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門窗,為了進一步提高隔扇與開口框架之間的水密性,在縱框架材的內部設置沿著縱框架材的長度方向延伸并至少在縱框架材的下端面開口的縱中空部,在下框架材的內部設置沿著下框架材的長度方向延伸并在下框架材的兩端面開口并且在室外側的正面開口的下中空部,通過在使上述縱中空部和下中空部相互連通的狀態下使縱框架材的端面和下框架材的端面相互接合,在開口框架的內部構成由縱中空部和下中空部形成的通氣通路,并且在縱框架材的進深面和下框架材的進深面形成各自的連通孔,使在隔扇與縱框架材以及下框架材之間構成的隔扇空間經由各自的連通孔與通氣通路連通。
【專利說明】門窗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通過接合多個框架材而構成開口框架的門窗。
【背景技術】
[0002]在門窗的開口框架中,存在在下框架材的位于室外側的正面上具有連通孔的開口框架。連通孔形成為與被構成在開口框架與隔扇之間的密閉狀的空間(以下僅稱為“隔扇空間”)連通,在隔扇空間中進入雨水等水的情況下,作為用于將該雨水等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用的孔而發揮作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0003]此外,采用在下框架材具有連通孔的門窗,隔扇空間通過連通孔與戶外空氣連通,因此,能夠提高隔扇與開口框架之間的水密性。即,利用連通孔緩和隔扇空間與戶外空氣的壓力差,因此,能夠抑制因與戶外空氣的壓力差而引起雨水等水從開口框架與隔扇的間隙進入隔扇空間的狀況。
[0004]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授權第2560103號
【發明內容】
[0005]可是,對于專利文獻1記載的門窗,在從形成于下框架材的連通孔排出水的情況下,隔扇空間與戶外空氣之間的連通狀態被阻斷,或連通狀態變得不充分。因此,例如在從下框架材的連通孔排出水的情況下,在強風從室外側吹到門窗那樣的狀況下,成為隔扇空間的壓力相對于戶外空氣較低的傾向,因該壓力差而可能引起水容易進入隔扇空間的狀態。即,水進入隔扇空間使與戶外空氣的連通狀態向著變差的方向發展,因此,導致更多的水進入。
[0006]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進一步提高隔扇與開口框架之間的水密性的門窗。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門窗通過使上框架材、下框架材和縱框架材互相接合而構成開口框架,并使間隔室內外的隔扇支承在該開口框架的內部而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縱框架材的內部,設置沿著上述縱框架材的長度方向延伸,并至少在上述縱框架材的下端面開口的縱中空部,在上述下框架材的內部,設置沿著上述下框架材的長度方向延伸,并在上述下框架材的兩端面開口并且在室外側的正面開口的下中空部,通過在使上述縱中空部和下中空部相互連通的狀態下使上述縱框架材的端面以及上述下框架材的端面相互接合,在開口框架的內部構成由上述縱中空部和上述下中空部形成的通氣通路,并且在上述縱框架材的進深面和上述下框架材的進深面形成各自的連通孔,使在上述隔扇與上述縱框架材以及上述下框架材之間構成的隔扇空間經由各自的連通孔,與上述通氣通路連通。
[0008]根據本發明,進入到在隔扇與縱框架材以及下框架材之間構成的空間的水從形成在下框架材的連通孔被排出到下中空部,并且經由設于下框架材的正面的開口被排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從設于下框架材的正面的開口被導入到下中空部的戶外空氣經由縱中空部和形成于縱框架材的連通孔,被供給到隔扇與縱框架材以及下框架材之間的隔扇空間。[0009]此外,本發明根據上述的門窗,其特征在于,上述下中空部形成為遍及上述下框架材的全長開口的槽。
[0010]根據本發明,經由遍及下中空部的全長的部分效率高地進行排水以及通氣。假設即使局部塞滿垃圾等異物,也不會影響排水性、通氣性。而且,由于不是像專利文獻I記載的門窗那樣在下框架材的正面開設多個排水用的孔的結構,所以難以塞滿垃圾等異物,在外觀性上也是有利的。
[0011]此外,本發明根據上述的門窗,其特征在于,在構成上述下中空部的上壁的部分形成有連通孔。
[0012]根據本發明,由于連通孔的開口方向相對于下中空部的開口大致呈直角,所以能夠抑制水經由該連通孔進入到隔扇空間的狀況。
[0013]此外,本發明根據上述的門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縱框架材的內部,在與上述縱中空部鄰接的位置設置連結用中空部,并且在上述下框架材的內部,在與上述下中空部鄰接的位置設置連結用中空部,通過在這些連結用中空部中分別插入拐角塊的端部而連結上述縱框架材和上述下框架材。
[0014]根據本發明,能夠使下中空部和縱中空部精度更高且更牢固地連通。
[0015]根據本發明,由于形成于下框架材的連通孔主要作為排水用發揮作用,且形成于縱框架材的連通孔主要作為通氣用而發揮作用,所以在進入水從下框架材的連通孔被排出到外部的期間,隔扇與縱框架材以及下框架材之間的隔扇空間也經由縱框架材的連通孔被維持充分的連通狀態。因而,始終成為與戶外空氣的壓力差被緩和的狀態,能夠防止因與戶外空氣的壓力差而引起雨水等水從開口框架與隔扇的間隙進入的狀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的門窗的縱剖面圖。
[0017]圖2是圖1所示的門窗的橫剖面圖。
[0018]圖3是應用于圖1所示的門窗的開口框架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0019]圖4是從室外側觀察圖1所示的門窗的圖。
[0020]圖5是從室外側觀察圖1所示的門窗的主要部分放大剖切圖。
[0021]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門窗的縱剖面圖。
[0022]圖7是圖6所示的門窗的橫剖面圖。
[0023]附圖標記的說明
[0024]10、開口框架;11、上框架材;12、下框架材;12A、13A、連通孔;12b、下中空部;12c、開口 ;12d、13d、連結用中空部;13、縱框架材;13b、縱中空部;14A、拐角塊;20、隔扇;110、
通氣通路;R、隔扇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門窗的優選的實施方式。
[0026]圖1?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的門窗。在此例示的門窗是以間隔室內外的隔扇20在相對于開口框架10內開以及內倒兩種狀態下向室內側打開的方式支承的、被稱為所謂的“旋轉翻轉窗”。[0027]門窗的隔扇20通過在通過將上框材21、下框材22和左右一對縱框材23組合成四周框而構成為矩形狀的框的內部保持多層玻璃板等面材24而構成。更具體而言,在各框材
21、22、23上,在位于室外側的部位,朝向內周側地設有支承翅部21a、22a、23a,另一方面,在位于室內側的進深面上配設有壓緣構件25,在這些支承翅部21a、22a、23a和壓緣構件25之間,分別隔著密封材26A、26B夾持面材24。在下框材22的進深面與面材24之間,在適當部位配設有用于與面材24的下端抵接而進行定位的定位塊27。
[0028]在構成框的各自的框材21、22、23上,設有框側絕熱層121、122、123。框側絕熱層121、122、123包括連結位于框材21、22、23的室外側的金屬制框構成部與位于室內側的金屬制框構成部之間的一對樹脂板部121a、122a、123a、和配設于這些樹脂板部121a、122a、123a之間的絕熱構件121b、122b、123b,發揮作用以限制室外側與室內側之間的熱傳導。
[0029]此外,在隔扇20的位于框的室外側的正面上設有按壓凹面部21b、22b、23b,并且在位于室內側的部位設有框側按壓翅部21c、22c、23c。按壓凹面部21b、22b、23b是設于位于構成框的各自的框材21、22、23的正面的外周側的部分的平面,形成為位于比框材21、22,23的正面向室內側后退的位置。框側按壓翅部21c、22c、23c是從位于構成框的各自的框材21、22、23的外周側的進深面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平板狀部分。在各個框側按壓翅部21c、22c、23c的突出端部,在位于室外側的面上,配設有密封材26C。
[0030]另一方面,門窗的開口框架10是通過應用被稱為斜接接合(斜接)的接合方法,將上框材架11、下框架材12和左右一對縱框架材13組合成四周框架而構成為矩形狀的框架。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那樣,使各框架11、12、13的端面形成為45°的傾斜面,并在使這些傾斜面相互抵接的狀態下互相接合而構成開口框架10。在使框架11、12、13彼此接合的情況下,應用構成為90°的L字狀的拐角塊14A、14B,通過將拐角塊14A、14B各自的端部插入設于框架11、12、13的內部的連結用中空部lld、12d、13d、lle、12e、13e,確保接合強度。開口框架10的室內側開口尺寸被設定為,內部能夠收容隔扇20,且在室內側的正面上,框側按壓翅部21c、22c、23c的密封材26C能夠四周抵接。
[0031]在各自的框架11、12、13上設有框架側絕熱層111、112、113,并且在位于室外側的部位,朝向內周側地設有框架側按壓翅部1 la、12a、13a。
[0032]框架側絕熱層111、112、113與上述的框側絕熱層121、122、123相同,包括連結位于框架材11、12、13的室外側的金屬制框架構成部與位于室內側的金屬制框架構成部之間的一對樹脂板部11 la、112a、113a、和配設于這些樹脂板部111a、112a、113a之間的絕熱構件lllb、112b、113b,發揮作用以限制室外側與室內側之間的熱傳導。在內周側的樹脂板部llla、112a、113a,配設有氣密材111c、112c、113c。氣密材111c、112c、113c是從樹脂板部llla、112a、113a朝向內周側突出的彈性體,在使隔扇20收容于開口框架10的內部而關閉的情況下,形成為各自的突出端部抵接框的尺寸。
[0033]框架側按壓翅部11a、12a、13a是從位于構成開口框架10的各自的框架材11、12、13的內周側的進深面向內周方向突出的平板狀部分。在各個框架側按壓翅部lla、12a、13a的突出端部,在位于室內側的面上配設有密封材26D。框架側按壓翅部lla、12a、13a在使隔扇20收容于開口框架10的內部而關閉的情況下,形成為密封材26D能夠與隔扇20的按壓凹面部21b、22b、23b四周抵接的尺寸。
[0034]此外,利用設于下框架材12的下中空部12b、設于一對縱框架材13各自的縱中空部13b以及設于上框架材11的上中空部11b,在開口框架10的內部構成有連續的通氣通路110。
[0035]下中空部12b是形成在下框架材12的位于室外側的金屬框架構成部的內部的大致矩形狀的中空部,設于與上述的連結用中空部12d鄰接的位置。該下中空部12b形成為沿著下框架材12的長度方向延伸,在下框架材12的兩端面開口,并且遍及位于室外側的正面的全長開口的槽狀部。下中空部12的正面的開口 12c形成為比下中空部12的內部高度尺寸稍小的寬度。
[0036]縱中空部13b是形成在縱框架材13的位于室外側的金屬框架構成部的內部的中空部,設于與連結用中空部13d鄰接的位置。各個縱中空部13b沿著縱框架材13的長度方向延伸,僅在縱框架材13的兩端面開口,具有與下中空部12b相同的橫截面形狀,且設于在使下框架材12與縱框架材13互相接合的情況下與下中空部12b連通的位置。
[0037]上中空部lib是形成在上框架材11的位于室外側的金屬框架構成部的內部的中空部,設于與連結用中空部lid鄰接的位置。該上中空部lib沿著上框架材11的長度方向延伸,僅在上框架材11的兩端面開口,具有與縱中空部13相同的橫截面形狀,且設于在使上框架材11與縱框架材13互相接合的情況下與縱中空部13b連通的位置。
[0038]在下中空部12b和一對縱中空部13b分別設有連通孔12A、13A。連通孔12A、13A是形成在各自的框架材12、13的位于框架側按壓翅部12a、13a與氣密材112c、113c之間的部位的槽狀的貫穿孔,設于沿著框架材12、13的長度方向的多個適宜位置。下中空部12b的連通孔12A形成于構成下中空部12b的上壁的部分,向與開口 12c的開口方向大致呈直角的方向開口。因此,與在下框架材12的正面上設置多個排水用的孔的以往技術相比,難以塞滿垃圾等異物。假設在局部塞滿異物的情況下也不會堵塞通氣通路110,不會有損排水性和通氣性。
[0039]對于像上述那樣構成的門窗,在將隔扇20收容于開口框架10而關閉時,通過框架側按壓翅部11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隔扇20的按壓凹面部21b、22b、23b抵接,并且框側按壓翅部21c、22c、23c的密封材26C與位于開口框架10的室內側的正面抵接,在隔扇20與開口框架10之間,構成以圍繞隔扇20的方式呈封閉狀且連續的隔扇空間R。該隔扇空間R成為經由連通孔12A、13A,與開口框架10的通氣通路110連通,并且經由設于下框架材12的正面的下中空部12的開口 12c,與室外側的戶外空氣連通的狀態。
[0040]因而,在雨水等水從框架側按壓翅部11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隔扇20的按壓凹面部21b、22b、23b的間隙進入了隔扇空間R的情況下,如圖5中的箭頭標記簡易地例示那樣,進入的水也會經由下框架材12的連通孔12A以及下中空部12b、其開口 12c被排出到外部,能抑制在隔扇空間R中水長期被積存的狀況。
[0041]而且,由于隔扇空間R經由開口 12c、下中空部12b、縱中空部13b以及縱框架材13的連通孔13A與戶外空氣連通,所以假設即使是下框架材12的連通孔12A被排出的水堵塞的狀態,與戶外空氣的連通狀態也不會被阻斷,始終為與戶外空氣的壓力差被緩和的狀態。因而,采用該門窗,例如若在強風從室外側吹到門窗上的狀況下,則與其相應地隔扇空間R的壓力上升,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雨水等水從框架側按壓翅部ll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隔扇20的按壓凹面部21b、22b、23b的間隙進入的狀況。另外,由于框架材11、12、13的端面均不露出到外部,所以能提高門窗的外觀品質。此外,由于下中空部12b的連通孔12A形成于構成下中空部12b的上壁的部分,相對于開口 12c的開口方向呈大致直角,所以能抑制水從該連通孔12A進入到隔扇空間R中。
[0042]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中,例示了所謂的“旋轉翻轉窗”,但是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夠應用于構成為在隔扇相對于開口框架單純地內倒的狀態下向室內側打開的窗戶、構成為在隔扇相對于開口框架單純地內開的狀態下向室內側打開的窗戶。此外,也可以應用于無需隔扇相對于開口框架開閉,將隔扇相對于開口框架固定設置的、所謂“固定框格窗”。
[0043]圖6和圖7是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門窗而例示了 “固定框格窗”的圖。在實施方式2所示的門窗中,隔扇20由多層玻璃板等面材24構成,該隔扇20被固定設置在設于框架材11、12、13的框架側按壓翅部I l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配設在位于室內側的進深面的壓緣構件15的密封材26B之間。另外,有關開口框架10的結構與實施方式I相同,對于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各自的詳情說明。
[0044]在像上述那樣構成的實施方式2的門窗中,通過框架側按壓翅部ll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隔扇20的室外側表面抵接,并且壓緣構件15的密封材26B與隔扇20的室內側表面抵接,在隔扇20與開口框架10之間,構成以圍繞隔扇20的方式呈封閉狀且連續的隔扇空間R。該隔扇空間R成為經由連通孔12A、13A,與開口框架10的通氣通路110連通,并且經由設于下框架材12的正面的下中空部12的開口 12c,與室外側的戶外空氣連通的狀態。因而,在雨水等水從框架側按壓翅部I l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隔扇20的室外側表面的間隙進入了隔扇空間R的情況下,進入的水也會經由下框架材12的連通孔12A以及下中空部12b、其開口 12c被排出到外部,能抑制在隔扇空間R中水長期被積存的情況。
[0045]而且,由于隔扇空間R經由開口 12c、下中空部12b、縱中空部13b以及縱框架材13的連通孔13A與戶外空氣連通,所以假設即使是下框架材12的連通孔12A被排出的水堵塞的狀態,與戶外空氣的連通狀態也不會被阻斷,始終為與戶外空氣的壓力差被緩和的狀態。因而,采用該門窗,例如若在強風從室外側吹到門窗上的狀況下,則與其相應地隔扇空間R的壓力上升,能夠防止雨水等水從框架側按壓翅部I la、12a、13a的密封材26D與隔扇20的室外側表面的間隙進入的狀況。另外,與實施方式I相同的是,由于框架材11、12、13的端面均不露出到外部,所以能提高門窗的外觀品質。
[0046]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和實施方式2中,在上框架材11上設置了上中空部11b,但是也不一定必須設置上中空部lib。此外,在一對縱框架材13的各自設置與下框架材12的下中空部12b連通的縱中空部13b,但是只要使下中空部12連通于至少僅一方的縱框架材13的縱中空部13b就足夠。
[0047]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和實施方式2中,作為構成開口框架10的框架材11、
12、13而例示了包括框架側絕熱層111、112、113的框架材,但是也不一定必須包括框架側絕熱層 111、112、113。
[0048]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和實施方式2中,由于下中空部12b被形成為遍及長度方向的全長開口的槽狀部,所以經由遍及其全長的部分地進行排水和通氣,但是也不一定必須形成槽狀,也可以以經由多個開口并在位于室外側的正面開口的方式構成下中空部。
[0049]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和實施方式2中,由于在與用于插入拐角塊14A的連結用中空部12d、13d鄰接的位置設置下中空部12b和縱中空部13b,所以能夠使這些下中空部12和縱中空部13精度更高且更牢固地連通,但是也未必限定于此。
【權利要求】
1.一種門窗,該門窗通過使上框架材、下框架材和縱框架材互相接合而構成開口框架,并使間隔室內外的隔扇支承在該開口框架的內部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縱框架材的內部,設置沿著上述縱框架材的長度方向延伸,并至少在上述縱框架材的下端面開口的縱中空部, 在上述下框架材的內部,設置沿著上述下框架材的長度方向延伸,并在上述下框架材的兩端面開口并且在室外側的正面開口的下中空部, 通過在使上述縱中空部和下中空部相互連通的狀態下使上述縱框架材的端面以及上述下框架材的端面相互接合,在開口框架的內部構成由上述縱中空部和上述下中空部形成的通氣通路, 并且在上述縱框架材的進深面和上述下框架材的進深面形成各自的連通孔, 使在上述隔扇與上述縱框架材以及上述下框架材之間構成的隔扇空間經由各自的連通孔,與上述通氣通路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中空部形成為遍及上述下框架材的全長開口的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門窗,其特征在于, 在構成上述下中空部的上壁的部分形成有連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縱框架材的內部,在與上述縱中空部鄰接的位置設置連結用中空部,并且在上述下框架材的內部,在與上述下中空部鄰接的位置設置連結用中空部,通過在這些連結用中空部中分別插入拐角塊的端部而連結上述縱框架材和上述下框架材。
【文檔編號】E06B7/16GK103696665SQ201210365856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明者】龍泰之, 后藤仁, 堀切恭隆 申請人:Ykkap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