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兩用秋千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秋千椅,具體的說是指可方便調整成座椅或吊床的一 種兩用秋千椅。
技術背景目前廣泛使用的秋千椅,無論是設置在公園空曠區的大型結構或是適用于家 中的小型結構,其座椅都是直接固定在秋千架上的,因此僅能以一種坐靠姿勢晃 蕩,功能單一,不夠舒適,還有一種是將秋千椅靠背翻開當作臥床使用的結構, 但是卻不能擺蕩,失去了秋千的功能,為此有人推出了一種以供使用者既能坐靠 又能躺臥姿勢且來回擺蕩的秋千架,如中國專利號為01208697.5的"可調整椅 座角度的秋千架",其所披露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支撐架、懸吊裝置、與該懸吊 裝置連接的椅、床組件,該椅、床組件包括架座以及設在架座上的坐靠架部與背 靠架部,背靠架部設有向下延伸的撐靠架部。以座椅的狀態使用時,只需調整背 靠架部,使其與坐靠架部呈一定角度,同時將撐靠架部撐在架座上所設的定位機 構內即可;以吊床的狀態使用時,只需將背靠架部平放在架座上,使其與坐靠架 部水平即可,但該機構的坐靠部架與背靠部架還需架座支撐。這種結構的秋千架 結構復雜,扶手與架座為連體式,不可拆卸,工藝性差,以座椅狀態使用時只能 擁有一個角度坐靠,無法調整角度,舒適性差,同時生產成本較高,重量較重, 包裝體積大,增加搬移難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 相對簡單、制造方便、使用舒適、重量較輕、便于搬移,生產成本較低的一種兩 用秋千椅,且當秋千椅在作為座椅狀態使用時可調整靠背角度,提高使用舒適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兩用秋千椅,其包含左右對稱的支撐架,兩支撐架的頂部連接有橫梁, 橫梁下方擺動連接由拉簧、前吊桿、中吊桿和吊繩組成的懸吊裝置,該懸吊裝置 連接互相轉換的椅、床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床組件包括三根按前、中、
后位置依次平行排列的拉布管,中拉布管的兩端連接中心柱底端,該中心柱底端 同時活動連接前、后穿布邊管的一端,前、后穿布邊管的另一端又分別與前、后 拉布管連接;中心柱頂端與前穿布邊管的端部之間設有前扶手、與后穿布邊管的 端部之間設有后扶手;其中前、后扶手及吊繩、后穿布邊管構成椅、床轉換連接 件。所述的橫梁上方固定有頂篷,該頂篷是由一對橫接管和一對邊管兩兩互相連 接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的構成座椅狀態的椅、床轉換連接件即后扶手的前端設有互相固定的套 管和跳珠座,并通過套管固定在中心柱的頂端,后扶手的后端固定在后穿布邊管 的端部,在后扶手的中部位置以及跳珠座內設有跳珠;前扶手的前端鉸接在前穿 布邊管的端部,后端設有與跳珠相配的倒"U"型扣,該倒"U"型扣扣接在后 扶手的中部;所述的吊繩和后穿布邊管上設有座椅角度調節件。所述的構成吊床狀態的椅、床轉換連接件即后扶手的前端設有互相固定的套 管和跳珠座,并通過套管固定在中心柱的頂端,后扶手的后端固定在后穿布邊管 的端部,在后扶手的中部位置以及跳珠座內設有跳珠);前扶手的前端鉸接在前 穿布邊管的端部,后端設有與跳珠相配的倒"U"型扣,該倒"U"型扣扣接在 后扶手的跳珠座上。所述的座椅角度調節件即吊繩中下部的吊環與后穿布邊管端部的掛鉤的組 合;或吊繩中下部的掛鉤與后穿布邊管端部的吊環的組合。所述的吊繩中下部的吊環為多個吊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是對懸吊裝置下的椅、床組件進行了改進,通 過前、后扶手及吊繩、后穿布邊管構成的椅、床轉換連接件來進行座椅狀態和吊 床狀態的轉換,同時在座椅狀態使用時,吊繩和后穿布邊管上還增設了座椅角度 調節件來調整座椅的不同使用角度,故改進后的結構更加簡單,制造更加容易, 具有使用舒適、重量減輕、包裝體積小,容易搬移的優點,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支承架與橫梁的結構圖。圖3為圖2的A處放大圖。圖4為圖2的B處放大圖。圖5為頂篷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C處放大圖。圖7為圖5的D處放大圖。圖8為懸吊裝置及椅、床組件分解結構示意圖。圖9為跳珠的安裝示意圖。圖IO為座椅結構示意圖。圖11為吊床結構示意圖。圖12為躺布示意圖。圖13為枕頭示意圖。圖14為座椅使用狀態參考圖。圖15為吊床使用狀態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按上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再作詳細說明。如圖1 圖15所示,1、腳拉桿,2、后拉桿,3、支撐桿,4、手輪螺絲, 5、橫接管,6、橫梁,7、邊管,8、三角架,9、拉簧,10、吊繩,11、前扶手, 12、后扶手,13、后穿布邊管,14、中心柱,15、前穿布邊管,16、前拉布管, 17、中拉布管,18、后拉布管,19、前吊桿,20、中吊桿,21、角接,22、邊管 座,23、固定耳,24、連體套管,25、吊環,26、吊耳,27、套接管,28、跳珠, 29、套管,30、跳珠座,31、倒"U"型扣,32、掛鉤,33、穿布邊管聯接耳, 34、倒"U"型聯接耳,35、 "V"型彈簧,36、躺布,37、前布圈,38、中布圈, 39、后布圈,40、兩側布圈,41、枕頭。一種兩用秋千椅,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支撐架,如圖2所示,該支撐架由兩 根支撐桿3與一根腳拉桿1構成的等邊三角形,三角形底角處的連接方式如圖3 所示,兩根支撐桿3的下端與腳拉桿1的兩端通過角接21以螺栓固連一體,同 時頂角處的支撐桿3上固定有橫梁6,如圖4所示,橫梁的兩端焊接有三角架8, 該三角架的直角邊直接置入支撐架頂角處的兩個延長支撐桿3內,并通過螺釘將 三角架固定,此時橫梁6即固定在兩個對稱設置的支撐架上形成秋千框架,為了 提高穩定性,還可在兩個支撐架的支撐桿3上設有后拉桿2。橫梁上設有與其固定的頂篷,如圖5、圖7所示,頂篷是由一對橫接管5和 一對邊管7兩兩互相連接而成的框架結構,邊管朝下彎曲成弓形,弓形兩端設有 與橫接管5兩端插接的連體套管24,中部固定在橫梁6上,圖6所示為邊管與 橫梁的連接結構圖,橫梁端部以手輪螺絲4固定帶有固定耳23的邊管座22,邊
管7置入固定耳內并由螺釘緊固,擰緊手輪螺絲4可將頂篷固定,放松時可調節 頂篷傾斜度,頂篷上覆蓋遮陽擋雨的篷布(圖中未示)。橫梁6下方擺動連接由拉簧9、前吊桿19、中吊桿20和吊繩10組成的懸吊 裝置,拉簧的一端掛在橫梁的三角架8上,另一端同時勾掛入前、后拉桿和吊繩 端部的圓孔內,吊繩10的中下部還設有多個吊環25,吊環的數目以及安裝位置 可根據使用者的需要進行調整,滿足座椅靠背的角度調節。前、中吊桿和吊繩的 另一端懸吊可互相轉換的椅、床組件。如圖8、圖10、圖11所示,椅、床組件包括三根按前、中、后位置依次平 行排列的拉布管16、 17、 18, 一中心柱14通過其底端焊接的倒"U"型聯接耳 34固定在中拉布管17的兩端,同時該中心柱的底端還焊接有兩個穿布邊管聯接 耳33,并通過該聯接耳鉸接前、后穿布邊管15、 13,前、后穿布邊管的另一端 設有與前、后拉布管端部套接的套接管27,套接管上設有固定吊繩10的吊耳26, 靠近套接管的后穿布邊管13外側還設有掛鉤32。后穿布邊管上的掛鉤和吊繩上 的吊環即可共同構成座椅角度調節件。在中心柱14頂端與套接管27之間設有后扶手12和前扶手11,所述的后扶 手一端設有互相焊接的套管29和跳珠座30,并由套管固定在中心柱14頂端, 另一端連接在后穿布邊管13的吊耳26內,如圖9所示,后扶手12的跳珠座30 內以及后扶手的中部位置還設有由"V"型彈簧35支承的跳珠28;所述的前扶 手11的前端鉸接在前穿布邊管15的吊耳26內,后端焊接有倒"U"型扣31, 該倒"U"型扣可卸式扣接在后扶手12的跳珠座30和后扶手中部位置的兩側, 并由兩者內的跳珠28鎖緊以進行椅、床轉換連接。在前、后穿布邊管的吊耳26 內還同時連接懸吊裝置的前吊桿19和吊繩10,中心柱14上連接中吊桿20。椅、 床組件上覆蓋有躺布36,如圖12所示,躺布的外圍縫接有供拉布管穿入的前、 中、后布圈37、 38、 39和穿布邊管穿入的兩側布圈40。兩用秋千椅的躺布裝入過程是先將前、后拉布管穿入躺布36的前、后布 圈內,再將前、后穿布邊管穿入兩側布圈40內,然后將前、后穿布邊管的套接 管27分別套入前、后拉布管兩端,并用螺絲固定,接著用螺絲使前、后穿布管 的另一端鉸接在中心柱14的兩個穿布邊管聯接耳33內,最后將中拉布管17穿 入躺布的中布圈38內,其兩端以螺絲固定在中心柱下端的倒"U"型聯接耳34 內,這樣躺布36即可固定在椅、床組件上了,同時在以吊床狀態使用時,還可 以放上枕頭41,提高使用舒適性。
前、后扶手及吊繩IO、后穿布邊管B構成了椅、床轉換連接件,通過調整 該連接件而進行相應的椅、床變換,如圖IO、圖14所示,當調整為座椅狀態使 用時,可首先按壓前扶手11的倒"U"型扣31兩側,使原先被跳珠28鎖固的 倒"U"型扣脫離跳珠座30,然后轉動后扶手12以及與其固定的后拉布管18和 后穿布邊管13,轉動到位后將前扶手16的倒"U"型扣31扣在后扶手12中部 的跳珠28上,當跳珠從孔中彈出后即被固定,同時將后穿布邊管13端部的掛鉤 32也掛入吊繩10上的多個吊環25內,此時后穿布邊管13相對前穿布邊管15 呈一個傾斜角度,掛入不同吊環使得座椅具有不同的使用角度,人就能以坐靠姿 勢使用了;如圖ll、圖15所示,該結構調整為吊床狀態使用時,只需將掛鉤32 脫離吊環25,同時前扶手ll的倒"U"型扣31從后扶手12中部位置的跳珠28 內脫離,并重新扣在后扶手跳珠座30內的跳珠28上即可,此時前、后拉布管和 前、后穿布管處在同一平面,人就能以躺臥姿勢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前、后扶手既可互相固定,又可互相調節,前、中、后拉布管 以座椅或吊床狀態使用時能自動繃緊躺布,同時通過掛鉤掛入不同位置的吊環內 來達到座椅角度調整的目的,滿足更多使用者的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兩用秋千椅,其包含左右對稱的支撐架,兩支撐架的頂部連接有橫梁(6),橫梁下方擺動連接由拉簧(9)、前吊桿(19)、中吊桿(20)和吊繩(10)組成的懸吊裝置,該懸吊裝置連接互相轉換的椅、床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床組件包括三根按前、中、后位置依次平行排列的拉布管(16)、(17)、(18),中拉布管(17)的兩端連接中心柱(14)底端,該中心柱底端同時活動連接前、后穿布邊管(15)、(13)的一端,前、后穿布邊管的另一端又分別與前、后拉布管(16)、(18)連接;中心柱(14)頂端與前穿布邊管(15)的端部之間設有前扶手(11)、與后穿布邊管(13)的端部之間設有后扶手(12);其中前、后扶手及吊繩(10)、后穿布邊管(13)構成椅、床轉換連接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用秋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梁(6)上 方固定有頂篷,該頂篷是由一對橫接管(5)和一對邊管(7)兩兩互相連接而成 的框架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兩用秋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構成座 椅狀態的椅、床轉換連接件即后扶手(12)的前端設有互相固定的套管(29)和 跳珠座(30),并通過套管固定在中心柱(14)的頂端,后扶手的后端固定在后 穿布邊管(13)的端部,在后扶手(12)的中部位置以及跳珠座內設有跳珠(28); 前扶手(11)的前端鉸接在前穿布邊管(15)的端部,后端設有與跳珠(28)相 配的倒"U"型扣(31),該倒"U"型扣扣接在后扶手(12)的中部;所述的吊 繩(10)和后穿布邊管(13)上設有座椅角度調節件。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兩用秋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構成吊 床狀態的椅、床轉換連接件即后扶手(12)的前端設有互相固定的套管(29)和 跳珠座(30),并通過套管固定在中心柱(14)的頂端,后扶手的后端固定在后 穿布邊管(13)的端部,在后扶手(12)的中部位置以及跳珠座內設有跳珠(28); 前扶手(11)的前端鉸接在前穿布邊管(15)的端部,后端設有與跳珠(28)相 配的倒"U"型扣(31),該倒"U"型扣扣接在后扶手(12)的跳珠座(30)上。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兩用秋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角度調 節件即吊繩(10)中下部的吊環(25)與后穿布邊管(13)端部的掛鉤(32)的 組合;或吊繩(10)中下部的掛鉤(32)與后穿布邊管(13)端部的吊環(25) 的組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兩用秋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繩(10) 中下部的吊環(25)為多個吊環。
專利摘要一種兩用秋千椅,包括支撐架、橫梁、懸吊裝置和椅、床組件,本實用新型是對椅、床組件進行改進,其結構包括按前、中、后位置依次平行排列的拉布管、中拉布管兩端的中心柱以及與中心柱活動連接的前、后穿布邊管,中心柱頂端與前、后穿布邊管的端部之間還設有前、后扶手,前、后扶手及吊繩、后穿布邊管構成椅、床轉換連接件,通過調整連接件的不同連接關系將該秋千座椅分別進行座椅狀態與吊床狀態的轉換,同時在座椅狀態使用時,還增設了座椅角度調節件來調整座椅的不同使用角度,改進后的結構更加簡單,具有制造方便、成本較低、使用舒適、重量減輕、包裝體積小,容易搬移等優點。
文檔編號A47C17/00GK201008739SQ20072010555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2日
發明者葉琪杰 申請人:葉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