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隔聲屏蔽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隔聲屏蔽室。
背景技術:
該隔聲屏蔽室是一種應用于醫療、康復、體檢機構進行精確測試人體聽力的聽力檢測裝置,還可應用于科研等領域進行學術研究,目前國內多數的隔聲室采用的是現場焊接或者半成品直接組裝的方式,安裝周期長,密封性能不好,材料的選擇既不專業也不環保,通風效果不好,不利于長時間檢測使用,產品的性能也不穩定,無法再拆裝利用。很厚的隔音墻體不僅占用空間,還影響著樓層的承重性。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隔聲屏蔽室,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二 )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隔聲屏蔽室,所述隔聲屏蔽室上安裝有隔聲屏蔽門、隔聲屏蔽觀察窗、濾波器、信號轉接裝置、通風消聲裝置、照明裝置、開關和電源,所述隔聲屏蔽門、隔聲屏蔽觀察窗、信號轉接裝置、開關和電源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的側面,所述通風消聲裝置裝置和濾波器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頂部,所述信號轉接裝置和開關分別位于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下面,所述照明裝置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室內的頂部;所述隔聲屏蔽室六面均米用隔聲屏蔽層和吸聲層,所述隔聲屏蔽層和吸聲層之間設有寬度為20mm-50mm的空腔層,內部填充吸聲材料;所述隔聲屏蔽層包括隔聲屏蔽外殼體、隔聲屏蔽內殼體、隔聲材料層、隔聲板、阻尼隔聲氈和電磁屏蔽層,所述阻尼隔聲氈附在所述隔聲屏蔽內殼體上,用以降低聲音通過殼體所引起的共振;所述隔聲材料層和隔聲板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和隔聲屏蔽內殼體之間;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和隔聲屏蔽內殼體均采用至少一層鍍鋅冷軋鋼板,表面進行靜電噴塑處理;所述電磁屏蔽層附在所述阻尼隔聲氈表面,用于隔離外界電磁信號干擾;所述吸聲層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吸聲材料層、吸聲板和吸聲殼體層;所述隔聲屏蔽室的底部安裝有阻尼減震系統,所述阻尼減震系統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底部和地基層之間,所述阻尼減震系統包括阻尼減震器、阻尼減震墊和減震底座,用于使整個隔聲屏蔽室成懸浮結構,避免隔聲屏蔽室和四周墻體有剛性接觸;所述隔聲屏蔽內殼體的表面上安裝防靜電地板,所述防靜電地板的表面鋪設吸聲減震地板。進一步,所述隔聲屏蔽門與門框的連接處采用相互配合的階梯狀,且在連接處設有磁性密封件和屏蔽件,用于阻止噪聲和干擾信號進入室內。進一步,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采用單反屏蔽玻璃和多層中空隔聲窗組合而成。進一步,所述照明裝置采用無電磁干擾的白熾燈或日光燈。進一步,所述吸聲殼體層由均勻沖孔的合金沖孔鋁板制成,表面采用防靜電噴塑處理。進一步,所述通風消聲裝置上安裝有靜音風機和通風波導窗,所述通風消聲裝置內部采用環保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組裝成復合式消聲裝置。(三)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現場組裝式安裝,既隔聲又屏蔽,密封性能好,堅固耐用,安全環保,尺寸自由定制,設計科學合理,可多次拆裝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隔聲屏蔽室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隔聲屏蔽室的首I]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隔 聲屏蔽室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隔聲屏蔽室I上安裝有隔聲屏蔽門2、隔聲屏蔽觀察窗3、濾波器7、信號轉接裝置8、通風消聲裝置、照明裝置、開關9和電源10,所述隔聲屏蔽門2、隔聲屏蔽觀察窗3、信號轉接裝置8、開關9和電源10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I的側面,所述通風消聲裝置裝置和濾波器7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外的I頂部,所述信號轉接裝置8和開關9分別位于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3下面;和檢測設備配套的設計方案可方便設備的良好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盡量保證信號無衰減,所述照明裝置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室I內的頂部。隔聲屏蔽室I與墻體11之間保持至少50mm的空氣層;所述隔聲屏蔽室I六面均采用隔聲屏蔽層13和吸聲層16,所述隔聲屏蔽層13和吸聲層16之間設有寬度為20mm-50mm的空腔層12,內部填充吸聲材料;所述隔聲屏蔽層13包括隔聲屏蔽外殼體、隔聲屏蔽內殼體、隔聲材料層、隔聲板、阻尼隔聲氈和電磁屏蔽層14,所述阻尼隔聲氈附在所述隔聲屏蔽內殼體上,用以降低聲音通過殼體所引起的共振;所述隔聲材料層和隔聲板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和隔聲屏蔽內殼體之間;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和隔聲屏蔽內殼體均采用至少一層鍍鋅冷軋鋼板,表面采用防靜電噴塑;所述電磁屏蔽層14附在所述阻尼隔聲氈表面,用于隔離外界電磁信號干擾,保證室內外電子設備正常使用;符合GB/T12190標準,ΙΟΜΗζ-ΙΟΟΜΗζ,屏蔽效能大于40dB ;所述吸聲層16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吸聲材料層15、吸聲板和吸聲殼體層;吸聲板米用厚度為12mm-30_的環保吸聲板,吸聲材料層15為一種環保聚酯纖維吸聲棉,吸聲層16的內表面采用一種鋁合金沖孔板,均勻分布著直徑為2.5mm-5mm的沖孔,表面采用防靜電噴塑處理;比以往的軟包結構更容易清理,而且無毒無味,安全環保。[0030]所述隔聲屏蔽室I的底部安裝有阻尼減震系統18,所述阻尼減震系統18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底部和地基層17之間,所述阻尼減震系統18包括阻尼減震器、阻尼減震墊和減震底座,用于使整個隔聲屏蔽室成懸浮結構,避免隔聲屏蔽室和四周墻體有剛性接觸;解決了地面的共振,大大提高了隔聲的性能;所述隔聲屏蔽內殼體的表面上安裝防靜電地板20,要求耐磨,耐腐蝕,牢固,抗靜電效果優質永久,所述防靜電地板20的表面鋪設吸聲減震地板21,方便清潔的同時也提高了吸聲性能。所述隔聲屏蔽門2與門框的連接處采用相互配合的階梯狀,且在連接處設有磁性密封件和屏蔽件,用于阻止噪聲和干擾信號進入室內,可采用雙重門的結構。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3采用單反屏蔽玻璃和多層中空隔聲窗組合而成;從而達到既能隔聲又能屏蔽的優質性能,要求清晰度和隔聲屏蔽效果良好。所述照明裝置采用無電磁干擾的白熾燈或日光燈。所述吸聲殼體層由均勻沖孔的合金沖孔鋁板制成,表面采用防靜電噴塑處理。所述通風消聲裝置上安裝有靜音風機和通風波導窗6,所述通風消聲裝置內部采用環保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組裝成復合式消聲裝置,在靜音風機開啟狀態,該通風消聲裝置可以使噪聲彡25dB(A),換氣量應> 3m3/min,室內外環境保持一致,提供一個舒適的檢測環境。通風消聲裝置內部采用帶有環保吸聲材料的鋼制隔板錯位放置,在風口的位置安裝靜音風機,在保證室內通風的情況下還降低了室內的噪聲,此裝置能減少至少25dB(A)的噪聲,換氣量達到3m3/min。通風消聲 裝置包括進風通風消聲裝置4和出風通風消聲裝置5。根據使用情況不同,還可加一套通風消聲裝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現場組裝式安裝,既隔聲又屏蔽,密封性能好,堅固耐用,安全環保,尺寸自由定制,設計科學合理,可多次拆裝使用。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隔聲屏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聲屏蔽室上安裝有隔聲屏蔽門、隔聲屏蔽觀察窗、濾波器、信號轉接裝置、通風消聲裝置、照明裝置、開關和電源,所述隔聲屏蔽門、隔聲屏蔽觀察窗、信號轉接裝置、開關和電源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的側面,所述通風消聲裝置裝置和濾波器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頂部,所述信號轉接裝置和開關分別位于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下面,所述照明裝置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室內的頂部; 所述隔聲屏蔽室六面均采用隔聲屏蔽層和吸聲層,所述隔聲屏蔽層和吸聲層之間設有寬度為20mm-50mm的空腔層,內部填充吸聲材料; 所述隔聲屏蔽層包括隔聲屏蔽外殼體、隔聲屏蔽內殼體、隔聲材料層、隔聲板、阻尼隔聲氈和電磁屏蔽層,所述阻尼隔聲氈附在所述隔聲屏蔽內殼體上,用以降低聲音通過殼體所引起的共振;所述隔聲材料層和隔聲板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和隔聲屏蔽內殼體之間; 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和隔聲屏蔽內殼體均采用至少一層鍍鋅冷軋鋼板,表面進行靜電噴塑處理; 所述電磁屏蔽層附在所述阻尼隔聲氈表面,用于隔離外界電磁信號干擾; 所述吸聲層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吸聲材料層、吸聲板和吸聲殼體層; 所述隔聲屏蔽室的底部安裝有阻尼減震系統,所述阻尼減震系統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外殼體底部和地基層 之間,所述阻尼減震系統包括阻尼減震器、阻尼減震墊和減震底座,用于使整個隔聲屏蔽室成懸浮結構,避免隔聲屏蔽室和四周墻體有剛性接觸; 所述隔聲屏蔽內殼體的表面上安裝防靜電地板,所述防靜電地板的表面鋪設吸聲減震地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屏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聲屏蔽門與門框的連接處采用相互配合的階梯狀,且在連接處設有磁性密封件和屏蔽件,用于阻止噪聲和干擾信號進入室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屏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采用單反屏蔽玻璃和多層中空隔聲窗組合而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屏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裝置采用無電磁干擾的白熾燈或日光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屏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聲殼體層由均勻沖孔的合金沖孔鋁板制成,表面采用防靜電噴塑處理。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隔聲屏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消聲裝置上安裝有靜音風機和通風波導窗,所述通風消聲裝置內部采用環保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組裝成復合式消聲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隔聲屏蔽室,所述隔聲屏蔽室上安裝有隔聲屏蔽門、隔聲屏蔽觀察窗、濾波器、信號轉接裝置、通風消聲裝置、照明裝置、開關和電源,所述隔聲屏蔽門、隔聲屏蔽觀察窗、信號轉接裝置、開關和電源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的側面,所述通風消聲裝置裝置和濾波器分別安裝在所述隔聲屏蔽室外殼體頂部,所述信號轉接裝置和開關分別位于所述隔聲屏蔽觀察窗下面,照明裝置位于所述隔聲屏蔽室的內殼體頂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現場組裝式安裝,既隔聲又屏蔽,密封性能好,堅固耐用,安全環保,尺寸自由定制,設計科學合理,可多次拆裝使用。
文檔編號E06B5/20GK203145544SQ20132011774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5日
發明者楊帆, 潘潤芝 申請人: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