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壓力鍋,包括:鍋體組件,包括外鍋和設置在外鍋內的內鍋,內鍋用以盛放被烹飪食物;鍋蓋組件,包括鍋蓋主體及設置在鍋蓋主體內的內鍋蓋組件,鍋蓋主體樞轉固定于外鍋,鍋蓋組件蓋合于鍋體組件時,內鍋蓋組件密封蓋合于內鍋,內鍋蓋組件的上側設有第一卡扣結構,鍋蓋主體上側設有可手動操作以釋放第一卡扣結構的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的下側與鍋蓋主體形成一定深度的插入配合,在鍋蓋組件處于旋轉開蓋位置時,操作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以其下側為轉軸掉落轉動至一定角度后被卡住,從而使內鍋蓋組件不至跌落至內鍋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壓力鍋的內鍋蓋打開時易掉落的問題。
【專利說明】
電壓力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小家電,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壓力鍋。
【背景技術】
[0002]電壓力鍋是非常常用的廚房電器,電壓力鍋具有設置在鍋體內的內鍋以及設置在鍋蓋上的內鍋蓋。烹飪結束后,內鍋和內鍋蓋上往往存在污垢以及油質,為了便于清洗內鍋蓋,現有技術中有內鍋蓋可拆卸的電壓力鍋產品。但由于內鍋蓋質量較大,在拆卸內鍋蓋的過程中,若使用者沒有扶穩內鍋蓋或者稍有不注意,內鍋蓋就會向下砸落。內鍋蓋跌落的過程中不僅會撞壞內鍋和內鍋蓋的表面涂層,同時也會容易使使用者受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壓力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壓力鍋的內鍋蓋打開時易掉落的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壓力鍋,包括:鍋體組件,包括外鍋和設置在外鍋內的內鍋,內鍋用以盛放被烹飪食物;鍋蓋組件,包括鍋蓋主體及設置在鍋蓋主體內的內鍋蓋組件,鍋蓋主體樞轉固定于外鍋,鍋蓋組件蓋合于鍋體組件時,內鍋蓋組件密封蓋合于內鍋,內鍋蓋組件的上側設有第一卡扣結構,鍋蓋主體上側設有可手動操作以釋放第一卡扣結構的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的下側與鍋蓋主體形成一定深度的插入配合,在鍋蓋組件處于旋轉開蓋位置時,操作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以其下側為轉軸掉落轉動至一定角度后被卡住,從而使內鍋蓋組件不至跌落至內鍋上。
[0005]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內鍋蓋組件的下側與鍋蓋主體形成一定深度的插入配合,在鍋蓋組件處于旋轉開蓋位置時,操作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以其下側為轉軸掉落轉動至一定角度后被卡住,從而使內鍋蓋組件不至跌落至內鍋上。上述結構使得用戶操作解卡結構后即使沒有扶穩內鍋蓋組件也不會使其砸落在內鍋上,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壓力鍋的內鍋蓋打開時易掉落的問題。
[0006]進一步地,電壓力鍋還包括:第二卡扣結構,設置在內鍋蓋組件上;卡臺,設置在鍋蓋主體上并止擋在第二卡扣結構的下方;防脫部,設置在鍋蓋主體上并位于卡臺的上方,防脫部在內鍋蓋組件繞卡臺旋轉時與第二卡扣結構抵接,以限制內鍋蓋組件脫離鍋蓋主體。上述結構能夠保證內鍋蓋組件打開后不會掉落在內鍋上。
[0007]進一步地,第二卡扣結構的鉤部的長度大于防脫部的下表面到卡臺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
[0008]進一步地,第二卡扣結構的鉤部的長度與防脫部的下表面到卡臺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的比例大于10:9。
[0009]進一步地,卡臺的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設置有第一斜面,第二卡扣結構的鉤部的下表面上設置有與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上述斜面結構便于安裝。
[0010]進一步地,解卡結構包括:鎖止件,鎖止件可移動地設置在鍋蓋主體內,鎖止件具有和第一卡扣結構抵接配合的鎖定位置以及和第一卡扣結構分離的解鎖位置。
[0011 ]進一步地,解卡結構還包括控制機構,控制機構與鎖止件連接并驅使鎖止件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運動。
[0012]進一步地,鍋蓋主體內設置有用于安裝第一卡扣結構的安裝孔,第一卡扣結構的鉤部呈環形凸緣。
[0013]進一步地,第一卡扣結構的側壁與安裝孔的孔壁之間具有間隙。上述結構能夠防止第—扣結構與孔壁卡死。
[0014]進一步地,間隙小于或者等于5mm。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壓力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示出了圖1中電壓力鍋的鍋蓋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18]圖3示出了圖1中電壓力鍋的鍋蓋組件的裝配示意圖;
[0019]圖4示出了圖1中電壓力鍋的內鍋蓋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示出了圖1中電壓力鍋的鍋蓋組件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6示出了圖5中A處放大示意圖;
[0022]圖7示出了圖5中B處放大示意圖;以及
[0023 ]圖8示出了圖1中電壓力鍋的鍋蓋主體內襯的結構示意圖。
[0024]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5]10、鍋體組件;11、外鍋;12、內鍋;20、鍋蓋組件;21、鍋蓋主體;211、卡臺;212、防脫部;213、第一斜面;214、安裝孔;22、內鍋蓋組件;221、第一卡扣結構;222、第二卡扣結構;
223、第二斜面;30、鎖止件;40、控制機構;d、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26]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7]如圖1至圖3,以及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壓力鍋包括鍋體組件10以及鍋蓋組件20。其中,鍋體組件10,包括外鍋11和設置在外鍋11內的內鍋12,內鍋12用以盛放被烹飪食物;鍋蓋組件20,包括鍋蓋主體21及設置在鍋蓋主體21內的內鍋蓋組件22,鍋蓋主體21樞轉固定于外鍋11,鍋蓋組件20樞轉蓋合于鍋體組件10時,內鍋蓋組件22密封蓋合于內鍋12。內鍋蓋組件22的上側設有第一卡扣結構221,鍋蓋主體21上側設有可手動操作以釋放第一卡扣結構221的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22的下側與鍋蓋主體21形成一定深度的插入配合。在鍋蓋組件20處于旋轉開蓋位置時,操作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22以其下側為轉軸掉落轉動至一定角度后被卡住,從而使內鍋蓋組件22不至跌落至內鍋12上。
[0028]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內鍋蓋組件22的下側與鍋蓋主體21形成一定深度的插入配合,在鍋蓋組件20處于旋轉開蓋位置時,操作解卡結構,內鍋蓋組件22以其下側為轉軸掉落轉動至一定角度后被卡住,從而使內鍋蓋組件22不至跌落至內鍋12上。上述結構使得用戶操作解卡結構后即使沒有扶穩內鍋蓋組件22也不會使其砸落在內鍋12上,因此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壓力鍋的內鍋蓋打開時易掉落的問題。
[0029]如圖4,以及圖5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電壓力鍋還包括第二卡扣結構222以及卡臺211。其中,第二卡扣結構222設置在內鍋蓋組件22上,卡臺211設置在鍋蓋主體21上并止擋在第二卡扣結構222的下方。電壓力鍋還包括防脫部212,防脫部212設置在鍋蓋主體21上并位于卡臺211的上方,防脫部212在內鍋蓋組件22繞卡臺211旋轉時與第二卡扣結構222抵接,以限制內鍋蓋組件22脫離鍋蓋主體21。具體地,如圖6所示,卡臺211為向內側延伸的凸臺結構,第二卡扣結構222搭接在凸臺結構上。同時凸臺結構上方具有先限位壁,上述的限位壁形成了防脫部212。當打開內鍋蓋組件22時,第二卡扣結構222向上樞轉,當第二卡扣結構222的端部與限位壁抵接時,內鍋蓋組件22被卡住從防止其跌落。
[0030]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二卡扣結構222的鉤部的長度大于防脫部212的下表面到卡臺211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以保證當第二卡扣結構222樞轉一定角度后其上端會被防脫部212卡住。同時,卡臺211的長度也應該大于上述的距離,以使得第二卡扣結構222插入卡臺的長度能夠足夠大,進而保證防跌落效果。
[0031]優選地,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二卡扣結構222的鉤部的長度與防脫部212的下表面到卡臺211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的比例大于10: 9。通過上述的參數優化,一方面能夠保證內鍋蓋組件22打開后不至于跌落在內鍋12上,另一方面當內鍋蓋組件22卡住時其能夠相對于鍋蓋主體21打開一定的角度(例如圖3所示),進而便于用戶手取。
[0032]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卡臺211的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設置有第一斜面213,第二卡扣結構222的鉤部的下表面上設置有與第一斜面213配合的第二斜面223。上述斜面結構具有導向作用,進而便于用戶安裝。
[0033]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解卡結構包括鎖止件30以及控制機構40,鎖止件30可移動地設置在鍋蓋主體21內,鎖止件30具有和第一卡扣結構221抵接配合的鎖定位置以及和第一卡扣結構221分離的解鎖位置。控制機構40與鎖止件30連接并驅使鎖止件30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運動。具體地,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鎖止件30為滑塊結構,滑塊結構的端部設置有與第一^^扣結構221配合的卡鉤。控制機構40包括杠桿以及驅動按鍵,其中,杠桿的設置在內襯上并且能夠擺動,杠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滑塊結構和驅動按鍵上,杠桿和滑塊結構之間采用軸孔配合,杠桿和驅動按鍵之間采用斜面驅動配合。當用戶需要拆卸內鍋蓋組件22時,按壓驅動按鍵,驅動按鍵帶動杠桿擺動進而使滑塊結構端部的卡鉤與第一^^扣結構221分離,從實現內鍋蓋組件22的拆卸。
[0034]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鍋蓋主體21內設置有用于安裝第一卡扣結構221的安裝孔214,第一卡扣結構221的鉤部呈環形凸緣。進一步地,內鍋蓋組件22上設置有蒸汽閥,第--扣結構221形成在蒸汽閥上,上述結構一方面便于第—I?扣結構221加工與制造,另一方面也不用再內鍋蓋組件22的表面設置其他的密封結構。
[0035]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扣結構221的側壁與安裝孔214的孔壁之間具有間隙d。并且優選地,間隙d小于或者等于5mm。上述的間隙的取值一方面保證第一卡扣結構221具有安裝空間,防止安裝孔214和第一卡扣結構221之間過緊難以安裝。另一方面防止間隙過大導致內鍋蓋組件22易掉落的現象。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電壓力鍋,包括: 鍋體組件(10),包括外鍋(11)和設置在所述外鍋(11)內的內鍋(12),所述內鍋(12)用以盛放被烹飪食物; 鍋蓋組件(20),包括鍋蓋主體(21)及設置在所述鍋蓋主體(21)內的內鍋蓋組件(22),所述鍋蓋主體(21)樞轉固定于所述外鍋(11),所述鍋蓋組件(20)蓋合于所述鍋體組件(10)時,所述內鍋蓋組件(22)密封蓋合于所述內鍋(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鍋蓋組件(22)的上側設有第一卡扣結構(221),所述鍋蓋主體(21)上側設有可手動操作以釋放所述第一卡扣結構(221)的解卡結構,所述內鍋蓋組件(22)的下側與所述鍋蓋主體(21)形成一定深度的插入配合,在所述鍋蓋組件(20)處于旋轉開蓋位置時,操作所述解卡結構,所述內鍋蓋組件(22)以其下側為轉軸掉落轉動至一定角度后被卡住,從而使所述內鍋蓋組件(22)不至跌落至所述內鍋(12)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壓力鍋還包括: 第二卡扣結構(222),設置在所述內鍋蓋組件(22)上; 卡臺(211),設置在所述鍋蓋主體(21)上并止擋在所述第二卡扣結構(222)的下方; 防脫部(212),設置在所述鍋蓋主體(21)上并位于所述卡臺(211)的上方,所述防脫部(212)在所述內鍋蓋組件(22)繞所述卡臺(211)旋轉時與所述第二卡扣結構(222)抵接,以限制所述內鍋蓋組件(22)脫離所述鍋蓋主體(2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結構(222)的鉤部的長度大于所述防脫部(212)的下表面到所述卡臺(211)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結構(222)的鉤部的長度與所述防脫部(212)的下表面到所述卡臺(211)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的比例大于10:9。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臺(211)的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設置有第一斜面(213),所述第二卡扣結構(222)的鉤部的下表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斜面(213)配合的第二斜面(223)。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卡結構包括: 鎖止件(30),所述鎖止件(30)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鍋蓋主體(21)內,所述鎖止件(30)具有和所述第一卡扣結構(221)抵接配合的鎖定位置以及和所述第一卡扣結構(221)分離的解鎖位置。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卡結構還包括控制機構(40),所述控制機構(40)與所述鎖止件(30)連接并驅使所述鎖止件(30)在所述鎖定位置和所述解鎖位置之間運動。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主體(21)內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卡扣結構(221)的安裝孔(214),所述第一卡扣結構(221)的鉤部呈環形凸緣。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結構(221)的側壁與所述安裝孔(214)的孔壁之間具有間隙(d)。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d)小于或者等于5_。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5697181SQ20162034159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發明人】王正清, 林達福, 陶惠鈞
【申請人】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