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內飾門板拉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善開裂、手感不好等缺陷的汽車內飾門板拉手。
背景技術:
對于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分體結構,傳統的結構設計采用拉手上體1與拉手下體2 零件邊緣對接方式,中間增加金屬卡扣,用以連接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同時滿足拉手的受力要求。如圖1所示,傳統結構設計采用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零件邊緣對接方式,這種結構設計拉手上體1與拉手下體2易產生錯位,導致匹配處開裂、斷差、手感不好等缺陷,產品外觀、性能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這樣直接導致產品的高廢品率,而客戶對于產品越來越高的品質要求,傳統的結構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汽車內飾門板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內飾門板拉手,所述汽車內飾門板拉手改善了開裂、手感不好等缺陷。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包括拉手上體和拉手下體,所述拉手上體、拉手下體對接連接在一起,所述拉手上體、拉手下體為半圓狀或U型,拉手下體部分插入拉手上體對接連接成整體,并通過拉手上體、拉手下體內側的大卡扣固定連接。為了進一步增強拉手上體與拉手下體之間連接緊固性,在拉手上體、拉手下體接觸的邊緣處設置有小卡扣。本發明提供的汽車內飾門板拉手,改善了拉手表面開裂、手感不好等缺陷,提高產品合格率,從而減少廢品率,節約了成本。而且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可以同時與多個零件匹配,并滿足匹配要求,從而在產品外觀、性能上滿足設計要求。本發明在結構上還取消了拉手上體、拉手下體間的金屬卡扣,進一步減少了工序, 降價了人員、原材料等生產成本,適合于工業規模生產,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現有的汽車內飾門板拉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汽車內飾門板拉手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所示,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包括拉手上體1和拉手下體2,所述拉手上體1、 拉手下體2對接連接在一起,所述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為半圓狀或U型,拉手下體2部分插入拉手上體1對接連接成整體,并通過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內側的大卡扣3固定連接。一般拉手的受力要求為水平向> 300N,上下垂直向> 600N,左右垂直向> 150N。 拉手下體2因后期固定在鈑金上,所以滿足受力要求不成問題,拉手上體1僅和拉手下體2 裝配,為防止拉手上體1 脫落,需在結構上滿足受力要求。傳統拉手設計,在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中間增加金屬卡扣,零件壁厚為2. 5mm。 本發明在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接觸的邊緣增加多個小卡扣4,并取消了金屬卡扣,金屬卡扣起到的連接、受力要求由邊緣多個小卡扣4和中間大卡扣3滿足。為了增強受力強度的作用并防止零件變形,本發明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的壁厚由傳統的2. 5mm更改為3. 5mm。傳統設計中拉手材料采用PP或ABS,這兩種材料注塑拉手零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合格率偏低。PP料偏軟,受力不夠;ABS料偏脆,零件易碎。本發明采用PC+ABS材料,相比PP和ABS料,PC+ABS料受力好,不易碎,生產合格率高,更容易滿足拉手的性能要求。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包括拉手上體(1)和拉手下體(2),所述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對接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為半圓狀或U型, 拉手下體(2)部分插入拉手上體(1)對接連接成整體,并通過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 內側的大卡扣(3)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其特征在于在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 (2)接觸的邊緣處設置有小卡扣(4)。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內飾門板拉手,包括拉手上體(1)和拉手下體(2),所述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對接連接在一起,所述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為半圓狀或U型,拉手下體(2)部分插入拉手上體(1)對接連接成整體,并通過拉手上體(1)、拉手下體(2)內側的大卡扣(3)固定連接,本發明汽車內飾門板拉手改善了拉手表面開裂、手感不好等缺陷,提高產品合格率,從而減少廢品率,節約了成本。
文檔編號E05B1/00GK102304985SQ20111020723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2日
發明者姚鴻飛, 季曉亦, 尹慕丹, 張勝 申請人:常熟市汽車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