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觸控技術的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用于烹飪、智能互動、展示觸摸的多媒體廚房設備。
背景技術:
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花樣繁多的數碼產品,PC機、照相機、攝影機、投影儀等等, 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樂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希望在烹飪當中能夠充分體驗烹飪的樂趣,因此也就對烹飪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人們希望在烹飪過程中能夠有悠揚的音樂相伴,能夠觀看到菜譜以及相應菜肴的圖片,能夠預先錄制親人對食品的特別要求,甚至能夠在烹飪的間歇中玩一些小游戲等等。目前,在觸控技術領域,有紅外、表面聲波、表面電容、電阻、光學等觸控技術,而在同時具有烹飪、智能互動、展示觸摸的觸控領域,這些技術并沒有引起用戶界面的革命性變化,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觸控技術囿于本身的制造工藝復雜及材料成本高昂,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及向市場普及。而納米成像觸控膜具有天然的成本、制造工藝及觸控性能上的優勢,克服了目前觸控技術無法靈活變化的缺點,并且能夠大規模生產。在專利申請 200910181699. 5中涉及的納米成像觸控膜,由納米材料與改進型投射式電容技術組成,如圖1所示,由兩層PET薄膜以及中間夾有的一層由X、Y軸縱橫交錯的納米導線組成的網格矩陣層11組成,每個矩陣單元都能感應到人手的觸控,然后將手的觸控信號傳遞到與納米導線相聯接的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12中,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12是具備信號采集、處理和計算機標準輸出接口功能的集成電路或集成電路與印刷電路相結合的電路主板,它通過數據線13將信號傳遞給計算機,計算機識別觸控在屏幕上的位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除了具有烹飪功能外,還兼具智能互動、展示觸摸的功能,使烹飪成為一種既方便又有趣的事情。本發明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所述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所述桌體包括桌面以及設置于所述桌面下方的桌腔;所述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所述桌面上的基板,一粘合于所述基板上的納米觸控膜, 及一成像單元;所述納米觸控膜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所述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通過接口與一計算控制單元連接,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成像單元相連接;所述桌面上設有所述加熱設備,所述加熱設備與所述計算控制單元之間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納米觸控膜粘貼于所述基板上正對所述桌面的下表面上,手指可通過在基板的上表面觸摸實現觸控操作。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納米觸控膜的面積小于或等于所述成像單元的成像面積。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桌腔上開設有一開關門,所述開關門后的桌腔內用于放置所述計算控制單元。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基板為耐高溫的非金屬的透明介質,包括微晶玻璃,耐熱玻璃或者超導玻璃的任一種。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成像單元為投影成像設備,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投影成像設備相連接。更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為背投影成像,所述投影成像設備放置于所述桌腔內,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的位置與所述納米觸控膜的位置相對應,且投影方向向上;或者,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為正投影成像,所述投影成像設備設置于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的位置與所述納米觸控膜的位置相對應,且投影方向向下。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成像單元為柔性成像設備,包括IXD顯示屏,LED顯示屏,OLED顯示屏,CNT碳納米管顯示屏,顯示紙或者石墨烯顯示單元的任一種,所述柔性成像設備位于所述基板與所述桌面之間,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柔性成像設備相連接。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一用于遠程控制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開啟或關閉的遙控開關設備相連接。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接口設置于所述計算控制單元上,所述接口為有線的串行或并行接口,包括USB接口和/或RS-232接口,或者所述接口為無線接口,包括蜂窩接口,WiFi接口和/或BlueTooth接口。更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有線的通訊方式包括串口, USB或者并口,所述無線的通訊方式包括BlueTooth,紅外或者射頻。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加熱設備為電磁加熱設備。更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電磁加熱設備位于所述基板與桌面之間,所述電磁加熱設備的加熱面板貼附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此結構可保持基板的整體性,加工方便。更優選的,上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中所述基板上鏤空而成一凹槽,所述電磁加熱設備與所述凹槽嵌入連接。本發明的突出效果為1、本發明的多媒體廚桌集烹飪、智能互動、展示觸摸于一體,使用戶在廚房中度過的時間不再無聊和乏味,在烹飪的同時可以進行上網、看菜譜、聊天、聽音樂等等休閑娛樂項目,讓烹飪變得有趣、方便,真正實現了烹飪就餐的物聯網;2、本發明的成像觸控設備所采用的納米觸控膜易于安裝在玻璃、亞克力板或有機玻璃上,或者與柔性成像設備結合,系統結構緊湊,外觀透明,重量輕巧,能替代傳統的電子媒介(如電視、電腦等),同時,納米觸控膜具有獨特的感應及運算技術,能夠根據需求靈活定制尺寸,定位準確,對外部光源不敏感,因此周圍的光線變化不會影響工作,沒有機械或壓力感應元件,即使帶上手套也能使用,堅固耐用、使用安全;3、本發明與同類產品相比,單位成本低,制作工藝簡單,容易操作;外觀簡潔,結構簡單,無論是生產還是使用都符合低能耗,低碳的要求。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發明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圖1是現有技術納米觸控膜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俯視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如圖2和圖3所示,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桌體包括桌面1以及設置于桌面 1下方的桌腔2。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桌面1上的基板3,基板3四周設有金屬或非金屬固定件101,方便基板3與桌面1的固定連接與拆卸。基板3為耐高溫的非金屬的透明介質,包括微晶玻璃,耐熱玻璃或者超導玻璃等。基板3正對桌面的下表面上粘合有納米觸控膜4,納米觸控膜4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通過接口與計算控制單元6連接,接口為有線的串行或并行接口,包括USB接口和/或 RS-232接口等。成像單元為背投影成像設備7,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有線的通訊方式與背投影成像設備7相連接。桌腔2內用于放置計算控制單元6和背投影成像設備7。納米觸控膜4的面積小于或等于背投影成像設備7的成像面積,背投影成像設備7的位置與納米觸控膜4的位置相對應,且投影方向向上。加熱設備為電磁加熱設備9,電磁加熱設備9位于基板3與桌面1之間,電磁加熱設備9的加熱面板貼附于基板3的下表面,電磁加熱設備 9與計算控制單元6之間通過有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上述有線的通訊方式包括串口,USB 或者并口等。應用本實施例時,整個系統的過程如下(1)當人手通過基板3在上面觸摸時,相應的納米觸控膜4的感應單元的頻場會發生相應變化,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會將觸摸的位置信息傳給計算控制單元6從而模仿鼠標點擊的動作,通過USB接口或者RS-232接口和計算控制單元6連接,完成動作信息傳遞;(2)計算控制單元6接受到由納米觸控膜3傳遞過來的信號后,把信號傳遞給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3)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分析處理信號,業務邏輯根據信號要求,與將動態的影片/音樂/圖片/文字內容反映到計算控制單元6輸出;(4)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有線方式連接到背投影成像設備7上,完成系統的顯示功能。(5)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有線方式連接到電磁加熱設備9上,從而控制電磁加熱設備9的開啟、關閉以及火候等。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1的結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基板3上鏤空而成一凹槽, 電磁加熱設備9與凹槽嵌入連接。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1的結構大致相同,如圖4所示,其不同點在于成像單元為正投影成像設備10,正投影成像設備10設置于基板3的上方,納米觸控膜4的面積小于或等于正投影成像設備10的成像面積,正投影成像設備10的位置與納米觸控膜4的位置相對應,且投影方向向下。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如圖5所示,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桌體包括桌面1以及設置于桌面1下方的桌腔2。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桌面1上的基板3,基板3四周設有金屬或非金屬固定件101,方便基板3與桌面1的固定連接與拆卸。基板3為耐高溫的非金屬的透明介質,包括微晶玻璃,耐熱玻璃或者超導玻璃等。基板3正對桌面的下表面上粘合有納米觸控膜4,納米觸控膜4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通過接口與計算控制單元6連接,接口為有線的串行或并行接口,包括USB接口和/或RS-232 接口等。成像單元為柔性成像設備14,包括IXD顯示屏,LED顯示屏,OLED顯示屏,CNT碳納米管顯示屏,顯示紙或者石墨烯顯示單元的任一種,柔性成像設備14位于基板3與桌面 1之間,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有線的通訊方式與柔性成像設備14相連接。桌腔2上開設有一開關門8,開關門8后的桌腔2內用于放置計算控制單元6。納米觸控膜4的面積小于或等于柔性成像設備14的成像面積。加熱設備為電磁加熱設備9,電磁加熱設備9位于基板 3與桌面1之間,電磁加熱設備9的加熱面板貼附于基板3的下表面,電磁加熱設備9與計算控制單元6之間通過有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上述有線的通訊方式包括串口,USB或者并口等。應用本實施例時,整個系統的過程如下(1)當人手通過在基板3上面觸摸時,相應的納米觸控膜4的感應單元的頻場會發生相應變化,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會將觸摸的位置信息傳給計算控制單元6從而模仿鼠標點擊的動作,通過USB接口或RS-232接口和計算控制單元6連接,完成動作信息傳遞;(2)計算控制單元6接受到由納米觸控膜3傳遞過來的信號后,把信號傳遞給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3)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分析處理信號,業務邏輯根據信號要求,與將動態的影片/音樂/圖片/文字內容反映到計算控制單元6輸出;(4)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有線方式連接到柔性成像設備14上,完成系統的顯示功能。 (5)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有線方式連接到電磁加熱設備9上,從而控制電磁加熱設備9的開啟、關閉以及火候等。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如圖6所示,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桌體包括桌面以及設置于桌面下方的桌腔。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桌面上的基板,基板四周設有金屬或非金屬固定件,方便基板與桌面的固定連接與拆卸。基板為耐高溫的非金屬的透明介質,包括微晶玻璃,耐熱玻璃或者超導玻璃等。基板正對桌面的下表面上粘合有納米觸控膜4,納米觸控膜4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通過接口與計算控制單元6 連接,接口為無線接口,包括蜂窩接口,WiFi接口和/或BlueTooth接口等。成像單元為正投影成像設備10,正投影成像設備10設置于基板的上方,納米觸控膜4的面積小于或等于正投影成像設備10的成像面積,正投影成像設備10的位置與納米觸控膜4的位置相對應, 且投影方向向下。加熱設備為電磁加熱設備9,電磁加熱設備9位于基板與桌面之間,電磁加熱設備9的加熱面板貼附于基板的下表面,電磁加熱設備9與計算控制單元6之間通過無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的通訊方式與一用于遠程控制計算控制單元開啟或關閉的遙控開關設備15相連接。上述無線的通訊方式包括BlueTooth,紅外或者射頻等。應用本實施例時,整個系統的過程如下(1)用遙控開關設備15打開計算機控制單元6 ;(2)當人手通過基板3在上面觸摸時,相應的納米觸控膜4的感應單元的頻場會發生相應變化,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會將觸摸的位置信息傳給計算控制單元6從而模仿鼠標點擊的動作,通過蜂窩接口,WiFi接口和/或BlueTooth接口和計算控制單元6 連接,完成動作信息傳遞;(3)計算控制單元6接受到由納米觸控膜3傳遞過來的信號后,把信號傳遞給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4)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分析處理信號,業務邏輯根據信號要求,與將動態的影片/音樂/圖片/文字內容反映到計算控制單元6輸出;(5)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到背投影成像設備7上,完成系統的顯示功能。(6)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到電磁加熱設備9上,從而控制電磁加熱設備9的開啟、關閉以及火候等。實施例6本實施例的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如圖7所示,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桌體包括桌面以及設置于桌面下方的桌腔。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桌面上的基板,基板四周設有金屬或非金屬固定件,方便基板與桌面的固定連接與拆卸。基板為耐高溫的非金屬的透明介質,包括微晶玻璃,耐熱玻璃或者超導玻璃等。基板正對桌面的下表面上粘合有納米觸控膜4,納米觸控膜4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通過接口與計算控制單元6連接,接口為無線接口,包括蜂窩接口,WiFi接口和/或BlueTooth接口等。成像單元為柔性成像設備14,包括IXD顯示屏,LED顯示屏,OLED顯示屏,CNT碳納米管顯示屏,顯示紙或者石墨烯顯示單元的任一種,柔性成像設備14位于基板與桌面之間,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柔性成像設備14相連接。納米觸控膜4的面積小于或等于柔性成像設備 14的成像面積。加熱設備為電磁加熱設備9,電磁加熱設備9位于基板與桌面之間,電磁加熱設備9的加熱面板貼附于基板的下表面,電磁加熱設備9與計算控制單元6之間通過無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的通訊方式與一用于遠程控制計算控制單元開啟或關閉的遙控開關設備15相連接。上述無線的通訊方式包括BlueTooth,紅外或者射頻等。應用本實施例時,整個系統的過程如下(1)用遙控開關設備15打開計算機控制單元6 ;(2)當人手通過在基板3上面觸摸時,相應的納米觸控膜4的感應單元的頻場會發生相應變化,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5會將觸摸的位置信息傳給計算控制單元6從而模仿鼠標點擊的動作,通過蜂窩接口,WiFi接口和/或BlueTooth接口和計算控制單元6 連接,完成動作信息傳遞;(3)計算控制單元6接受到由納米觸控膜3傳遞過來的信號后,把信號傳遞給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4)計算控制單元6的軟件系統分析處理信號,業務邏輯根據信號要求,與將動態的影片/音樂/圖片/文字內容反映到計算控制單元6輸出;(5)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到柔性成像設備14上,完成系統的顯示功能。(6)計算控制單元6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到電磁加熱設備9上,從而控制電磁加熱設備9的開啟、關閉以及火候等。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所述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所述桌體包括桌面以及設置于所述桌面下方的桌腔;所述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所述桌面上的基板,一粘合于所述基板上的納米觸控膜,及一成像單元;所述納米觸控膜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所述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通過接口與一計算控制單元連接,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成像單元相連接;所述桌面上設有所述加熱設備,所述加熱設備與所述計算控制單元之間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觸控膜粘貼于所述基板上正對所述桌面的下表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觸控膜的面積小于或等于所述成像單元的成像面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腔上開設有一開關門,所述開關門后的桌腔內用于放置所述計算控制單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為耐高溫的非金屬的透明介質,包括微晶玻璃,耐熱玻璃或者超導玻璃的任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單元為投影成像設備,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投影成像設備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為背投影成像,所述投影成像設備放置于所述桌腔內,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的位置與所述納米觸控膜的位置相對應,且投影方向向上;或者,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為正投影成像,所述投影成像設備設置于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投影成像設備的位置與所述納米觸控膜的位置相對應,且投影方向向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單元為柔性成像設備,包括IXD顯示屏,LED顯示屏,OLED顯示屏,CNT碳納米管顯示屏,顯示紙或者石墨烯顯示單元的任一種,所述柔性成像設備位于所述基板與所述桌面之間,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柔性成像設備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一用于遠程控制所述計算控制單元開啟或關閉的遙控開關設備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設置于所述計算控制單元上,所述接口為有線的串行或并行接口,包括USB接口和/或 RS-232接口,或者所述接口為無線接口,包括蜂窩接口,WiFi接口和/或BlueTooth接口。
11.根據權利要求1,6,8或者9所述的任一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線的通訊方式包括串口,USB或者并口,所述無線的通訊方式包括BlueTooth,紅外或者射頻。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設備為電磁加熱設備。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加熱設備位于所述基板與桌面之間,所述電磁加熱設備的加熱面板貼附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鏤空而成一凹槽,所述電磁加熱設備與所述凹槽嵌入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成像觸控的多媒體廚桌,包括加熱設備、成像觸控設備以及用于集成所述加熱設備和成像觸控設備的桌體,桌體包括桌面以及設置于所述桌面下方的桌腔;成像觸控設備包括一平鋪固定于所述桌面上的基板,一粘合于所述基板上的納米觸控膜,及一成像單元;納米觸控膜上設有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通過接口與一計算控制單元連接,計算控制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與成像單元相連接;桌面上設有加熱設備,加熱設備與計算控制單元之間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方式相連接。本發明集烹飪、智能互動、展示觸摸于一體,讓烹飪變得有趣、方便,真正實現了烹飪就餐的物聯網。
文檔編號A47B33/00GK102309149SQ20111014394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明者劉澤江, 張妍 申請人:蘇州泛普納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