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鋁型材、塑鋼窗框安裝防護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墻、樓板或天花板上開口的邊框結構;剛性地安裝在這種開口中的框架,特別是一種鋁型材、塑鋼窗框安裝防護罩,是上述窗框安裝時首選的防護用品。
背景技術: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已吹響,努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安居才能樂業。隨之各種類型的花園別墅、高中低檔居民小區樓拔地而起到處可見,然而與其相配套的門窗也自然要選用與現代建筑相匹配的鋁型材或塑鋼窗戶,既防腐、美觀又密封性好,深受人們的歡迎。盡管如此,由于以往的安裝工藝不盡合理,不僅給施工者增加了額外的勞動量,使施工單位增加了額外成本,因此還往往降低了表面質量和安裝精度,給人們留下遣憾和無奈。例如,以往通常是把制作好的窗框用塑料薄膜帶將其纏繞包裝好,從車間運往工地,搬進樓內再分到相應的棟口,開始立框,由于包裝纏繞多層厚薄不均,使安裝窗框的垂直與水平校正費工耗時,之后瓦工抹口,待水泥固化后用刀把外包裝物割斷,露出窗框表面,再用密封膠將窗框與墻體間的縫隙封嚴以防滲水。此時盡管包裝了,有些在運輸和多次搬運過程中其包裝早已被刮破,致使原來嶄新的窗框表面嚴重被水泥污染,特別是下邊的窗滑道內掉落很多水泥殘渣,給清理工作帶來很大麻煩,在凸凹不平的滑道內清除凝固水泥的艱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盡管操作者小心翼翼,碰劃傷表面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甚至說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清除小溝槽內還得用特制的鏟,一點一點的鏟除,費工耗時不算,窗框表面還留下被利器、泥沙劃碰得深淺不等的劃痕,降低了表面質量和使用效果。從而不難看出,假若安裝一個窗框多耗半個小時,那么一棟樓、一個小區十幾棟樓,就是浪費了相當可觀的人工和勞動工時,這早已引起了施工單位的關注,但又無可奈何,還是年復一年的沿襲至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窗框表面在安裝過程中被碰劃傷、減少污染、節省工時、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確保安裝精度、循環使用,裝卸方便的鋁型材、塑鋼窗框安裝防護罩。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由豎框防護板與下滑道防護板組成,兩側邊向內收,其截面呈 型,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內角小于90度。
所述的豎框防護板,在其內收側邊的一個側邊上,沿軸向設有限位臺肩。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增設了安裝防護罩的技術措施,并通過試驗證明有節省工時,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污染小,確保窗框的表面質量和安裝精度,進而消除了一直困擾施工單位在安裝窗框過程中的“頭疼”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窗框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豎框防護板另一實施例的截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內容,但不受實施所限。
實施例1,豎框防護板2、下滑道防護板3是用塑料一次成型,按照窗框的各個相應邊的規格尺寸下料、清理即為成品。
實施例2,豎框防護板4的兩側邊向內收,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內角小于90度,并在其中的一個側邊內側沿軸向設有限位臺肩5,開模后一次成型,再按窗框的規格尺寸分別下料,使其成為豎框防護板2、4和下滑道防護板3成檢入庫。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依據塑鋼或鋁型材窗框1,是屬于60、80、90或73、70、54系列選用相應規格的防護罩與制做作好的窗框1一起運往工地,待安裝窗框1時,先裝窗框1上的外包裝除掉,然后將下滑道防護板3扣裝在窗框1的下滑道上,然后再將豎框防護板2或4扣裝在豎框上,靠防護板的兩側內收的彈力使其緊固的附著在相應的邊框上,不需另加固定措施,此時的窗框1由于沒有外包裝,故校正水平、垂直既省時,又能保證安裝精度,之后瓦工抹口,待水泥凝固后卸下防護罩,下滑道內干干凈凈,豎框上只是有個別輕微表面污染用濕抹布一擦即可,節省工時,提高工效,表面質量好。防護罩清洗后循環使用,深受施工單位的歡迎。
權利要求1.一種鋁型材、塑鋼窗框安裝防護罩,其特征是由豎框防護板(2)、(4)和下滑道防護板(3)組成,兩側邊向內收,其截面呈 型,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內角小于90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型材、塑鋼窗框安裝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豎框防護板(4)在其內收側邊的一個側邊上,沿軸向設有限位臺肩(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墻、樓板或天花板上開口的邊框結構,剛性地安裝在這種開口中的框架,特別是一種鋁型材、塑鋼窗框安裝防護罩。它是由豎框防護板與下滑道防護板組成,兩側邊向內收,其截面呈“”型,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內角小于90度。其具有節省工時,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污染小,確保窗框的表面質量和安裝精度等優點,是所述窗框安裝時首選的防護用品。
文檔編號E06B5/10GK2682172SQ20042003046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23日
發明者高鵬元 申請人:高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