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陳列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備多個面開口的柜內的陳列柜,尤其涉及在該柜內架設的擱板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兩面至四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的陳列柜,在超市等店鋪中,用于陳列冷藏食品或生鮮食品等。該陳列柜通常在具備冷卻裝置的底座上設置具備管道的立設部,且在該立設部的四面安裝背面板。而且,在該立設部的四面設置陳列擱板。該陳列擱板通過在深度方向上延伸的擱板支承件而裝卸自如且角度調整自如地支承于背面板。
就設置于角部的陳列擱板而言,角部側的端邊形成為平面傾斜狀,且一方的陳列擱板的傾斜一側的側面凸緣和另一方的陳列擱板的傾斜一側的側面凸緣以對接的形式架設。而且,通過從下方支承這些陳列擱板的擱板支承件來夾持構成陳列擱板的各側面凸緣,利用螺栓和螺母從兩側面方向夾持并旋接中央部分的前端側的一個部位。
但在所述擱板的結構中,必須在擱板的下面側從擱板的側面凸緣的兩側方向利用工具進行固定作業,從而存在作業煩雜的問題。另外,從作業性的問題看,在擱板的前端側利用螺栓和螺母進行固定。因此,存在如下問題擱板的后端或擱板支承件的后端容易以該固定部分為軸而移動到上方,從而擱板支承件從形成于背面板上的卡止孔脫落。另外,由于擱板上的商品集中載置于擱板的前側,所以存在如下的問題荷載集中于擱板前端側,也正因如此,擱板的后端移動到上方,擱板支承件從背面板的卡止孔脫離,導致整個擱板落下。
因此,如專利文獻1所示,公開有如下固定方法在各擱板的對接的側面凸緣形成彎折到一側方向而成的重合部,在夾持于這些側面凸緣間的擱板支承件的前端也形成彎折到相同方向而成的重合部,在使這些重合部重合的狀態下,用螺紋件進行共同緊固。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8799號公報但是,在如上述那樣的擱板的固定方法中,只是使各擱板的側面凸緣的重合部和擱板支承件的重合部重合,各擱板并不穩定地保持于擱板支承件,直到用螺紋件進行共同緊固之前,擱板處于不穩定狀態。另一方面,進行該固定的擱板在位于相反側的側面凸緣也需要與其他的擱板的側面凸緣進行固定,在獨立地進行了一方固定的情況下,在進行另一方的固定時,產生各重合部不能重合從而不能固定的不良情況。因此,必須在對所有的構成角部的擱板的對接部分進行綜合判斷的同時進行固定作業,從而存在作業煩雜的問題。
另外,在上述角部分的擱板的形狀中,由于使各擱板的側面凸緣對接而形成擱板的角部分,所以容易產生尺寸誤差,在安裝時,難以在不產生錯位的情況下適當形成角部。
進而,在形成于各擱板上的前面凸緣安裝擱板裝飾件,該擱板裝飾件具有擱板的裝飾功能,并且安裝用于顯示陳列商品的價格或商品名等的顯示卡。而且,在構成角部的擱板的對接部分的前端,在該擱板裝飾件間的位置安裝角裝飾件。
但是,該角裝飾件構成為覆蓋鄰接的擱板裝飾件的相互對接的端部,該角裝飾件的安裝是通過插入到擱板裝飾件的端部而進行的。因此,在取放擱板上的商品時,存在操作者的衣袖等掛到角裝飾件上,從而角裝飾件容易脫落的問題。另外,存在如下的問題角裝飾件也因施加于擱板裝飾件上的沖擊等而從擱板裝飾件上脫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穩定地架設擱板,并且實現陳列性能的提高及外觀的提高的陳列柜。
本發明的陳列柜,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其特征在于,具備在柜內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鄰接的擱板相互對接的位置分別支承各擱板的鄰接的一對擱板支承件,并具備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其從一方的擱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方向;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其從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方向,且重合在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上;第一擱板側重合部,其從鄰接的一方的擱板的緣部段落形成為階梯狀,且底邊重合在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上;第二擱板側重合部,其從鄰接的另一方的擱板的緣部折回形成到下方,且底邊重合在第一擱板側重合部上;及結合件,其在各重合部重合了的狀態下,可裝卸地結合所有的重合部。
技術方案2的發明的陳列柜,在上述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支承另一方的擱板,在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支承一方的擱板。
技術方案3的發明的陳列柜,在上述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各重合部構成在各擱板及各擱板支承件的前部。
技術方案4的發明的陳列柜,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其特征在于,具備擱板裝飾件,其安裝于擱板的前端部;及角裝飾件,其位于鄰接的擱板相互對接的角部且配置在鄰接的擱板裝飾件間,在鄰接的擱板之中的任一方的擱板的對接側前端部形成伸出到另一方的擱板側而構成角部的伸出部,且在該伸出部安裝有角裝飾件。
根據本發明,由于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的陳列柜中,具備在柜內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鄰接的擱板相互對接的位置分別支承各擱板的鄰接的一對擱板支承件,并具備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其從一方的擱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方向;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其從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方向,且重合在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上;第一擱板側重合部,其從鄰接的一方的擱板的緣部段落形成為階梯狀,且底邊重合在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上;第二擱板側重合部,其從鄰接的另一方的擱板的緣部折回形成到下方,且底邊重合在第一擱板側重合部上;及結合件,其在各重合部重合了的狀態下,可裝卸地結合所有的重合部,因此,只將形成于各擱板的端部的擱板側重合部載置在形成于支承各擱板的擱板支承件上的支承件側重合部上,各擱板就穩定地支承在各擱板支承件上。因此,能夠穩定地架設各擱板,可以容易地避免擱板脫落這一情況。由此,能夠提高擱板的可靠性。
另外,通過使各支承件側重合部載置重合,進而使各擱板側重合部載置重合于該支承件側重合部,來使各擱板及支承件結合,所以對位及裝卸變得容易。尤其,由于重合了各重合部的重合部被另一方的擱板的第二擱板側重合部遮蔽,所以可以使由第一及第二擱板形成的角部平坦。由此,能夠實現陳列性能的提高及外觀的提高。
進而,這些各支承件側重合部及各擱板側重合部,在各重合部重合了的狀態下,利用結合件可裝卸地結合所有的重合部,由此能夠更穩定且可靠地架設擱板。
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明,在上述各發明中,由于在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支承另一方的擱板,在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支承一方的擱板,所以通過將一方的擱板的第一擱板側重合部重合于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的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能夠使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和一方的擱板密接到重合部,能夠更加穩定地架設擱板。
根據技術方案3的發明,在上述各發明中,由于各重合部構成在各擱板及各擱板支承件的前部,所以能夠容易地進行基于結合件的結合作業。
根據技術方案4的發明,由于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的陳列柜中,具備擱板裝飾件,其安裝于擱板的前端部;及角裝飾件,其位于鄰接的擱板相互對接的角部且配置在鄰接的擱板裝飾件間,在鄰接的擱板之中的任一方的擱板的對接側前端部形成有伸出到另一方的擱板側而構成角部的伸出部,所以與通過使兩片擱板對接而構成前端部分的角部的情況相比,通過利用在一方的擱板上形成的伸出部構成角部,能夠使尺寸誤差不易出現,能夠進行穩定的擱板架設。
另外,由于角裝飾件安裝于在一方的擱板上形成的伸出部,所以與現有那樣通過使兩片擱板對接而構成前端部分的角部,并在該角部安裝角裝飾件的情況相比,能夠穩定地安裝角裝飾件。由此,角裝飾件不易因在該擱板附近移動的人等接觸而脫落,從而能夠抑制該角裝飾件丟失的不良情況。
圖1是適用了本發明的陳列柜的整體立體圖;圖2是說明擱板裝置的架設狀態的擱板裝置的放大立體圖;
圖3是擱板裝置的角落部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4是第一擱板側板的立體圖;圖5是第二擱板側板的立體圖;圖6是第一擱板支承件的立體圖;圖7是第二擱板支承件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第一擱板支承件和第二擱板支承件重合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在圖8的狀態下構成第一擱板的擱板側板的第一擱板側重合部重合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在圖9的狀態下構成第二擱板的擱板側板的第二擱板側重合部重合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1是圖3的擱板裝置的縱剖面圖;圖12是表示各重合部的重合關系的剖面放大圖;圖13是從下方觀察擱板裝置的立體圖;圖14是第二擱板的立體圖;圖15是擱板裝置的角落部的局部透視放大俯視圖;圖16是第二擱板和角裝飾件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7是擱板裝置的角部的局部側視圖。
圖中1-陳列柜;3-立設部;6-陳列室;7-擱板裝置;7A-角部;10-背面板;13-擱板(第一);13A、14A-對接端面;13B-前端部;14-擱板(第二);15-載置面;16-前壁;16A-卡止孔;17-伸出部;17A-前端面;18-擱板裝飾件;20-擱板支承件(第二);20A、30A-卡合爪;21-擱板側板(第一);23、33-側面;24-擱板側重合部(第一);25、35、44、48-結合件插入孔;28、46-擱板支承件前部;29-支承件側重合部(第一);30-擱板支承件(第一);31-擱板側板(第二);34-擱板側重合部(第二);37-伸出部構成片;37A-伸出部后面;37B-伸出部側面;40-角裝飾件;41-輔助卡合片;42-卡合部;47-支承件側重合部(第二);49-結合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接著,基于附圖詳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適用了本發明的陳列柜1的整體立體圖,圖2是說明擱板裝置7的架設狀態的擱板裝置7的放大立體圖。實施例的陳列柜1是在超市等店鋪內陳列出售冷藏食品或生鮮食品的柜子,如圖1所示,至少鄰接的兩面至四面開口。
該陳列柜1由如下部分構成本體5,即底座2,其在內部具備冷卻裝置;立設部3,其設置于該底座2的大致中央部且具備管道;及檐狀的頂板4,其設置在該立設部3的上部且具備冷氣的吹出口,在由這些底座2、立設部3及頂板4圍繞成的空間形成有用于陳列商品的陳列室6。
如圖2所示,在構成本體5的立設部3的外面遍及上下地安裝有多個支柱8、9。本實施例的陳列柜1由于形成為平面矩形狀,所以在立設部3的角落部分別立設支柱8,并且在延伸于長度方向上的立設部3的外面還立設支柱9。在該支柱9的外面,遍及上下方向并留有規定間隔地穿設有多個卡合孔9A。卡合孔9A形成為上下較長的長孔形狀,并能夠卡脫自如地卡止卡合爪12,所述卡合爪12形成于構成后述的擱板裝置7的擱板支承件11的后端。
在立設于角落部的支柱8安裝沿著立設部3的外面而形成的背面板10。該背面板10在立設部3的角落部即與支柱8的外面相當的位置形成有角落安裝面10A,該角落安裝面10A以規定角度彎折形成,使得與在架設于該背面板10上的擱板裝置7的外端形成的角部7A相面對。而且,在該角落安裝面10A上遍及上下方向并留有規定間隔地穿設至少兩列的多個卡合孔10B。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立設部3的一面至少被兩塊背面板10圍繞,在形成角落安裝面10A的一側的相反側的端部同樣遍及上下方向并留有規定間隔地穿設多個卡合孔10C。各卡合孔10B、10C與上述卡合孔9A同樣,都形成為上下較長的長孔形狀,并能夠卡脫自如地卡止卡合爪12、20A、30A,所述卡合爪12、20A、30A形成于構成后述的擱板裝置的擱板支承件11、20、30的各自的后端。
而且,在由這些支柱8、支柱9支承的背面板10上,通過卡止多個擱板裝置7,而在陳列室6內架設多級擱板裝置7。
以下,參考圖3至圖17對擱板裝置7的結構、尤其對該擱板裝置7的角落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3是擱板裝置7的角落部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4是第一擱板側板21的立體圖,圖5是第二擱板側板31的立體圖,圖6是第一擱板支承件20的立體圖,圖7是第二擱板支承件30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第一擱板支承件20和第二擱板支承件30重合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在圖8的狀態下構成第一擱板13的擱板側板21的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重合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在圖9的狀態下構成第二擱板14的擱板側板31的第二擱板側重合部34重合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1是圖3的擱板裝置7的縱剖面圖,圖12是表示各重合部的重合關系的剖面放大圖,圖13是從下方觀察擱板裝置7的立體圖,圖14是第二擱板14的立體圖,圖15是擱板裝置7的角落部的局部透視放大俯視圖,圖16是第二擱板14和角裝飾件40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7表示擱板裝置7的角部7A的局部側視圖。
架設于陳列室6中的隔板裝置7由于安裝于相對立設部3開口的兩面或四面,所以由相對各自的面設置的擱板和用于架設支承這些擱板的擱板支承件11、20、30構成。此外,設鄰接設置的一個擱板為擱板13(第一擱板),設另一個為擱板14(第二擱板)。
擱板13、14由于安裝于兩面或四面的整個面上,所以鄰接設置的擱板13、14的對接的端面13A、14A相對立設部3或擱板13的與立設部3平行地形成的外端以規定角度傾斜而形成。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對接的兩擱板13、14形成同樣的傾斜角度,所以以如下方式傾斜地形成,即,與立設部3的外面成大約135°的角度,與擱板13、14的平行于立設部3而形成的外端成大約45°的角度。
擱板13、14由鋼板制材料形成,分別形成載置商品的載置面15、和通過該載置面的立設部3側及顧客側的端部向下方彎折而成的未圖示的后壁及前壁16(所述端面)。而且,在與第二擱板14對接的端面13A側的延伸于擱板13的深度方向上的側端,安裝擱板側板(第一擱板側板)21。在與第一擱板13對接的端面14A側的延伸于擱板14的深度方向上的側端,安裝擱板側板(第二擱板側板)31。此外,在這些擱板14的位于另一側的側端,安裝形成為剖面大致L字狀的未圖示的擱板側板。
第一擱板側板21,如圖4所示,是彎折形成為剖面大致L字狀的鋼板制部件,并且由固定面22和側面23構成,所述固定面22通過點焊等固定于第一擱板13的側端,所述側面23通過該固定面22的位于擱板13的端面13A側的端部彎折到下方形成為大致直角而形成。在該側面23的前部形成有擱板側重合部24(第一擱板側重合部),所述擱板側重合部24的下端朝向形成固定面22的一側的相反側、即在該擱板側板21安裝于擱板13的狀態下與該擱板13的端面13A對接的擱板14的端面14A側而彎折成大致直角。由此,通過將該擱板側板21安裝于擱板13,從擱板13的端面13A段落形成為階梯狀,構成該階梯狀的底邊的邊為擱板側重合部24。而且,在該擱板側重合部24形成有上下貫通的結合件插入孔25。此外,在固定面22形成的兩個部位的切口22A、22A,是用于退避在固定該擱板側板21的擱板13的下面安裝的加強部件26、26的切口。
第二擱板側板31,如圖5所示,是彎折形成為剖面大致L字狀的鋼板制部件,并且由固定面32和側面33構成,所述固定面32通過點焊等固定于第二擱板14的側端,所述側面33通過該固定面32的位于擱板14的端面14A側的端部彎折到下方形成為大致直角而形成。在該側面33的前部形成有擱板側重合部34(第二擱板側重合部),所述擱板側重合部34的下端朝向形成固定面32的一側而彎折成大致直角。由此,通過將該擱板側板31安裝于擱板14,從擱板14的端面14A折回形成到下方,構成該折回形成的底邊的邊為擱板側重合部34。而且,在該擱板側重合部34形成有上下貫通的結合件插入孔35。此外,在固定面32形成的兩個部位的切口32A、32A,是用于退避在固定該擱板側板31的擱板14的下面安裝的加強部件36、36的切口。
另外,在該擱板側板31的側面33的前端形成有與將在后面詳述的形成于擱板14上的伸出部17一起構成角部7A的伸出部構成片37。該伸出部構成片37沿著伸出部17的端面彎折形成,且與擱板14的前壁16大致平行地形成的伸出部后面37A、和通過該伸出部后面37A的前端在與所述擱板14的前壁16的端面接近的方向上彎折成大致直角而成的伸出部側面37B連續地形成為一體。
由此,通過將該擱板側板31安裝于擱板14,伸出部構成片37與在擱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的下面抵接,形成與該伸出部17的擱板13側面對的后面、及與擱板13的前壁16呈大致同一面的伸出部17的側面。此外,在這些伸出部后面37A及伸出部側面37B對接的角落部形成有切口37C、37C,該切口37C卡脫自如地卡止在后述的角裝飾件40形成的輔助卡合片41。
而且,如上述那樣安裝了擱板側板21的擱板13被擱板支承件30(第二擱板支承件)支承,卡止于背面板10,并且安裝了擱板側板31的擱板14被擱板支承件20(第一擱板支承件)支承,卡止于背面板10。
在此,架設支承擱板14的擱板支承件20,如圖6所示,是沿著擱板14的側端(端面14A)在深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鋼板制部件,后端形成多個卡合爪20A,該卡合爪20A卡脫自如地卡止于在所述背面板10的角落安裝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另外,在該擱板支承件20的上端形成有擱板支承面27,該擱板支承面27呈大致直角而向擱板14側彎折,用于支承擱板14及構成該擱板14的擱板側板31。
進而,在該擱板支承件20上形成有擱板支承件前部28,該擱板支承件前部28的前端以規定角度彎折到擱板14側,之后再次與擱板側板31大致平行地彎折,在該擱板支承件前部28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另一側的擱板13的擱板側板21側大致彎折成直角的支承件側重合部29(第一)。由此,該支承件側重合部29朝向另一方的擱板13的擱板側板21及支承該擱板13的擱板支承件30方向突出形成。而且,在該支承件側重合部29上形成有上下貫通的結合件插入孔44。此外,該擱板支承件前部28的上端也形成有擱板支承面28A,該擱板支承面28A的上端大致呈直角而彎折到擱板14側,用于支承擱板14及構成該擱板14的擱板側板31。
另一方面,架設支承擱板13的擱板支承件30,如圖7所示,是沿著擱板13的側端(端面13A)在深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鋼板制部件,后端形成多個卡合爪30A,該卡合爪30A卡脫自如地卡止于在所述背面板10的角落安裝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另外,在該擱板支承件30的上端形成有擱板支承面45,該擱板支承面45大致呈直角而彎折到擱板13側,用于支承擱板13及構成該擱板13的擱板側板21。
進而,在該擱板支承件30上形成有擱板支承件前部46,該擱板支承件前部46的前端以規定角度彎折到擱板14側,之后再次與擱板側板21大致平行地彎折,在該擱板支承件前部46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的擱板14的擱板側板31側彎折成大致直角的支承件側重合部47(第二)。由此,該支承件側重合部47朝向另一方的擱板14的擱板側板31及支承該擱板14的擱板支承件20方向突出形成。而且,在該支承件側重合部47上形成有上下貫通的結合件插入孔48。此外,該擱板支承件前部46的上端也形成有擱板支承面46A,該擱板支承面46A的上端大致呈直角而彎折到擱板13側,用于支承擱板13及構成該擱板13的擱板側板21。
此外,如上所述,構成第一擱板13的擱板側板21的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構成第二擱板14的擱板側板31的第二擱板側重合部34、架設支承第一擱板13的第一擱板支承件30的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47、和架設支承第二擱板14的第二擱板支承件20的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29,在本實施例中,集中并結合在一個部位即擱板裝置7的角部7A下方,不過這些各重合部構成為從下按如下順序重合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29、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47、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第二擱板側重合部34。
即,在這四個重合部之中,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29最低且寬度尺寸形成得大,接著,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47較低形成且寬度尺寸形成得比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29小。另外,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能夠從上方重合于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47,且形成該支承件側重合部47的擱板支承件30的擱板支承件前部46、和形成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的擱板側板21的側面23的前部能夠遍及前后地密接而形成。進而,第二擱板側重合部34能夠從上方重合于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且形成該第二擱板側重合部34的擱板側板31的側面33、和形成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的擱板側板21的側面23形成為可以抵接或接近。
進而,在各重合部上形成的結合件插入孔25、35、48、44,都形成于能夠重合的位置。
通過以上的結構,在架設構成擱板裝置7的擱板13、14時,首先,使各自的擱板支承件20、30的卡合爪20A、30A與在背面板10的角落安裝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卡合。此時,在角落安裝面10A上遍及上下方向地形成有至少兩列卡合孔10B,使架設支承第一擱板13的第一擱板支承件30與一方的列卡合,并且使架設支承第二擱板14的第二擱板支承件20與另一方的列卡合。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由于朝向附圖在左側架設第一擱板13,朝向附圖在右側架設第二擱板14,所以在形成于角落安裝面10A上的卡合孔10B的朝向附圖形成于左側的卡合孔10C的列上架設第一擱板支承件30,在朝向附圖形成于右側的卡合孔10C的列上架設第二擱板支承件20。
由此,由于在各擱板支承件20、30的前部形成有支承件側重合部29、47,所以使在第一擱板支承件30的前部形成的支承件側重合部47重合于在第二擱板支承件20的前部形成的支承件側重合部29的上面(圖8)。此外,在該狀態下,在第一擱板支承件30和第二擱板支承件20之間,由于形成有重合的各重合部29、47,所以在深度方向上形成有規定間隔的間隙。
之后,從第一擱板支承件30的上方載置第一擱板13。此外,未被擱板支承件30支承的一側的擱板13的端部被擱板支承件11架設支承。此時,由于在擱板13的與擱板14對接的一側的端面13A設置有擱板側板21,所以該擱板側板21的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重合在第一擱板支承件30的支承件側重合部47的上面(圖9)。此外,此時,由于形成支承件側重合部47的擱板支承件30的擱板支承件前部46、和形成第一擱板側重合部24的擱板側板21的側面23的前部遍及前后地密接,所以擱板側板21向該擱板支承件30的架設支承穩定。另外,由于擱板側板21的側面23收容在形成于各擱板支承部件20、30間的深度方向的間隙內,所以不成為障礙。由此,第一擱板13只由第一擱板支承件30及另一擱板支承件11載置就能被穩定地架設支承。
接著,從第二擱板支承件20的上方載置第二擱板14。此外,未被擱板支承件20支承的一側的擱板14的端部被擱板支承件11架設支承。此時,由于在擱板14的與擱板13對接的一側的端面14A設置有擱板側板31,所以該擱板側板31的第二擱板側重合部34重合在第一擱板側重合部47的上面(圖10)。
在此,由于擱板側重合部34從擱板14的端面14A折回形成到下方,所以各重合部29、47、24、34重合的重合面被安裝該擱板側板31的擱板14的載置面15遮蔽。另外,由于擱板側板21的側面23和擱板側板31的側面33抵接或者接近,所以擱板13的載置面15和擱板14的載置面15幾乎沒有階梯而大致呈同一面。由此,能夠使由第一擱板13及第二擱板14形成的擱板裝置7的角部7A形成為平坦狀,能夠實現陳列性能的提高、及外觀的提高。
此外,在該情況下,擱板側板31的側面33由于收容在形成于各擱板支承部件20、30間的深度方向的間隙內,所以不成為障礙。由此,第二擱板14只由第二擱板支承件20及另一擱板支承件11載置就能被穩定地架設支承。
通過所述結構,載置重合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29和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47,進而在形成支承件側重合部47的擱板支承件30上載置第一擱板13的擱板側重合部24,在該擱板側重合部24上載置重合被形成支承件側重合部29的擱板支承件20架設支承的第二擱板14的擱板側重合部34,由此,使各擱板13、14及支承件20、30結合,因此容易對位及裝卸。
尤其,通過載置重合在各擱板支承件20、30上形成的各重合部29、47,能夠可靠且穩定地結合擱板支承件20、30。在該狀態下,只將各擱板13、14的各重合部24、34載置重合于在該擱板支承件20、30上形成的重合部29、47,就能夠使該擱板13、14的前端部分可靠地支承于擱板支承件20、30。尤其,由于所述重合部29、47、24、34集中重合在一個部位,所以能夠通過與在背面板10的角落安裝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的卡合,來穩定地安裝擱板支承件20、30及擱板13、14。
因此,即使在由于擱板上的商品集中地載置在擱板13、14的前側,所以負載集中作用于擱板13、14的前端側的情況下,也能夠消除如下不良情況擱板13、14的后端移動到上方,擱板支承件20、30從背面板10的卡止孔10B脫離,導致整個擱板13、14落下。由此,能夠提高擱板的可靠性。
另外,在各重合部29、47、24、34上形成的結合件插入孔25、35、48、44由于都形成在能夠重合的位置,所以從這些重合部的下方,經過各結合件插入孔25、35、48、44插入結合件49,進行固定。
由此,利用一個結合件49可裝卸地結合所有的重合部29、47、24、34,由此可以更穩定且可靠地架設擱板13、14。另外,由于各重合部29、47、24、34形成在擱板支承件20、30及擱板側板21、31的前部,所以能夠容易地進行基于該結合部48的結合作業。
另一方面,如圖14、圖15所示,在與第一擱板13的端面13A相互對接的第二擱板14的對接側的前端部,形成朝向第一擱板13的端面13A的前端側伸出的伸出部17。該伸出部17與在所述擱板側板31的側面33形成的伸出部構成片37一起構成擱板裝置7的角部7A,在第二擱板14的對接側的端面14A的前端部分,與該端面14A形成鈍角,并且形成為與該第二擱板14的前壁16大致平行,該伸出部17的前端面17A構成為與第二擱板14的前壁16大致正交。由此,該伸出部17的前端面構成為與第一擱板13的前壁16呈大致同一面。
另外,在與第二擱板14的前壁16連續構成的伸出部17的前壁端部,形成有能夠卡脫自如地插入后述的角裝飾件40的卡合部42的卡合孔16a。
另一方面,與第二擱板14的端面14A相互對接的第一擱板13的對接側的端面13A的前端部13B與伸出部17同樣地形成為與第二擱板14的前壁16大致平行,以便與同該第二擱板14的端面14A連續而形成的伸出部17抵接。
由此,第一擱板13和第二擱板14相互對接的端面13A、14A,能夠通過在第二擱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和在第一擱板13上形成的前端部13B,容易地進行端面13a、14A的對接作業。另外,通過使擱板13、14的端面13A、14A對接而形成的角部7A,由于是由在擱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這一個部件構成的,所以與通過使兩片擱板對接而構成前端部分的角部的情況相比,不易產生尺寸誤差,擱板的安裝作業性提高。
此外,在該擱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如上所述,通過在該擱板14上安裝的擱板側板31的伸出部構成片37而形成與該伸出部17的擱板13側面對的后面(伸出部后面37A)、及與擱板13的前壁16呈大致同一面的伸出部17的側面(伸出部側面37B)。
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各擱板13、14的立設部3側的相反側的端面上的前壁16上,安裝直線狀的擱板裝飾件18,該擱板裝飾件18用于安裝顯示卡,該顯示卡用于顯示在擱板裝置7上陳列的陳列商品的價格和商品名。而且,在該擱板裝飾件18的內側插入并立設有位于與前壁16之間且用于防止陳列商品落下的護板19。
該擱板裝飾件18由硬質合成樹脂或鋁等成形,如圖11所示,由后下部的安裝部18A、前上部的按壓部18B及其下方的保持部18C構成,將安裝部18A卡合于在擱板13或14的前壁16的下端形成的凸緣16A,從而擱板裝飾件18安裝于擱板13或14。
在該狀態下,按壓部18B在與擱板的前壁16之間留有間隔而相對,在該間隔內從上方插入并立設護板19。另外,保持部18C呈凹陷到擱板13或14側的剖面圓弧狀,在其前面上下端形成的槽間填入并保持未圖示的顯示卡。
而且,在這些擱板裝飾件18的相互對接的角部7A安裝角裝飾件40。該角裝飾件40具有與擱板裝飾件18的剖面形狀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與擱板裝飾件18同樣地由硬質合成樹脂或鋁等成形。
該角裝飾件40具有與正交的兩擱板裝飾件18、18的各自的端面面對的端面,并且朝向安裝該角裝飾件40的擱板14的前壁16突出而形成卡合部42。另外,在該角裝飾件40的一方的端面,在本實施例中,即與設置于擱板13的前壁16上的擱板裝飾件18面對的端面,形成輔助卡合片41,該輔助卡合片41朝向與擱板14的前壁16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突出,實際上,朝向與該擱板14的前壁16形成為大致同一面的伸出部側面37B突出。
根據所述結構,當在擱板13及14的前壁16上安裝了擱板裝飾件18、18的狀態下,在構成該擱板14的角部7A的伸出部17上安裝該角裝飾件40。此時,通過將角裝飾件40的卡合部42插入在伸出部17的前壁端部形成的卡合孔16A而使其卡合,并使角裝飾件40的輔助卡合片41輔助性地卡合于在構成伸出部17的伸出部后面37A及伸出部側面37B對接的角落部形成的切口37C。
由此,角裝飾件40的兩端面,在抵接或接近于在各擱板13、14的前壁16上安裝的擱板裝飾件18、18的端面的狀態下,安裝于擱板裝置7的角部7A。
此時,由于安裝角裝飾件40的伸出部17形成于一方的擱板14,所以能夠容易地進行角裝飾件40的安裝時的作業。尤其,在現有的擱板結構中,由于角部是通過使擱板13、14的前端部分對接而形成的,所以難以使擱板架設時的前端部分的對接位置恰好一致,角裝飾件的安裝作業煩雜且角裝飾件容易脫落,但根據該結構,由于角裝飾件40是通過安裝于一方的擱板14而進行安裝的,所以能夠在不被擱板13、14的對位影響的情況下進行角裝飾件40的安裝。由此,角裝飾件40不易因在該擱板裝置7附近移動的人等接觸而脫落,從而能夠抑制該角裝飾件40丟失的不良情況。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角裝飾件40的兩端面是在抵接或接近于在各擱板13、14的前壁16上安裝的擱板裝飾件18、18的端面的狀態下安裝的,但并不限定于該結構,例如,也可以是一方或兩方的端面插入擱板裝飾件18和擱板前端16之間并重合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陳列柜,其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其特征在于,具備在所述柜內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鄰接的所述擱板相互對接的位置分別支承各擱板的鄰接的一對擱板支承件,并具備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其從一方的所述擱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另一方的所述擱板支承件方向;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其從另一方的所述擱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一方的所述擱板支承件方向,且重合在所述第一支承件側重合部上;第一擱板側重合部,其從鄰接的一方的所述擱板的緣部段落形成為階梯狀,且底邊重合在所述第二支承件側重合部上;第二擱板側重合部,其從鄰接的另一方的所述擱板的緣部折回形成到下方,且底邊重合在所述第一擱板側重合部上;及結合件,其在所述各重合部重合了的狀態下,可裝卸地結合所有的重合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陳列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支承所述另一方的擱板,在所述另一方的擱板支承件支承所述一方的擱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陳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重合部構成在所述各擱板及各擱板支承件的前部。
4.一種陳列柜,其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其特征在于,具備擱板裝飾件,其安裝于所述擱板的前端部;及角裝飾件,其位于鄰接的所述擱板相互對接的角部且配置在鄰接的所述擱板裝飾件間,在所述鄰接的擱板之中的任一方的擱板的對接側前端部形成伸出到另一方的擱板側而構成所述角部的伸出部,且在該伸出部安裝有所述角裝飾件。
全文摘要
在多個面開口的柜內具備擱板裝置(7)的陳列柜(1)中,具備在陳列室(6)內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鄰接的擱板(13、14)相互對接的位置分別支承各擱板的一對擱板支承件(20、30),并具備支承件側重合部(29),其從擱板支承件(20)的下部突出到擱板支承件(30)方向;支承件側重合部(47),其從擱板支承件(30)的下部突出到擱板支承件(20)方向,且重合在支承件側重合部(29)上;擱板側重合部(24),其底邊重合在支承件側重合部(47)上;擱板側重合部(34),其形成在鄰接的擱板(14)的下方,且底邊重合在擱板側重合部(24)上;及結合件(48),其可裝卸地結合所有的重合部。
文檔編號A47F3/12GK101023838SQ20061014644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2日
發明者田中努, 坂口昌史, 大久保朝博, 林康彥, 長竹正彥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