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置物架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尤指一種可使置物架易于組裝于櫥柜中,且可將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并可由卡掣部使該支撐架旋轉達到定位功能的置物架的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傳統用于廚柜中的置物架4,如圖7所示,其為復數個活動接合于一軸體41上,且呈上、下層狀態的承盤42所構成,可將該置物架4設置于廚柜中,并利用該承盤42達到置放物品的功能,而當使用者欲取用承盤42后方的物品時則可由轉動該承盤42,使后方的物品被旋轉至前方,而使該置物架4利用承盤42達到充分利用空間的功效。
雖然上述習用的置物架4可增加置物的空間,但是由于該置物架4于裝設已組裝完成的廚柜中時,通常是將該整組置物架4由該廚柜的門體置入之后再行固定,而一般的置物架4其承盤42均比廚柜的門大,如此才能置放較多的物品,則該置物架4便無法順利的由廚柜的門體置入,而必須在廚柜未組裝完成前先行裝設置物架4,因此該置物架4于組裝時較不易于組裝于櫥柜中。
且習用的置物架4其承盤42僅能作上、下層的區分,所以在同一層的承盤42上的物品并無法作分類置放于置物架4上,況且該承盤42于活動接合于軸體41上之后并無法再加以拆卸,因此當該承盤42上有附著臟污時,并無法將該承盤42單獨拆下清洗,而僅能以擦拭的方式去除臟污,故常使的廚柜內部無法保持清潔。
再者由于該置物架4的軸體41與承盤42之間并無任何可供定位的結構,因此當使用者轉動該承盤42時,常會造成該承盤42于轉動后無法準確的定位,而導致取用物品時的不便;故,一般習用的廚柜并無法符合使用者的所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可使置物架由其承座達到易于組裝于櫥柜中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可使置物架由其軌道組及穿孔上置物籃使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于置物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可由卡掣部使該支撐架旋轉達到定位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可易于將置物架上的置物籃單獨拆下清洗,以達到保持櫥柜內部清潔的功效。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置物架的結構,用以設置于櫥柜中作為置放物品之用,其包括一由側框與設置于側框間的橫桿所構成的支撐架,以及至少一的活動接合于橫桿上的承座所構成。上述的側框的內側相對應設有軌道組,并于該一以上側框的外側上開設有一以上的穿孔,可由該軌道組及穿孔供設置置物籃,又于該至少一橫桿的預定位置處設置有卡掣部,且該卡掣部至少與一承座的側緣頂掣。如此,可使置物架易于組裝于櫥柜中,且可將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并可由卡掣部使該支撐架旋轉達到定位的功能,另讓使用者易于將置物架上的置物籃單獨拆下清洗,以達到保持櫥柜內部清潔的功效。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上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組裝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上視圖;圖7是習用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1 支撐架11 側框111穿孔112置物籃12 橫桿13 固定件14 軌道組141掛勾142、142a 置物籃15 卡掣部151固定座152頂持件153彈性組件2 承座21 座體211凹陷部22 軸桿3、3a 櫥柜
4置物架41 軸體42 承盤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其包括一支撐架1及一以上的承座2所構成,用以設置于櫥柜中作為置放物品之用,可使置物架易于組裝于櫥柜中,且可將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并可使該支撐架1旋轉達到定位的功能。
上述所提的支撐架1包括有一以上的側框11,以及設置于側框11間的橫桿12所構成,而該側框11與橫桿12的接合處是以一固定件13加以接合,且該一以上側框11相對應的內側上設有復數個相對應設置的軌道組14,該軌道組14上設置有一以上的掛勾141,由該掛勾141可供使該軌道組14上設置有置物籃142,并于該一以上側框11的外側上開設有一以上的穿孔111,該穿孔111中可掛設有置物籃112,如圖3、圖4所示,而該置物籃112、142是以掛設的方式設置于側框11及軌道組14上,因此當該置物籃112、142有臟污時,可單獨拆下清洗,以達到保持櫥柜內部的清潔。又于該至少一橫桿12的預定位置處設置有卡掣部15,如圖2所示。該卡掣部15包括一固設于橫桿12上的固定座151,一穿設于固定座151上的頂持件152,以及一設置于固定座151與頂持件152上的彈性組件153所構成。
該承座2活動接合于上述支撐架1的橫桿12上,且該至少一承座2的側緣與上述的卡掣部15卡合,該承座2包括一座體21,及一設置于座體21上的軸桿22所構成,且該軸桿22活動接合于上述支撐架1的橫桿12上,該座體21的側緣設置有一以上可供與卡掣部15卡合的凹陷部211,該凹陷部211以相鄰的90°角或設預定的相鄰角度置于座體21的側緣上,而該凹陷部211所設的角度可視置物籃142、112的位置而定,可使該卡掣部15的頂持件152一端頂掣于座體21側緣的凹陷部211中如圖2所示,并使該支撐架1配合卡掣部15達到旋轉于預定的角度后定位的功能。如此,由上述的結構構成一全新的置物架的結構。
請參閱圖3、圖4、圖5、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狀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上視圖、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組裝狀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上視圖。如圖所示當使用者欲將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櫥柜3中時,該廚柜3可為設置于二壁面的角落柜,且該置物架由該承座2的座體21固設于該櫥柜3內部的上下二端面,之后再依所需于該復數個軌道組14的掛勾141上、以及側框11的復數個穿孔111中設置一以上的置物籃142、112,使該支撐架1前、后側(軌道組14中)及左、右側(側框11上)均設置有置物籃142、112,如此,即可使支撐架1易于組裝于櫥柜3中,且可利用該置物籃142、112將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
當使用者欲拿取后側或左、右側置物籃142、112上的物品時,可旋轉該支撐架1,使該支撐架1由與其橫桿12活動接合的軸桿22而產生轉動的狀態。此時,該卡掣部15則會先脫離原本所頂掣的凹陷部211,待使用者旋轉該支撐架1到欲拿取物品的置物籃142、112,后側或左、右側的置物籃142、112時,該座體21則會由以相鄰的90°角或設預定的相鄰角度置于座體21側緣上的凹陷部211,使該卡掣部15的頂持件152一端頂掣于該座體21側緣的另一凹陷部211中,如圖2所示,進而使該支撐架1以座體21配合卡掣部15達到旋轉于預定的角度后而定位的功能,讓使用者可確實于所需的各側置物籃142、112中拿取物品;而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架1除可運用于如圖3的櫥柜3中之外,也可適用于不同形態的櫥柜3a中,如圖5、圖6所示,當本實用新型設置于不同形態的櫥柜3a中時,僅需置換不同形態的置物籃142a即可。更好的是,根據本說明書的設計,當使用者欲拿取放置于置物籃142上的物品時,可先旋轉支撐架1至適當位置完成定位,然后由軌道組14將置物籃142移出。如此一來,即使所欲拿取的物品放置于置物籃142上較靠近內側的位置,使用者依然可以輕松的取得,而不須如同習知技藝的設計那般必須辛苦的彎下腰并努力的將手向內伸展方能取得位于較內側的物品。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置物架的結構,可由該支撐架1的結構達到易于組裝于櫥柜中,且可由該軌道組14、以及側框11上的置物籃142、112,而達到可將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并可由座體21側緣上的凹陷部211配合卡掣部15而使支撐架1旋轉后達到定位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支撐架,該支撐架包括有一以上的側框,以及設置于側框間的橫桿所構成,且該一以上側框相對應的內側上設有復數個相對應設置的軌道組,并于該一以上側框的外側上開設有一以上的穿孔,又于該至少一橫桿的預定位置處設置有卡掣部;一以上的承座,該承座活動接合于上述支撐架的橫桿上,且該至少一承座的側緣與上述的卡掣部卡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側框與橫桿的接合處以一固定件加以接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軌道組上設置有一以上的掛勾。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軌道組上設置有置物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穿孔中可掛設有置物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掣部包括一固設于橫桿上的固定座,一穿設于固定座上的頂持件,以及一設置于固定座與頂持件上的彈性組件,且該頂持件的一端頂掣于承座的側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承座包括一座體,及一設置于座體上的軸桿,該座體的側緣設置有一以上可供與卡掣部卡合的凹陷部,且該軸桿活動接合于上述支撐架的橫桿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凹陷部是以相鄰的90°角設置于座體的側緣上。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架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凹陷部是以預定的相鄰角度設置于座體的側緣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置物架的結構,是用以設置于櫥柜中,其包括一支撐架,該支撐架相對應的內側設有復數個相對應的軌道組,且支撐架的外側設有一以上的穿孔,該軌道組及穿孔上可供設置有置物籃,且該支撐架的預定位置處設置有卡掣部,并于該支撐架的二端分別活動接合有承座,而該至少一承座的側緣與卡掣部卡合,以供將該支撐架旋轉后加以定位;由此結構,可使置物架易于組裝于櫥柜中,且可將欲存放的物品分類置放,并可由卡掣部使該支撐架旋轉達到定位的功能。
文檔編號A47B46/00GK2704265SQ200420050780
公開日2005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9日
發明者葉淵明 申請人:槍銘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