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折疊床圍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可折疊床圍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折疊床圍欄。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可折疊床圍欄,包括本體以及與所述的本體的下部相轉動 設置的支架,該支架與本體之間的轉動軸線與本體的下邊緣共線,所述的支 架可沿所述的轉動軸線轉動,實現折疊。但在折疊后,所述本體的形狀和體 積均不變,存放時仍需占用較大的面積。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折疊床圍欄,該可折疊床圍欄在折疊后 體積較小。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可折疊床圍欄,包括本體、與所述的本體的下部相轉動設置的支架。所 述的本體包括第一立桿、第二立桿、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上端部相轉 動連接的第一折疊桿、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二 折疊桿、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三折疊桿、外端 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四折疊桿,所述的第一折疊桿 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二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地設置,并且在所述的第 一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二折疊桿的內端部的轉動設置處設置有上鎖定 機構,所述的第三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四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 地設置,并且在所述的第三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四折疊桿的內端部的 轉動設置處設置有下鎖定機構,所述各轉動連接部位的轉動軸線均與所述第 一立桿和第二立桿的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的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的一端部與 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下部相轉動的連接,所述的第二支架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 二立桿的下部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一立桿之間的轉動軸線、 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二立桿之間的轉動軸線均與所述第一立桿、所述第二 立桿的所在平面共面。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可折疊床圍欄,包括本體、與所述的本體的下部相轉動設置的支架。所 述的本體包括第一立桿、第二立桿、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一折疊桿、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二 折疊桿、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三折疊桿、外端 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四折疊桿,所述的第一折疊桿 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二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地設置,并且在所述的第 一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二折疊桿的內端部的轉動設置處設置有上鎖定 機構,所述的第三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四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 地設置,并且在所述的第三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四折疊桿的內端部的 轉動設置處設置有下鎖定機構,所述各轉動連接部位的轉動軸線均與所述第 一立桿和第二立桿的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的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的一端部與 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下部相轉動的連接,所述的第二支架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 二立桿的下部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一立桿之間的轉動軸線、 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二立桿之間的轉動軸線均與所述第一立桿、所述第二 立桿的所在平面共面。所述第一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第二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通過第一連接 器相連接,該第一連接器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一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 接,該第一連接器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二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接。 所述的上鎖定機構設置于所述的第一連接器上。所述第三折疊桿的內端部與所述第四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通過第二連接 器相連接,該第二連接器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三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 接,該第二連接器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四折疊桿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接。 所述的下鎖定機構設置于所述的第二連接器上。所述第一立桿的上端部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立桿的上端部具有第 二限位部,所述第一立桿的下端部具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立桿的下端部 具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的本體處于展開狀態下時,所述第一折疊桿的外端部 與第一限位部相抵觸,所述第二折疊桿的外端部與第二限位部相抵觸,所述 第三折疊桿的外端部與第三限位部相抵觸,所述第四折疊桿的外端部與第四 限位部相抵觸。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的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一鎖定機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的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二鎖定機 構。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不僅可將支架相對于本體進行折疊, 還可將本體進行折疊,從而大幅度縮小產品的寬度和厚度。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在完全打開狀態下的立體圖; 附圖2為僅將本實用新型的本體折疊后的立體圖; 附圖3為將本實用新型完全折疊后的立體圖; 附圖4為將第三限位部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其中1、本體;2、第一立桿;3、第二立桿;4、第一折疊桿;5、第二 折疊桿;6、第三折疊桿;7、第四折疊桿;8、第一連接器;9、第二連接器; 10、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2、第三限位部;13、第四限位部;14、 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16、上鎖定機構;17、下鎖定機構;18、第一鎖定 機構;19、第二鎖定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附圖3所示, 一種可折疊床圍欄,包括本體1、與所述的本體1 的下部一側相轉動設置的第一支架14、與所述的本體1的下部另一側相轉動設 置的第二支架15。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所述的本體1包括第一立桿2、第二立桿3、第一 折疊桿4、第二折疊桿5、第三折疊桿6和第四折疊桿7。其中第一折疊桿4 的外端部與第一立桿2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第二折疊桿5的外端部與第二立 桿3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第三折疊桿6的外端部與第一立桿2的下端部相轉 動連接;第四折疊桿7的外端部與第二立桿3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折疊桿4的內端部與所述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之間通過第一連接器8相連接,該第一連接器8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一折疊桿4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接,該第一連接器8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接。在第一連接器8上,固定的設置有上鎖定機構16。該上鎖定機構16的作用是,當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和折疊狀態下時,均可令所述的第一折疊桿4和所述的第二折疊桿5之間不會發生轉動,達到鎖定效果。也可采取與上述方案不同的實施方案無需第一連接器8,將第一折疊桿4 的內端部與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之間直接相轉動連接,在第一折疊桿4與第 二折疊桿5的連接端部上設定鎖定機構。所述第三折疊桿6的內端部與所述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之間通過第二連 接器9相連接,該第二連接器9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三折疊桿6的內端部之間相 轉動連接,該第二連接器9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之間相轉 動連接,在第二連接器9上,固定的設置有下鎖定機構17。該下鎖定機構17 的作用是,當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和折疊狀態下時,均可令所述的第三折疊 桿6和所述的第四折疊桿7之間不會發生轉動,達到鎖定效果。也可采取與上述方案不同的實施方案無需第二連接器9,將第三折疊桿6 的內端部與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之間直接相轉動連接,在第三折疊桿6與第 四折疊桿7的連接端部上設定鎖定機構。所述的上鎖定機構16、下鎖定機構17可采取彈簧鎖定、插銷鎖定等多種 鎖定方式實施。在所述第一立桿2的上端部具有第一限位部10,當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 時,第一折疊桿4的外端部與該第一限位部IO相抵觸。在所述第二立桿3的上 端部具有第二限位部ll,當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時,第二折疊桿5的外端部 與第二限位部11相抵觸。在所述第一立桿2的下端部具有第三限位部12,當 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時,第三折疊桿6的外端部與該第三限位部12相抵觸。 在所述第二立桿3的下端部具有第四限位部13,當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時, 第四折疊桿7的外端部與第四限位部13相抵觸。如附圖2所示,當本體1處于折疊狀態下時,第一折疊桿4、第二折疊桿 5、第三折疊桿6和第四折疊桿7共面,且均位于第一立桿2和第二立桿3構 成的矩形內部。此時將上鎖定機構16和下鎖定機構17鎖定,即可將本體1 固定在折疊狀態下。上述各轉動連接部位的轉動軸線均與本體1的所在平面相垂直。如附圖2和附圖3所示,第一支架14與本體之間的轉動軸線以及第二支架 15與本體1之間的轉動軸線均與本體1的下邊緣共線,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 架15可沿該轉動軸線向上轉動。也可采取與上述方案不同的實施方案將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與本 體1之間的轉動軸線設置成與本體1的側邊緣共線,g卩,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可沿各自的轉動軸線向內旋轉。在第一支架14與本體1的連接端部上,設置有第一鎖定機構18,在第二 支架15與本體1的連接端部上,設置有第二鎖定機構19。在本實施例中,所 述的第一鎖定機構18和第二鎖定機構19通過彈簧鎖定的方式獲得實施。也可 采取插銷鎖定等鎖定方式獲得實施。也可不安裝第一鎖定機構18和第二鎖定機 構19,而通過將在展開狀態下覆蓋在支架上的床板等物品作為支撐,使展開的 本體1在使用中不向下翻折。如附圖3所示,當該可折疊床圍欄處于完全折疊狀態下時,本體l保持如 附圖2所示的折疊狀態不改變。使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圍繞各自與本體 l之間的轉動軸線轉動,再將第一鎖定機構18和第二鎖定機構19鎖定,即可 將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固定在完全折疊狀態下。
權利要求1、可折疊床圍欄,包括本體(1)、與所述的本體(1)的下部相轉動設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體(1)包括第一立桿(2)、第二立桿(3)、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2)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一折疊桿(4)、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3)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二折疊桿(5)、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2)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三折疊桿(6)、外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3)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四折疊桿(7),所述的第一折疊桿(4)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地設置,并且在所述的第一折疊桿(4)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的轉動設置處設置有上鎖定機構(16),所述的第三折疊桿(6)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地設置,并且在所述的第三折疊桿(6)的內端部與所述的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的轉動設置處設置有下鎖定機構(17),所述各轉動連接部位的轉動軸線均與所述第一立桿(2)和第二立桿(3)的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的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14)、第二支架(15),所述的第一支架(14)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2)的下部相轉動的連接,所述的第二支架(15)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3)的下部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支架(14)與所述第一立桿(2)之間的轉動軸線、所述第二支架(15)與所述第二立桿(3)之間的轉動軸線均與所述第一立桿(2)、所述第二立桿(3)的所在平面共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桿 (4)的內端部與所述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之間通過第一連接器(8)相連接,該第一連接器(8)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一折疊桿(4)的內端部之間相 轉動連接,該第一連接器(8)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 之間相轉動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鎖定機 構(16)設置于所述的第一連接器(8)上。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疊桿 (6)的內端部與所述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器(9)相連接,該第二連接器(9)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三折疊桿(6)的內端部之間相 轉動連接,該第二連接器(9)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 之間相轉動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鎖定機 構(17)設置于所述的第二連接器(9)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桿(2) 的上端部具有第一限位部(10),所述第二立桿(3)的上端部具有第二限位 部(11),所述第一立桿(2)的下端部具有第三限位部(12),所述第二立桿(3)的下端部具有第四限位部(13),所述的本體(1)處于展開狀態下時, 所述第一折疊桿(4)的外端部與第一限位部(10)相抵觸,所述第二折疊桿(5)的外端部與第二限位部(11)相抵觸,所述第三折疊桿(6)的外端部 與第三限位部(12)相抵觸,所述第四折疊桿(7)的外端部與第四限位部(13) 相抵觸。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床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U4) 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一立桿(2)的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一鎖定機構;所述第二 支架(15)的一端部與所述的第二立桿(2)的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二鎖定機構。
專利摘要可折疊床圍欄,包括本體(1)和與所述的本體(1)的下部相轉動設置的支架。所述的本體(1)包括第一立桿(2)、第二立桿(3)、外端部與第一立桿(2)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一折疊桿(4)、外端部與第二立桿(3)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二折疊桿(5)、外端部與第一立桿(2)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三折疊桿(6)、外端部與第二立桿(3)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的第四折疊桿(7),第一折疊桿(4)與第二折疊桿(5)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接,第三折疊桿(6)與第四折疊桿(7)的內端部之間相轉動連接。此構造可使本實用新型實現支架和本體的可折疊,大幅度縮小產品的寬度和厚度。
文檔編號A47C21/08GK201088324SQ20072004673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8日
發明者冷志剛 申請人: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