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包括: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和設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頂部的托板;以及供頂撐所述托板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底部設有高度調節底座;所述支撐管由多根標準管件沿長度方向套接而成,所述標準管件的一端設有套接段,另一端設有插設段;所述高度調節底座包括螺桿和旋接于所述螺桿的螺母,所述支撐管套設于所述螺桿且立設于所述螺母上。如此,先利用支撐管將洞口封堵模頂升至樓板立管洞口的附近,然后利用高度調節底座將洞口封堵模頂撐固定在樓板立管洞口的底部;采用上述結構和施工方式的本封堵裝置具有封堵質量好、固定方式易操作且安裝方便的優點。
【專利說明】
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建筑管道的施工過程中,立管與樓板之間通常都會留下洞口需要封堵,然而封堵樓板立管洞口的支模問題是建筑管道施工中的難點。
[0003]通常的施工方法是采用鐵絲或者鉛絲吊模,然后在洞口中填入混凝土等封堵材料;這種做法雖然比較方便,但是其固定方式不穩定,而且混凝土振搗過程產生的振動勢必會影響洞口的封堵質量;況且,吊模用的鐵絲或鉛絲穿設在混凝土等封堵材料中,時間長了會生銹老化,使洞口具有滲漏的隱患。還有的施工方法是將模板與樓板的底部或者立管的外壁固定,這種方法需要人工攀爬至樓板立管洞底進行操作固定,然而樓板立管洞底普遍處于較高的位置,而且處于空間狹窄或者無法上人安裝固定模板的區域,因此這種施工方式實在實施時具有很大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封堵質量好、固定方式易操作且安裝方便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種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包括:
[0007]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和設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頂部的托板;以及
[0008]供頂撐所述托板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底部設有高度調節底座。
[0009]進一步地,所述立管套接管的橫截面尺寸對應于立管的外徑。
[0010]進一步地,所述托板的表面積大于樓板立管洞口的樓板與立管之間的區域的面積。
[0011]進一步地,所述立管套接管由弧形板圍接而成,所述弧形板的圍接面對應設有連接耳板。
[0012]進一步地,所述托板與所述立管套接管固接成一個整體。
[0013]進一步地,所述托板的底部設有供所述支撐管套接固定的套筒。
[0014]進一步地,所述高度調節底座包括螺桿和旋接于所述螺桿的螺母,所述支撐管套設于所述螺桿且立設于所述螺母上。
[0015]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管由多根標準管件沿長度方向套接而成,所述標準管件的一端設有套接段,另一端設有插設段。
[0016]進一步地,所述立管套接管的內表面貼設有脫模材料,所述托板上面向所述樓板的一面上貼設有脫模材料。
[0017]進一步地,樓板立管洞口中的立管上貼設有止水橡膠條。
[0018]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托板的底部設有支撐管和高度調節底座,利用支撐管將洞口封堵模具頂升至樓板立管洞口的附近,然后通過高度調節底座將洞口封堵模具頂撐固定在樓板立管洞口的底部,以上工作在下層樓板上進行,解決了傳統的施工方法中封堵裝置安裝困難且難以固定的問題;此外,本封堵裝置拆卸方便,可重復多次利用。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中洞口封堵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中標準管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5]首先,參考圖1,圖1出示了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由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主要包括洞口封堵模具10以及頂撐固定洞口封堵模具的支撐部件;其中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11和托板12;而支撐部件包括高度調節底座30和支撐管40。
[0026]具體地,參考圖2,圖2出示了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中洞口封堵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中立管套接管11由兩塊弧形板110圍接固定而成;優選地,兩塊弧形板110的圍接面上對應設有連接耳板100,并通過于連接耳板100中設置緊固件將兩個弧形板11圍接成立管套接管11并抱箍在立管上。此外,立管套接管11的內徑與立管的外徑相對應;具體來說,就是在不影響立管套接管11在立管上滑動的情況下,立管套接管11內壁與立管外壁之間的間隙應該盡可能的小,以方便本封堵裝置的定位安裝。
[0027]具體地,再次參考圖2,托板12由兩塊設置于弧形板11頂端外側的頂板121對接而成,并且托板12圍設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頂端,對樓板立管洞口中添置的混凝土等封堵材料起到頂撐作用;而且施工人員應該根據施工情況選擇合適的托板12,使托板12的表面積大于樓板立柱洞口中樓板與立管之間區域的面積。優選地,頂板121與弧形板110固接成一個整體,當兩塊弧形板110未接固定以后,兩塊頂板121在立管套接管11的頂端形成一個具有圓形通孔的平直面,該平直面即托板12。
[0028]具體地,高度調節底座30和支撐管40設置在托板12的底部,其中支撐管40的一端頂撐在托板12的底部,另一端立設在高度調節底座30上。優選地,托板12的底部設有套筒50;在安裝時,將支撐管40套接在套筒50中即可為本封堵裝置提供穩定的支撐。更為優選地,支撐管40的高度根據施工現場樓板立管洞口的高度而定,并由多根標準管件沿其長度方向套接而成;具體參考圖3,圖3出示了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中標準管件的結構示意圖,在圖3中標準管件的兩端分別設有插設段41和套接段42,只需根據使用需求選擇足夠數量的標準管件沿長度方向相互套接即可使用。而高度調節底座30包括螺桿31和螺母32,通過調節螺母32在螺桿31上的位置微調支撐管40的高度,通過頂撐作用使托板12牢固地貼設在樓板立管洞口。此外,施工人員應根據樓板立管洞口的大小來確定立管套接管40和高度調節底座30的數量,若樓板立管洞口較小,則只需在托板12的下方設置一組高度調節底座30和支撐管40即可;若樓板立管洞口較大,則需要設置兩組及兩組以上的高度調節底座30和支撐管40。
[0029]接下來,參考圖4,圖4出示了本實用新型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的使用狀態圖。圖4中,由于該立管90位于樓層的墻角處(圖中未示出),而且樓板立管洞口較小,故只在遠離墻角一側的頂板121的下方設置了一組支撐管40和高度調節底座30。在本實施例實施時,首先根據立管90的外徑選擇尺寸相匹配的弧形板110,接著將塊弧形板110對接并在連接耳板100中固定鐵絲將本實施例的洞口封堵模具10整個抱箍在立管90上;然后將第一根標準管件套接在套筒50中,并不斷插接標準管件直至將洞口封堵模具10頂升至樓板立管洞口的底部附近;再將最底部的標準管件固定在螺母32上,并調節螺母32在螺桿31上的位置將本封堵裝置頂撐固定在樓板立管洞口的底部;至此本封堵裝置的安裝工作完成。最后,進行后續的封堵工作,先在樓板立管洞口中的立管90上環設止水橡膠條70,然后在樓板立管洞口中填入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本封堵裝置之前立管套接管11的內表面和托板12上面向樓板60的一面設置脫模材料20,以方便后續的拆除工作;在施工現場,從使用方便以及經濟方便考慮可以選擇透明膠作為本封堵裝置的脫模材料20。
[0030]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和設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頂部的托板;以及 供頂撐所述托板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底部設有高度調節底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套接管的橫截面尺寸對應于立管的外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表面積大于樓板立管洞口的樓板與立管之間的區域的面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套接管由弧形板圍接而成,所述弧形板的圍接面對應設有連接耳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與所述立管套接管固接成一個整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底部設有供所述支撐管套接固定的套筒。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節底座包括螺桿和旋接于所述螺桿的螺母,所述支撐管套設于所述螺桿且立設于所述螺母上。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管由多根標準管件沿長度方向套接而成,所述標準管件的一端設有套接段,另一端設有插設段。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套接管的內表面設有脫模材料,所述托板上面向所述樓板的一面上設有脫模材料。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立管洞口封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樓板立管洞口中的立管上貼設有止水橡膠條。
【文檔編號】E04B1/66GK205653901SQ201620459039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公開號201620459039.4, CN 201620459039, CN 205653901 U, CN 205653901U, CN-U-205653901, CN201620459039, CN201620459039.4, CN205653901 U, CN205653901U
【發明人】張世宏, 葉強, 方速昌, 鐘宏財, 陳樹龍, 鄒家撇, 王宗元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