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麻將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有關自動麻將桌的產品,它可以對投入其桌內的一副麻將牌進行攪拌(洗牌)處理后,形成發牌用配列牌組和除去發牌部分的雙摞配列牌組,并將這兩種配列牌推升至天板上。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自動麻將桌幾乎都屬下類產品將上一局結束后的牌投入麻將桌的內部,一面進行攪拌,一面拾取牌,最后形成各莊相等數量的雙摞牌、組成正方形配列、待機,當下一局開始時,再將其排列成正方形的雙摞牌向天板上推出。當使用這種型號的自動麻將桌時,在行牌開始時,習慣上是根據莊家擲出的骰子點數,將懸賞牌翻開,每個人按順序分發牌墻上的一部分牌。
這樣,在以往的自動麻將桌中就存在如下的問題即需要靠人手來進行發牌,此舉不僅麻煩,而且還容易出錯,或者將雙摞牌碰倒。
為解決此項問題,在專利公開昭和62-49879號公報以及專利公開昭和58-152579公報上公開了不僅是雙摞牌組、連發牌用的牌組也能自動形成,并可以將這些牌推出至天板上的自動麻將桌。可是,這些麻將桌都是通過專設的兩個不同的升降機構、分別將發牌以及雙摞牌向天板上推升的,存在著結構復雜,大型化的問題。不但如此,為了采用各自不同的專用升降機構將發牌及雙摞牌向天板上推出,有必要在天板上設置兩個開口,又為了使天板的強度保持所要求的標準,就需要將天板的厚度加大,或者進行加工,如安裝加強件等,因此從這一點上也會提高其裝置的成本。
并且,在以往的裝置上還存在下述問題從使用者來看,用于將配列牌組向天板上推出的開口設置成前后兩列,在天板上靠近自己的部分會產生平面差,當使用者重新排列自己的牌時,就會妨礙牌移動等,從而影響其娛樂性。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能夠提供一種可解決以往技術不足的自動麻將桌。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明特征在于提供一種有具備下述構件組成的自動麻將桌(1)帶有天板的主體,其天板設有四個開口,用于向各莊供牌;(2)設在上述主體內的攪拌裝置,用于攪拌埋設有磁性體的牌;(3)自動供給裝置,此自動供給裝置對應上述四個開口設置,用于由上述攪拌裝置中拾取牌,并由所對應的開口提供配列牌組;在該麻將桌中,上述自動供給裝置又具備如下機構A.汲上機構,用于分別由上述攪拌裝置中拾取牌;B.整列機構,用于將來自上述汲上機構的牌整列后送出;C.配列牌組形成/待機機構,該機構備有第1臺和第2臺兩個臺座,用于事先使由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在上述第1臺座上形成發牌配列牌組,進行待機;同時再使由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在上述第2臺座上形成雙摞配列牌組,進行待機;D.升降機構,該機構包括與上述4個開口中所對應的開口相向配置的升降臺,用于使該升降臺在上述天板與所要求的受牌位置之間升降;E.移載機構,用于有選擇地根據上述受牌位置將分別在上述第1臺及第2臺座上待機的發牌配列牌組及雙螺摞配列牌組移放至上述升降臺上。
在此,上述配列牌組形成/待機機構在結構上可以使其具備選擇送給機構,用于將由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送給上述第1臺或第2臺座的任意一方。另外,上述選擇送給機構在結構上還可以使其具備如下構件(1)載置構件,該構件帶有分別與上述第1臺和上述第2臺座所對應的上載置臺和下載置臺;(2)分配機構,用于有選擇地將由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送入上述上或下載置臺的任意一方;(3)用以將送入上述載置構件中的牌移送至上述第1或第2臺中所對應的一方臺座上的機構。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1是概略表示通過本發明所實施的自動麻將桌形態之一例的斜視圖。
圖2是表示在圖1中所示自動麻將桌中使用的麻將牌結構的圖。
圖3是卸下天板時自動麻將桌主體內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用于說明用來拾取圖3中所示旋轉盤上的牌的汲上機構俯視圖。
圖5是圖4的斜視圖。
圖6是圖4中所示的圓柱旋轉體正視圖。
圖7是圖4中所示的圓柱旋轉體俯視圖。
圖8是圖4中所示的進入口開閉機構斜視圖。
圖9是用于對汲上機構的1系列動作進行說明的斜視圖。
圖10是說明通過整列機構對牌進行整列動作之1例的圖。
圖11是用于說明通過整列機構對牌進行整列動作的另1例的圖。
圖12是圖9中所示的圓盤旋轉體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13是用于說明圖9中所示分配板的圖。
圖14是說明分配板朝向下載置臺時牌的移送狀態圖。
圖15是說明分配板朝向上載置臺時牌的移送狀態圖。
圖16是說明分配板朝向上載置臺時牌的移送狀態圖。
圖17是說明通過翻牌機構使牌翻轉時動作的圖。
圖18是說明通過翻牌機構使牌翻轉時動作的圖。
圖19是說明通過翻牌機構使牌翻轉時動作的圖。
圖20是圖19中所示推牌機構的載置部斜視圖。
圖21是為推出機構的斜視圖。
圖22是推出機構的正視23是用于對圖22中所示待機臺升降的結構進行說明的圖。
圖24是用于對驅動待機機構、升降臺機構、推板機構的結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25是用于對圖22所示發牌臺的回轉運動進行說明的圖。
圖26是發牌臺、待機臺與升降臺機構、推板機構的簡略結構圖。
圖27是圖26中所示升降臺機構斜視圖。
圖28是升降臺機構主視圖。
圖29是圖27所示滑動構件的驅動機構的說明圖。
圖30是為用于對圖26中所示推板機構進行說明的正視圖。
圖31是用于表示自動麻將桌控制系統結構的方塊圖。
圖32是用于說明形成雙摞牌配列牌組向天板上推出時控制動作的流程圖。
圖33是用于說明使形成有懸賞牌的雙摞牌配列牌組向天板上推出時控制動作的流程圖。
圖34是用于說明依次將發牌配列牌組以及雙摞牌推升至天板上時動作的流程圖。
圖35是用于對設定為4人用(136張牌)、無懸賞牌、無發牌時自動麻將桌的動作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36是表示除去發牌部分后的雙摞牌的配列模式的俯視圖。
圖37是表示雙摞牌的配列模式的俯視圖。
圖38是為表示3人用(108張牌)的雙摞牌的配列模式的俯視圖。[符號的說明]1 自動麻將桌2 主體3 天板4A投牌口6 操作板6A啟動開關10牌11磁鐵100 攪拌機構200 汲上機構450 進入口開閉機構500 整列機構600 分配機構604 分配板650 翻牌機構700 推出機構702 下載置臺703 上載置臺709 上側推入板710710 下側推入板800 待機機構801 發牌臺802 待機臺900 升降臺機構
901 升降臺1000 推板機構1004 推板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概略地表示通過本發明的自動麻將桌實施形式其中一例的斜視圖。自動麻將桌1的主體2靠支架3支承著,在設置在主體2上的天板4中間部分形成投牌口4A,用于投入牌。投牌口4A為可通過蓋5開閉的結構,蓋5通過不加圖示的開閉機構進行開關。通過操作設在主體中間的操作面板6上的啟動開關6A,使開閉機構開始工作,這時便可以使蓋5向下方移動,將牌由投牌口4向下方投入了。
在天板4上的投牌口4A與天板4的周邊之間,與牌手相向形成4個狹長的矩形出牌口(開口)7A、7B、7C、7D,用于將分發牌用的配列牌(以下稱發牌配列牌組)BA,以及使用于行牌開始后各牌手依次抓取的牌形成兩摞的雙摞配列牌(以下稱雙摞配列牌組)BB,由主體2的內部提供到天板4的上面;這些出牌口7A、7B、7C、7D在結構設計上為只有提供各配列牌時才會打開,后面將進一步敘述。
圖2為表示在自動麻將桌1中所使用的牌10結構圖。牌10結構為制作成合成樹脂的成形體,并在其內部埋設有磁性體。在本實施形式中,作為該磁性體采用著磁鐵11,磁鐵11被埋設在牌10的中間部位。另外,在自動麻將桌1的結構設計上為采用2副牌,用其中一副進行比賽,而另一副牌則在自動麻將桌1內進行攪拌,使其事先形成發牌配列牌組和雙摞配列牌組兩種配列牌進行待機。
在圖1中將圖解省略了,其實在自動麻將桌1的主體2下方設有發牌有/無選擇開關和懸賞牌有/無選擇開關以及比賽規則選擇開關,隨意操作這些開關,就可以進行一定規則的比賽了。并且,還可以通過比賽規則選擇開關選擇3人用3種類、4人用3種類共6種類的比賽模式,適用于與各比賽模式相應的配列模式。
圖3為卸下天板4時自動麻將桌1主體2內的平面示意圖,用于對自動麻將桌1的內部機構進行說明。在主體2的中間部分設有攪拌機構100,用于對所投入的牌進行攪拌,在主體2內的4角處分別設有汲上機構200,用于拾取經攪拌機構100攪拌過的牌。
攪拌機構100在結構上備有如下構件(1)外側比中間部位略低而形成的圓形旋轉盤101;(2)圍在旋轉盤101周圍形成的外壁102;(3)一端分別固定在旋轉盤101中心附近的兩個棒狀彈性體103.103;(4)位于旋轉盤101下面一側沿其周邊等間距配設的4個翻牌用磁鐵104;(5)旋轉盤驅動機構105。
在旋轉盤101的下面設有齒輪,旋轉盤101在結構設計上為與齒輪106同步旋轉。
齒輪106分別與4個汲上機構200的各驅動用齒輪201嚙合。旋轉盤驅動機構105為了驅動4個驅動用齒輪201中的一個旋轉,備有借助與其驅動用齒輪201為一體運動的同步皮帶輪202和同步皮帶203連接著的驅動電機204。因而,當驅動電機204被驅動時,其旋轉借助同步皮帶203傳動給同步皮帶輪202,又因為驅動用齒輪201與同步皮帶輪202為一體旋轉,同時與驅動用齒輪201嚙合著的齒輪106也開始旋轉,于是,旋轉盤101便會沿箭頭方向旋轉。并且,由于旋轉盤101的旋轉,其它3個驅動用齒輪201也會同時旋轉。在圖22中可見齒輪106與驅動用齒輪201的嚙合狀態。
參照圖22,在驅動用齒輪201的中心開設有孔,該孔內穿有支承軸205,以保持著驅動用齒輪201旋轉自如。在驅動用齒輪201的下方即齒輪201上固定著同步皮帶輪202。而且,在結構設計上為使在固定于支承軸205上的扭矩限制器206上部形成的凸部與在驅動用齒輪201的下方形成的凹部相配合。因而,當驅動用齒輪201隨著齒輪106的旋轉而旋轉時,則配合在驅動用齒輪201上的扭矩限制器206就會旋轉,而支承軸205也會因此而旋轉。扭矩限制器206的配備目的是為了在支承軸205產生過載沖擊時起到緩沖作用。
在旋轉盤101的略上方,通過各將其一端固定在位于中央部位的保持體112上,呈放射狀配置有由具有適度撓性的螺旋彈簧構成的棒狀彈性體103、103。由于保持體112始終處于靜止狀態而不進行旋轉,因此,當旋轉盤101旋轉并將牌10由投牌口4A(參見圖1)投入到旋轉盤101上且形成堆狀時,就會通過棒狀彈性體103將其牌10拔開,并使牌10向棒狀彈性體103一側集中,進行攪拌。這時牌10通過旋轉盤101的旋轉力自然而然地推向棒狀彈性體103,使其彎曲并隨其不斷地向外壁102緩慢移動。
下面參照圖4及圖5對用于拾取移向旋轉盤101外壁102側的牌的汲上機構200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雖然汲上機構200設有4個,但因4個汲上機構200在構造上完全相同,故在此僅對其中1個機構200進行說明。汲上機構200為用于拾取移到外壁102側的牌的機構,由用于靠磁力吸附牌10的圓柱旋轉體401和圓柱旋轉體驅動機構404構成。
首先,參照圖6及圖7對圓柱旋轉體401進行說明。圖6為圓柱旋轉體401的正視圖,圖7為圓柱旋轉體401的俯視圖。圓柱旋轉體401由長度(1L)即視圖上的高度尺寸略等于牌10長度的圓柱形合成樹脂材料構成,在其1側端面至相當于牌寬度部分的長度(1S)位置上形成槽401A。在圓柱旋轉體401的圓柱面部位有2處等間距的吸附面401B,該吸附面401B按等同于平臥牌的面積削成平面,在其中心部位埋設有磁鐵401C,埋設深度為緊靠吸附面401B埋設。
在圓柱旋轉體401上形成有內側邊緣帶錐度幅寬比較窄的凸緣部401E,并在凸緣部401E對應吸附面401B的部分形成與上述吸附面401B為同一平面的缺口401F,該缺口401F的后端稍微留有坡度部401D。
再重新參照圖4及圖5,在圓柱旋轉體401的中心裝配有旋轉軸405,使圓柱旋轉體401固定于該旋轉軸405上,該旋轉軸405靠將圓柱旋轉體401挾于中間的導向構件501和設在對側固定側壁的基座(不做圖示)支承著,使其旋轉自如。
在固定著圓柱旋轉體401的旋轉軸405上以固定形式裝配有同步皮帶輪405A。另外,在驅動齒輪201的上方設有另一個旋轉軸406,在該旋轉軸406上又以固定形式裝配有同步皮帶輪406A。旋轉軸405的同步皮帶輪405A與旋轉軸406的同步皮帶輪406A通過同步皮帶407連接著,而旋轉軸406則借助支承軸205與傘齒輪408連接著。此處在結構設計上為當驅動用齒輪201旋轉一周時,則圓柱旋轉體401也旋轉一周。如向旋轉盤101內所視,圓柱旋轉體401突出著,且圓柱旋轉體401與旋轉盤101之間保持著比牌10厚度稍大程度的間隙,以便能夠靠埋設在圓柱旋轉體401內的磁鐵401C(參見圖6、圖7)將通過其間平臥狀牌10吸附上,而對牌進行拾取。
關于埋設在圓柱旋轉體401內磁鐵401C的極性與埋設在牌10內磁鐵11的極性關系方面,規定為以牌10的字面朝上狀態吸附在圓柱旋轉體401上。比如當以牌10的字面側為S極時,則在吸附面401B側埋設的各磁鐵在吸附面側應為N極。
對于上述吸附在圓柱旋轉體上的牌10,為能達到對其可否拾取進行控制,在靠近圓柱旋轉體401的圓柱面處,設有進入口開閉機構450。
進入口開閉機構450,其結構為為使擋板451可處在允許牌10進入的開位置或禁止牌10進入的閉位置上,擋板451借助聯桿機構452與電磁線圈453連接。
參照圖8對進入口開閉機構450進行說明。擋板451為板狀構件,組裝在支承軸454上,并保持擺動自如(參見圖5)。并且,在擋板451上還借助聯桿機構452連接著用于驅動擋板451開閉的電磁線圈453。如圖5及圖8所示,在擋板451的上部設有套管455,套管455通過穿通導向構件501和設在相反側的側壁之間的支承軸454支承著檔板451,保證其擺動自如。聯桿機構452的短聯桿456的下端456A支承在導向構件501上,并保持擺動自如;在上端456B上設有支軸457,支軸457以適當的深度嵌入擋板451內。在電磁線圈453的柱塞453A上設有螺旋彈簧453B,始終保持使長聯桿458推向前方。因此,當向電磁線圈453通電時,長聯桿458就會被拉向電磁線圈453側,擋板451便向電磁線圈453側回轉,定位在禁止牌10進入的閉位置上。另外,當中止向電磁線圈453通電時,長聯桿458就會被螺旋彈簧453B推向前方,擋板451便向離開電磁線圈453的方向回轉,定位在允許牌10進入的開位置上。
在這里,參照圖3對牌10由旋轉盤101至汲上機構200移動的狀態進行說明。設在旋轉盤101下面的翻牌用磁鐵104在極性規定上要使字面朝下的平臥牌能翻轉過來。就上述的例子而言,為將S極朝上側設置。通過該翻牌用磁鐵104的作用,使在旋轉盤101的周邊附近移動的牌中字面朝下的牌10,在該翻牌用磁鐵104的上頭受到排斥力而翻轉過來,這樣,字面便朝向上側了。
在靠近圓柱旋轉體401側,距旋轉盤101比牌厚度稍高的位置上設有由外壁102向內側隆起的彎曲狀障礙壁113;對于在旋轉盤101的周邊移動的牌10中平臥牌來說,使其可較容易地在障礙壁113下通過,而字面朝向側面的站立牌則會受到該障礙壁113的妨礙而跌倒,或者以站立牌狀態沿著彎曲邊緣移動。這樣,字面朝上的牌10就會到達圓柱旋轉體401下方。
參照圖9對汲上機構200由旋轉盤101拾取牌時的一系列動作進行說明。當圓柱旋轉體401的吸附面處于與旋轉盤101面相向的狀態時,若在旋轉盤101上字面朝上載放的牌10進入到旋轉盤101與圓柱旋轉體401的吸附面401B之間,則在埋設于圓柱旋轉體401內吸附面401B下方的磁鐵401C與牌10內的磁鐵11之間,就會產生磁吸引力作用,從而將牌10吸附在吸附面401B上。而將牌10吸附在其吸附面401B上的圓柱旋轉體401則會通過向X方向旋轉,對牌10進行拾取。
下面,對用于使通過汲上機構200拾取的牌10沿縱長方向整列的整列機構進行說明。整列機構500由導向構件501與誘導路504構成。在結構設計上為使通過汲上機構200拾取的牌10通過導向構件501改變方向,以便向其縱長方向行進,同時被送入誘導路504內。
參照圖10及圖11,對以各種角度吸附在吸附面401B上的牌10通過整列機構500使其向縱長方向排列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雖然在靠近導向構件501的入口處脫出吸附面401B的側面與導向構件前端502接觸會受到阻力,但是埋設于牌10內的磁鐵11的中心將受到埋設于圓柱旋轉體401內的磁鐵401C的中心吸引,使其一面旋轉著一面改變方向,于是該側面便與導向構件501的內壁面501A成平行狀態,從而進入到整列機構500的內部。
圖10為牌的長邊側面與導向構件前端502接觸情形的示意圖,表示牌10以縱長的狀態進入整列機構500的內部。以該狀態進入的牌10經過在導向構件501的中途預留的缺口503到達上部。導向構件501的內壁在靠近上部的部分平緩地引向外側,牌10在向外側調轉方向的同時,將越出吸附面401B。當牌10的中心經過最高點時,雖然牌10會向下方改變方向,但是這時牌10的前頭部分已到達誘導路504的入口附近。誘導路504由兩側圍在導向構件501與側壁之間的斜面構成,如圖所示,斜面前端的一部分向槽溝401A內突出著。通過導向構件501使由吸附面401B向外側脫離出去的牌10的前端跨過該斜面的前端,而進入到誘導路504內。
圖11為牌10短邊側面接觸導向構件502情形的示意圖。雖然牌10的短邊側面接觸導向構件前端502與圖10的情形同樣會進行旋轉,但是牌10在跨過傾斜部401D的形態上為以橫長狀態進入內部。這時,由于埋設于牌10內的磁鐵11的中心脫離埋設于圓柱旋轉體401內的磁鐵401C的中心而偏向外側,因此牌10會在內側受到吸引力,于是該側面便以與導向構件501的內壁面501A對接的狀態進入整列機構500的內部。
當牌10的中心到達缺口503時,由于與內壁對接著的側面受到阻擋,因此牌10便會以缺口前端505為中心進行旋轉,牌10的一部分則進入缺口503內。這時,通過傾斜部401D,使略微浮起的牌10的一端在傾斜部401D上滑落,加速牌10的旋轉。另外,因為傾斜部401D只是用于輔助旋轉的,所以也可不必特別設置。當牌10以該狀態進一步前進時,牌的長邊側面就會與缺口后端接觸而再度旋轉,使長邊側面緊靠在導向構件501的內壁面501A上前進。如上所述,牌10以各種角度吸附在圓柱旋轉體401上后,都會通過整列機構500控制其一定的方向。
如圖4、圖5、圖9所示,在靠近導向構件501的頂點設于內壁上的孔內設有由反射式光敏元件構成的入口傳感器403,通過入口傳感器403以電的形式檢測到牌10的進入。并且,在結構上設計如下由圓柱旋轉體401送上來的牌10在靠近圓柱旋轉體401的頂部被誘導路504的一端504A捉拿,并隨著圓柱旋轉體401的旋轉,由吸附面401B上將其剝離,然后朝向下方通過自重沿著傾斜的誘導路504自然落下,并朝向分配機構600前進。
在誘導路504的延長線上設有由電磁線圈與一端靠軸支承使其旋轉自如的可動片601構成的翻牌機構650。翻牌機構650是用來使牌10翻轉的,靠電磁線圈620驅動的可動片601通常處于圖示的位置。在結構設計上如下可動片601內埋設有磁鐵602,使字面朝下落下來的牌10通過磁鐵602吸引停止在可動片601上。關于翻牌機構的工作原理,以后加以敘述。
下面,對分配機構加以說明。分配機構600是用于使通過翻牌機構650由整列機構500送過來的牌10有選擇地送入到以后將詳細說明的載置部701的下載置臺702或上載置臺703任意一方的機構。分配機構600具有為使牌移動所必需的圓盤旋轉體603及其驅動機構,以及用于控制牌的軌道的分配板604及其驅動機構。
參照圖12對圓盤旋轉體603加以說明。圓盤旋轉體603具有圓柱形的基部605,在基部605的側面形成有呈法蘭狀的薄板606,在薄板606上又進一步等間隔地配置有2個厚度與基部605同樣程度的棒狀推板607,基部605的中心緊固在支軸406(參照圖5)上。
下面,參照圖13對分配板604進行說明。分配板604具備與圓盤旋轉體603的基部605(參見圖12)同半徑的扇形基部608,在延長設置于扇形基部608一端的平板狀基部609上,如圖所示,形成有側壁610及上板611,同時在圖示的位置還設有牌托612。在基部608的中心形成有孔613,將支軸406(參見圖5)貫穿于孔613內,于是分配板604便靠支軸406支承著,并使其旋轉自如。
在此一并參照圖4,圓盤旋轉體603的薄板606與分配板604的側壁610之間的間隔保持在比牌寬度稍大的程度。并且,在結構設計上如下分配板604借助彈簧630,使其平時朝向下側,同時又借助聯桿615與電磁線圈614連接著,可以通過驅動電磁線圈614使牌的出口改為朝向上方,以便可以將牌10分放到配置于前方以后將要敘述的推出機構700的載置部701的下載置臺702或上載置臺703上的任意一方。
對通過具有上述結構的分配機構600所進行的分牌工作原理加以說明。在圖13中表示了分配板604朝向下載置臺702時的狀態,并出示了拾取途中的牌10和位于誘導路504上的牌10以及后端被棒狀推板607推著移送中的牌10。在這里還表示出了磁鐵401C與棒狀推板607的相位關系大致為90度的狀態。
在圖14中表示了原本在圖13上被棒狀推板607推著的牌10被推入到下載置臺702上時的狀態,這時,曾在誘導路504上的牌10被可動片601內的磁鐵602所吸引,而曾在拾取途中的牌10則被拾取至圓柱旋轉體401上部。
圖15及圖16是用來說明分配板604朝向上載置臺703時牌的移送狀態的。在圖15上,位于可動片601上的牌10被棒狀推板607向上推其后端的下側,使其由磁鐵602上被剝離,并在分配板604的平板上基部609上被推出。然后接下來是,如圖16中所示,牌10在平板上基部609上被推板607向前方推著前進,進一步向前推,就會使牌10的前端前進到上載置臺703上的中心,這時則被載置部701的上壁704內S極朝下埋設的磁鐵705所吸引,并被載放到上載置臺703上的指定位置。
下面,參照圖17至圖19,對在進入分配機構600之前通過翻牌機構650使牌10翻轉時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首先,在圖17中,當牌10被圓柱旋轉體401所拾取,并通過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牌10被拾取時,電磁線圈410則響應其檢測結果而開始工作,使檔板402處在禁止牌10通過的閉位置。即當通過翻牌機構650使牌10翻轉時,應該翻轉的牌被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對其做出響應,使進入口開閉機構450工作,將檔板402切換至閉位置。這時,翻牌機構650的電磁線圈620開始工作,可動片601則向圖示的位置后退,置于誘導路504的下方,從而形成間隙616。在這種狀態下,檔板402被設于開位置,在拾取牌10的誘導路504上滑落下來的牌10就會落入間隙616內。
圖18表示落入間隙616內的牌10被牌托612接住的狀態。如圖18所示,牌托612在結構設計上如下當右肩朝上傾斜著接住牌10時,牌10處于向左傾斜的靜止狀態。另外,也可以輔助性地在分配板604的扇形基部608里側的適當位置上埋設磁鐵。
圖19表示載放于牌托612上的牌10通過棒狀推板607以字面10B朝上的狀態沿扇形基部移送的情形。牌10被以字面朝上的狀態移動過去,將會成為懸賞牌。雖然該牌10其后在平板狀基部609上移動,將被載放于下載置臺702上,但是關于牌10由平板狀基部609向下載置臺702的移動原理,因曾與采用圖13及圖14說明的內容完全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如上所述,牌10由分配機構600載放到推出機構700的載置部701的下載置臺702上或上載置臺703上。參照圖4,通過分配機構600所分配的牌10,由分配機構600移送到設在牌10行進方向上的推出機構700。
圖20為推出機構700的載置部701的斜視圖,圖21為推出機構700的斜視圖,圖22為推出機構700的正視圖。參照圖13、圖20~圖22,對推出機構700進行說明。
推出機構700由載置部701與推出部730構成。推出機構700的載置部701具有雙層結構部,其雙層結構部備有用于載放牌10的下載置臺702和上載置臺703;在下載置臺702及上載置臺703的端頭設有起擋墻作用的側壁706。其結構為被板狀推片607推入任意載置臺702、703上的牌10,又被側壁706檔住。在上載置臺703的上方,余出比牌10厚度部分大一些間隔,設有上壁704。這樣一來,在載置部701上就形成了用于容納牌10的上部空間471和下部空間742。
在上部空間741中,通過分配機構600,經與側壁706相向的開口將牌10推入上部空間741內,并載放到上載置臺703上。
在下部空間742中也是同樣,通過分配機構600,經與側壁706相向的開口,將牌10推入下部空間742內,并載放到下載置臺702上。側壁706內設有反射式光敏元件707及708,載放于下載置臺702上的牌10靠反射式光敏元件707檢測,而載放于上載置臺703上的牌10則靠反射式光敏元件708檢測。
在位于牌10進入方向的左側與載置部701鄰接設有推出部730。推出部730具有上側推入板709及下側推入板710,推入板709及710分別與上部空間741及下部空間742相向安裝在L形連接臂712的一端,連接臂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動件711上。滑動件711鑲嵌在保持水平的支承棒713上,使其水平滑動自如;另一方面,在連接臂712的下側設有滾輪714,以便保持連接臂712的水平運動,同時,如圖22所示,安裝著各推入板709、710的連接臂712的一端貫穿在與載置部701保持水平的支承棒712A上,以便抑制推入板709、710的側向振擺。(參照圖9)在這里一并參照圖4,在驅動用齒輪201的上方等間距配置兩個滾輪715的旋轉板716被緊固在支軸205上;另一方面,在滑動件711的下方突起形成抵板717,在滾輪715沿箭頭方向旋轉并與抵板717接觸的期間,滑動件711向虛線所示的位置前進。在滑動件711的上部有復位彈簧718,在滾輪715離開抵板717的同時,滑動件711退回原來位置。在結構設計上如下滾輪715與棒狀推板607的相位關系為,當棒狀推板607剛將牌10推入下載置臺702上不久,其棒狀推板607大致保持水平時,滾輪715便與抵板717接觸。
因為推出機構700正是如上述那樣構成的,又因為載放于上載置臺703上的牌10在剛被推入上載置臺703上后不久,上側推入板709便沿著X方向(參照圖22)水平移動,并前進至虛線所表示的位置,所以牌會由上載置臺703上的上部空間741內脫出,并由推出機構700推出。在牌10被載放到下部空間742內的下載置臺702上的場合,因為牌10剛被推入下載置臺702上后不久,下側推入板710便沿著X方向水平移動,并前進至虛線所表示的位置,所以牌將由下載置臺702上的下部空間742內脫出,并由推出機構700推出。
如圖22所示,為了依次接收到由推出機構700推出的牌10,并使其排成列,在推出機構700的牌10推出側設有待機機構800。
參照圖22對待機機構800加以說明。待機機構800是用于當一度被載放到載置臺701上的牌10被推出部730推出時,接收該推出的牌10,并依次使其形成單層或雙層配列,由此而形成所需要的發牌配列牌組或雙摞配列牌組后使其事先待機的機構。待機機構800由形成單摞發牌配列牌組的發牌臺801及形成雙摞配列牌組的待機臺802構成,待機臺802與以后將要敘述的驅動機構連接著。當待機臺802位于始點位置(通常位置)時,待機臺802與下載置臺702處于同一水平面,或比其略低的水準。另一方面,發牌臺也與以后將敘述的驅動機構連接著,當發牌臺801位于始點位置(通常位置)時,則發牌臺801靜止在與上載置臺703同一水平面上,或比其略低的水準上。
被分放在推出機構700的下載置臺702上的牌10,又被下側推入板710推出,向與下載置臺702鄰接的待機臺802上移動。然后,當后面的牌10被載放到下載置臺702上,并被下側推入板710推出來時,先放在待機臺802上的牌10則被后面的牌10所推,僅向圖22的方向,即下側推出板710的推出方向前進一個牌部分的距離。由于上述動作要按所需要的次數反復進行,所以被分放于下載置臺702上的牌10,在待機臺802上,首先按需要的牌數如數排成第1段列。
這樣,當第1段列排列完畢時,待機臺802則下降至相當于牌10厚度部分的距離,然后與上述完全一樣,在第1段列的牌10上,用于排列第2段列的牌10被下側推入板710依次由下載置臺702中推出。載放于第1段列的牌10之上的牌10,在緊接著推撞過來的牌10作用下,在第1段列的牌上,向下側推入板710的推出方向移動。該動作按照所需要的次數反復進行后,在第1段列的牌10上排成了第2段牌10的段列,使其形成所需要的雙摞配列牌組。
另一方面,被分放于上載置臺703上的牌10,被上側推入板709推出,向發牌臺801上移動。然后,當下一個牌10被載放到上載置臺703上,并由上側推入板709推出時,先載放到發牌臺801上的牌10,被接著推出來的牌10推撞,僅向上側推入板709的推出方向移動一個牌部分的距離。由于該動作要按所需要的次數反復進行,所以被分放于上載置臺703上的牌10,將在發牌臺上進行排列,并根據所需要的數以單層單列的形式排成一個段列,使其形成所需要的發牌配列牌組。通過以上說明可知,用于將由整列機構500送出的牌10送到發牌臺801(第1臺)上或待機臺802(第2臺)上任意一方的選擇送給機構,由分配機構600及推出機構700所構成。
由于上述的待機臺802不僅用于接收由推出機構700推出的牌,而且還將在待機臺802上形成雙摞配列牌組,并將其移放到以后將要敘述的升降臺901上,所以在結構設計上是可以升降的。另外,發牌臺801在結構上設計如下當待機臺802向上方移動時,會做回轉運動,以免妨礙向待機臺802上方的移動。
參照圖23、圖24對用于使待機臺802升降的結構進行說明。待機臺802于下面2處固定在長方體狀的保持構件803上,設在該保持構件803中間的導向孔貫穿于垂直豎立在座板115上的支承軸804中,保持構件803則靠此支承待機臺802,使其上下滑動自如。在保持構件803的下方側面形成橫槽805,在該橫槽805內配合有設在搖臂806一端的滾輪807。
搖臂806支承在設于將座板115彎曲成日語假名“コ”字狀的側板840上的固定軸808上,同時通過側翼彈簧809向下方斜拉著。在搖臂806的上方設有貫穿座板115的側板并使其旋轉自如地支承著的凸輪軸810。在搖臂806的另一方端部設有滾輪811,滾輪811在設置上要能與配置在凸輪軸810上的凸輪812接觸上。
凸輪軸810通過齒輪813、814與驅動電機815連接著,當起動驅動電機815使凸輪軸810旋轉一周時,待機臺802則在圖中以虛線和實線所表示的位置之間上下運動1次。另外,在凸輪軸810的一側端部,為了檢測回轉角并對驅動電機815進行停止控制,還配置有帶缺口的傳感器板816和光電管818a~818c,根據由這3組傳感器檢測出的凸輪軸810的回轉角,可檢測出待機臺802的始點位置、下降位置,以及上升位置。
下面參照圖24及圖25對發牌臺801的回轉運動進行說明。發牌臺801固定在靠設于座板115的側板840上的固定軸820支承并使其回轉自如的搖臂821的前端。搖臂821靠彈簧822斜拉著,在搖臂821的另一側端部設有滾輪822,與設在凸輪軸810上的凸輪812接觸著,當使凸輪軸810沿箭頭方向旋轉一周時,則發牌臺在虛線和實線所示的位置之間往復回轉運動一次。
這樣一來,因為要通過1根凸輪軸810旋轉1周來使待機臺802進行垂直往復運動和使發牌臺801進行回轉往復運動1次,所以下面要對凸輪軸810與凸輪812的關系進行說明。
當凸輪軸810位于始點位置時,待機臺802則象上述那樣處在下載置臺702的高度位置,而發牌臺801則處在上載置臺703的高度位置。當在待機臺802上形成第1段列(下列)的段列牌時,將啟動驅動電機815,使凸輪軸810沿箭頭方向旋轉,并使待機臺802下降。而發牌臺801則保持在下降位置。光電管818b在待機臺802下降到1個牌部分的下降位置上檢測到傳感器板816的缺口起始端后,使驅動電機停止。于這種狀態,在待機臺802上形成第2段列(上列)的段列牌。并于這種狀態,在發牌臺801上形成發牌,而在待機臺802上形成雙摞牌。
通過以上說明可知,由分配機構600、推出機構700以及待機機構800構成用于事先使由整列機構500送出的牌10在第1臺即發牌臺801上形成發牌配列牌組并使其在此待機,使由整列機構500送出的牌10在第2臺即待機臺802上形成雙摞配列牌組并使其在此待機的配列牌組形成/待機機構。
這樣一來,在結構上,便可使在發牌臺801上形成并進行待機的發牌配列牌組和在待機臺802上形成并進行待機的雙摞牌配列牌組,通過起移載作用的推板機構1000有選擇地將其移放至升降機構900的升降臺901上。
由圖3可知,為了接收在起到上述功能的發牌臺801、待機臺802上形成的發牌配列牌組或雙摞配列牌組,并使其上升到天板4的水平面上,在發牌臺801、待機臺802的近旁設有升降臺機構900,以及推板機構1000。若一并參照圖26,則為表示發牌臺801、待機臺802及升降臺機構900、推板機構1000結構的簡圖。
在圖26中出示了在發牌臺801及待機臺802上尚未形成任何配列牌組時的狀態。在發牌臺801、待機臺802的主體2的中心側設有可升降的升降臺901;在發牌臺801的主體2的周邊側則設有包括可前后水平移動的推板1004的推板機構1000。
圖27為升降臺機構900的斜視圖,圖28為升降臺機構900的正視圖。參照圖24、圖27、圖28對升降臺機構900進行說明。在L字狀的升降臺901的大致中間固定有保持構件902。在保持構件902中設有導孔,因為該導孔貫穿在垂直固定于座板115上的支軸903中,所以保持構件902及升降臺901可沿著支軸903上、下運動。在保持構件902與座板115之間設有拉簧904,通過拉簧904使升降臺901始終保持朝座板115的方向斜拉著。
在保持構件902的下方貫穿于支軸903上設有滑動構件906,在滑動構件906的背面左右對稱形成有長孔槽905,在滑動構件906一側的側面前后方向形成有橫槽964。于滑動構件906的兩側,分別在前端配有滾輪907的搖臂908固定在保持構件909上,該保持構件909靠固定銷910支承,使其旋轉自如。保持構件909前端的滾輪911在設置上,為嵌入滑動構件906的長孔槽905內,當使滑動構件906升降時,則與其連動,以便使升降臺901可以上、下運動。
圖29為滑動構件906的驅動機構說明圖。當參照圖24及圖29對滑動構件906的驅動機構進行說明時,則該驅動機構設在與滑動構件906鄰接設置的“コ”字狀板金件960上,在上述“コ”字狀板金件960的側面由凸輪軸1010支承著,使其旋轉自如。該凸輪軸的一端與驅動電機912直接耦合設置,在凸輪軸1010上配置有升降臺驅動用凸輪1011。
在升降臺驅動用凸輪1011的下方,通過設于板金件960側面間的保持軸1007支承著搖臂961,使其回轉自如。在搖臂961的前端設有滾輪962、并在中間設有滾輪963,滾輪962嵌入橫槽964內,而滾輪963則與凸輪1011接觸著。在凸輪的另一端設有帶缺口的傳感器板965,通過光電管966檢測到其缺口來操縱驅動電動912旋轉一周。滑動構件906在結構設計上是通過驅動電機912進行上、下運動的,而升降臺901因與滑動構件906的升降連動也會進行上、下運動。
圖30為用來說明用于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升降臺機構900的升降臺901上,使發牌臺801上形成的發牌配列牌組,或待機臺802上形成的雙摞配列牌組推出,并使其移動的推板機構1000的正視圖,參照圖24、圖30對推板機構1000進行說明。
“コ”字狀固定板1001固定于座板115的側面840上方(參照圖26)。如圖3所示,在該固定板1001上設有1對支承軸1051。在這一對支承軸1051上貫穿有帶直槽1002的滑板1003,使其水平往復滑動自如。如在圖26中所示,斷面為L狀推板1004的上面中間部位隆起,形成T字狀,將該隆起的部位固定在滑板1003上,同時在兩側,位于推板1004和固定板1001之間設有一對側翼彈簧1005。
搖臂1006由保持軸1007所保持著,在一端設有滾輪1008。滾輪1008在設置上,與在滑動板1003上形成的直槽1002接觸著。設在搖臂另一端的滾輪1009則與在凸輪軸1010上與凸輪1011相鄰設置的凸輪1012接觸著。并且,當使上述的驅動電機912旋轉一周時,則推板1004在虛線所示的位置和實線所示的位置之間進行水平往復運動1次。
這樣一來,就等于是靠1根凸輪軸1010旋轉1周,而使升降臺901進行垂直往復運動和使推板1004進行水平往復運動的,因此在升降臺驅動用凸輪1011與凸輪1012的關系上,其結構設計如下啟動驅用電機912,使位于天板4的高度位置上的升降臺901下降至所規定的下降位置,在此狀態下,使位于后退位置的推板1004前進,對配列牌進行移載,當移載完畢,推板1004開始后退時,再使升降臺901上升,并將配列牌向天板上推出;當升降臺901到達天板4的位置,而推板1004達到后退位置時,則使驅動電機912停止工作。
在結構設計上,要使待機機構800、升降臺900、推板機構1000能實現上述動作。參照圖23~圖25對在發牌臺801上的發牌向天板4上移動之后,待機臺802上的雙摞牌上升至天板4上的高度位置時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首先使驅動電機912旋轉一周,以便驅動升降臺900和推板1004,當將發牌臺上的發牌推出至天板4上時,驅動電機815則開始啟動,于是,凸輪軸810便沿箭頭的方向旋轉。
通過凸輪軸810的旋轉,發牌臺801便后退至圖中虛線所示的位置,并保持其狀態,在這期間,位于所規定的下降位置的待機臺802則開始上升。當待機臺802上升至升降臺901下降位置的高度位置時,光電管818c則檢測到傳感器板816的缺口,并響應其檢測,使驅動電機815停止工作。
在這種狀態下,驅動電機912再度旋轉一周,升降臺901和推板1004又被驅動,于是雙摞配列牌組就又被推出至天板4上。當凸輪軸1010復位至始點位置后,驅動電機815又一次運轉時,待機臺802則通過其運轉開始下降。
正當待機臺802脫離發牌臺801的移動軌跡時,發牌臺801便開始向始點位置復位,在發牌臺801及待機臺802復位至始點位置的位置上,光電管818a會檢測到傳感器板816的缺口,響應其檢測,驅動電機815便會停止工作。另外,理所當然,當不進行發牌時,則并不進行發牌的移載/上升工作。
圖31為表示自動麻將桌1的控制系統結構的方塊圖。在自動麻將桌1中設有實施控制運算用的運算裝置30,用于響應來自對操作用的各種開關以及牌10的位置、各構件的位置等進行檢測的傳感器的輸出,對驅動各種部件用的電磁線圈或電機進行控制,使其完成所需要的動作。運算裝置30由采用微機的數據處理裝置構成,預存有為實施上述各種控制所需要的各種控制程序。
在自動麻將桌1中,于東、南、西、北各莊分別設有1組由拾取上述牌10至形成發牌配列牌組及雙摞配列牌組并將其提升到天板上的一系列機構。在圖31中,出示了東莊采用兩個輸入輸出接口41、42使輸入輸出信號輸入輸出到運算裝置30內的詳細結構,對于其它各莊也是同樣。
使檔板回轉用的電磁線圈453、入口傳感器403、翻轉機構用的電磁線圈620、分配板用的電磁線圈614、以及設置在上、下載置臺上的反射式光敏元件707、708皆通過接口41與運算裝置30連接著。
升降臺用的驅動電機912及光電管966、待機臺用的驅動電機815和3個光電管818a、818b、818c皆通過接口42與運算裝置30連接著。
另外,在運算裝置30上還連接有其他4個輸入輸出接口43、44、45、46,在結構安排上要使運算裝置30能夠分別向各輸入輸出接口43~46輸入輸出各自所需要的輸入輸出信號。
天板開關51及驅動汲上機構以及旋轉盤的驅動電機204通過輸入輸出接口43與運算裝置30連接著。另外,玩法選擇開關52、玩法顯示器53、懸賞牌有/無選擇開關54、發牌有/無選擇開關55皆通過輸入輸出接口44與運算裝置30連接著。
在輸入輸出接口45上連接有蓋開閉電機56、開傳感器57、閉傳感器58,這些電機及各傳感器皆通過輸入輸出接口45與運算裝置30連接著。啟動開關6A、啟動指示燈59,以及其它各種開關、指示燈、傳感器等皆通過輸入輸出接口46與運算裝置30連接著。
在圖32中出示了用于說明有關雙摞配列牌組(以下往往只稱雙摞牌)形成并向天板上推出的控制動作流程圖。
當處理開始時,在步驟S1中識別啟動開關6A是否設定為ON。若啟動開關6A未設定為ON,則在OFF這一場合,再一次實施步驟S1。若啟動開關6A設定為ON,則進入步驟S2。
在步驟S2中,當進行了打開投牌口4A的處理之后,要在步驟S3中識別啟動開關6A是否設定為ON。若啟動開關6A沒設定為ON,則在OFF這一場合返回到步驟S3。當啟動開關6A設定為ON的場合,則進入步驟S4。
在步驟S4中進行將啟動指示燈59設定為OFF的處理,而在步驟S5中則進行關閉投牌口4A的處理。接著,在步驟S6中,則將事先形成并待機的雙摞牌向天板4上推出,而在步驟S7中則進行使利用在步驟S2中取入的牌形成雙摞牌的處理。
在步驟S8中識別雙摞牌形成處理是否完畢,當雙摞牌形成處理尚未完畢時,則步驟S8的識別結果為NO,返回到步驟S7。當雙摞牌形成處理已完畢時,則步驟S8的識別結果為YES,進入到步驟S9,并在此進行將顯示準備完畢的啟動指示燈59設定為ON的處理,然后返回到步驟S1。
在圖33中出示了用于說明形成有懸賞牌的雙摞牌形成并向天板上推出時的控制動作流程圖。
當處理開始時,則在步驟S21中識別啟動開關6A是否為ON。當起動開關6A為OFF這一場合,則返回到步驟S21,當起動開關6A為ON時,則進入步驟S22。
在步驟S22中進行打開投牌口4A的處理,而在步驟S23中則識別啟動開關6A是否為ON。當啟動開關6A為OFF時,則返回到步驟S23,當啟動開關6A為ON時,則進入步驟S24。
在步驟S24中進行將啟動指示燈59設定為OFF的處理,而在步驟S25中則進行關閉投牌口4A的處理。在步驟S26中進行將雙摞牌向天板4上推出的處理,而在步驟S27中則采取隨機數決定懸賞牌的位置。在步驟S28中進行在形成雙摞牌的同時將懸賞牌配置在其中的處理。由于采取隨機數在處理上具有偶然性,所以是很理想的。在以下將要說明的各種處理及切換等方面也都是采取隨機數,以期望能得到同樣的效果。
在步驟S29中識別形成配置有懸賞牌的雙摞牌的處理是否完畢。當形成配置有懸賞牌的雙摞牌的處理尚未完畢時,則步驟S29的識別結果為NO,返回步驟S28。當形成配置有懸賞牌的雙摞牌的處理完畢時,則步驟S29的識別結果為YES,進入步驟S30。在步驟S30中進行將啟動指示燈59設定為ON的處理,并返回步驟21。
圖34為用于說明依次將發牌配列牌組(以下往往只稱發牌)以及雙摞牌推出至天板4上時的工作過程流程圖。
當處理開始時,在步驟S41中識別啟動開關6A是ON還是OFF。當啟動開關A6為OFF時,則返回到步驟S41,而當啟動開關6A為ON時,則進入到步驟S42,并在此進行打開投牌口的處理。
在步驟S43中識別啟動開關6A是ON還是OFF。當啟動開關6A為OFF時,則返回到步驟S43。當啟動開關6A為ON時,則進入到步驟S44,并在此關閉投牌口4A。
在步驟S45中進行將發牌向天板4上推出的處理,在步驟S46中識別啟動開關6A為ON還是OFF。當啟動開關6A為OFF時,則返回到步驟S46,當啟動開關6A為ON時,則進入到S47。
在步驟S47中將啟動指示燈59設定為OFF,在步驟S48中進行將雙摞牌向天板4上推出的處理。在步驟S49中進行采取隨機數決定出懸賞牌的處理,在步驟S50中進行采取隨機數決定發牌開始時間的處理。在步驟S51中進行與形成發牌及雙摞牌同時將懸賞牌配置其中的處理。
在步驟S52中識別與形成發牌及雙摞牌同時將懸賞牌配置于其中的處理是否完畢,當與形成發牌及雙摞牌同時將懸賞牌配置于其中的處理尚未完畢時,則步驟S52的識別結果為NO,返回步驟S51。當與形成發牌及雙摞牌同時將懸賞牌配置于其中的處理完畢時,則步驟S52的識別結果為YES,進入步驟S53。
在步驟S53中將啟動指示燈設定為ON,返回步驟S41。
下面對麻將桌1的動作進行說明。參照圖1及圖35對麻將桌1設定為4人用(136張牌)、無懸賞牌、無發牌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圖35為表示這時雙摞牌配列的俯視圖。行牌結束后所使用的牌在天板上雜亂無章地散放著,則另一副牌正在以雙摞配列狀態在主體2內待機。在這一狀態下,配置于天板4中間的啟動開關6A內的照明燈(啟動指示燈59)亮起,表示可進行麻將桌1的使用操作了。
當使用者操作啟動開關6A時,則天板4中間的投牌口4A被打開,使用者將使用完的牌10由投牌口4A投入到主體2的內部。另外,因為當進行開關操作的同時,驅動電機204開始運轉,則攪拌機構100設為工作狀態,所以向主體2內投入的牌10便在旋轉盤101上緩緩地向外側擴散。拌隨著攪拌機構100的運轉,汲上機構200、整列機構500、分配機構600、以及推出機構200也同時開始工作,而位于汲上機構200入口的檔板451則被關閉,以禁止牌10的拾取。
當使用者再次操作啟動開關6A時,則驅動電機912進入工作狀態,將雙摞牌推升至天板4上。在該動作完畢的同時,驅動電機815開始工作,發牌臺801及待機臺802則停止在始點位置。當啟動開關6A內的照明燈熄滅,表示不可以操作的同時,則檔板451開始工作,轉換為開狀態,使拾取牌成為可能。
旋轉盤101上的牌10一面被攪拌一面緩緩地向周邊移動。在周邊移動中的牌10中字面朝下的牌,受翻牌用磁鐵104排斥而翻轉,使其字面朝上。另外,即使是字面朝向側面的站立牌,也會根據其狀態受到回轉力,而改為字面朝上的狀態。字面朝向側面的站立牌10,隨著攪拌機構100的攪拌動作,逐漸改為平臥狀態。這樣,沿旋轉盤101的周邊移動的牌10,將到達障礙壁113,這時,平臥牌會由下方擠過去,另一方面站立牌則會撞到障礙壁而翻倒,或保持著站立狀態沿著障礙壁移動。
當旋轉中的圓柱旋轉體401的吸附面401B處于下降位置時,則在其下方移動中字面朝上的牌10很容易被吸附,而被拾取到上方。吸附在圓柱旋轉體401上的牌10,經由導向構件501使其統一為縱長方向,而被拾取到上方,同時通過入口傳感器403檢測,進行計數。
當被拾取的牌10進入誘導路504,并被從吸附面401B上剝離,在誘導路上滑行后,將受到可動片601吸引而停止。可動片601上的牌10被正在旋轉著的棒狀推板607所推,由磁鐵602上剝離,同時沿著分配板604的扇形基部608前進,在棒狀推板607大致呈水平狀態時,則牌10被送入到下載置臺702上。
下載置臺702上的牌10靠設在側壁706內的反射式光敏元件707檢測。當棒狀推板607將牌10推入到下載置臺702上之后,稍遲片刻,下側推入板710便開始前進,將下載置臺702上的牌10推入到待機臺802上去。這樣一來,牌10便一個接一個地被推入到待機臺802上去,形成第1段列的配列牌。
另外,當通過設在汲上機構200入口的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第17張牌時,則入口的檔板451便受到控制,以禁止牌10的拾取。當第17張牌的牌10到達下載置臺702,并被下側推入板710推入至待機臺802上這一情況被反射式光敏元件707檢測到時,則經過規定時間后(考慮到下側推入板710運動時間的數值),使驅動電機815啟動,待機臺802便下降至1個牌部分的高度。當靠光電管818b檢測到下降位置時,則驅動電機815停止,同時,當入口的檔板451被設定為開狀態,重新恢復牌10的拾取時,則再次進行牌的整列動作,并在待機臺802上形成第二段列的配列牌。
然后,當被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第34張牌時,則檔板451受到控制,禁止牌的拾取。當通過反射式光敏元件707,檢測到第34張牌的牌10被推入待機臺802上時,在考慮到下側推入板710的運動時間即規定的時間后,則驅動電機815被啟動,而待機臺802便開始上升;當光電管818c檢測到待機臺802的上升位置時,則驅動電機815停止。這樣一來,當全部的雙摞牌都已形成時,則驅動電機204停止,同時,啟動開關6A內的啟動指示燈59亮起,表示為待機狀態。
當在天板4上行牌結束,操作啟動開關6A打開投牌口4A,將牌10由投牌口A4投入到主體2內之后,再次操作啟動開關6A時,則投牌口4A復位至元位置,同時,使驅動電機912啟動,升降臺901開始下降,并通過推板1004使待機臺802上的雙摞牌移放至升降臺901上,當升降臺901上升,并由光電管818a檢測到雙摞牌上升至天板4上的位置時,則驅動電機912停止。
在動作結束的同時,驅動電機815開始工作,發牌臺801及待機臺802于始點位置上停止。在啟動開關6A內的啟動指示燈59被熄滅,表示不能操作的同時,檔板451工作,使拾取牌成為可能。如同上述的那樣,雙摞牌被推出至天板4上,于是便可開始進行下一局的行牌了。
下面,對在上述條件下使用懸賞牌的情況進行說明。由于一系列的動作都與上述的動作大致相同,所以只對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在操作啟動開關6A將待機臺中的雙摞牌向天板4上推出以前的動作上,與上述完全相同。在打開檔板451,開始拾取牌10之前,運算裝置30將事先采取隨機數決定懸賞牌的位置。另外,還可以決定不產生懸賞牌的位置。這是由于通常的麻將比賽要根據兩個骰子的點數決定懸賞牌的位置,因此照此形成的結構。在本例的4人用136張牌的場合,產生懸賞的部位在各莊上分別為第1~第10及第17,而懸賞牌的位置則為44。
麻將桌的四邊起有為方便起見規定的東、西、南、北這些名稱,例如,在此假設為通過控制裝置決定了于東的第5張上產生懸賞牌。若懸賞牌的位置一旦被決定,則設于入口的檔板451便被打開,開始拾取牌,并形成雙摞牌。對于不產生懸賞牌的莊,即南莊、西莊、北莊,則與前述動作同樣進行。
對于產生懸賞牌的東莊,因為產生懸賞牌為上摞,所以對于下摞的形成,則與上述動作同樣進行。當在待機臺802上形成第1段列,待機臺802下降至1個牌部分的高度之后,檔板451便被打開,恢復牌的拾取,并開始形成上摞的配列牌。
當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第21張牌(17+4)時,則檔板451一度關閉,牌的拾取被禁止。當通過反射式光敏元件707確認到第21張的牌10到達下載置臺702上時,則電磁線圈614開始工作,可動片601向后退,同時在重新打開檔板451,拾取1張第22張牌之后,再次關閉檔板451,以禁止牌的拾取。
然后,當通過反射式光敏元件確認到靠翻牌機構使字面朝上的牌10(懸賞牌)到達下載置臺702時,則使電磁線圈614的工作停止,并使可動片601返回到原位置,同時重新打開檔板451,進行牌的拾取。并且,當通過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第34張牌時,則關閉檔板451,禁止牌的拾取。對于以后方面,則與前述完全相同。
圖36為表示本實施例中的發牌模式的俯視圖,而圖37則為表示雙摞牌的配列模式的俯視圖。當行牌結束后所使用的牌雜亂無章地擺放在天板4上時,則另一副牌正在以發牌、以及雙摞牌的狀態在桌內待機。當為該狀態時,則位于天板4中央的啟動開關6A內的啟動指示燈59亮起,表明可以進行操作了。
使用者操作啟動開關6A,打開投牌口4A,將使用完的牌投入到內部。當再次操作啟動開關6A時,則啟動驅動電機912,使升降臺901下降,在通過推板1004將發牌臺801上的發牌移放到升降臺901上之后,則使升降臺901上升。當由光電管139檢測到發牌上升至天板4上的位置時,則使驅動電機912停止,同時啟動驅動電機815,使待機臺802上升;當光電管818c檢測到上升位置時,則使驅動電機815停止。在該狀態下,則啟動開關6A內的啟動指示燈59亮起,表明可進行將雙摞牌向天板4上推出的操作了。
當由各使用者確認所有發牌皆由升降臺901上被去掉后再次操作啟動開關6A時,則驅動電機912開始啟動,升降臺901隨之下降,于是待機臺802上的雙摞牌便通過推板1004被移放至升降臺901上。當載放著雙摞牌的升降臺901開始上升,并由光電管139檢測到雙摞牌上升至天板4上的位置時,則驅動電機912停止。在該動作完畢的同時,驅動電機815開始啟動,發牌臺801以及待機臺802便于始點位置上停止。然后啟動開關6A內的啟動指示燈59熄滅,表明不能操作。
另外,還可以通過運算裝置30采取隨機數決定翻出懸賞牌的莊和由何時進行發牌。關于這一點,若進一步說明的話,例如一般的4人麻將的使用牌數為136張牌,而發牌數為13張牌,則適用于圖35中所示的發牌模式。如圖36所示,因為除去發牌部分的雙摞牌的配列模式是預先決定了的,所以可決定于哪個莊翻出懸賞牌。于是,當被選擇南莊時,則將由南莊的右邊數至第6張的位置上產生懸賞牌。并且,在南莊形成8列的雙摞牌,在西莊形成17列的雙摞牌,在北莊也同樣形成17列的雙摞牌,而在東莊則不進行雙摞牌的形成。順便說明一下,當被選擇東莊時,則配列模式將成為順時計方向旋轉90的形式。
下面,對何時進行發牌加以說明。例如當通過隨機數決定了于N牌拾取后進行發牌時,首先打開位于南莊、西莊、北莊入口的檔板451,拾取牌,并開始形成雙摞牌。而東莊的檔板451則不打開。被拾取上來的牌通過各入口傳感器403進行計數,當達到其總數N時,則一度停止雙摞牌的形成,開始一齊進行發牌。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發牌數為13張牌,但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數。還有,發牌模式以及發牌形成正時等也只是1個例子,并不局限于此方法,當然也可以有其它的發牌模式以及發牌形成正時。
對于如上所述,決定懸賞牌為南莊,并在拾取30張牌后開始發牌的自動麻將桌1的動作,以下將進行詳細說明。當運算裝置30采取隨數決定產生懸賞牌的莊和由何時進行發牌時,則除東莊以外的所有莊的檔板451將同時被打開。
在通過各莊的汲上機構200一齊開始拾取牌10的同時,由各入口傳感器403對牌10進行計數。當總數達到30時,則正在拾取中的莊的檔板451一齊被設為閉塞狀態,隨之,東莊的檔板451被打開,同時分配板604向上側動作。假設這時的南莊計數值為8,西莊的計數值為10,北莊的計數值為12,當在南莊通過設在下載置臺702上的反射式光敏元件707檢測到第8張牌時,則分配板604被控制在上側,同時,打開檔板451,恢復牌的拾取。
對于其它莊也是同樣,當通過各自的反射式光敏元件707在西莊檢測到第10張牌,在北莊檢測到第12張牌時,則分配板604被控制在上側,同時,打開檔板451,恢復牌的拾取。
這樣,當在發牌臺801上逐漸形成發牌,并由入口傳感器403檢測到發牌數13張牌,且分別在東莊檢測到第13,在南莊檢測到第21,在西莊檢測到第23,在北莊檢測到第25張時,則各自的檔板451皆一度被關閉。然后當分別在各莊通過反射式光敏元件708檢測到所規定數的13張牌被送入到發牌臺801上時,則分配板604被控制在下側,同時,打開檔板451,恢復牌的拾取。但是由于東莊不進行雙摞牌的形成,故檔板451并不打開。在檔板451被打開的南莊、西莊、北莊,曾一度停止的雙摞牌的形成則以與前述完全相同的程序進行。對于在南莊發生懸賞牌的方面也是同樣。另外,由于檢測到本例中的總數30時的南莊第8張牌相當于第1段列的規定數,因此,在檔板451敞開之前,待機臺802的下降也與前述動作一并進行。
如上所述,當發牌形成及雙摞牌形成全部完畢時,則啟動開關6A內的指示燈亮起,表明可以操作了。正如以上所敘述的那樣,本實施例中的自動麻將桌可以在天板4上形成發牌、以及雙摞牌。另外,雖然前面闡述過當計算到總數值N的時候,將使檔板451一齊設為閉塞狀態,以禁止牌的進入,但是由于這時,除了檢測到總數值N的莊以外,在其它莊發生了后續牌已經進入的問題,并且所進入的牌仍舊被處理,因此將發生超出總數值N(最高N+2)的計算。所以,當通過隨機數決定N數時,就要考慮到此項問題,以免出現發牌數的不足。不過,在本質上,本發明的意義并沒有發生變化。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是靠吸附字面側而拾取牌10的,但是如果設法改變相關磁鐵的極性,使其與平時反向機構工作的話,當然也可以讓其吸附背面。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由上述說明可知,由于是設法采用1個升降臺將發牌配列牌組以及雙摞牌配列牌組向天板上推出的,所以無需分別單獨設置開口,又由于用一個開口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可以不損害天板的強度,還因為在布牌區域不產生高低差,所以可以享受到舒適的比賽。另外,由于在結構上可使發牌臺和待機臺上、下重疊,因此自動麻將桌可向小型、輕量、緊湊發展,也很經濟。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麻將桌,其特征在于(1)具備帶有天板的主體,該天板設有用于向各莊供牌的4個開口;(2)具備設在上述主體內的、用于攪拌埋設有磁性體的牌的攪拌裝置;(3)具備自動供給裝置,該裝置對應上述4個開口設置,用于由上述攪拌裝置中拾取牌,然后再由所對應的開口提供配列牌,自動供給裝置又分別具有下述機構A.汲牌機構,用于由上述攪拌裝置中拾取麻將牌;B.整列機構,用于將來自該汲牌機構的牌整列后送出;C.配列牌組形成/待機機構,該配列牌組形成/待機機構備有第一臺座和第二臺座,用于使由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在上述第一臺座上形成發牌配列牌組,事先待機,同時再將由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在上述第二臺座上形成雙摞配列牌組,事先待機;D.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含有與上述4個開口中所對應的開口相向配置的升降臺,用于使該升降臺在上述天板和所規定的受牌位置之間升降。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麻將桌,其特征在于上述配列牌組形成/待機機構備有選擇送給機構,用于將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送給上述第一或第二臺座的任意一方。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麻將桌,其特征在于上述選擇供給機構具備下述構件和機構(1)具有分別與上述第一臺座和上述第二臺座所對應的上載置臺和下載置臺的載置構件;(2)用于將上述整列機構送出的牌有選擇地送入上述上或下載置臺的任意一方的分配機構;(3)用于將送入上述載置構件的牌移送至上述第一或第二臺座中所對應的一方臺座的機構。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麻將桌,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臺座配置在上述第二臺座的上方,通過將上述載置臺的牌依次移送至上述第一臺座,在上述第一臺座上形成發牌配列牌組;通過將送入上述下載置臺的牌依次移送至上述第二臺座,在上述第二臺座上形成雙摞配列牌組。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麻將桌,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臺座的結構設計為上述升降臺的設置高度與上述受牌位置高度大致相等。同時,上述第二臺座的上升能夠與上述受牌位置的高度保持一致,并且當上述第二臺座上升時,上述第一臺座可改變位置,以便不妨礙上述第二臺座的上升。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麻將桌,其特征在于當通過上述分配機構對牌進行有選擇地送入時,能夠采取隨機數使其在轉換上具有偶然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麻將桌,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以往的自動麻將桌中存在著需要靠人手來進行發牌,此舉不僅麻煩,而且還容易出錯,或者將雙摞牌碰倒。本發明的要點是通過分配機構有選擇地將牌一度送入到上載置臺和下載置臺上,并使上述牌向待機機構推出,在發牌臺上使其形成發牌配列牌組,進行待機,而在待機臺上則使其形成雙摞配列牌組,進行待機。發牌配列牌組以及雙摞配列牌組將被有選擇地移放到升降臺上,通過升降臺的升降運動使各配列牌組依次由開口向天板上推升。本發明適合在娛樂場所使用。
文檔編號A47B25/00GK1480236SQ0315004
公開日2004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9日
發明者渡邊貞男, 高橋收, 小松原英樹, 野野山智久, 智久, 英樹 申請人:電元自動化株式會社, 渡邊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