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具以及與之相匹配的鑰匙,特別是一種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
背景技術: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筑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后沿用了 1000多年。18世紀初由英國人D.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歐洲制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制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1848年,美國人L.耶爾發明采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當然基于鎖具的成本以及保密性安全性的需要,普通的機械鎖現階段仍然是使用范圍最大的,但是一般的機械鎖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采用簡單的工具例如鋼絲等就能打開,使得機械鎖的安全系數不高,給普通家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威脅。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通過設置的磁性彈子、復位彈簧和解鎖磁子,利用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原理,在復位彈簧的配合下實現了磁芯鎖的打開和鎖閉,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包括具有鎖孔的鎖體、配合設置在鎖孔內的內鎖芯、夕卜鎖芯、磁性彈子以及復位彈簧,所述內鎖芯和外鎖芯上還對應設置有兩組連通的同尺寸的彈子槽,所述復位彈簧設置在彈子槽內,所述復位彈簧一端連接在磁性彈子的一端,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內鎖芯或者外鎖芯上。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成本低,通過設置的磁性彈子和復位彈簧,利用磁性彈子與配套的鑰匙之間磁場力作用,實現對鎖具的開啟和鎖閉,避免了彈子與鑰匙之間的機械連接,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的一種改進,所述兩組彈子槽成九十度設置。本改進通過設置成九十度設置的彈子槽,增加了鎖具非正常開啟的難度,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的又一種改進,所述沿鎖孔的進入方向編號兩組彈子槽的同編號彈子槽交錯設置。本改進通過交錯設置的彈子槽,提高了鎖具對解鎖鑰匙的結構要求,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的又一種改進,所述同一組彈子槽的相鄰兩個彈子槽之間設置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鋁片或者隔磁鋼片或者隔磁銅片。本改進通過在相鄰兩個彈子槽之間設置隔磁片,有效地避免了磁體之間的干擾影響,從而保證鎖具的正常工作以及磁性彈子公開的靈活性,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力鑰匙,包括本體,所述本體與內鎖芯上的鑰匙孔匹配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對應于磁性彈子設置有解鎖磁子,復位彈簧固定在內鎖芯上則與該復位彈簧相對應的磁性彈子和解鎖磁子的相鄰端異名,復位彈簧固定在外鎖芯上則與該復位彈簧相對應的磁性彈子和解鎖磁子的相鄰端同名。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力鑰匙,通過設置的對應于磁性彈子設置有解鎖磁子,不僅方便鎖具正常開啟,還通過錯位設置的復位彈簧,從而提高了解鎖對磁場方向的要求,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力鑰匙的一種改進,所述的相鄰兩解鎖磁子之間設置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鋁片或者隔磁鋼片或者隔磁銅片。本改進通過在相鄰兩個解鎖磁子之間設置隔磁片,有效地避免了磁體之間的干擾影響,從而保證鎖具的正常工作以及磁性彈子公開的靈活性,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提高了鎖具的實用性與安全性。
圖1、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配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鎖閉狀態的磁性彈子的狀態圖3、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開啟狀態的磁性彈子的狀態圖;圖4、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的兩組彈子槽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列表:1、內鎖芯;2、外鎖芯;3、磁性彈子;4、復位彈簧;5、彈子槽;6、本體;7、隔磁片;8、解鎖磁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包括具有鎖孔的鎖體、配合設置在鎖孔內的內鎖芯1、外鎖芯2、磁性彈子3以及復位彈簧4,所述內鎖芯I和外鎖芯上還對應設置有兩組連通的同尺寸的彈子槽5,所述復位彈簧4設置在彈子槽5內,所述復位彈簧4一端連接在磁性彈子3的一端,所述復位彈4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內鎖芯I或者外鎖芯2上。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成本低,通過設置的磁性彈子和復位彈簧,利用磁性彈子與配套的鑰匙之間磁場力作用,實現對鎖具的開啟和鎖閉,避免了彈子與鑰匙之間的機械連接,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兩組彈子槽5成九十度設置。通過設置成九十度設置的彈子槽,增加了鎖具非正常開啟的難度,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沿鎖孔的進入方向編號兩組彈子槽5的同編號彈子槽5交錯設置。通過交錯設置的彈子槽,提高了鎖具對解鎖鑰匙的結構要求,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同一組彈子槽5的相鄰兩個彈子槽5之間設置有隔磁片7,所述隔磁片7包括隔磁鋁片或者隔磁鋼片或者隔磁銅片。通過在相鄰兩個彈子槽之間設置隔磁片,有效地避免了磁體之間的干擾影響,從而保證鎖具的正常工作以及磁性彈子公開的靈活性,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力鑰匙,包括本體6,所述本體6與內鎖芯I上的鑰匙孔匹配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6對應于磁性彈子3設置有解鎖磁子8,復位彈簧4固定在內鎖芯I上則與該復位彈簧4相對應的磁性彈3子和解鎖磁子8的相鄰端異名,復位彈簧4固定在外鎖芯2上則與該復位彈簧4相對應的磁性彈子3和解鎖磁子8的相鄰端同名。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力鑰匙,通過設置的對應于磁性彈子設置有解鎖磁子,不僅方便鎖具正常開啟,還通過錯位設置的復位彈簧,從而提高了解鎖對磁場方向的要求,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相鄰兩解鎖磁子8之間設置有隔磁片7,所述隔磁片7包括隔磁鋁片或者隔磁鋼片或者隔磁銅片。本改進通過在相鄰兩個解鎖磁子之間設置隔磁片,有效地避免了磁體之間的干擾影響,從而保證鎖具的正常工作以及磁性彈子公開的靈活性,從而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在鎖緊處于常態的閉合狀態時,彈性磁子3不受外力作業,彈性磁子3卡設在內鎖芯I和外鎖芯2的連接處。解鎖時,磁性彈子3在解鎖磁子8的磁場作業下偏離內鎖芯I和外鎖芯2的連接處,使得內鎖芯I能夠在鑰匙的作用下轉動而打開鎖具。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提高了鎖具的實用性與安全性。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技術手段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磁芯鎖,包括具有鎖孔的鎖體、配合設置在鎖孔內的內鎖芯和外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鎖還包括磁性彈子以及復位彈簧,所述內鎖芯和外鎖芯上還對應設置有兩組連通的同尺寸的彈子槽,所述復位彈簧設置在彈子槽內,所述復位彈簧一端連接在磁性彈子的一端,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內鎖芯或者外鎖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芯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組彈子槽成九十度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芯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沿鎖孔的進入方向編號兩組彈子槽的同編號彈子槽交錯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磁芯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組彈子槽的相鄰兩個彈子槽之間設置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鋁片或者隔磁鋼片或者隔磁銅片。
5.一種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芯鎖相配套的磁力鑰匙,包括本體,所述本體與內鎖芯上的鑰匙孔匹配設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本體上對應于磁性彈子設置有解鎖磁子,復位彈簧固定在內鎖芯上則與該復位彈簧相對應的磁性彈子和解鎖磁子的相鄰端異名,復位彈簧固定在外鎖芯上則與該復位彈簧相對應的磁性彈子和解鎖磁子的相鄰端同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鑰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鄰兩解鎖磁子之間設置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包括隔磁鋁片或者隔磁鋼片或者隔磁銅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包括具有鎖孔的鎖體、配合設置在鎖孔內的內鎖芯和外鎖芯,磁芯鎖還包括磁性彈子以及復位彈簧,內鎖芯和外鎖芯上還對應設置有兩組連通的同尺寸的彈子槽,復位彈簧設置在彈子槽內,復位彈簧一端連接在磁性彈子的一端,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內鎖芯或者外鎖芯上,磁力鑰匙的本體上對應于磁性彈子設置有解鎖磁子。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彈子鎖靠機械開鎖容易被鋼絲等硬物解鎖的問題。通過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磁芯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磁力鑰匙,避免鑰匙與彈子之間采用機械連接,從而有效地避免了鎖具被用非鑰匙類器具打開,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E05B47/00GK202913797SQ20122047846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
發明者湯天然 申請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