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裝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隨著成長進行改裝而能夠改變尺寸的組裝床,尤其涉及一種 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且用戶能夠容易地進行組裝和改裝的組裝床。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有一種用戶能夠在自家進行組裝、改裝的組裝式家具。作為這種組裝式家具之一,已知有一種作為組裝床的嬰兒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 1)。嬰兒床是為了將幼兒(或嬰兒)留在床的圍框之中,讓其睡覺、玩耍而使用的床, 即使幼兒醒了,也不會到家中的危險場所,并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放心地做家務等。此外,若是床板較高的類型(所謂的高式),則由于能夠輕松地換尿布等,易于照 顧幼兒,并且也不需要稍微彎腰等,因此能夠減輕育兒的負擔。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H99593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孩子成長很快,使用嬰兒床的時間有限,使用后的處置也比較麻煩。尤其在都市等中,居住在收納空間較小的住宅的情況下,需要盡早將其廢棄,或作 為二手貨進行買賣,或轉讓給熟人等。但是,這不一定是適合所有用戶的方法,尤其在廢棄的情況下,也具有不能有效利 用資源的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且以簡單的結構 易于進行改裝(組裝)的組裝床。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第一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作為主要結構部件的 一對長邊柵欄、一對短邊柵欄、以及底部的結構件;其由一對長邊柵欄和一對短邊柵欄形成 圍欄,對該圍欄與底部的結構件進行連接而能構成嬰兒床,該嬰兒床能分解成各個結構部 件,底部的結構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頭板的零件,將分解后的一對長邊柵欄水平地并列設 置,并連接床頭板而構成床架,在該床架上放置墊子從而能轉用為單人床。根據上述結構,在由一對長邊柵欄和一對短邊柵欄形成圍欄,對該圍欄與底部的 結構件進行連接而能構成嬰兒床,并在不需要作為嬰兒床使用時,將分解后的一對長邊柵 欄水平地并列設置,并連接床頭板而構成床架,在該床架上放置墊子從而能轉用為單人床, 因此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且不需要拆散嬰兒床的結構部件(長邊柵欄)就能夠直 接使用從而構成單人床,并能夠容易地進行改裝。第二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組裝床中,一對長邊柵欄是矩形框 狀的框部件,該框部件的寬度或高度為單人床的寬度,其高度或寬度為單人床長度的1/2, 在框部件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上,具有在轉用為單人床時的床架的腳部。根據上述結構,僅通過改變一對長邊柵欄的配置及設置方向,就能容易地轉用為單人床。第三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嬰兒床在所述圍 欄內側的底部結構件上層疊有多層多個分割墊子,當轉用為單人床時,在由一對長邊柵欄 構成的所述床架上,并列地放置有各個墊子。根據上述結構,由于在構成嬰兒床時多層層疊地使用墊子,并且在構成單人床時 將墊子拆散而并列地放置在床架上,因此不會苦惱于墊子的收納場所,而且在改裝時也不
需要尋找墊子。第四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項的方式中,一對 長邊柵欄具有連結件,所述連結件在轉用為單人床時能將長邊彼此連結。根據上述結構,由于長邊柵欄具有連結件,因此能夠易于實現轉用成單人床。第五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項的方式中,當轉 用為單人床時,通過一對長邊柵欄的連結部而橫跨兩個長邊柵欄,從而放置所述墊子。根據上述結構,由于通過長邊柵欄的連結部而橫跨兩個長邊柵欄從而放置墊子, 因此在使用單人床時,能夠將使用者的體重分散施加到兩個長邊柵欄上,從而確保床架的 實用強度。第六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項的方式中,一對 長邊柵欄被定位為不能在上述底部的結構件上進行橫向移動,將一對短邊柵欄從上方朝向 底部的結構件按壓一對長邊柵欄并使其固定,并且將一對短邊柵欄的下端連結并組裝在底 部的結構件的側面上。根據上述結構,由于不用對一對長邊柵欄進行剛性結合而能連結成單人床,因此 在用戶想要移動單人床時,不需要整體抬起,可以不考慮整體移動時的情況而能設定連結 件的強度。第七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項的方式中,上述 床頭板的深度與床架腳部的高度一致,放倒床頭板并使其延伸設置在頭部一側或足部一側 上從而構成加長框架,在加長框架上放置墊子從而能轉用為加長床。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將單人床的長度調節成兩個階段,并能夠更長時間地使用組 裝床。根據本發明,在不需要將組裝床用作嬰兒床時,不會零散地拆掉嬰兒床的結構部 件(長邊柵欄),就能夠直接使用盡可能大的部件單元從而構成單人床,并能夠容易地進行 改裝,也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圖1為,將組裝床組裝成嬰兒床時的立體圖。圖2為,改裝用部件的收納狀態的說明圖。圖3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一)。圖4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二)。圖5為,用于說明在嬰兒床中的改裝用部件的收納狀態的圖。圖6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人床時的外觀立體圖。圖7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人床時的分解立體圖。
圖8為,床頭板組裝的說明圖。圖9為,收納床頭板主體單元時的外觀立體圖。圖10為,用于說明在構成兒童用單人床時將床頭板連結單元安裝在床頭板主體 單元上的圖。圖11為,收納床頭板連結單元25時的外觀立體圖。圖12為,將組裝床組裝成兒童用單人床時的局部剖視圖。圖13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大人用單人床(加長床)時的外觀立體圖。圖14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大人用單人床時的分解立體圖。圖15為,用于說明在構成大人用單人床時將床頭板連結單元安裝在床頭板主體 單元上的圖。圖16為,將組裝床改裝成大人用單人床時的局部剖視圖。
圖17為,將組裝床組裝成嬰兒床(高式)時的立體圖。
圖18為,由滑動柵欄構成的長邊柵欄的分解立體圖。
圖19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一)。
圖20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二)。
圖21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三)。
圖22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四)。
圖23為,收納部件的收納狀態的說明圖。
圖24為,對形成中底板部的狀態進行說明的圖。
圖25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帶抽屜的單人床,并放置了床墊時的外觀立體圖
圖26為,在圖25的帶抽屜的單人床中拉出了抽屜時的外觀立體圖。
圖27為,帶抽屜的單人床的分解立體圖。
圖28為,抽屜的組裝說明圖(之一)。
圖29為,抽屜的組裝說明圖(之二)。
圖30為,背面面板的組裝說明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0嬰兒床IOA單人床IOB單人床(加長床)11底板部IlB底板基座12、12A 12C 墊子13、14長邊柵欄15、16短邊柵欄20床頭板50嬰兒床50A單人床51底板部5IA底板基座
52、53長邊柵欄
54、55短邊柵欄
56中底板部
60收納部
61、62底板面板
63床架面板
68A腳部
81中底板基座
82床頭板面板單元
83背面面板
85第一抽屜
86第二抽屜
90墊子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1]第一實施方式在以下的說明中,作為組裝床,以嬰兒床為例進行說明。該嬰兒床可以隨著兒童的 成長或者根據需要,而能改裝成嬰兒護欄、兒童用單人床或大人用單人床。圖1為,將組裝床組裝成嬰兒床時的立體圖。作為組裝床的嬰兒床10主要是由木制部件組裝而構成的,作為主要結構部件,包 括由下文所述的多個部件構成的底板部11 ;由多個墊子12A、12B、12C構成的墊子12 ; — 對長邊柵欄13、14和一對短邊柵欄15、16。而且,由一對長邊柵欄13、14和一對短邊柵欄 15、16形成圍欄,通過在該圍欄與底板部之間層疊有多層(本實施方式為三層)多個墊子 12A、12B、12C,從而構成嬰兒床10。在這種情況下,在底板部11下表面的四個角部分上分別 設有腳輪11A,從而能容易地移動嬰兒床10。長邊柵欄13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01、下部框架102、側面板103、104、以及多個縱向 格子框架105、106,所述縱向格子框架105、106以形成縱向格子的方式架設在上部框架101 和下部框架102之間。同樣,長邊柵欄14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11、下部框架112、側面板113、114、以及多 個縱向格子框架105、106,所述多個縱向格子框架105、106在上部框架111和下部框架112 之間形成縱向格子。而且,在底板部11與墊子12之間收納有下文所述的多個部件(以及安裝說明 書),在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人床或大人用單人床時使用所述多個部件。圖2為改裝用部件的收納狀態的說明圖。如圖2所示,在如圖1所示的組裝了嬰兒床10的狀態下,在床頭板主體單元23周 圍的底板基座IlB的上方,如智力玩具那樣組合并收納有金屬制的扶手支承部件21、以及 安裝了扶手支承部件21而構成床用扶手的木制的扶手部件22、構成床頭板20的床頭板側 面板24A、24B以及床頭板連結單元25,從而構成底板部11。
其結果是,在作為嬰兒床10使用時,能夠可靠地保管在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 人床或大人用單人床時所必需的部件。然后,對嬰兒床10的組裝進行說明。圖3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一)。圖4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二)。在底板基座IlB上設置開口部120,并制成俯視看呈口字形狀,如圖3的下部所示, 在底板基座IlB的長邊側的一個側緣部IlC上,設有用于與長邊柵欄13卡合的三個凸起 (卡合突起)121,在另一個側緣部IlD上設有用于與長邊柵欄14卡合的三個凸起122。另一方面,在底板基座IlB的側緣部IlD上設有兩處缺口部123。該缺口部123是 用于插入突出設置于長邊柵欄14下部的連結部件142、且不會妨礙長邊柵欄14與三個凸 起122進行卡合。因此,連結部件142被用在組裝兒童用或大人用單人床的情況下,在使長 邊柵欄14發揮作為床架的作用時,連結部件142用于與同樣作為床架發揮作用的長邊柵欄 13進行連結卡合。而且,在位于底板基座IlB短邊一側的一個側緣部處的底板框架125的側面上,形 成有四處銷孔126,所述銷孔1 用于與設在短邊柵欄15上的凸起進行卡合,在構成短邊一 側的另一個側緣部的底板框架127的側面上,形成有四處銷孔128,所述銷孔1 用于與設 在短邊柵欄16上的凸起進行卡合。在組裝嬰兒床10時,如圖4所示,首先將長邊柵欄13和長邊柵欄14豎立設置在 底板基座IlB上。在具體的組裝之前,首先,參照圖3對長邊柵欄13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如上所述,長邊柵欄13包括上部框架101、下部框架102、側面板103、104、縱向格 子框架105、106、和下部支承框架107。而且,在側面板103的上端面設有兩處銷孔108,所 述銷孔108用于與設在短邊柵欄15上的凸起159A(參照圖4)進行卡合。而且,在側面板104的上端面設有兩處銷孔109,所述銷孔109用于與設在短邊柵 欄16上的凸起159B(參照圖4)進行卡合。此外,縱向格子框架105和縱向格子框架106僅是長度不同,其結構相同,其均由 具有截面呈矩形形狀的棒狀部件所構成。并且,在下部支承框架107的下表面設有三處未圖示的銷孔(卡合銷孔),所述銷 孔(卡合銷孔)用于與設在底板基座IlB上表面上的凸起121進行卡合。接著參照圖3,來說明長邊柵欄14的結構。如圖3的上部所示,長邊柵欄14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11 ;下部框架112 ;側面 板113、114 ;在上部框架111和下部框架112之間形成縱向格子的多個縱向格子框架105、 106 ;以及下部支承框架117,所述下部支承框架117架設在側面板113和側面板114之間, 并且設于下部框架112的背面一側。在此,在側面板113的上端面設有兩處銷孔118,所述銷孔118用于與設在短邊柵 欄15上的凸起139B(參照圖4)進行卡合。此外,在側面板104的上端面設有兩處銷孔119,所述銷孔119用于與設在短邊柵 欄16上的凸起139A(參照圖4)進行卡合。而且,在下部支承框架117的下表面設有三處銷孔(卡合孔)141,所述銷孔(卡合孔)141用于與設在底板基座IlB上表面上的凸起122進行卡合,并且在下部支承框架117 的下表面設有兩處連結部件142,在使長邊柵欄14發揮作為床架的作用時,該連結部件142 與用于同長邊柵欄13連結卡合的縱向格子框架106進行卡合。在上述結構中,當組裝嬰兒床10時,在使設于長邊柵欄13的下部支承框架107下 表面的銷孔位置、與底板基座IlB的凸起121的形成位置對準的狀態下,通過從底板基座 IlB的上方壓入長邊柵欄13,從而如圖4的下部所示,長邊柵欄13與底板基座IlB進行卡 合,并成為豎立的狀態。同樣,在使設于長邊柵欄14的下部支承框架117下表面的銷孔位置、與底板基座 IlB的凸起122的形成位置對準的狀態下,通過將連結部件142插入到底板基座IlB的缺口 部123內,并從底板部11的上方壓入長邊柵欄14,從而將長邊柵欄14與底板部11進行卡 合,并成為豎立的狀態。其結果是,如圖4的下部所示,長邊柵欄13以及長邊柵欄14成為在底板基座IlB 上豎立的狀態。在該狀態下,然后組裝短邊柵欄15和短邊柵欄16。在此,參照圖4對短邊柵欄15和短邊柵欄16的結構進行說明。在該情況下,由于短邊柵欄15和短邊柵欄16的結構相同,因此主要說明短邊柵欄 15。如圖4的上部所示,短邊柵欄15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31 ;下部框架132 ;大致呈L 字形狀的側框架133、134 ;在上部框架131和下部框架132之間形成縱向格子的多個縱向 格子框架135 ;截面呈L字狀的卡合部件137,所述卡合部件137通過自己的鉸鏈部136A而 被安裝在下部框架132的背面一側,并且能夠沿圖4中的箭頭A方向轉動。在該情況下,卡 合部件137雖然采用具有鉸鏈部136A的結構,但也可以采用通過另外獨立的鉸鏈而安裝截 面呈L字狀的卡合部件的結構。在此,在短邊柵欄15的下部框架132的背面一側上形成有四處凸起138,所述凸起 138被嵌入并卡合于設在底板基座IlB的底板框架125側面上的四處銷孔126中。而且,在短邊柵欄15的側框架133上部的水平部分下表面上形成有兩處凸起 139A,所述凸起139A被嵌入并卡合于形成在長邊柵欄13的側面板103的上端面上的兩處 銷孔108中。同樣,在短邊柵欄15的側框架134上部的水平部分下表面上形成有兩處凸起 139B,所述凸起139B被嵌入并卡合于形成在側面板104上端面上的兩處銷孔118中。在上述結構中,當組裝嬰兒床10時,如圖5所示,用戶通過鉸鏈部136A而沿箭頭 B方向拉出短邊柵欄15的卡合部件137,卡合部件137的頂端部137A成為水平狀態,如虛 線(雙點劃線)所示,其成為立起的狀態。接著,用戶將短邊柵欄15的兩處凸起139A插入到側面板103上端面的銷孔108 中,并將兩處凸起139B插入到側面板113上端面的銷孔118中,以使短邊柵欄15的下部框 架132背面一側的凸起138、位于與設在底板基座IlB的底板框架125上的四處銷孔126 (參 照圖3)對置的位置處。在該狀態下,用戶使短邊柵欄15彎曲,并且將下部框架132背面一側的凸起138 插入到四處銷孔1 中,并完全壓入使其卡合,所述銷孔1 設置在底板基座IlB的底板框 架125 —側的側面上。
在該階段,通過向遠離底板框架115的方向拉出短邊柵欄15的下部,從而成為能 夠容易地解除凸起158與銷孔116之間的卡合的狀態。即、當再次組裝時等,將易于進行分 解。因此,為了防止向遠離底板框架125的方向拉出短邊柵欄15從而解除凸起138與銷孔 126之間的卡合,而使卡合部件137轉動成如圖4中實線所示的狀態,并使卡合部件137的 頂端部137A卡合在底板框架125的側面125A上。其結果是,即使向遠離底板框架115的方向對短邊柵欄15的下部進行施力,也不 會解除凸起158與銷孔1 之間的卡合,并可靠地維持所述卡合,進而將會可靠地維持凸起 139A與側面板103上端面的銷孔108之間的卡合、以及凸起139B與側面板113上端面的銷 孔118之間的卡合。同樣,用戶拉出短邊柵欄16的卡合部件137使之成為豎立狀態,將短邊柵欄16的 兩處凸起139A插入到側面板114上端面的銷孔119中,并且將兩處凸起139B插入到側面 板104上端面的銷孔109中,以使短邊柵欄16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側的凸起138、位于與 設在底板基座IlB的底板框架127上的四處銷孔1 對置的位置處。在該狀態下,用戶使短邊柵欄16彎曲,并且將短邊柵欄16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 側的凸起138插入到四處銷孔1 中,并完全壓入使其卡合,所述銷孔1 設置在底板部11 的底板框架127中,與短邊柵欄15的情況相同,使卡合部件137轉動,從而使頂端部137A 卡合于底板框架127的側面127A上。其結果是,可以可靠地維持凸起138與銷孔1 之間的卡合,進而將會可靠地維持 凸起139A與側面板114上端面的銷孔119之間的卡合、以及凸起139B與側面板104上端 面的銷孔109之間的卡合。其結果是,由于成為如圖2的下部所示的狀態,因此,為使短邊柵欄15的卡合部件 137相對于底板框架125的卡合、以及短邊柵欄16的卡合部件137相對于底板框架127的 卡合不會被解除,在與底板基座IlB的開口部120對置的位置處配置有床頭板主體單元23, 且將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一部分放置在兩個底板框架125和底板框架127上。在該狀態 下,由于在兩個卡合部件137的上表面放置有床頭板主體單元23,因此成為卡合部件137不 會向上方轉動的狀態。圖5為,用于說明嬰兒床中的改裝用部件的收納狀態的圖。如圖5所示,作為改裝用部件的扶手支承部件21、扶手部件22、床頭板主體單元 23、床頭板側面板24A、24B、以及床頭板連結單元25在被收納于底板基座IlB上方的狀態 下,各部件的上表面位置(放置有墊子12的面的位置)大致恒定,由作為包括底板基座IlB 的整體,來構成底板部11。因此,通過在起到底板部11功能的扶手支承部件21、扶手部件22、床頭板主體單 元23、床頭板側面板24A、24B、床頭板連結單元25以及底板基座IlB的上部,對構成墊子12 的墊子12A、12B、12C進行三層的層疊并收納,從而做成了如圖1所示的嬰兒床10。與此同時,能夠維持設于短邊柵欄15上的卡合部件137相對于底板框架125之間 的卡合、以及設于短邊柵欄16上的卡合部件137相對于底板框架127之間的卡合,并能夠 維持牢固的框架結構。在該情況下,在將構成墊子12的兩張墊子12A、墊子12B、12C全部進行三層的層疊 并收納來構成嬰兒床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嬰兒從嬰兒床掉下來,要滿足Hl ≥35cm,并且在為了便于扶著走的嬰幼兒而僅收納一張墊子12A來構成嬰兒護欄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嬰幼 兒越過包圍框架,要滿足H2彡60cm,對各墊子12A、12B、12C的厚度th以及從底板部11到 上部框架的高度H3進行設定,以滿足上述條件。具體而言,在Hl = 35cm、H2 = 60cm的情況下,進行如下設定。th = (Η2-Η1)/2= (60-35)/2= 12. 5cmH3 = H2+th= 72. 5cm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改裝時不需要拆散成細小的部件,能夠 以盡可能大的部件單元對各結構部件進行再利用,并且能實現改裝工序的簡化以及縮短改 裝作業所需的時間。圖6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人床時的外觀立體圖。在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人床IOA時,將構成了嬰兒床10圍欄的一對長邊柵欄 13、14原封不動地平放,并將長邊彼此連結而構成床架,并且對構成嬰兒床10時收納于底 板部11與墊子12之間的零件進行組裝而構成床頭板20,將構成床頭板20的床頭板側面 板24A、24B的短邊,以位于下側的方式連結在平放的長邊柵欄14的頭部一側長邊上,從而 做成兒童用單人床IOA0因而,長邊柵欄13的側面板103、104、長邊柵欄14的側面板113、114以及設于長 邊柵欄13的下部框架102背面一側的下部支承框架107,將直接構成兒童用單人床IOA的 腳部,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改裝。在該情況下,側面板103、104、113、114的寬度Wl與床頭板20的寬度W2相等。此 外,長邊柵欄13或長邊柵欄14的寬度W3為,一般作為單人床所使用的寬度(95 110cm)。 這是為了在放倒了床頭板20的狀態下用于大人用床的床架的一部分。并且,將床頭板20的高度W4設定為,兒童用單人床的床架部分(=除去床頭板之 外的部分)的長度與大人用單人床的床架部分的長度之差。此外,構成長邊柵欄13或長邊柵欄14的縱向格子框架105、106位于床架的頂面 一側,會承受來自用戶的負荷,在實際使用時,將構成墊子12的兩張墊子12A和墊子12B并 列放置從而構成了兒童用單人床IOA的墊子。另外,將改裝后不再使用的墊子12C、短邊柵 欄15、16及具有腳輪Il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收納在由一對長邊柵欄13、14構成 的床架之下。圖7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兒童用單人床時的分解立體圖。由組裝床改裝而成的兒童用單人床IOA的基本結構為,構成了嬰兒床10圍欄的一 對長邊柵欄13、14和床頭板20。首先,對床頭板20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床頭板20是通過對構成嬰兒床10時收納在墊子12下方的床頭板主 體單元23、床頭板側面板24A、24B、一對床頭板連結單元25進行組裝而獲得的。圖8為床頭板組裝的說明圖。在組裝床頭板20時,如圖8所示,首先,在床頭板主體單元23上安裝床頭板側面板 MA、MB。圖9為,收納床頭板主體單元時的外觀立體圖。如圖9所示,床頭板主體單元23在收納時被折疊,其包括長方形狀的基座面板 151 ;沿著該基座面板151的一個長邊并通過多個鉸鏈152可轉動地進行安裝的上部面板 153 ;沿著該基座面板151的另一個長邊并通過多個鉸鏈IM可轉動地進行安裝的下部面板 155。如圖9所示,基座面板151具有分別設于兩側短邊的中央部附近的一對滑動鎖 156 ;在構成兒童用單人床IOA時分別與床頭板連結單元25進行卡合的一對卡合孔157 ;與 床頭板側面板24A的一對凸起241、242進行卡合的一對銷孔158A ;與床頭板側面板24B的 一對凸起241、242進行卡合的一對銷孔158B。上部面板153具有在組裝床頭板20時與床頭板側面板24A的凸起166進行卡合 的銷孔181 ;以及與床頭板側面板MB的凸起166進行卡合的銷孔182。下部面板155具有在組裝床頭板時與床頭板側面板24A的凸起168進行卡合的 銷孔183 ;與床頭板側面板MB的凸起168進行卡合的銷孔184 ;在構成大人用單人床時分 別與床頭板連結單元25進行卡合的一對卡合孔159。接著,參照圖8對床頭板側面板24A、24B的結構進行說明。由于床頭板側面板24A和床頭板側面板24B具有鏡面對稱的結構,因此標注相同 的附圖標記,主要對床頭板側面板24A的結構進行說明。床頭板側面板24A具有基座面板160,在該基座面板160上設有柱狀的第一支承部 件164。而且,在該第一支承部件164上設置有第一凸起161、第二凸起162和滑動鎖承受 部163,所述第一凸起161與一側(在圖8中為上部一側)的銷孔158A卡合;所述第二凸 起162與另一側(在圖8中為下部一側)的銷孔158A卡合;所述滑動鎖承受部163用于插 入滑動鎖156的卡止片。并且,在組裝了床頭板20的狀態下,第一支承部件164的一個端 面169與上部面板153抵接,其另一端面170與下部面板155抵接,以承受使用時的負荷, 并支承上部面板153和下部面板155。并且,在床頭板側面板24A上設有長方體形狀的第二支承部件M5,在該第二支承 部件245上,設有與上部面板232的銷孔進行卡合的凸起M6。并且,在床頭板側面板24A上還設有長方體形狀的第三支承部件167,在該第三支 承部件167上,設有與下部面板155的銷孔183進行卡合的凸起168。在組裝床頭板20時,首先,用戶通過鉸鏈152而使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上部面板 153向上方轉動,并且通過鉸鏈235而使下部面板233向下方轉動,如圖8所示,從側面看大
致呈U字形狀。接著,用戶在將床頭板側面板24A的基座面板160,與上部面板153的一個側面 153A以及下部面板233的一個側面155A的雙方進行抵接的狀態下,使其向圖8所示的箭 頭C方向滑動,將第一凸起161與上部一側的銷孔158A進行卡合,并且將第二凸起162與 下部一側的銷孔158A進行卡合,將凸起166與上部面板153的銷孔181進行卡合,并且將 凸起168與下部面板155的銷孔183進行卡合。于是,使滑動鎖156的卡止片156A向床頭板側面板24A的基座面板160 —側滑動, 并使其卡合于滑動鎖承受部163上。而且,使卡止片156A的滑動把手156B轉動并卡合在該滑動鎖156的鎖定槽156C內,從而成為鎖定狀態。由此,可維持卡止片156A與滑動鎖承 受部163之間的卡合狀態,進而可防止床頭板側面板24A從床頭板主體單元23中脫離。然后,與床頭板側面板24A的情況相同,用戶在將床頭板側面板MB的基座面板 160,與上部面板153的另一側面15 以及下部面板155的另一側面155B的雙方進行抵接 的狀態下,使其向圖8所示的箭頭C方向滑動,將第一凸起161與上部一側的銷孔158B進 行卡合,并且將第二凸起162與下部一側的銷孔158B進行卡合,將凸起166與上部面板153 的銷孔182進行卡合,并且將凸起168與下部面板155的銷孔184進行卡合。于是,使滑動鎖156的卡止片156A向床頭板側面板24B的基座面板160 —側滑動, 并使其卡合于滑動鎖承受部163上。并且,使卡止片156A的滑動把手156B轉動并卡合在 該滑動鎖156的鎖定槽156C內,從而成為鎖定狀態,可防止床頭板側面板24B從床頭板主 體單元23中脫離。圖10為,用于說明在構成兒童用單人床時將床頭板連結單元安裝在床頭板主體 單元上的圖。然后如圖10所示,在完成后的床頭板主體單元23上,安裝用于將床頭板20設置 在床架上的一對床頭板連結單元25。圖11為,收納床頭板連結單元25時的外觀立體圖。在此,對床頭板連結單元25進行說明。床頭板連結單元25包括卡合支承部191,其與長邊柵欄14的縱向格子框架136 卡合并支承該縱向格子框架136 ;腳部193,其通過鉸鏈192而以可轉動的方式結合在卡合 支承部191上,并且在圖11中雙點劃線所示的轉動狀態下,從下方支承了卡合支承部191 ; 榫194,其被設于腳部193上,且與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榫孔185進行卡合;金屬制的卡合 部件196,所述卡合部件196被設于卡合支承部191的側面,且與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卡合 孔157或卡合孔159進行卡合。該卡合部件196的頂端被彎曲成L字形狀,從而構成頂端 部 196A。于是,床頭板連結單元25在使用狀態下,腳部253成為如圖11中的雙點劃線所示 的狀態,整體呈T字形狀。實際上,在將床頭板20用于兒童用單人床時,如圖12所示,對于呈T字形狀的床 頭板連結單元25的卡合部件196,沿著圖12中的箭頭D將卡合部件196插入到卡合孔157 中,所述卡合孔157被設置于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基座面板151上,將卡合部件196的頂端 部196A與基座面板231的背面進行卡合。與此同時,將榫194插入并卡合在榫孔185中, 所述榫孔185形成在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下部面板233的側面上。其結果是,一對床頭板連結單元25以圖12中的左側圖示的狀態,分別被固定、定 位在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規定位置上。在該狀態下,形成在卡合支承部191上的卡合支承用槽197及支承用缺口 198,將 會位于上表面。接著,對兒童用單人床IOA的組裝步驟進行說明。首先,將構成床頭板20的床頭板側面板24A、24B的短邊,以位于下側的方式設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處,以對應于長邊柵欄14的三根縱向格子框架106、分別卡合在構成床頭 板20的各床頭板連結單元25的卡合支承用槽197以及支承用缺口 198的方式,從上方覆蓋并連結長邊柵欄14的頭部一側長邊(上部框架111 一側),并將長邊柵欄14平放。其次,以對應于長邊柵欄13的縱向格子框架106、分別卡合在長邊柵欄14的一對 連結部件142的卡合槽143的方式,從上方連結長邊柵欄13的頭部一側長邊(上部框架 101 一側),并將長邊柵欄13平放。其結果是,兒童用單人床IOA就成為圖2所示的狀態。如上所述,雖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動的方式而使長邊柵欄13和長邊柵欄 14相互卡合,但其不是剛性結合構造,可允許向Z方向移動。因此,由于不需要與連結部件 142對應的連結部分的強度,因而能夠簡化連結部分的結構,并易于進行組裝、分解。同樣,雖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動的方式而使長邊柵欄14和床頭板20相 互卡合,但其不是剛性結合構造,可允許向Z方向移動(朝著分離的方向移動),因此,由于 不需要作為連結部件發揮作用的床頭板連結單元25的強度,因而也能夠簡化這些連結部 分的結構,并易于進行組裝、分解。圖12為,將組裝床組裝成兒童用單人床時的局部剖視圖。在兒童用單人床IOA中,在由一對長邊柵欄13、14構成的床架上,并列地放置兩個 墊子12A和墊子12B,從而構成兒童用單人床IOA的墊子。另外,如圖12所示,在構成兒童 用單人床時沒有使用的墊子12C被收納在由一對長邊柵欄13、14構成的床架之下,并且,雖 然沒有圖示,但短邊柵欄15、16及具有腳輪Il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也被收納在床 架之下。在該情況下,對墊子12A的尺寸和長邊柵欄13、14在圖1中的高度方向的尺寸進 行設定,以使得墊子12A與墊子12A之間的交界位置P1、以及由連結部件142連結的長邊柵 欄13與長邊柵欄14之間的交界位置P2,位于不同的位置上。并且設定成,交界位置Pl位 于長邊柵欄13上。其結果是,對放置在圖3中的左側墊子12A施加的負荷(主要是使用床 的用戶的體重)被長邊柵欄14和長邊柵欄13的雙方進行分散并支承,從而能夠確保床架 的足夠強度。圖13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大人用單人床(加長床)時的外觀立體圖。在將組裝床改裝為大人用單人床IOA時,將構成嬰兒床10的圍欄的一對長邊柵欄 13、14原封不動地平放,并將長邊彼此連結從而構成床架,并且對構成嬰兒床10時收納于 底板部11與墊子12之間的零件進行組裝,從而構成床頭板20,將構成床頭板20的床頭板 側面板24A、24B的長邊,以位于下側的方式連結在平放的長邊柵欄14的頭部一側長邊上, 從而做成大人用單人床10B。因此,長邊柵欄13的側面板103、104、長邊柵欄14的側面板113、114、以及設于長 邊柵欄13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側的下部支承框架117,就直接構成了大人用單人床的腳 部,并能夠容易地進行改裝。尤其是,在從兒童用單人床改裝成大人用單人床時,僅改變床頭板20的連結狀態 即可,從而能夠更容易地進行改裝。此外,在實際使用大人用單人床時,將構成墊子12的兩個墊子12A、墊子12B及墊 子12C并列放置,從而構成大人用單人床IOB的墊子。在該情況下,沒有使用的短邊柵欄 15、16及具有腳輪Il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也被收納在由一對長邊柵欄13、14構 成的床架之下。圖14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大人用單人床時的分解立體圖。
圖15為,用于說明在構成大人用單人床時將床頭板連結單元安裝在床頭板主體 單元上的圖。如圖15所示,將一對床頭板連結單元25分別安裝在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一對卡 合孔159中,所述一對床頭板連結單元25用于將床頭板20安裝到床架上。更詳細而言,沿著圖15中的箭頭D,將呈T字形狀的床頭板連結單元25的卡合部 件196插入到卡合孔159中,所述卡合孔159被設置于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下部面板155 上,并使頂端部196A與下部面板155的背面進行卡合。與此同時,將榫194插入并卡合在 榫孔201中,所述榫孔201形成在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下部面板155的表面上。其結果是,以圖15中的左側所示一側的床頭板連結單元25的狀態,一對床頭板連 結單元25分別被固定、定位于床頭板主體單元23的規定位置處,形成在卡合支承部191上 的卡合支承用槽197及支承用缺口 198,將會位于上表面。接著,對大人用單人床IOB的組裝步驟進行說明。首先,將構成床頭板20的床頭板側面板24A、24B的長邊,以位于下側的方式設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以對應于長邊柵欄14的三根縱向格子框架106,分別卡合在構成床頭 板20的各床頭板連結單元25的卡合支承用槽197、以及支承用缺口 198的方式,從上方連 結長邊柵欄14的上部框架111 一側,并將長邊柵欄14平放。其次,以對應于長邊柵欄13的縱向格子框架106、分別卡合在長邊柵欄14的一對 連結部件142的卡合槽143的方式,從上方連結長邊柵欄13的上部框架101 —側,并將長 邊柵欄13平放。其結果是,大人用單人床IOB就成為圖13所示的狀態。如上所述,雖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動的方式而使長邊柵欄13和長邊柵欄 14相互卡合,但其不是剛性結合構造,可允許向Z方向移動。因此,由于不需要與連結部件 142相對應的連結部分的強度,因而能夠簡化連結部分的結構,并易于進行組裝、分解。同樣,雖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動的方式而使長邊柵欄14和床頭板20相 互卡合,但其不是剛性結合構造,可允許向Z方向移動,由于不需要作為連結部件起作用的 床頭板連結單元25的強度,因此能夠簡化這些連結部分的結構,并易于進行組裝、分解。圖16為,將組裝床改裝成大人用單人床時的局部剖視圖。在大人用單人床IOB中,通過在由床頭板20和一對長邊柵欄13、14構成的床架 上,并列地放置兩個墊子12A、墊子12B及墊子12C,從而構成大人用單人床IOB的墊子。另 外,雖然未圖示,但在構成嬰兒床10時所使用的短邊柵欄15、16及具有腳輪IlA的底板部 11的底板基座11B,也被收納在床架之下。該情況與構成了兒童用單人床的情況相同,由于設定成墊子12A與墊子12A之間 的交界位置P1、以及由連結部件142連結的長邊柵欄13與長邊柵欄14之間的交界位置P2 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交界位置Pl位于長邊柵欄13上,因此,施加在墊子12A上的負荷被長 邊柵欄14和長邊柵欄13的雙方進行分散并支承,從而能夠確保床架的足夠強度。根據以上說明的本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床,由于嬰兒床10能分解為各個結構部 件,底板部(底部)的結構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頭板20的零件,將分解后的一對長邊柵欄 13、14水平地并列設置,并連接床頭板20而構成床架,在該床架上放置墊子12從而能轉 用為單人床,因此在不需要將組裝床用于嬰兒床時,也不會零碎地拆散嬰兒床10的結構部 件,能夠直接使用盡可能大的部件單元而構成單人床,組裝作業的部位較少,能夠容易地進行改裝,并且可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尤其是本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床,也可以從兒童用單人床改裝成作為加長床的大 人用單人床,能夠更長期地使用組裝床,并能夠進一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2]第二實施方式在以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作為組裝床,以能夠在高式的嬰兒床、單人床的 相互之間進行改裝的組裝床為例進行說明。圖17為,將組裝床組裝成嬰兒床(高式)時的立體圖。作為組裝床的嬰兒床50,主要是對木制的部件進行組裝而構成的,其主要結構部 件包括下文所述的由多個部件構成的底板部51 ;—對長邊柵欄52、53 ;—對短邊柵欄54、 陽;中底板部56。而且,由一對長邊柵欄52、53和一對短邊柵欄M、55形成圍欄,由該圍 欄與底板部51構成嬰兒床50。在該情況下,在底板部51的下表面一側配置有底板基座 51A (參照圖19),在該底板基座41A的四個角的部分上,分別設有腳輪51B,從而能夠容易地 移動嬰兒床50。將底板部51設置在嬰兒床50的下部,在該底板部51的面前一側(圖17中的左 側)的上方形成有收納部60,所述收納部60用于收納例如尿布和毛巾等照顧嬰兒時所使用 的備用品。將中底板部56設置為從成人的膝部到腰部左右的高度,其支承一對長邊柵欄52、 53和一對短邊柵欄M、55。在該中底板部56上配置有被褥和墊子(未圖示),嬰兒在這些 被褥或墊子上睡覺。而且,通過用上述圍欄包圍中底板部56,從而可防止嬰兒從嬰兒床50 中掉下來,可以確保嬰兒的安全。在收納部60的底部上,嵌入了一對具有鏡面對稱結構的L字形狀的底板面板61、 62,在收納部60的內側,嵌入有作為背面面板的下文所述的床架面板63。圖18為,由滑動柵欄構成的長邊柵欄的分解立體圖。長邊柵欄52由滑動柵欄構成,其大致包括滑動柵欄主體501和滑動支承框502。滑動柵欄主體501包括上部框架503 ;下部框架504 ;—對側框架505、506 ;在上 部框架503和下部框架504之間形成縱向格子的多個縱向格子框架507 ;鉸鏈連接于下部 框架504上的鎖定機構主體508。在該情況下,在側框架505的側部上設有突條509,在側框架506的側部上設有突 條510,對此將在后面詳細敘述。滑動支承框502包括對置的一對側面板511、512 ;用于支承一對側面板511、512 的下部的下部支承框架513 ;用于支承一對側面板511、512的中間部的中間支承框架514 ; 用于防止在安裝滑動柵欄主體501時滑動柵欄主體501倒向圍框內的一對支承框部515。在側面板511上設有引導槽520,所述引導槽520用于引導滑動柵欄主體501的突 條509,在側面板512上設有引導槽521,所述引導槽521用于引導滑動柵欄主體501的突 條510,通過在突條509、510所對應的引導槽520、521內引導突條509、510,而使滑動柵欄 主體501在側面板511和側面板512之間進行上下方向的滑動。下部支承框架513從俯視看呈U字形狀(二字形狀),沿底板基座51A的長邊而設 有梁狀的厚板部513A的截面呈L字形狀,該厚板部513A的下表面、與側面板511的下表面 和側面板512的下表面為同一平面。由此,在構成嬰兒床50時,將下部支承框架513中除了厚板部513A之外的具有U字形狀的厚度較薄的薄板部5i;3B,放置在底板基座51A的上表 面上,并通過未圖示的榫及榫孔而固定薄板部513B,并且配置成,厚板部513A、側面板511 的下部及側面板512的下部與底板基座51A的側面(長邊部及短邊部的一部分)對置,以 覆蓋該側面。而且,在中間支承框架514上設有一對卡止孔523A,所述卡止孔523A用于使鎖定 機構主體508的下文所述的鎖定用卡合片邊轉動邊嵌入,從而將滑動柵欄主體501保持在 上部固定位置(鎖定位置)上。在此,上部固定位置是指,滑動柵欄主體501上端面的位置 與側面板511、512的上端面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此外,在中間支承框架514的背面一側,沿著中間支承框架514的寬度方向設有中 底板支承部514A,所述中底板支承部514A用于從下方支承下文所述的中底板部56。長邊柵欄53包括相對配置的一對側面板521、522 ;用于支承一對側面板511、 512的上部的上部支承框架523 ;用于支承一對側面板521、522的中間部的中間支承框架 524 ;用于支承一對側面板511、512的下部的下部支承框架525 ;在上部支承框架523和中 間支承框架5M之間形成縱向格子的多個縱向格子框架526;嵌入并固定在中間支承框架 524和下部支承框架525之間的圍板527。在中間支承框架524的背面一側,沿著中間支承框架524的寬度方向設有中底板 支承部524A,所述中底板支承部524A用于從下方支承下文所述的中底板部56。下部支承框架525采用與下部支承框架513相同的結構,在構成嬰兒床50時,將 下部支承框架525中的薄板部525B放置在底板基座51A的上表面上,通過未圖示的榫及榫 孔來固定薄板部525B,并且配置成,厚板部513A、側面板511的下部和側面板512的下部, 與底板基座51A的側面(長邊部及短邊部的一部分)對置,并覆蓋該側面。而且,在由嵌入到收納部60內側的床架面板63、圍板527、側面板511、側面板 512、中底板部56及底板部51所形成的空間內,收納了在將組裝床改裝為單人床時所使用 的以下所述的多個部件(以及安裝說明書)。接著,對嬰兒床50的組裝進行說明。圖19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一)。圖20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二)。圖21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三)。圖22為嬰兒床的組裝說明圖(之四)。在組裝成嬰兒床50時,如圖19所示,首先將長邊柵欄52和長邊柵欄53豎立設置 在底板基座5IA上。具體而言,在使設于長邊柵欄52的下部支承框架513下表面的未圖示的凸起位 置、與形成有底板基座51A的三個銷孔51C的位置對準的狀態下,通過從底板基座51A的上 方壓入長邊柵欄52,從而如圖20所示那樣,長邊柵欄52與底板基座51A進行卡合,并成為 豎立的狀態。同樣,在使設于長邊柵欄53的下部支承框架525下表面的未圖示的凸起位置、與 形成有底板基座51A的三個銷孔51D的位置對準的狀態下,通過從底板基座51A的上方壓 入長邊柵欄53,從而如圖20所示那樣,長邊柵欄53與底板基座51A進行卡合,并成為豎立 的狀態。
其次,沿著長邊柵欄52的下部支承框架513的形狀,將底板面板61和底板面板62 嵌入到面前的一側。底板面板61包括底板面板主體61A和卡止部61B,所述卡止部61B通 過長邊柵欄52的側面板511與長邊柵欄53的側面板521之間的間隙,而被設置在側面板 511及側面板521的外表面一側,并被卡止在側面板511及側面板521的外表面上。因而,沿著長邊柵欄52的下部支承框架513的形狀,將底板面板61及底板面板62 嵌入到面前的一側,并且將卡止部61B、62B卡止在側面板511及側面板521的外表面上。接著,用戶將短邊柵欄M的上部框架551下表面的未圖示的銷孔中的兩處,插入 到側面板511上端面的凸起560上,并且將未圖示的銷孔中的另外兩處銷孔,插入到側面板 521上端面的凸起561上。在該狀態下,用戶將短邊柵欄M彎曲,并且將側框架5M背面一側的四處銷孔 陽5,與凸起518和凸起5 對置并插入其中,且完全壓入使其卡合,所述凸起518設置在長 邊柵欄52的側面板511的兩處位置上;所述凸起5 設置在長邊柵欄53的側面板521的 兩處位置上。同樣,用戶將短邊柵欄55的上部框架551下表面的未圖示的銷孔中的兩處,插入 到側面板511上端面的凸起560上,并且將未圖示的銷孔中的另外兩處銷孔,插入到側面板 521上端面的凸起561上。在該狀態下,用戶將短邊柵欄M彎曲,并且將側框架5M背面一側的四處銷孔 陽5,與凸起518和凸起5 對置并插入其中,且完全壓入使其卡合,所述凸起518設置在長 邊柵欄52的側面板511的兩處位置上;所述凸起5 設置在長邊柵欄53的側面板521的 兩處位置上。在該階段,通過向遠離側面板511、521的方向拉出短邊柵欄M的下部(側框架 554 一側),就能成為容易解除凸起518、5觀與銷孔555之間的卡合的狀態。即、在再次組 裝時等,就成為容易進行分解的狀態。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側框架554與552之 間嵌入其他部件,來防止短邊柵欄M55被拉向遠離所對應的側面板的方向,從而解除凸 起518、528與銷孔555之間的卡合。在該狀態下,嬰兒床50將成為如圖22的下部所示的狀態。圖23為,收納部件的收納狀態的說明圖。然后,在嬰兒床50內收納沒有使用的部件。具體而言,對床架面板63、第一抽屜面板單元64、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與第一抽 屜面板單元64對應的第一抽屜背面面板66、與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對應的第二抽屜背面 面板67、兩個扶手單元68、兩張第一床架背面面板69以及兩張第二床架背面面板70進行 收納。在此,第一抽屜面板單元64包括正面面板71 ;鉸鏈連接在正面面板71上的右側 面板72 ;鉸鏈連接在正面面板71上的左側面板73。同樣,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包括正面面板74 ;鉸鏈連接于正面面板74上的右側 面板75 ;鉸鏈連接于正面面板74上的左側面板76。在收納空間中,在最靠近面前的一側(在圖23中為左側),將床架面板63豎立收 納,從該床架面板63的背面朝向內側,依次收納有第一抽屜面板單元64、第一抽屜背面面 板66、第二抽屜背面面板67、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第一背面面板67A、兩張第二床架背面面板67B、第一背面面板67A及兩個扶手單元66。圖M為,對中底板部的形成狀態進行說明的圖。如上所述,在嬰兒床50中收納了沒有使用的部件之后,可形成中底板部56。中底板部56大致由中底板基座81和床頭板面板單元82所構成,所述床頭板面板 單元82在構成單人床時作為床頭板發揮作用。在中底板基座81下表面的四角部分上,分別設有腳輪81A,在將該中底板基座81 構成為抽屜時,能夠容易地移動該抽屜。床頭板面板單元82具有床頭板主體部82A、和鉸鏈連接于床頭板主體部82A的短 邊一側的翼部82B、82C,在作為床頭板發揮作用時,拉出這些翼部82B、82C,而用作一張的 板狀部件。首先,將中底板基座放置在長邊柵欄52的支承部件、以及長邊柵欄53的支承部件 的各自上表面之上,且嵌入并固定支承由長邊柵欄52、53和短邊柵欄M、55所構成的圍欄 中。其次,床頭板面板單元82在將翼部82B、82C折疊在床頭板主體部82A的下表面一 側的狀態下,將翼部82B、82C放置在短邊柵欄M的側框架5M及短邊柵欄55的側框架5M 的各自上表面之上,且嵌入并固定支承由長邊柵欄52、53和短邊柵欄M、55所構成的圍欄中。其結果是,做成了圖17所示的高式的嬰兒床50。本第二實施方式的組裝床的特征在于,在改裝時不會拆散成細小的部件,能夠以 盡可能大的部件單元對各結構部件進行再利用,并能夠實現改裝工序的簡化以及縮短改裝 作業所需的時間。圖25為,將組裝床改裝為帶抽屜的單人床,并放置了床墊時的外觀立體圖。圖沈為,在圖25的帶抽屜的單人床中拉出了抽屜時的外觀立體圖。圖27為,帶抽屜的單人床的分解立體圖。在將組裝床改裝為帶抽屜的單人床50A時,將構成嬰兒床50的圍欄的一對長邊柵 欄52、53平放,并將短邊彼此連結而構成床架主體,通過在該床架主體上,安裝將第一床架 背面面板69和第二床架背面面板70組裝而成的兩張床架背面面板及床架面板63,從而構 成床架。接著,對于在構成嬰兒床50時由中底板部56構成的床頭板面板單元82進行組 裝,從而構成床頭板,并連接在平放的長邊柵欄53上。并且,通過收納在中底板部56與底板部51之間的部件、中底板基座81以及底板 基座51A,而構成兩個抽屜85、86,將其插入到床架的下方,從而做成帶抽屜的單人床50A。因而,構成長邊柵欄52的側面板512、513、下部支承框架513、長邊柵欄53的側面 板521、522、下部支承框架525,將直接構成為單人床50A的腳部,并能夠容易地進行改裝。在該情況下,長邊柵欄52、53的高度與組裝成床頭板的床頭板面板單元82的寬度 相等。即、長邊柵欄52或長邊柵欄53的高度為,根據一般用于單人床的寬度以及高式嬰兒 床的高度來設定的IlOcm左右的尺寸。接著,對帶抽屜的單人床的組裝進行說明。在將嬰兒床50轉用為單人床50A時,將對嬰兒床50進行分解而成的一對長邊柵欄52、53水平地并列設置,使其與床頭板面板(床頭板)連結,從而構成床架,通過在該床 架上放置墊子90,來進行組裝。圖28為抽屜的組裝說明圖(之一)。圖四為抽屜的組裝說明圖(之一)。然后,對抽屜的組裝進行說明。首先,對收納于長邊柵欄52中的第一抽屜85的組裝進行說明。在組裝第一抽屜85時,將鉸鏈連接于正面面板71背面的右側面板72和左側面板 73左右打開,其整體呈π字形狀,所述正面面板71構成第一抽屜面板單元64。接著,將第 一抽屜面板單元64的右側面板72下表面的凸起72Β,嵌入到與中底板基座81對應的銷孔 81Β中,并且將左側面板73下表面的凸起73Β,嵌入到與中底板基座81對應的銷孔81C中。然后,將第一抽屜背面面板66的卡合凸部66Α,插入到中底板基座81的插入孔 81D內,將楔部件89嵌入到卡合凸部66Α的卡合孔66Β內,并將第一抽屜背面面板66固定 在中底板基座81上,從而做成帶腳輪的第一抽屜85。同樣,對收納在長邊柵欄53中的第二抽屜86進行組裝。在組裝第二抽屜86時,將 鉸鏈連接于正面面板74背面的右側面板75和左側面板76左右打開,其整體呈π字形狀, 所述正面面板74構成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將設于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下表面的凸起,嵌 入到與底板基座51Α對應的銷孔中。接著,將第二抽屜背面面板67的卡合凸部插入到底板 基座51Α的插入孔內,將楔部件嵌入到卡合凸部的卡合孔中,并將第二抽屜面板單元65固 定在底板基座51Α上,從而做成帶腳輪的第二抽屜86。然后,對床架的組裝進行說明。首先,組裝床頭板面板。將構成了嬰兒床50的中底板部56 (底部)的床頭板面板 單元82的翼部82B、82C打開,將其做成平板狀,并制成床頭板面板。其次,在長邊柵欄53的上部支承框架523及一對側面板521、522的上表面上安裝 背面面板87。圖30為背面面板的組裝說明圖。在組裝之前,通過一對棒狀的連結部件87A對第一背面面板66及第二背面面板67 進行連結,從而構成背面面板87,并構成了共計兩張的背面面板87。然后,將一個背面面板 87安裝在長邊柵欄53的上部支承框架523及一對側面板511、512的上表面。接著,通過松動螺釘,而將長邊柵欄52的鎖定機構主體508的把手部508A從鎖定 機構主體508的卡合部件508B中卸下,并使滑動面板501滑動到與下部支承框架513 —側 抵接為止。并且,通過一對棒狀的連結部件87A對第一背面面板67A及第二背面面板67B進 行連結,從而構成一張背面面板87,如圖27所示,將該背面面板87安裝在長邊柵欄53的上 部支承框架523及一對側面板521、522的上表面。接著,將床頭板面板單元82,組裝到長邊柵欄53的側面板522的未圖示的安裝孔中。然后,以使長邊柵欄52的側面板511與長邊柵欄53的側面板521對置并緊密接 觸的方式,將長邊柵欄53和長邊柵欄52平放。由于通過這種方式而做成床架的基本結構,因此,在由長邊柵欄53的下部支承框架525所形成的開口中,收納有上述的第二抽屜86。同樣,在由長邊柵欄52的下部支承框架所形成的開口中,收納有上述的第一抽屜 85。接著,在由滑動面板501及背面面板87所形成的開口中,收納有短邊柵欄M、55 等組裝單人床50A時不需要的部件,將床架面板63嵌入到該開口中,從而做成床架。然后,如圖25所示,通過將扶手68的腳部68A(參照圖2 設置在床架的上表面, 并在腳部68A上放置墊子90,從而做成如圖25所示的單人床50A。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二實施方式,由于嬰兒床50能分解為長邊柵欄52、53等各個 結構部件,底板部的結構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頭板面板(床頭板面板單元82)的零件,將分 解后的一對長邊柵欄52、53水平地并列設置,并連接床頭板面板單元82而構成床架,在該 床架上放置墊子90從而能轉用為單人床50A,因此即使在不需要將組裝床用作嬰兒床時, 也不會零碎地拆散嬰兒床50的結構部件,能夠直接使用盡可能大的部件單元而構成單人 床50A,組裝作業的部位較少,能夠容易地進行改裝,并且也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在以上的說明中,雖然基本上使用了凸起和銷孔來進行各個結構部件的緊固,但 也能夠使用螺紋件-螺紋孔、螺栓-螺母等其他的緊固件進行組裝。
權利要求
1.一種組裝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作為主要結構部件的一對長邊柵欄、一對短邊柵欄、以及底部的結構件,其由一對長邊柵欄和一對短邊柵欄形成圍欄,對該圍欄與底部的結構件進行連接而能 構成嬰兒床,該嬰兒床能分解成各個結構部件,底部的結構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頭板的零件,將分解后的一對長邊柵欄水平地并列設置,并連接床頭板而構成床架,在該床架上放 置墊子從而能轉用為單人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床,其特征在于,其一對長邊柵欄是矩形框狀的框部件,該框部件的寬度或高度為單人床的寬度,其高度或寬度為單人床長度的1/2,在框部件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上,具有在轉用為單人床時的床架的腳部。
3.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組裝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床在所述圍欄內側的底部結構件上層疊有多層多個分割墊子,當轉用為單人 床時,在由一對長邊柵欄構成的所述床架上,并列地放置有各個墊子。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組裝床,其特征在于,一對長邊柵欄具有連結件,所述連結件在轉用為單人床時能將長邊彼此連結。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組裝床,其特征在于,當轉用為單人床時,通過一對長邊柵欄的連結部而橫跨兩個長邊柵欄,從而放置所述 墊子。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組裝床,其特征在于,一對長邊柵欄被定位為不能在所述底部的結構件上進行橫向移動,將一對短邊柵欄從 上方朝向底部的結構件按壓一對長邊柵欄并使其固定,并且將一對短邊柵欄的下端連結并 組裝在底部的結構件的側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組裝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頭板的深度與床架腳部的高度一致,放倒床頭板并使其延伸設置在頭部一側或 足部一側上從而構成加長框架,在加長框架上放置墊子從而能轉用為加長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且以簡單的結構易于進行改裝(組裝)的組裝床。組裝床包括作為主要結構部件的一對長邊柵欄、一對短邊柵欄、以及底部的結構件,由一對長邊柵欄和一對短邊柵欄形成圍欄,對該圍欄與底部的結構件進行連接而能構成嬰兒床,該嬰兒床能分解成各個結構部件,底部的結構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頭板的零件,將分解后的一對長邊柵欄水平地并列設置,并連接床頭板而構成床架,在該床架上放置墊子從而能轉用為單人床。
文檔編號A47C19/04GK102149303SQ20088013104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8日
發明者淺井安裕 申請人:株式會社淺井建筑設計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