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四輪滑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門窗五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四輪滑輪。
背景技術:
滑輪是一種常用的門窗五金件,廣泛應用于門窗特別是質量較大的門窗之上。上述門窗一般由鋁合金型材制成,所述門窗安裝于門窗框上,所述滑輪安裝于門窗的下部,該滑輪的與門窗框接觸連接。安裝可滑輪以后,所述門窗就可通過滑輪在門窗框上移動,移動的順滑度得到極大的提高,不僅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而且可以減少門窗與門窗框之間的磨損。四輪滑輪是市場銷售最多的滑輪之一。專利號為200920301792.0名為推拉門窗可調節滑輪公開了一種四輪滑輪,包括一外支架、兩內架以及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調節外支架的螺桿以及一滑槽,所述外支架通過軸安裝在滑槽上,旋轉螺桿,所述螺桿帶動外支架左右移動,由于滑槽為斜槽,所述外支架在左右移動的同時也會上下移動,從而實現調節門窗的作用。上述四輪滑輪雖然可以實現調節門窗的基本功能,但是其內架上安裝的4個滑輪所承載的重量由一根軸來承擔,所述軸會因為承受重量過大而出現變形或損壞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四輪滑輪,旨在解決現有四輪滑輪所承載的重量有一根軸承擔,所述軸會因承受重量過大而出現變形或損壞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四輪滑輪,包括一外架、一升降架、兩內架、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第三支承軸以及四個滑動輪,所述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第三支承軸安裝于外架上,所述升降架裝置于外架內并與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上和第三支承軸配合連接,該升降架上設有兩內架安裝軸,所述兩內架裝置于升降架內并分別于內架安裝軸配合連接,所述兩內架各設有兩滑動輪,所述外架的一側設有用于調節升降架位置的調節
直ο其中,所述升降架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分別與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和第三支承軸配合連接, 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均為腰形斜孔。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軸、第三支承軸設置于升降架的兩側,所述第二支承軸設置于兩內架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傾斜度均為45度,且該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傾斜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兩滑動輪可轉動的安裝于內架上,所述內架安裝軸位于兩滑動輪之間。其中,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螺絲、墊片和調節螺母,所述墊片安裝在外架一端的內壁上,所述調節螺母安裝在調節架一端的內壁上,所述調節螺絲上開設有一調節螺絲凹槽,所述墊片上開設一墊片凹槽,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外架、調節架與調節螺母螺紋連接, 所述調節螺絲凹槽卡接在墊片凹槽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第三支承軸以及內架安裝軸均為鉚釘制成。其中,所述滑動輪兩側分別設有滑動輪墊片。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由于在外架內安裝了升降架和兩內架,所述兩內架安裝于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架安裝于外架上,所述外架上設有三根支承軸用于支承升降架和內架, 所述三根支承軸分別設置于兩內架的兩側以及中間位置,因此當所述四輪滑輪安裝到門窗上時,所述四輪滑輪所受到的壓力由三根支承軸承擔,所述三根支承軸能分擔四輪滑輪承受的壓力,有效的避免現有四輪滑輪由一根支承軸支承升降架,所述支承軸由于承受壓力過重導致變形甚至損壞情況發生。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爆炸示意圖。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主視示意圖。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俯視示意圖。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仰視示意圖。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剖視示意圖。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立體示意圖。 J提供的一種四輪滑輪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四輪滑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四輪滑輪安裝于鋁合金門窗 (圖中未示出)的下部且滑動裝置于門窗框(圖中未示出)上,所述門窗的重量通過四輪滑輪傳遞到門窗框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四輪滑輪的底部設有滑輪安裝孔14,所述四輪滑輪通過滑輪安裝孔14安裝到鋁合金門窗上。請參閱圖1-7,所述四輪滑輪包括外架1、升降架2、內架3、內架4、第一支承軸11、 第二支承軸12、第三支承軸13以及四個滑動輪6、61、62、63 ;所述第一支承軸11、第二支承軸12、第三支承軸13安裝在外架1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軸11、第三支承軸13安裝于外架1的兩側,所述第二支承軸12安裝于外架1的中間。所述升降架2裝置于外架1內并與第一支承軸11、第二支承軸12、第三支承軸13配合連接,其中,所述升降架2的中部設有兩根內架安裝軸33、43,所述內架3和內架4分別裝置于升降架2內并安裝在內架安裝軸33、 43上。請參閱圖1-7,所述四個滑動輪6、61、62、63分別安裝于內架3和內架4上,具體來說,所述滑動輪6、61安裝在內架3上,所述滑動輪62、63安裝于內架4上。此外,所述外架 1的一側還設有用于調節升降架2位置調節裝置。請參閱圖1-7,所述升降架2上設有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和第三升降孔23,所述第一支承軸11、第二支承軸12、第三支承軸13分別穿過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將升降架2限定在外架1上,所述升降架2可在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的范圍內上下移動。請參閱圖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孔 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為腰形斜孔,該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與外架底部的夾角a為45度,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的傾斜方向一致。請參閱圖1-7,所述內架3安裝于第一支承軸11與第二支承軸12之間,所述內架 4安裝于第二支承軸12與第三支承軸13之間;所述內架3上設有3個內架安裝孔,分別為內架安裝孔34、35、36,所述內架4上亦設有3個內架安裝孔分別為內架安裝孔44、45、46 ; 所述內架安裝孔;34、35、36以及內架安裝孔44、45、46均為圓孔。請參閱圖3、圖5、圖6,所述內架安裝軸31穿過內架安裝孔35將內架3安裝在升降架2上,所述內架安裝軸41穿過內架安裝孔45將內架4安裝在升降架2上。所述內架3上設有滑動輪安裝軸32、33,所述滑動輪安裝軸32、33穿過內架安裝孔34、36將滑動輪6、61安裝在內架3上;所述內架4上設有滑動輪安裝軸42、43,所述滑動輪安裝軸42、43穿過內架安裝孔44、46將滑動輪62、63 安裝在內架3上。由于所述內架安裝軸31安裝于兩滑動輪6、61之間,因此所述內架3能以內架安裝軸31為中心轉動;所述內架安裝軸41安裝于兩滑動輪62、63之間,因此所述內架4能以內架安裝軸41為中心轉動。所述滑動輪6、61、62、63以滑動輪安裝軸32、33、42、 43為中心轉動。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由于在外架1內安裝了升降架2和內架3、4,所述內架3、4 安裝于升降架2上,所述升降架2安裝于外架1上,所述外架1上設有三根支承軸11、12、 13用于支承升降架2和內架3、4,所述三根支承軸11、13分別設置于內架3和內架4的兩側,所述支承軸12設置于內架3和內架4的中間,因此所述內架3所承受的壓力由支承軸 11和支承軸12分擔,所述內架4所承受的壓力由支承軸12和支承軸13分擔。因此,當所述四輪滑輪安裝到門窗上時,所述四輪滑輪所受到的壓力由三根支承軸11、12、13承擔,所述三根支承軸能分擔四輪滑輪承受的壓力,有效的避免現有四輪滑輪由一根支承軸支承升降架以及兩個內架,所述支承軸由于承受壓力過重導致變形甚至損壞情況發生。請參閱圖1、圖3和圖5,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螺絲5、墊片52和調節螺母54, 所述墊片52安裝在外架1 一端的內壁上,所述調節螺母M固定安裝在調節架2 —端的內壁上,所述調節螺絲5上開設有一調節螺絲凹槽51,所述墊片52上開設一墊片凹槽53,所述調節螺絲5穿過外架1、調節架2與調節螺母M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凹槽51卡接在墊片凹槽53上。具體來說,調節螺絲5穿過外架1開設的安裝孔15以及調節架2開設的安裝孔25 與調節螺母討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5上設有一調節螺絲凹槽51,所述調節螺絲凹槽51 卡接于墊片凹槽53上。由于墊片凹槽53卡住螺絲凹槽51,因此所述調節螺絲5只能在墊片凹槽53內轉動,又由于調節螺絲5與調節螺母M螺紋連接,因此轉動調節螺絲5時,所述調節螺絲5推動調節螺母M以及調節架2在內架1內左右移動。順時針旋轉調節螺絲5,所述調節螺絲5推動調節螺母M以及調節架2向外架的右側移動,由于所述調節架2上設有的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均為腰型斜孔,并且其傾斜方向一致(均是由左向右傾斜),因此所述調節架2會向外架1的底部移動,當所述第三支承軸13位于第二升降孔23的A處時,請參閱圖5,所述升降架2就與外架1平齊,此時,升降架2的位置處于最低點;當逆時針旋轉調節螺絲5,所述調節螺絲 5推動調節螺母M以及調節架2向外架的左側移動,所述調節架2會向外架1的開口處移動,當所述第三支承軸13位于第三升降孔23的B處時,所述升降架2高出外架1,高出的距離為第三升降孔23的A處與B處之間的垂直距離。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后,當所述門窗與門窗框之間間隙過大或過小,只需四輪滑輪上的旋轉調節螺絲5,所述調節螺絲5就可調節升降架2的高度,將門窗與門窗框之間間隙調節到合理水平。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所述內架3和內架4通過內架安裝軸31和內架安裝軸41安裝在升降架2上,所述內架安裝軸31處于兩滑動輪6、61中間位置,所述兩根支承軸11、12 位于內架3的兩側;所述內架安裝軸41處于兩滑動輪62、63的中間位置,所述兩根支承軸 12、13位于內架4的兩側,因此所述四個滑動輪6、61、62、63所承受的壓力能均勻的分攤到三根支承軸11、12、13上,有效的避免了現有四輪滑輪中的四個滑動輪受力不均勻的情況。請參閱圖1-7,所述三個支承軸11、12、13、兩個內架安裝軸31、41以及滑動輪安裝軸32、33、42、43均為鉚釘制成,在保證了上述支承軸、安裝軸的強度的同時,降低了制作成本。所述滑動輪6、61、62、63兩側分別設有滑動輪墊片7,所述墊片7能有效防止滑動輪6、 61、62、63向兩側晃動,保證了滑動輪6、61、62、63滑動的穩定性和順滑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架、一升降架、兩內架、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第三支承軸以及四個滑動輪,所述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第三支承軸安裝于外架上, 所述升降架裝置于外架內并與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上和第三支承軸配合連接,該升降架上設有兩內架安裝軸,所述兩內架裝置于升降架內并分別于內架安裝軸配合連接,所述兩內架各設有兩滑動輪,所述外架的一側設有用于調節升降架位置的調節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分別與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和第三支承軸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均為腰形斜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軸、第三支承軸設置于升降架的兩側,所述第二支承軸設置于兩內架之間。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傾斜度均為45度,且該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傾斜方向一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滑動輪可轉動的安裝于內架上,所述內架安裝軸位于兩滑動輪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螺絲、墊片和調節螺母,所述墊片安裝在外架一端的內壁上,所述調節螺母安裝在調節架一端的內壁上,所述調節螺絲上開設有一調節螺絲凹槽,所述墊片上開設一墊片凹槽,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外架、調節架與調節螺母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凹槽卡接在墊片凹槽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軸、第二支承軸、第三支承軸以及內架安裝軸均為鉚釘制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輪兩側分別設有滑動輪墊片。
專利摘要一種四輪滑輪,包括一外架、一升降架、兩內架、三支承軸以及四個滑動輪,所述三支承軸安裝于外架上,所述升降架裝置于外架內并與三支承軸配合連接,該升降架上設有兩內架安裝軸,所述兩內架裝置于升降架內并分別于內架安裝軸配合連接,所述兩內架各設有兩滑動輪,所述外架的一側設有用于調節升降架位置的調節裝置。由于所述外架上設有三根支承軸用于支承升降架和內架,所述三根支承軸分別設置于兩內架的兩側以及中間位置,所述三根支承軸能分擔四輪滑輪承受的壓力,有效的避免現有四輪滑輪由一根支承軸支承升降架,所述支承軸由于承受壓力過重導致變形甚至損壞情況發生。
文檔編號E05D13/00GK202181779SQ20112028470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明者馬海英 申請人:馬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