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包括座位架、靠背架、導軌架以及驅動裝置,其中所述導軌架包括與所述座位架固定連接的沿沙發前后方向延伸的導軌,一支承架的第一端與所述靠背架連接,該支承架的第二端與所述導軌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設置成與所述支承架聯動連接以引導所述支承架的第二端相對于所述導軌的滑動。
【專利說明】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坐具,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沙發,特別地是一種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每個人的體形不同并且每個人習慣的角度不同,所喜歡或適合的沙發的座深(即靠背相對于沙發前沿的距離)也不同。傳統沙發的座深是不可調整的。對于座深不可調的沙發,體形過大或過小的人在就坐或倚躺時會有明顯的不舒適感。
[0003]目前市場上也逐漸出現有座深可調的沙發,但是這些沙發的座深通常是通過卡槽接合等方式按預先設置的位置來調節靠背的位置。這類沙發所能實現的座深調節范圍有限,并且往往由于沙發靠背形狀的龐大,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在調節靠背位置時感到很吃力,此外,由于反復的拆卸或連接,導致這類沙發的使用壽命縮短。
[0004]因此,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簡單方便地連續調節座深并且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的沙發。
[0006]上述目的通過具有如下技術特征來實現:一種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包括座位架、靠背架、導軌架以及驅動裝置,其中所述導軌架包括與所述座位架固定連接的沿沙發前后方向延伸的導軌,一支承架的第一端與所述靠背架連接,該支承架的第二端與所述導軌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設置成與所述支承架聯動連接以引導所述支承架的第二端相對于所述導軌的滑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沙發可通過導軌對支承架的引導實現對靠背架位置的連續調節。
[0007]有利地,所述驅動裝置為電動馬達。電動馬達的控制相對簡單易行,因此,使得靠背位置的調節對于一般用戶而言可操作性更強。
[0008]有利地,所述導軌架包括與所述座位架固定連接的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所述導軌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上。通過將導軌架與座位架固定連接,有利于在靠背架移動的過程中對靠背架的支承,因此,使得沙發經久耐用。
[0009]有利地,所述支承架的所述第二端設置有輪子,所述導軌設置有凹槽,所述輪子可滾動地設置在相應的凹槽內。輪子與凹槽的配合為滾動配合,摩擦小,對于驅動裝置而言在移動靠背位置的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小,使得用戶可以輕松地、甚至無需費力地就可完成對靠背位置的調節。
[0010]有利地,所述支承架的所述第二端設置有連接板,在連接板的相對兩側各設置有輪子,所述導軌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對導軌元件,各導軌元件沿其縱向延伸方向設置有用于接納相應輪子的凹槽。由于存在成對的導軌元件,支承架所受到的來自于靠背架的力被分攤在成對的導軌元件上,使得導軌元件的所受到的應力減小,因此,可以延長沙發的使用壽命。
[0011]有利地,所述連接板定位在所述一對導軌元件之間的間隙中。通過此構型,在座位架內有限的空間內安裝支承架和導軌架,可以使得整體結構更為緊湊。
[0012]有利地,在一有利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設有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將動力傳遞到所述支承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傳動裝置安裝在所述一對導軌元件之間的間隙中。該構型也具有使得整體結構更為緊湊的優點。
[0013]有利地,所述支承架的第一端設置有安裝板,該安裝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靠背架可拆卸連接的安裝孔。通過支承架與靠背架的可拆卸連接,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改變沙發的整個構型,例如沙發的部分部段需要有靠背,而另外一些部段則不需要靠背的存在,此外使得也可以拆卸靠背架以適應清洗或更換等需求。
[0014]有利地,所述沙發包括多個導軌以及數目與導軌的數量相應的靠背架。這樣使得可以靈活地設計沙發靠背的整體外形,使得沙發靠背的靈活多變成為可能。
[0015]有利地,各靠背架的位置通過同一驅動裝置同步調節或通過不同的驅動裝置單獨調節。該構型使得可以更進一步提高沙發的設計靈活性以滿足人們在舒適性方面更高的多樣化需求。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沙發可以簡單輕松地連續調節靠背位置,并且可以實現靠背位置的任意調節以實現不同的座深。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沙發結構簡單、緊湊,所需零部件少并且部件之間的摩擦減小,因而改善了沙發的耐用性,增大了沙發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從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說明中可更清楚地看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優點,在附圖中:
[0018]圖1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沙發的主體框架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示出處于第一座深位置的沙發的支承架和導軌架的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起見未示出導軌架的前部橫梁及后部橫梁;
[0020]圖3示出處于第二座深位置的沙發的支承架和導軌架的示意圖;以及
[0021]圖4示出沿圖3中的A-A線得到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參見圖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I包括座位架10、靠背架20、導軌架30以及驅動裝置40。座位架10為構成用于支承沙發坐面結構的主體框架。坐面是沙發受力的主要部位。通常沙發的坐面結構主要有橡筋繃帶、木平板、蛇型鋼簧等類型。目前市場上沙發多以中密度纖維板為坐面結構的底部,上面分層鋪墊中密度海綿和噴膠棉以提高舒適感。圖1中示出的坐面結構為蛇型鋼簧結構101。靠背架20用于在人就坐于沙發上時支承其背部。因此,靠背架20設置在沿沙發的前后方向離座位架10的前沿有一定距離的位置,以預留出一定的就坐空間。因此,用于調節靠背架位置的導軌架30通常設置在座位架10的大致后半部區域,如圖1所示。導軌架30包括用于引導靠背架20移動的導軌300。導軌300沿沙發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所示實施例中,導軌架30還包括與座位架10固定連接的前部橫梁301和后部橫梁302,導軌300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前部橫梁301和后部橫梁302上。
[0023]本文中所提到的“前”和“后”是相對于沙發水平放置好后準備待用時的靜止狀態而言的,在通常意義上,當人就坐于沙發上時,靠近人腿部的一邊緣為沙發的前沿,靠近人背部的邊緣為沙發的后沿。沿沙發的前后方向沙發前沿和后沿之間的距離為沙發的深度,在沙發的前后方向沙發前沿與靠背之間的距離為沙發的座深。沙發的寬度方向為垂直于沙發的前后方向并與水平平面平行的方向。
[0024]本文中所定義的“沙發”是從廣義上理解的所有具有與座椅相當功能的坐具或椅具,甚至也可以包括具有靠背或邊框的床。本文中所述的“靠背”也不應理解成僅限于沙發的用于支承人體背部的框架,而是也可以理解成用于限制沙發的坐面寬度或深度的邊界框架,例如沙發的左右扶手等。
[0025]從圖1中可以看出,靠背架20與導軌架30通過支承架50連接。靠背架20為單獨的框架結構,其通過螺栓等緊固件與支承架5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連接。圖中所示的支承架50為一截面為矩形的帶有彎折部的桿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支承架50可以設計成任意的截面形狀以及任意的輪廓形狀。在圖示的具體實施例中,支承架50的第一端設置有安裝板501,靠背架20相應地設置有沿沙發寬度方向延伸的安裝件201。安裝板501上的安裝孔與安裝件201上的安裝孔對齊,通過將螺栓等緊固件穿過對齊的安裝孔來實現靠背架20與支承架50之間的固定連接。而支承架50的第二端則與導軌架30中的導軌300活動配合連接。在圖2和3所示的實施例中,支承架50相對于導軌300所在的平面傾斜地設置。
[0026]具體參見圖2和3,導軌300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對導軌元件300a,300b,支承架50的第二端定位在該對導軌元件之間的間隙中,并且支承架50的第二端與位于其兩側的導軌元件300a,300b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活動連接。在圖示的具體實施例中,支承架50的第二端設置有橫截面為倒U形的連接板502,在該倒U形連接板502的兩腿部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向外突出的輪子5020,輪子5020伸入形成在導軌元件300a,300b上的沿導軌縱向延伸的凹槽301a,301b內。輪子5020可在相應的凹槽內滾動。有利地,凹槽的開口寬度比輪子的直徑小,因此,使得在輪子的行程范圍內,輪子被限制在凹槽內而不會脫離與凹槽的接合。通過導軌300的引導,支承架50的第二端可以沿著導軌的延伸方向來回移動,即與支承架50固定連接的靠背架20可以沿著沙發的前后方向移動,從而可以得到不同的沙發座深。
[0027]參見圖4,在由倒U形連接板502所限定的凹形空間內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滑塊503。驅動裝置40例如電動馬達通過傳動裝置例如推桿帶動滑塊503沿著導軌的延伸方向滑動,由此帶動與滑塊503固定連接的連接板502以及因此帶動支承架50和靠背架20沿沙發的前后方向移動,從而使得可以連續地調節沙發座深。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傳動裝置例如推桿安裝在成對的導軌元件之間的間隙中,從而使得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安裝空間。
[0028]在驅動裝置為電動馬達的實施例中,通過電動馬達的控制開關實現電機的正向/反向旋轉,從而實現滑塊的前進/后退。并且當電機停止轉動時,滑塊的位置被鎖定,由此,靠背架20的位置也被鎖定,因而避免了靠背架在受到人體背部施加的后推力時的滑移。由于電動馬達的控制相對簡單,僅僅需要幾個控制按鈕以及相應的控制線路就可實現,因此,在操作性方面相比于傳統的手動調節方式具有顯著的優勢。并且由于導軌的連續性,靠背架在其允許行程范圍內移位不會受到任何阻力,因此其具有較強的連續調節性。此外,電動馬達的安裝所需空間很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設計結構緊湊的角度將電動馬達安裝在座位架的下部區域,或將電動馬達安裝到導軌架上。此外,也可將傳動裝置安裝在導軌架上。從外觀上來看,由于最終成型的沙發在座位架上覆蓋有填充墊,電動馬達以及導軌架的安裝并不會影響沙發的美觀。雖然圖中驅動裝置示出為電動馬達,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采用任何可以將電能或機械能等形式的能量轉化成機械動力輸出的裝置例如液壓驅動裝置來替代電動馬達。
[0029]雖然圖中示出支承架的第二端與導軌的配合是通過輪子在凹槽中的滾動來實現的,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支承架50的第二端與導軌300的配合也可以通過設計成伸入到凹槽中的突塊與導軌凹槽內表面的滑動配合來實現。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倒U形連接板也可以設計成具有足夠大的跨度以使得可以橫跨成對的導軌元件,并且在倒U形連接板的腿部側朝內設置有突塊并且該突塊與分別設置在成對的導軌元件上的彼此朝相反方向開口的凹槽配合。在另一可選實施例中,倒U形連接板的腿部側也可設計成具有凹槽而在與其相對的導軌元件上形成有用于與該凹槽配合的突條或滾珠。因此,支承架的第二端和導軌的配合結構包括但不限于所示的輪子-凹槽的結構,而是可以具體實施為任何具有互補/互鎖形狀的、可相對滑動以實現引導功能的配合結構。
[0030]雖然圖中所示的沙發具有兩個靠背架20以及相應的支承架和導軌,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靠背架的數目并不限于所示的個數,例如,可以設置一個或設置三個、四個或更多個靠背架。相應地,導軌數目以及支承架的數目可以隨之改變。這些靠背架的位置可以通過同一驅動裝置同步調節或通過不同的驅動裝置分別單獨地調節,以滿足多種個性化需求。
[0031]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當座深調節到足夠寬的位置,沙發則可以具有躺臥的功能,而不再僅僅具有就坐的功能,此時,靠背位置的調節的意義在于調節沙發深度以適應不同的躺臥需求。
[0032]當然,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用于調節靠背位置的結構也可以應用于調節沙發的左右扶手位置、調節椅子的靠背位置、調節床的床頭柜位置等場合。各種坐具,包括沙發、椅子、床等都可受益于所公開的用于調節靠背位置的結構的應用。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情況下對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做出多種改良和變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考慮本說明書中公開的內容也可得到其它實施例。本說明書和示例僅應被視為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實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以及等同方案限定。
[0034]附圖標記列表
[0035]I 沙發
[0036]10座位架
[0037]20靠背架
[0038]201安裝件
[0039]30導軌架
[0040]300 導軌[0041]300a, 300b 導軌元件
[0042]301a, 301b 凹槽
[0043]301前部橫梁
[0044]302后部橫梁
[0045]40驅動裝置
[0046]101蛇型鋼簧結構
[0047]50支承架
[0048]501安裝板
[0049]502連接板
[0050]5020 輪子
[0051]503 滑塊
【權利要求】
1.一種靠背位置可調節的沙發,包括座位架、靠背架、導軌架以及驅動裝置,其中所述導軌架包括與所述座位架固定連接的沿沙發前后方向延伸的導軌,一支承架的第一端與所述靠背架連接,該支承架的第二端與所述導軌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設置成與所述支承架聯動連接以引導所述支承架的第二端相對于所述導軌的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電動馬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架包括與所述座位架固定連接的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所述導軌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上。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的所述第二端設置有輪子,所述導軌設置有凹槽,所述輪子可滾動地設置在相應的凹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的所述第二端設置有連接板,在該連接板的相對兩側各設置有輪子,所述導軌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對導軌元件,各導軌元件沿其縱向延伸方向設置有用于接納相應輪子的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定位在所述一對導軌元件之間的間隙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設有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將動力傳遞到所述支承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傳動裝置安裝在所述一對導軌元件之間的間隙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的第一端設置有安裝板,該安裝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靠背架可拆卸連接的安裝孔。
9.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沙發包括多個導軌以及數目與導軌的數量相應的靠背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沙發,其特征在于,各靠背架的位置通過同一驅動裝置同步調節或通過不同的驅動裝置單獨調節。
【文檔編號】A47C20/00GK203399866SQ201320350514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9日
【發明者】黃金泉, 楊利明, 周煒堯 申請人:禮恩派(嘉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