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門窗安裝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門窗框與洞口墻體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門窗安裝工程為房屋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當今追求效率及質量的時代,門窗安裝的質量及效率要求越來越高。[0003]常用的門窗框與墻體的連接通常是采用在土建洞口留出后,即可安裝門窗框;在門窗框的四周用木楔定位后,再使用膨脹螺栓或螺釘在門窗框上鉆孔,并將門窗框固定在門窗洞口的墻體上,之后用發泡劑填充其間的間隙,待固化后,再由土建施工方抹上水泥砂漿;最后再由門窗施工方在門窗框與裝飾層交接處以密封膠抹縫。[0004]此種門窗框與墻體的連接結構只能是土建施工方和門窗施工方交叉進行,這種形式,具有土建施工方和門窗施工方雙方責任不清、易對門窗框造成污損,更換或維修時需將墻體破壞方可進行的缺點。[0005]并且,由于需要在門窗的邊框上鉆孔,降低了門窗的水密性。發明內容[0006]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安裝效率高,無需土建施工方和門窗施工方工作交替進行,水密性好的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0007]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具有上框、側框和底框的門窗框,其結構要點上框和側框外設置有滑槽,滑槽內設置有連桿,連桿表面設置具有卡頭的鎖塊;所述的底框底部設置有橫槽;相應于門窗框的上框、側框和底框均設置有同土建結構相連的副框;相應于底框的副框上設置同橫槽相配合的墊框;相應于上框和側框的附框上相應于鎖塊的卡頭設置有“C”型槽,“C”型槽內的一端設置有限位塊。[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上框、側框和底框外側面設置有卡槽,卡槽上相應于墊框設置扣板。[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副框通過埋件與土建結構相連,副框外砌筑水泥砂衆。[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安裝效率高本實用新型在工廠內將門窗框加工好, 并將連桿、鎖塊和門窗框組裝完成;待土建施工方將副框設置好后,門窗安裝方將組裝完成的窗框直接安裝到副框上即可,安裝方法得到了簡化,大幅度提高了安裝效率。[0011]2、門窗安裝方和土建施工方無需交叉作業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副框設置好后,土建施工方的全部工作完成,其余全部由門窗安裝方進行施工;因此,避免了現有技術中交叉作業的問題。[0012]3、水密性好本實用新型的門窗框通過墊框、鎖塊、連桿同土建結構上的副框相連,無需在門窗框上鉆孔,保證了門窗框的水密性。[0013]4、本實用新型上框、側框和底框外的扣板可將“C”型槽和墊框遮擋,外視效果好。
[0014]圖I是門窗框的上框或側框與土建結構相連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2是門窗框的底框與土建結構相連的結構示意圖。[0016]圖3是連桿、鎖塊和“C”型槽配合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4是圖3的俯視圖。[0018]附圖中I為土建結構、2為水泥砂漿、3為埋件、4為副框、5為“C”型槽、6為連桿、 7為側框、8為滑槽、9為發泡劑、10為密封膠、11為扣板、12為橫槽、13為底框、14為墊框、 15為卡頭、16為鎖塊、17為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實用新型包括具有上框、側框7和底框13的門窗框,其結構要點上框和側框7 外設置有滑槽8,滑槽8內設置有連桿6,連桿6表面設置具有卡頭15的鎖塊16 ;所述的底框13底部設置有橫槽12 ;相應于門窗框的上框、側框7和底框13均設置有同土建結構I相連的副框4 ;相應于底框13的副框4上設置同橫槽12相配合的墊框14 ;相應于上框和側框 7的副框4上相應于鎖塊16的卡頭15設置有“C”型槽5,“C”型槽5內的一端設置有限位塊17。[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上框、側框7和底框13側面設置有卡槽, 卡槽上相應于墊框14和“C”型槽5設置扣板11。[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副框4通過埋件3與土建結構I相連, 副框4外砌筑水泥砂漿2。[0022]門窗框同水泥砂漿2之間填充發泡劑9。[0023]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安裝過程1、在圖I中,將副框4通過埋件3連接到土建結構I上,抹防水水泥砂漿2。[0024]2、如圖3、圖4所示,在洞口上側及左右兩側每隔一定間距用自攻釘將“C”型槽5 固定在副框4上,并在“C”型槽5的一端安裝限位塊17,并鉆入自攻釘,作為連桿6的限位件。[0025]3、如圖2所示,在洞口下側每隔一定間距用自攻釘將墊框14固定在下側的副框4 上。[0026]4、在工廠內將門窗框組裝,并將鎖塊16按照“C”型槽5的間距安裝到連桿6上, 將連桿6插入上框和側框7的滑槽8內。[0027]5、將組好的門窗框運至現場后,將門窗框底部橫槽12安裝到副框4的墊框14上, 另外兩側框7和上框只需拔動已裝入的連桿6,使鎖塊16的卡頭15卡入“C”型槽5內,與側框7相應的“C”型槽5內的限位塊17將鎖塊16托住,側框7即與墻體連接完成。[0028]6、在上框、側框7和底框13上扣入扣板11,對水泥砂漿2與門窗框之間的空隙用發泡劑9填充,并在門窗框與墻體連接處打密封膠10。[0029]7、此種結構安裝、拆卸方便,可以實現門窗框的整體快速安裝及維護更換,無需破壞墻體。[0030]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包括具有上框、側框(7)和底框(13)的門窗框,其特征在于上框和側框(7 )外設置有滑槽(8 ),滑槽(8 )內設置有連桿(6 ),連桿(6 )表面設置具有卡頭(15)的鎖塊(16);所述的底框(13)底部設置有橫槽(12);相應于門窗框的上框、側框(7)和底框(13)均設置有同土建結構(I)相連的副框(4);相應于底框(13)的副框(4)上設置同橫槽(12)相配合的墊框(14);相應于上框和側框(7)的附框上相應于鎖塊(16)的卡頭(15)設置有“C”型槽(5),“C”型槽(5)內的一端設置有限位塊(1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側框(7)和底框(13)側面設置有卡槽,卡槽上相應于墊框(14)和“C”型槽(5)設置扣板(11)。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框(4)通過埋件(3)與土建結構(I)相連,副框(4)外砌筑水泥砂衆(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門窗框同水泥砂漿(2)之間填充發泡劑(9)。
專利摘要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屬于門窗安裝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裝效率高,無需土建施工方和門窗施工方工作交替進行,水密性好的門窗框與墻體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包括具有上框、側框和底框的門窗框,其結構要點上框和側框外設置有滑槽,滑槽內設置有連桿,連桿表面設置具有卡頭的鎖塊;所述的底框底部設置有橫槽;相應于門窗框的上框、側框和底框均設置有同土建結構相連的副框;相應于底框的副框上設置同橫槽相配合的墊框;相應于上框和側框的附框上相應于鎖塊的卡頭設置有“C”型槽,“C”型槽內的一端設置有限位塊。
文檔編號E06B1/60GK202810503SQ20122029842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徐長利, 張玉弘, 王亞志, 蘇鳳君 申請人:沈陽遠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