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用沙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沙發。
背景技術: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99231224.8號公開了一種拼裝式兩用沙發,該沙發具有底墊塊、座墊塊、下背墊塊和上背墊塊,所述底墊塊、座墊塊、下背墊塊和上背墊塊由下至上依次重疊,上、下背墊塊的前、后邊緣之間的尺寸小于底墊塊和座墊塊的前、后邊緣之間的尺寸,其特征是所述底墊塊的上表面之前邊緣與座墊塊的下表面之前邊緣相連接,座墊塊的上表面之后邊緣與下背墊塊的下表面之后邊緣相連接,下背墊塊的上表面之前邊緣與上背墊塊的下表面之前邊緣相連接。上述現有兩用沙發采用四個墊塊進行連接,且其連接方式和部位可確保能夠順利展開為沙發床,同時在沙發床的表面不會出現凹槽,從而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舒適的特點。但是,從該兩用沙發的展開方式來說,當其展開為床時,是以四個墊塊的拼接長度作為床的長度的,沙發的展開方向為床的長度方向,若沙發的背部靠墻,則展開的沙發會向房間中心方向延伸較長的長度,以達到床長的長度,某些用戶則會由此感到不便。因此,為了滿足用戶的需要,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兩用沙發。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對上述現有兩用沙發的結構進行改進,提供一種便于展開的沙發。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減少沙發拼塊的個數和改變拼塊的連接關系,同時對沙發拼塊的長度尺寸進行優選,進而便于沙發的展開。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的多用沙發具有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所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由上至下依次重疊,其特征是所述座墊塊的上表面后邊緣與下靠背塊的下表面后邊緣相連接,所述下靠背塊的上表面前邊緣與上靠背塊的下表面前邊緣相連接,所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的長度相等且在1.8~2.2米之間。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的連接可以由布料或拉鏈、合頁等實現。座墊塊和上靠背塊及下靠背塊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必要時,可以在座墊塊的底部增設活動底座或滾輪,以避免座墊塊直接接觸地面而被地面污染。當然,也可以在上、下靠背塊的后側設置靠背座,以增大上、下靠背的承壓力。在既設置活動底座,又設置靠背座時,還可以讓活動底座與靠背座活動連接或可拆卸式連接。本實用新型中所設置的座墊塊和上、下靠背塊可以采用現有的硬質或軟質材料(如皮套或布套包覆的泡沫塑料塊)制成,亦可以在硬質材料的外部包覆軟質材料(如皮革或化纖布料)。該座墊塊和上、下靠背塊可以是空心的,亦可以是實心的。在本實用新型中,座墊塊的前壁與側壁的交角、上靠背塊的后壁與側壁的交角既可以采用常見的直角,也可以采用弧形交角。這樣,當沙發完全展開后,其展開后的四個角均為弧形角,從而可以將其作為普通的床墊使用,相應擴寬了沙發的使用范圍。另外,根據實際需要,上、下靠背塊的前壁既可以采用與水平面垂直的豎直表面,但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傾角的傾斜面。
與前述現有同類產品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用沙發減少了沙發拼塊的個數,改變了拼塊的連接關系,同時對沙發拼塊的長度尺寸進行優選,當將沙發展開為床時,沙發的座墊塊和上、下靠背塊的長度即為床的長度,沙發的展開方向為床的寬度方向,而在通常情況下,床寬遠小于床長,因此,展開的沙發不會向房間中心方向延展太長,從而便于用戶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以下實施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僅限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內容。
圖1是實施例1中沙發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沙發的半展開狀態圖。
圖3是圖1中沙發的全展開狀態圖。
圖4是實施例2中沙發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沙發的展開狀態圖。
圖6是實施例3中沙發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沙發的展開狀態圖。
圖8是實施例4中沙發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中沙發的展開狀態圖。
圖10是實施例5中沙發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沙發的展開狀態圖。
圖12是圖10中卸去墊體后的活動底座與靠背座的局部放大圖。
圖13是圖11中卸去墊體后的活動底座與靠背座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多用沙發具有上靠背塊1、下靠背塊2和座墊塊3,所述上靠背塊1、下靠背塊2和座墊塊3由上至下依次重疊,其特征是所述座墊塊3的上表面后邊緣與下靠背塊2的下表面后邊緣相連接,所述下靠背塊2的上表面前邊緣與上靠背塊1的下表面前邊緣相連接,所述上靠背塊1、下靠背塊2和座墊塊3的長度相等且均為2.0米(如圖1所示,座墊塊3的長度為a,上、下靠背塊1、2的長度均為b)。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座墊塊3和上、下靠背塊1、2的厚度相等。座墊塊3和上、下靠背塊1、2的外表面均為套置有面料的軟質材料。其中,座墊塊和下靠背塊之間的連接、下靠背塊與上靠背塊之間的連接均直接通過面料之間的連接來實現。當然,上述面料的連接邊緣(即座墊塊和下靠背塊的連接邊緣4、下靠背塊與上靠背塊的連接邊緣5)也可以由鉸軸或鉸鏈構件替代。當將沙發展開為圖3所示的狀態時,該沙發就能作為床使用,且座墊塊3的長度(亦等于上、下靠背塊的長度)即為床的長度,沙發的展開方向為床的寬度方向。
實施例2如圖4、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多用沙發與實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座墊塊3的前壁與側壁的交角為弧形交角,所述上靠背塊1的后壁與側壁的交角也為弧形交角。當沙發展開后,其四個角均為弧形角,從而可以將其作為普通的床墊使用。
實施例3如圖6、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多用沙發與實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上靠背塊的前壁6和下靠背塊的前壁7均為由上至下傾斜的斜面,所述上靠背塊的前壁與底面的夾角β等于下靠背塊的前壁與底面的夾角γ。在此情形下,既能夠讓上、下靠背塊在重疊狀態下產生一個連續的平直前壁,又能讓二者在沙發展開時完美地實現拼合。
實施例4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多用沙發與實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在座墊塊3的底部設置了支腳8,這樣,座墊塊即由支腳8和墊塊主體共同構成,該支腳8的高度與墊塊主體的厚度相疊加,即為座墊塊3的總體厚度。另外,本實施例中上、下靠背塊1、2的厚度均小于座墊塊3的厚度,同時,還在上、下靠背塊1、2的后側襯墊了靠背座9,該靠背座9經鉸鏈10與座墊塊3的后壁相鉸接,在靠背座9上還經鉸軸11連接了活動支腳12。在展開沙發時,可以先放下靠背座9,并旋轉活動支腳12,使之支撐于地面,然后再展開上、下靠背塊1、2,如圖9所示。
實施例5如圖10~1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多用沙發與實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除了在上、下靠背塊1、2的后側襯墊了靠背座9之外,還在座墊塊3的底部襯墊了活動底座13,所述活動底座與靠背座經連接臂14相連接,所述連接臂14的一端固定于靠背座9上,連接臂14的中部經鉸軸15與活動底座13相鉸接,在連接臂14的另一端和活動底座13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銷孔16、17。在使用本實施例多用沙發的過程中,當其處于圖10所示的未展開狀態時,可讓上述定位銷孔16、17對正并插入銷釘18,由于銷釘18同時插入了定位銷孔16、17,從而使活動底座13與靠背座9鎖定,即構成圖12所示的狀態。當需要展開沙發時,可抽出銷釘18,放下靠背座9,并旋轉靠背座9上附設的活動支腳12,使之支撐于地面,如圖13所示(上述活動支腳12也可通過在靠背座9上設置固定凸起來代替;當靠背座的厚度足夠時,還可不設置活動支腳或固定凸起)。然后,再展開上、下靠背塊1、2,使沙發展開為圖11所示的狀態。當需要收起沙發時,按以上步驟反向操作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多用沙發,具有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所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由上至下依次重疊,其特征是所述座墊塊的上表面后邊緣與下靠背塊的下表面后邊緣相連接,所述下靠背塊的上表面前邊緣與上靠背塊的下表面前邊緣相連接,所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的長度相等且在1.8~2.2米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沙發,其特征是所述座墊塊的前壁與側壁的交角為弧形交角,所述上靠背塊的后壁與側壁的交角也為弧形交角。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沙發,其特征是所述上靠背塊的前壁和下靠背塊的前壁均為由上至下傾斜的斜面,所述上靠背塊的前壁與底面的夾角等于下靠背塊的前壁與底面的夾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沙發,其特征是在上、下靠背塊的后側襯墊了靠背座,在座墊塊1的底部襯墊了活動底座,所述活動底座與靠背座經連接臂相連接,所述連接臂的一端固定于靠背座上,連接臂的中部經鉸軸與活動底座相鉸接,在連接臂的另一端和活動底座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銷孔。
專利摘要一種多用沙發,具有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所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由上至下依次重疊,其特征是所述座墊塊的上表面后邊緣與下靠背塊的下表面后邊緣相連接,所述下靠背塊的上表面前邊緣與上靠背塊的下表面前邊緣相連接,所述上靠背塊、下靠背塊和座墊塊的長度相等且在1.8~2.2米之間。本多用沙發減少了沙發拼塊的個數,改變了拼塊的連接關系,同時對沙發拼塊的長度尺寸進行優選,當將沙發展開為床時,展開的沙發不會向房間中心方向延展太長,從而便于用戶使用。
文檔編號A47C17/00GK2633111SQ0324921
公開日2004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7日
發明者王衛 申請人: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