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靠調整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腰靠調整機構,應用于座椅,包括固定件、驅動件及支撐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座椅本體,所述支撐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且所述支撐件的兩側向外延伸形成彈性支撐部,所述驅動件可操作地設置于所述固定件,操作所述驅動件,所述驅動件推動兩所述彈性支撐部遠離所述固定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調整機構,通過操作驅動件,驅動件推動兩彈性支撐部遠離固定件,從而調整兩彈性支撐部與固定件的距離,以實現兩彈性支撐部對用戶腰部的支撐。用戶根據自身需要調整兩彈性支撐部的位置,以使兩彈性支撐部處于合適的位置,提供用戶的腰部以有效的支撐,從而提供用戶乘坐舒適度。
【專利說明】腰靠調整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整機構,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座椅的腰靠調整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座椅一般均包括座位部和背靠部,當用戶坐座椅時,背靠部用于支撐用戶的背部。座椅的背靠部一般只提供對用戶背部的支撐,對用戶腰部兩側不能提供支撐,部分座椅設置有腰靠部,但由于不同用戶的腰部尺寸不同,不能對用戶的腰部有效支撐,因而不能提供用戶比較舒適的乘坐體驗,長時間坐座椅時用戶會感到腰部比較疲憊。
[0003]對此,長時間乘坐座椅的用戶常常另行購置抱枕、腰靠等放置于座椅上配合使用。但是,購買的抱枕、腰靠與座椅之間沒有連接,使用時常常會發生錯位,不能提供滿意的支撐,且當離開座椅后再次坐座椅時,需要重新擺放抱枕、腰靠等的位置,操作比較麻煩。
[0004]對此,亟需一種可以支撐用戶腰部、提高舒適度的座椅。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腰靠調整機構,所述腰靠調整機構應用于座椅,以提供用戶乘坐舒適度。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腰靠調整機構,應用于座椅,包括固定件、驅動件及支撐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座椅本體,所述支撐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且所述支撐件的兩側向外延伸形成彈性支撐部,所述驅動件可操作地設置于所述固定件,操作所述驅動件,所述驅動件推動兩所述彈性支撐部遠離所述固定件。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調整機構,通過操作驅動件,驅動件推動兩彈性支撐部遠離固定件,從而調整兩彈性支撐部與固定件的距離,以實現兩彈性支撐部對用戶腰部的支撐。用戶根據自身需要調整兩彈性支撐部的位置,以使兩彈性支撐部處于合適的位置,提供用戶的腰部以有效的支撐,從而提供用戶乘坐舒適度。
[0008]較佳的,所述驅動件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驅動件具有呈以所述驅動件轉動軸為圓心的弧形驅動塊,所述弧形驅動塊的兩側具有所述驅動斜面。
[0009]具體地,所述驅動件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固定件,兩所述驅動斜面呈以所述驅動件轉動軸為圓心的弧形。
[0010]具體地,所述驅動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彈性支撐部之間,且所述驅動件分別向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彈性支撐部對稱凸伸形成兩所述驅動斜面。
[0011]具體地,兩所述驅動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撐件上對應設有定位塊;定位槽和定位塊相配合,以固定所述驅動斜面相對固定件和彈性支撐部的位置。
[0012]具體地,兩所述驅動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開設有定位塊,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撐件上對應設有定位槽;定位槽和定位塊相配合,以固定所述驅動斜面相對固定件和彈性支撐部的位置。[0013]較佳的,所述固定件上連接有相對所述固定件轉動的連動件,所述連動件的兩側沿兩所述彈性支撐部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連接部;一所述連接部抵頂于所述驅動件,另一所述連接部對應連接于一所述彈性支撐部;通過連動件實現兩彈性支撐部同步地遠離固定件或靠近固定件,使得兩彈性支撐部對用戶腰部兩側提供相同的的支撐。
[0014]具體地,所述彈性支撐部之間開設有安裝孔,部分所述連動件凸伸出所述安裝孔;凸伸出安裝孔的部分連動件用于支撐用戶的背部。
[0015]較佳的,所述腰靠調整機構還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設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側,且所述操作件固定連接于所述驅動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具有本實用新型腰罪調整機構的座椅的不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腰靠調整機構的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腰靠調整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0019]圖4為驅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連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腰靠調整機構處于一調整位置時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24]結合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調整機構100包括固定件110、驅動件120、支撐件130、連動件140及操作件150。固定件110固定連接于座椅本體200,支撐件130固定于固定件110,支撐件130的兩側向外延伸形成彈性支撐部131,驅動件120設置于支撐件130和固定件110之間,且驅動件120可操作地設置于固定件110,操作驅動件120即可推動兩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從而實現對用戶腰部的支撐。結合圖4-圖7所示,更具體地:
[0025]固定件110具有一面開口的容置腔IlOa ;支撐件130于容置腔IlOa內固定連接于固定件110,支撐件130的兩側向外延伸形成彈性支撐部131,兩彈性支撐部131位于容置腔IlOa的開口處,且兩彈性支撐部131閉合容置腔IlOa的部分開口 ;驅動件120位于固定件110和彈性支撐部131之間,且驅動件120可轉動地連接于固定件110,驅動件120具有一弧形驅動塊121,弧形驅動塊121呈以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的軸心為圓心的弧形,弧形驅動塊121的兩側分別向固定件110和彈性支撐部131對稱凸伸形成兩驅動斜面121a,兩驅動斜面121a分別抵頂于固定件110和彈性支撐部131,操作驅動件120,兩驅動斜面121a分別推頂固定件110和彈性支撐部131,使得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從而實現腰靠的調整。
[0026]具體地,操作件150位于容置腔IlOa的外側,操作件150通過螺栓150a固定連接于驅動件120,驅動操作件150,即可驅動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
[0027]連動件140可轉動地連接于固定件110,連動件140沿彈性支撐部131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兩連接部,兩連接部分別為第一連接部141a和第二連接部141b ;第一連接部141a的上側與驅動斜面121a相抵頂,第二連接部141b對應連接于彈性支撐部131。當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時:靠近彈性支撐部131的驅動斜面121a推頂彈性支撐部131,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 ;靠近固定件110的驅動斜面121a推頂第一連接部141a的上側,第一連接部141a向固定件110靠近,帶動連動件14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第二連接部141b推頂彈性支撐部131,從而使得兩彈性支撐部131同步遠離固定件110。
[0028]兩驅動斜面121a上分別開設有定位槽A,彈性支撐部131和連動件140上分別對稱設有定位塊B。當然,僅于一驅動斜面121a上開設有定位槽A亦可,此時,與定位槽A對應的彈性支撐部131或連動件140上設定位塊B。進一步地,定位槽A和定位塊B的位置調換,即于驅動斜面121a上設置定位塊B、于彈性支撐部131和/或連動件140上對應開設定位槽A亦可。更進一步的,在另一實施例中,定位槽A/定位塊B設于固定件110。只需定位槽A和定位塊B相卡合,限定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的轉動即可。
[0029]兩彈性支撐部131之間開設有安裝孔130a,部分連動件140凸伸出安裝孔130a,凸伸出安裝孔130a的部分連動件140用于支撐用戶的背部。
[0030]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1-8對本實用新型背靠調整機構的工作過程做一詳細說明:
[0031]操作操作件150,操作件150帶動驅動件120,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靠近彈性支撐部131 —側的驅動斜面121a推頂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靠近固定件110 —側的驅動斜面121a推頂第一連接部141a向固定件110靠近,使得連動件14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第二連接部141b推頂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從而使得兩彈性支撐部131同步遠離固定件110 ;操作件150帶動驅動件120繼續轉動直至定位塊B卡合于定位槽A,限定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沿該方向繼續轉動。
[0032]操作操作件150,使得操作件150帶動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逆向轉動,定位塊B脫離定位槽A ;驅動斜面121a和第二連接部141b釋放對彈性支撐部131的推頂,兩彈性支撐部131在彈性回復力作用下靠近固定件110。
[003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調整機構100,通過操作驅動件12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一驅動斜面121a推頂一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另一驅動斜面121a推頂連動件140,使得連動件140相對固定件110轉動,帶動另一彈性支撐部131遠離固定件110,從而使得兩彈性支撐部131同步遠離固定件110,兩彈性支撐部131處于合適的位置,提供用戶的腰部以有效的支撐,從而提供用戶乘坐舒適度。
[0034]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腰靠調整機構,應用于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驅動件及支撐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座椅本體,所述支撐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撐件的兩側向外延伸形成彈性支撐部,所述驅動件可操作地設置于所述固定件,操作所述驅動件,所述驅動件推動兩所述彈性支撐部遠離所述固定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具有兩個驅動斜面,兩所述驅動斜面分別抵頂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彈性支撐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驅動件具有呈以所述驅動件轉動軸為圓心的弧形驅動塊,所述弧形驅動塊的兩側具有所述驅動斜面。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彈性支撐部之間,且所述驅動件分別向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彈性支撐部對稱凸伸形成兩所述驅動斜面。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兩所述驅動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撐件上對應設有定位塊。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兩所述驅動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開設有定位塊,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撐件上對應設有定位槽。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連接有相對所述固定件轉動的連動件,所述連動件的兩側沿兩所述彈性支撐部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連接部;一所述連接部抵頂于所述驅動件,另一所述連接部對應連接于一所述彈性支撐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兩所述彈性支撐部之間開設有安裝孔,部分所述連動件凸伸出所述安裝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調整機構還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設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側,且所述操作件固定連接于所述驅動件。
【文檔編號】A47C7/40GK203692991SQ201320776870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蘇致誠 申請人:東莞濠文塑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