(b)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橫式百葉窗的局部側視圖。
[0024]圖4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方向控制繩的側視圖。
[0025]圖5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方向控制繩的側視圖。
[0026]圖6(a)?(d)是用于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方向控制繩、葉片以及升降繩的組裝狀態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0027]圖7是用于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方向控制繩、葉片以及升降繩的組裝狀態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0028]圖8(a)和(b)是用于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下梁進行說明的局部側視圖。
[0029]圖9(a)?(d)是用于說明正向閉合轉動時的狀態的模式圖,(e)?(h)是用于說明反向閉合轉動時的狀態的模式圖。
[0030]圖10(a)?(d)是用于說明正向全閉合時的狀態的模式圖。
[0031]圖11(a)?(d)是用于說明反向全閉合時的狀態的模式圖。
[0032]圖12(a)和(b)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反向閉合轉動時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0033]圖13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閉合轉動時的局部剖面圖。
[0034]圖14(a)是用于對另一例中的方向控制繩、葉片以及升降繩的組裝狀態進行說明的立體圖,(b)是用于對另一例中的反向閉合轉動時的狀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C)是(a)的局部放大圖。
[0035]圖15是另一例中的反向閉合轉動時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0036]圖16是另一例中的方向控制繩的側視圖。
[0037]圖17(a)是另一例中的方向控制繩的側視圖,(b)是用于對另一例中的方向控制繩和葉片的組裝狀態進行說明的說明圖,(C)是另一例中的反向閉合轉動時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0038]圖18(a)?(d)是用于對另一例中的正向全閉合時的狀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0039]圖19是用于對另一例中的橫式百葉窗的類型進行說明的主視圖。
[0040]圖20是用于對另一例中的橫式百葉窗的類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
[0041](符號說明)
[0042]I上梁
[0043]2方向控制繩
[0044]3、4葉片
[0045]3a、4a、4b 切口部
[0046]6a、6b、21a、21b、31a ?31d、41a ?41d、51 橫繩
[0047]7、22、42 交叉部
[0048]11?13 升降繩
[0049]16操作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具體地進行說明。在圖1和圖2所示的橫式百葉窗中,多根(本實施方式中為五根)方向控制繩(rudder cord) 2以相隔相同間隔的方式懸掛在上梁(head box)l上,并且,在該方向控制繩2上支撐有多層葉片3、4。另外,在上梁I上懸掛有多根(本實施方式中為三根)升降繩11?13。
[0051]如圖2(a)所示,在上梁I中,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有能夠卷繞升降繩11?13的升降繩卷軸14a?14c,并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有能夠卷繞方向控制繩2的方向控制繩卷軸15。
[0052]如圖3(a)和圖3(b)所示,在方向控制繩卷軸15(圖2(a))的外周上卷裝有傾斜彈簧(tilt spring) 15a,方向控制繩2的一對縱繩5a、5b的各上端部分別被卡定在該傾斜彈簧15a的各端部15b上。另外,在圖3(a)和圖3(b)中,由于方向控制繩卷軸15位于升降繩卷軸14a的紙面內側,因而未圖示。一對縱繩5a、5b從設置于上梁I上的前后一對方向控制繩導出Ia通過后向下垂下。因此,例如如圖3(b)所示,當使上述方向控制繩卷軸15轉動(在圖中為順時針方向)時,一根縱繩5a被卷繞在方向控制繩卷軸15(傾斜彈簧15a)上,而另一根縱繩5b從方向控制繩卷軸15 (方向控制繩導出口 Ia)被導出。
[0053]該方向控制繩卷軸15在操作裝置16 (參照圖2(a))的操作下全部(本實施方式中為五個)同步地朝向同一方向轉動,并且能夠經由方向控制繩2將葉片3、4轉動成打開狀態或者閉合狀態。
[0054]如圖2(a)和圖2(e)所示,升降繩11?13的上端部分別被固定在升降繩卷軸14a?14c上。如圖3(a)和圖3(b)所示,升降繩11?13從一對升降繩導出口 Ib中的任一個通過后向下垂下,其中,一對升降繩導出口 Ib設置在上梁I的、相比前后一對的方向控制繩導出Ia更偏向前后方向外側的位置上。于是,當使升降繩卷軸14a?14c轉動時,升降繩11?13呈螺旋狀地被卷繞在升降繩卷軸14a?14c上,或者,升降繩11?13從升降繩卷軸14a?14c (升降繩導出口 Ib)被導出。
[0055]如圖1及圖2(a)?圖2(e)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位于葉片3、4的長度方向兩側的升降繩11、13從葉片3、4的后側垂下,位于葉片3、4的長度方向中央位置處的升降繩12從葉片3、4的前側垂下。另外,后側是指室外側,前側是指室內側。
[0056]而且,將上述升降繩11?13中的升降繩11、13卷繞到升降繩卷軸14a、14c上的卷繞方向與將升降繩12卷繞到升降繩卷軸14b上的卷繞方向相反。
[0057]詳細來說構成為:如圖2(a)所示,當通過操作裝置16的操作而使未圖示的電動機進行驅動時,旋轉軸17和升降繩卷軸14a、14c呈一體地旋轉,并且,經由齒輪部18而使旋轉力朝向反方向傳遞,由此使相對于旋轉軸17能夠旋轉(空轉)的升降繩卷軸14b朝向反方向旋轉。由此,升降繩11?13全部同步地被卷繞在升降繩卷軸14a?14c上、或者同步地從升降繩卷軸14a?14c (升降繩導出口 Ib)被導出。
[0058]如圖8(a)和圖8(b)所示,在方向控制繩2的下端部上安裝有下梁19。詳細來說,本實施方式的下梁19被形成為:在從其長度方向觀察時,在其寬度方向、即前后方向兩端的下部分別固定有上述方向控制繩2的縱繩5a、5b,并且,其寬度方向兩端的上部被形成為隨著朝向上方而逐漸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的彎曲部19a。詳細來說,如圖8(b)所示,下梁19的下梁型材的剖面形狀被形成為中空且橫向較長的大致長方形。
[0059]如圖8(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下梁型材被形成為:上邊19b的長度(上述前后方向上的長度)LI比下邊19c的長度L2短,并且其外周呈下述形狀,即,上邊19b和下邊19c均為平緩的曲線,并且,從下邊19c朝向上邊19b延伸的壁呈曲線狀且與上邊19b的外周曲面相連。另外,通過在下邊19c的前后兩端邊緣位置處設置朝向前后方向外側突出的突片19d,從而能夠與帶架(tape holder) 19e (參照8 (a))卡合。另外,上邊19b的中央部的厚度L3被形成為比下邊19c的厚度L4厚。
[0060]另外,從葉片3的后側即室外側垂下的升降繩11、13的下端部被固定在下梁19的后側下部,從葉片3、4的前側即室內側垂下的升降繩12的下端部被固定在下梁19的前側下部。另外,圖8(a)圖示的是后側的升降繩11的下端部被固定在下梁19的后側下部的狀態。
[0061]如圖4所示,在上述方向控制繩2中,在縱繩5a、5b之間設有多層橫繩,其中,每層橫繩分別包括兩根用于支撐上述多層葉片3、4的橫繩6a、6b。兩根橫繩6a、6b構成一組橫繩。
[0062]各橫繩6a、6b以在中間部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7的方式,相對于縱繩5a、5b而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相隔一定間隔的位置上。即,在一根縱繩5a上,橫繩6b形成于橫繩6a的下方,而在另一根縱繩5b上,橫繩6a形成于橫繩6b的下方。因此,例如如圖5所示,在通過上述操縱裝置16的操作而使縱繩5a向下移動、使縱繩5b向上移動時,成為橫繩6a稍微松弛而橫繩6b繃緊的狀態、即被施加張力的狀態。
[0063]葉片3、4是鋁制薄板并被形成為從側方、即其長度方向觀察時上表面凸起的彎曲形狀。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兩種葉片3、4。各葉片3、4具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一側、即后側的后側邊緣部(第一邊緣部)、和位于前后方向的另一側、即前側的前側邊緣部(第二邊緣部)。如圖2(d)所示,第七層以下的葉片3僅在與升降繩11、13鄰接的后側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3a。另外,如圖2(b)和圖2(c)所示,第一層至第六層的葉片4在與升降繩11、13鄰接的后側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4a,并且在與升降繩12鄰接的前側邊緣部上也設有切口部4b。另夕卜,圖2(b)、圖2(c)以及圖2(d)分別表示第一層至第五層的葉片4、第六層的葉片4以及第七層以下的葉片3。
[0064]而且,如圖1、圖6(a)、(b)、(d)以及圖7所示,在設有各切口部3a、4a、4b的位置處,各葉片3、4以各切口部3a、4a、4b分別與上述交叉部7對置的方式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將該位置稱為“插入位置”。另外,如圖1和圖6(c)所不,在未設有各切口部3a、4a、4b的位置處,各葉片3、4被載置于橫繩6a、6b上。將該配置位置稱為“載置位置”。
[0065]另外,在各層的、沿著方向控制繩2不存在升降繩11?13的方向控制繩2處,所有葉片3、4均被載置于橫繩6a、6b上,從而成為上述載置位置。所謂的“不存在升降繩11?13的方向控制繩2”,在本實施例中是指從端部起的第二根和第四根方向控制繩2,以下將其稱為“單獨方向控制繩部分Z”。
[0066]如圖1、圖6 (a)以及圖7所示,在第六層以下,上述升降繩11、13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詳細來說,如圖7所示,在第六層以下,本實施方式的升降繩11、13以在其與上述葉片3、4之間存在上述交叉部7的方式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在第六層以下,將升降繩11、13插入交叉部7后側的橫繩6a、6b之間,而將葉片3、4插入該交叉部7前側的橫繩6a、6b之間。
[0067]另外,如圖1和圖6(b)所示,在第一層至第五層中,升降繩11、13未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而是沿著縱繩5a配置。在此,在沿著升降繩11、13的縱繩5a上,每隔兩層(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以及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分別設有環狀部件R,其中,縱繩5a從該環狀部件R中穿過。進而,通過設置為升降繩11、13從上述環狀部件R中穿過,從而將升降繩11、13與縱繩5a之間的距離保持在一定距離以下。
[0068]另外,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環狀部件R被形成為直徑大于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的環狀部件R,從而在閉合轉動時引導升降繩11、13逐漸靠近縱繩5a直到被插入第六層的橫繩6a、6b之間(參照圖3)。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環狀部件R由樹脂材料形成。
[0069]如圖1和圖6(c)所示,在第六層以下,上述升降繩12每隔兩層、即在第六層、第九層、第十二層中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另外,在第六層中,與升降繩11、13同樣地,升降繩12也是以在其與葉片4之間存在上述交叉部7的方式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在第六層中,將升降繩12插入交叉部7前側的橫繩6a、6b之間,而將葉片4插入該交叉部7后側的橫繩6a、6b之間。
[0070]另外,在第七層以下、即第九層、第十二層中,將升降繩12插入交叉部7前側的橫繩6a、6b之間,但并未將葉片3插入該交叉部7后側的橫繩6a、6b之間。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六層中的與升降繩11、13鄰接的位置構成第一插入位置,第六層中的與升降繩12鄰接的位置構成第二插入位置。
[0071]另外,如圖1和圖6 (d)所示,在第一層至第五層中,升降繩12并未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而是沿著縱繩5b配置。在此,在沿著升降繩12的縱繩5b上,每隔兩層、即在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以及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分別設有環狀部件R,縱繩5b從該環狀部件R中穿過。進而,通過設置為升降繩12從該環狀部件R中穿過,從而將升降繩12與縱繩5b之間的距離保持在一定距離以下。
[0072]另外,升降繩12所穿過的環狀部件R也被形成為: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環狀部件R的直徑大于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的環狀部件R,從而在閉合轉動時引導升降繩12逐漸靠近縱繩5b直到被插入第六層的橫繩6a、6b之間。
[0073]接著,對于上述那樣構成的橫式百葉窗的作用進行說明。
[0074]首先,對于有關遮蔽性的作用進行說明。
[0075]如圖9 (a)?圖9 (d)所示,在正向閉合轉動時,成為橫繩6a稍微松弛而橫繩6b繃緊即被施加張力的狀態,其中,該正向閉合轉動是指:通過操作裝置16的操作而使后側的縱繩5a向下移動、使前側的縱繩5b向上移動。
[0076]此時,在上部側(第一層至第五層)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如圖9(a)所示,橫繩6a進入葉片4的切口部4a內,從而葉片4的后側邊緣部(下端邊緣部)向下降低,由此葉片4的立起程度變大。
[0077]另外,此時在下部側(第六層以下)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如圖9(b)所示,橫繩6a進入葉片3、4的切口部3a、4a內,從而葉片3、4的后側邊緣部(下端邊緣部)向下降低,由此葉片3、4的立起程度也變大。
[0078]另外,此時在上部側、即第一層至第六層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如圖9(c)所示,由于是由橫繩6b支撐葉片4的切口部4b,因此,葉片4的前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的位置向下降低,從而與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相比葉片4的立起程度相對稍微變小,但是,由于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的傾斜而第一層至第六層的遮蔽性并未降低。
[0079]在下部側(第七層以下)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或者各層中的上述單獨方向控制繩部分Z的位置處,例如如圖9(d)所示,通過呈繃緊(被施加張力)狀態的橫繩6b朝向立起方向推壓葉片3、4的前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從而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變高。
[0080]于是,從整體來看,雖然在上部側(第一層至第六層)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存在遮蔽性降低的因素,但是,通過在長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加以補充,從而整體的遮蔽性較聞而良好。
[0081]另外,如圖9(e)?圖9(h)所不,在反向閉合轉動時,成為橫繩6b稍微松弛而橫繩6a繃緊即被施加張力的狀態,其中,該反向閉合轉動是指:通過操作裝置16的操作而使后側的縱繩5a向上移動、使前側的縱繩5b向下移動。
[0082]此時,在上部側、即第一層至第五層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如圖9(e)所示,由于是由橫繩6a支撐葉片4的切口部4a,因此,葉片4的后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的位置向下降低,從而葉片4的立起程度稍微變小,由此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降低。
[0083]另外,此時在下部側、即第六層以下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如圖9(f)所示,由于是由橫繩6a支撐葉片3、4的切口部3a、4a,因此,葉片3、4的后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的位置向下降低,從而葉片3、4的立起程度稍微變小,由此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降低。
[0084]但是,在上部側、即第一層至第六層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如圖9 (g)所示,橫繩6b進入葉片4的切口部4b中,從而葉片4的前側邊緣部(下端邊緣部)向下降低,由此葉片4的立起程度變大,因而遮蔽性并未降低。
[0085]另外,此時在下部側、即第七層以下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或者各層中的上述單獨方向控制繩部分Z的位置處,如圖9(h)所示,通過呈繃緊即被施加張力狀態的橫繩6a朝向立起方向推壓葉片4的后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從而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變高,由此能夠補充反向全閉合時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的傾斜角度降低趨勢,從而保持高遮蔽狀態。
[0086]于是,從整體來看,在反向全閉合時,雖然在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存在遮蔽性降低的因素,但是,通過在長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加以補充,從而整體的遮蔽性較高而良好。
[0087]另外,在呈上述圖9(a)和圖9(b)所示狀態(正向閉合轉動狀態)時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通過由橫繩6b朝向圖9(a)和圖9(b)的左側(葉片3、4的前側)按壓葉片3、4的如后方向中央部,從而能夠保持葉片3、4的如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立起。因此,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變高。進而,在第六層以下(參照圖9(b)),由于升降繩11、13位于葉片3、4的后側邊緣部與縱繩5a之間,因而葉片3、4的立起程度大。因此,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進一步變高。
[0088]另外,在呈上述圖9(g)所示狀態(反向閉合轉動狀態)時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通過由橫繩6a朝向圖9(g)的右側即葉片4的后側按壓葉片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從而能夠保持葉片4的后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立起。因此,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變高。
[0089]進而,在第六層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在正向全閉合時,如圖10(a)和圖10(b)所示,由于升降繩12和縱繩5b朝向使立起程度變大的方向推壓葉片4的上端邊緣部,因此,(與不存在升降繩12時相比)遮蔽性提高。
[0090]另外,在第六層以下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在正向全閉合時,如圖10(c)和圖10(d)所示,由于在葉片3、4與縱繩5a之間存在升降繩11、13,因此遮蔽性也提高。
[0091]另外,在第六層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在反向全閉合時,如圖11(a)和圖11(b)所示,由于在葉片4與縱繩5b之間存在升降繩12,因此遮蔽性也提高。
[0092]另外,在第六層以下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在反向全閉合時,如圖11(c)和圖11(d)所示,由于升降繩11、13和縱繩5a朝向使立起程度變大的方向推壓葉片3、4的上端邊緣部,因此,與不存在升降繩11、13時相比遮蔽性提高。
[0093]接著,對于有關葉片3、4在長度方向上相對于方向控制繩2的移動、即橫向偏移的作用進行說明。
[0094]例如,在使葉片3、4的后側邊緣部的切口部3a、4a配置于下方的正向閉合轉動時,該切口部3a、4a與方向控制繩2、尤其是橫繩6a卡合,從而能夠防止葉片3、4的橫向偏移。
[0095]另外,在使葉片4的前側邊緣部的切口部4b移動至下方的反向閉合轉動時,在上部側即第一層至第六層中,該切口部4b與方向控制繩2、尤其是橫繩6b卡合,從而能夠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
[0096]另外,在反向閉合轉動時,在下部側即第七層以下,通過將升降繩11、13插入橫繩6a、6b之間,方向控制繩2以及升降繩11、13與后側邊緣部(上端邊緣部)的切口部3a卡合,從而能夠防止葉片3的橫向偏移。
[0097]詳細來說,當葉片3欲朝向圖12(a)所示的箭頭方向即右側移動時,通過將升降繩11插入橫繩6a、6b之間,橫繩6a與升降繩11卡合,而橫繩6b與橫繩6a卡合,切口部3a的左側邊緣部分與該橫繩6b卡合,由此能夠防止葉片3朝向右側移動。
[0098]另外,相反地,當葉片3欲朝向圖12(b)所示的箭頭方向即左側移動時,橫繩6b與升降繩11卡合,而切口部3a的右側邊緣部分與橫繩6b卡合,由此能夠防止葉片3朝向左側移動。
[0099]另外,如上所述,在使葉片3、4的后側邊緣部的切口部3a、4a配置于下方的正向閉合轉動時,通過橫繩6b朝向圖9(a)和圖9(b)的左側、即葉片3、4的前側按壓葉片3、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從而能夠使葉片3、4的姿態保持穩定,進而能夠防止葉片3、4的橫向偏移。
[0100]另外,如上所述,在使葉片4的前側邊緣部的切口部4b位于下方的反向閉合轉動時,通過橫繩6a朝向圖9(g)的右側、即葉片4的后側按壓葉片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從而能夠使葉片4的姿態保持穩定,進而能夠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
[0101]接著,以下對于上述實施方式的特征性效果進行說明。
[0102](I)在單切口層(第七層以下)中,在使葉片3的切口部3a移動至下方的正向閉合轉動時,該切口部3a與方向控制繩2、尤其是橫繩6a卡合,從而能夠防止葉片3的橫向偏移。另外,在使該切口部3a移動至上方的反向閉合轉動時,方向控制繩2、尤其是橫繩6a以及升降繩11、13對該切口部3a產生作用,從而也能夠防止葉片3的橫向偏移。
[0103]另外,在雙切口層(第一層至第五層)中,在正向全閉合時,沿著升降繩11、13的方向控制繩2與切口部3a、4a卡合,在反向全閉合時,沿著升降繩12的方向控制繩2與切口部4b卡合。因此,無論是正向閉合轉動時還是反向閉合轉動時都能夠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另外,在第六層中也是同樣的,而且,由于升降繩11?13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因而與之相應地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
[0104]另外,在上述單切口層(第七層以下)中,由于僅在葉片3的后側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3a,因而比較美觀,并且能夠減少漏光從而遮蔽性變高,而且在反向全閉合時也能夠防止葉片3的橫向偏移。
[0105](2)在上部側的六層中,由于葉片3、4以各切口部3a、4a、4b分別與交叉部7對置的方式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因此,各切口部3a、4a、4b分別與交叉部7對置,從而無論升降繩11?13如何配置,在打開轉動時、正向閉合轉動時以及反向閉合轉動時都能夠良好地防止葉片3、4的晃動或橫向偏移。
[0106]在第六層中,由于在多根方向控制繩2的至少一根中將葉片4插入相交叉的橫繩6a、6b的前側三角中,在至少一根中將該葉片4插入后側三角中,因此,與將葉片插入同一側的三角中時相比不易晃動。另外,雖然設有切口部4a、4b,但是,由于存在升降繩11?13因而遮蔽性提聞。
[0107](3)將升降繩11?13從上梁I導出的導出位置、即升降繩導出口 Ib在上梁I上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固定不變,從而在第一層至規定層中必須將升降繩11?13配置在方向控制繩2的縱繩5a、5b外側,但是,在從第一層至規定層中也能夠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即,不僅滿足在第一層至規定層(本實施方式中為第五層)中必須將升降繩11?13配置在方向控制繩2的縱繩5a、5b外側這一限制,而且能夠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
[0108]進而,由于在順數規定層的縱繩5a、5b上設置有直徑較大的環狀部件R,在進一步向下規定層的縱繩5a、5b上設置有直徑較小的環部件R,因此,能夠朝向葉片4的前后方向中央側逐漸引導升降繩11?13直到將升降繩11?13插入支撐葉片4的方向控制繩2的橫繩6a、6b之間,其中,該葉片4設置于從直徑較小的環狀部件R起進一步向下規定層的層中。
[0109](4)由于僅在葉片3的后側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3a,因此,設有該切口部3a的葉片3呈前側邊緣部上沒有切口部的結構,從而從前側即室內側觀察時比較美觀。另外,與現有的穿過飾邊小環(picot)的方式相比設計更為簡潔。
[0110](5)在全閉合角度附近,無論是在正向閉合轉動時還是反向閉合轉動時,橫繩6a、6b中都有一根橫繩呈繃緊狀態、即被施加張力的狀態。因此,在葉片3、4被載置于橫繩6a、6b上的載置位置處,通過呈繃緊狀態、即被施加張力的狀態的橫繩6a^b)朝向立起方向、即全閉合角度附近的百葉窗前后方向、或者朝向葉片表面側的方向推壓葉片3、4的上端邊緣部,從而在相同位置處遮蔽性變高。
[0111]另外,在葉片3、4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的插入位置處,如上所述,在正向閉合轉動時和反向閉合轉動時,葉片3、4的上端邊緣部的位置降低,從而葉片3、4的立起程度相對稍微變小,由此在相同位置處存在遮蔽性降低的因素。但是,通過在長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即上述載置位置處進行補充,整體的遮蔽性變高而良好。
[0112](6)由于在各層中至少設有一處上述載置位置,因而能夠提高各層的遮蔽性。
[0113](7)由于與葉片3、4的長度方向端部對應的位置為上述插入位置,因此,葉片3、4的長度方向端部不易因為風等而晃動。
[0114](8)在升降繩11?13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的升降繩插入位置處,如圖10(a)?圖10(d)以及圖11(a)?圖11(d)所示,通過升降繩11?13提高了遮蔽性。
[0115](9)由于下梁19的寬度方向兩端的上部被形成為隨著朝向上方而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的彎曲部19a、即從下邊19c朝向上邊19b延伸的曲線狀的壁,因此,在閉合轉動時,例如如圖13所示,在上述正向閉合轉動時一根縱繩5a沿著彎曲部19a彎曲,從而與寬度方向兩端的上部呈方形時相比,下梁19的立起程度變大,由此相同位置處的遮蔽性提聞。
[0116]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樣進行變更。
[011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橫繩6a、6b被形成為:在一根縱繩5a上,橫繩6b形成于橫繩6a的下方,而在另一根縱繩5b上,橫繩6a形成于橫繩6b的下方,由此形成交叉部7,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改變橫繩的結構。例如如圖14(a)所示,也可以形成為:相對于縱繩5a、5b而將橫繩21a、21b設置為相互平行,并在上述橫繩21a、21b的中間部處使彼此的上下關系相互顛倒,從而形成一對交叉部22,并將葉片3(4)插入該中間部處的橫繩21a、21b之間。在如此構成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例如如圖14(b)所示,在反向閉合轉動時,在橫式百葉窗的長度方向中央部、且上部側即第一層至第六層的與升降繩12對應的位置處,無論升降繩12如何配置,即便其配置在縱繩5b的外側,切口部4b都與方向控制繩2、尤其是交叉部22卡合,從而能夠防止葉片4的橫向偏移。
[0118]?如圖15所示,也可以形成為:將升降繩11、13和葉片3(4)以俯視時橫繩31a與31b不交叉、橫繩31c與31d不交叉的方式插入同一空間內,并且,在一枚葉片3(4)的左側,在縱繩5a上將俯視時位于右側的橫繩31b形成于俯視時位于左側的橫繩31a的下方,在同一枚葉片3(4)的右側,在縱繩5a上將俯視時位于右側的橫繩31c形成于俯視時位于左側的橫繩31d的上方。
[0119]在該例子中,例如即使葉片3欲朝向左右方向的任一側移動,由于在長度方向的任一端部處,與升降繩11、13卡合的橫繩31b、31d中的任一根橫繩和切口部3a的邊緣部分卡合,因而也能夠防止葉片3在左右方向上移動。
[012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層橫繩包括兩根橫繩6a、6b,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包括三根以上的橫繩。
[0121]例如如圖16所示,也可以構成為各層具有四根橫繩41a?41d。在該例子中,在一根縱繩5a上,從上到下按照橫繩41a?41d的順序呈等間隔地形成,而在另一根橫繩5b上,從上到下按照橫繩41c、41d、41a、41b的順序呈等間隔地形成。而且,葉片3只要以上述切口部3a(圖16中省略圖示)與橫繩41a和橫繩41d的交叉部42對置的方式插入交叉部42與縱繩5b之間的空間內即可。
[0122]例如如圖17(a)所示,也可以構成為各層具有三根橫繩6a、6b、51。在該例子中,橫繩51在縱繩5b與縱繩5a之間的2/3左右的部分內呈螺旋狀地纏繞在橫繩6b上。而且,上述升降繩11 (13)被插入橫繩6b與橫繩51的未被纏繞(縱繩5a側)的部分之間。
[0123]在該例子中,如圖17(b)所示,在相比橫繩6a、6b的交叉部和橫繩6a、51的交叉部更靠近縱繩5b側(前側),葉片3被插入橫繩6a、6b之間。
[0124]在如此構成的情況下,如圖17(c)所示,即使在反向閉合轉動時,由于與升降繩11卡合的橫繩6b、51和切口部3a的邊緣部分卡合,因而也能夠防止葉片3在左右方向上移動。
[0125].如圖18(a)和圖18(b)所示,也可以形成為:在第六層的升降繩12的垂下位置處,將升降繩12和葉片4以俯視時橫繩6a、6b不交叉的方式插入同一空間內,由此,即使在正向全閉合時,由于升降繩12和縱繩5b朝向使立起程度變大的方向推壓葉片4的上端邊緣部,因此,與無升降繩12時相比,遮蔽性也提高。
[0126]另外,如圖18(c)和圖18(d)所示,也可以形成為:在第六層以下的升降繩11、13的垂下位置處,將升降繩11、13和葉片3(4)以俯視時橫繩6a、6b不交叉的方式插入同一空間內,由此,即使在正向全閉合時,由于在葉片3(4)與縱繩5a之間存在升降繩11、13,因而遮蔽性也提高。
[0127]另外,在反向全閉合時,當然也可以同樣地提高遮蔽性。
[012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具體化為利用電動機的驅動力將升降繩11?13卷繞在升降繩卷軸14a?14c上這一類型的橫式百葉窗,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圖19和圖20所示,也可以具體化為通過用手拉動繩平衡器61而使升降繩11?13向上移動這一類型的橫式百葉窗。
[0129]即使具體化為這種類型的橫式百葉窗,也可以得到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13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第一層至第五層設置為雙切口層,在該雙切口層中,升降繩11?13并未插入橫繩6a、6b之間,并且在葉片4的前側邊緣部和后側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4a、4b,但是,也可以根據方向控制繩的寬度、升降繩導出口 Ib的前后方向上的寬度將設為雙切口層的層數變更為適當的層數。例如,也可以將第一層至第四層、或者第一層至第七層設為雙切口層。
【權利要求】
1.一種橫式百葉窗,其利用被懸掛支撐在上梁上的多根方向控制繩來支撐多層葉片,從所述上梁垂下的多根升降繩分別從所述葉片的前側和后側垂下,能夠通過操作裝置的操作且經由所述方向控制繩而使所述葉片轉動,并且能夠通過使所述升降繩上升或下降從而使所述葉片升高或下降, 所述橫式百葉窗的特征在于, 所述葉片具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一側的第一邊緣部和位于前后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二邊緣部, 所述橫式百葉窗具有單切口層和雙切口層, 所述單切口層被設置為:僅在所述葉片的所述第一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且將所述升降繩插入所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之間,并且使所述升降繩與所述切口部鄰接; 在所述雙切口層中,未將所述升降繩插入所述橫繩之間,并且在所述葉片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邊緣部和所述第二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式百葉窗,其特征在于,從第一層起設有多層所述雙切口層。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橫式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的所述第一邊緣部為后側邊緣部。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橫式百葉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邊緣部上的所述切口部和所述第二邊緣部上的所述切口部形成于所述葉片的長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橫式百葉窗,其特征在于, 各層中的所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被設置為:由包括多根橫繩的一組橫繩構成,并且多根所述橫繩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 將所述葉片以各個所述切口部分別與所述交叉部對置的方式插入所述橫繩之間。
6.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橫式百葉窗,其特征在于, 各層中的所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被設置為:由包括多根橫繩的一組橫繩構成,并且多根所述橫繩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 所述橫式百葉窗具有將所述葉片插入所述橫繩之間的插入位置、和將所述葉片載置于所述橫繩上的載置位置。
7.一種橫式百葉窗,其利用被懸掛支撐在上梁上的多根方向控制繩來支撐多層葉片,從所述上梁垂下的多根升降繩分別從所述葉片的前側和后側垂下,能夠通過操作裝置的操作且經由所述方向控制繩而對所述葉片實施轉動操作,并且能夠通過使所述升降繩上升或下降從而對所述葉片實施升降操作, 所述橫式百葉窗的特征在于, 各層中的所述方向控制繩的橫繩被設置為:由包括多根橫繩的一組橫繩構成,并且多根所述橫繩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 所述葉片具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一側的第一邊緣部和位于前后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二邊緣部, 所述橫式百葉窗設有雙切口層,其中,在所述雙切口層中,在所述葉片的所述第一邊緣部上設有切口部,在所述第二邊緣部的、在長度方向上與所述切口部不同的位置處也設有切口部,并且將所述葉片以各個所述切口部分別與所述交叉部對置的方式插入所述橫繩之
bO 廣 ι_ι I
【文檔編號】E06B9/384GK104379863SQ201380026129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山岸萬人, 岡村正, 裸野善行 申請人:立川窗飾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