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包括表層、背層以及設置于所述表層和所述背層之間的芯層;所述表層與所述芯層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一表層,所述背層和所述芯層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二表層。具有結構穩定、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板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
【背景技術】
[0002]實木多層復合地板是目前地板市場主流的環保型產品,其形式多樣、結構種類豐富,其環保體現在增加了珍貴硬闊葉木材的利用率、甚至包括速生材的利用率上,尤其以指接板作為芯板的框架式復合地板,利用了木質地板或其他木制品加工后的廢料制作。且框架式復合地板通過其多層和縱橫交錯的組坯方式,各層間制約、厚度方向上對稱布置,提高了產品的穩定性,如專利200620139748.0中公開了一種實木復合地板,具有五層結構,木片層的第一層、直接集成材的第三層、木質材料的第五層的木質材料的紋理排列方向一致,單板層的第二層、單板層的第四層的木質材料的紋理排列方向與一、三、五層相交叉。上述技術方案是通過結構的排布實現產品的穩定:指接集成材結構穩定,然而美觀性不足,如果在直接集成材表面直接貼裝飾表皮,由于指接集成材各組成窄料的尺寸變化各不相同,而在使用過程中裝飾表皮產生凹凸不平的質量問題,因此,上述技術方案中引入了單板層的第二層的結構,克服了上述問題;而裝飾表皮、單板層的第二層和指接集成材的穩定性能不同,在環境中產生的尺寸變化不同,因此,上述技術方案中引入了單板層的第四層和木質材料的第五層的結構,同時引入二、四層的紋理排列方向與一、三、五相交叉的疊放方式,使所有的材料在厚度上對稱設置,實現了產品的整體穩定。然而上述的技術方案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指接集成材的制備多采用具有一定規整形狀的小料或整料重新開料獲得,而在使用木質產品邊角余料和廢料時,需要面對嚴重不規則材料的重新定厚、定寬和定長,費工費時,不僅沒有起到充分利用邊角余料的效果,還損失了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生產效率高的實木多層框架地板。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包括表層、背層以及設置于所述表層和所述背層之間的芯層,所述表層與所述芯層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一表層,所述背層和所述芯層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二表層。
[0005]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框架第一表層和框架第二表層的設置,向所述表層和所述背層提供了平整的設置面,使得表層木材與背層木材與芯層材料可充分且平整的黏貼結合,并在使用過程中,避免了因為芯層材料產生表面不平整而使表層木材產生表面不平整。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芯層包括用于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固定連接的對稱設置的第一框架側桿和第二框架側桿、以及設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和所述第一框架側桿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所形成的容置空間內的厚度與所述框架側桿相等的多個強度件單體。
[0007]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之間通過所述框架側桿固定連接;所述框架側桿對稱設置,與所述框架第一和第二表層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內設置有與所述框架側桿等厚的所述強度件單體,以支撐所述框架第一和第二表層向所述表層和所述背層提供的設置面、并提高設置面的強度。其二,容置空間內設置的強度件單體與所述框架側桿等厚且不局限其結合形式,因此,在原材料的處理過程中,僅需對木材的邊角余料進行定厚處理即可,其后可通過對長度和寬度的篩選進行有限的分組,通過組合填充所述容置空間,因而簡化了芯層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一框架側桿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是指接接長材,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通過膠黏劑在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連接、并形成指接結構的芯材。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芯層還包括對稱設置的垂直連接所述第一框架側桿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的第三框架側桿和第四框架側桿。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通過相互抵靠組成、并通過與所述第一框架側桿至所述第四框架側桿抵靠設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側桿至所述第四框架側桿和所述框架第一表面和所述框架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間中。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指接材芯材通過膠黏劑與所述框架側桿固定連接。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芯層強度件單體通過膠黏劑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固定連接。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表層的厚度為0.6?6mm,所述芯層的厚度為6?15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的厚度為I?3mm;所述表層和所述背層為同一樹種材料。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為同一樹種旋切木材板材。
[00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表層的厚度為1.2?6mm,所述背層的厚度為0.6?2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強度件單體相垂直;所述表層和所述背層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與所述強度件單體相同。
[001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結構穩定性好、產品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不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芯層拆解不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芯層不意圖;
[0021 ]圖中:1-表層,2-背層,3-芯層,4-框架第一表層,5-框架第二表層,6a_第一框架側桿,6b_第二框架側桿,6c_第三框架側桿,6d_第四框架側桿,7-強度件單體,8-芯材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3]本具體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24]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包括表層1、背層2以及設置于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之間的芯層3,所述表層I與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一表層4,所述背層2和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二表層5。所述芯層3包括用于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的首尾連接呈矩形的第一框架側桿6a和第二框架側桿6b、以及設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和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6b所形成的容置空間內的厚度與所述框架側桿6相等的多個強度件單體7。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和指接齒結構在長度方向連接接長并在寬度方向通過膠黏劑連接拼寬,形成指接結構的芯材8;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至所述第四框架側桿6d是由多個強度件單體7在長度方向拼接形成;所述芯材8通過膠黏劑與所述框架側桿6固定連接。所述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
[0025]所述表層I的厚度為6mm,所述芯層3的厚度為8mm,所述背層2的厚度為I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的厚度為Imm;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為同一樹種刨切材料。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垂直;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與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同。
[0026]實施例2:如圖2所示,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包括表層1、背層2以及設置于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之間的芯層3,所述表層I與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一表層4,所述背層2和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二表層5。所述芯層3包括用于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的首尾連接呈矩形的第一框架側桿6a和第二框架側桿6b和第三框架側桿6c和第四框架側桿6d、以及設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和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6b所形成的容置空間內的厚度與所述框架側桿6相等的多個強度件單體7。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相互抵靠組成、并通過與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至第四框架側桿6d抵靠設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側桿至第四框架側桿6d和所述框架第一表面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面5形成的空間中。所述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
[0027]所述表層I的厚度為3mm,所述芯層3的厚度為12mm,所述背層2的厚度為3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的厚度為2mm;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為同一樹種旋切材料。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垂直;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與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同。
[0028]實施例3:—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包括表層1、背層2以及設置于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之間的芯層3,所述表層I與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一表層4,所述背層2和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二表層5。所述芯層3包括用于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的首尾連接呈矩形的第一框架側桿6a和第二框架側桿6b、以及設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和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6b所形成的容置空間內的厚度與所述框架側桿6相等的多個強度件單體7。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和指接齒結構在長度方向連接接長并在寬度方向通過膠黏劑連接拼寬,形成指接結構的芯材8;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至第四框架側桿6d是由多個強度件單體7在長度方向拼接形成;所述芯材8通過膠黏劑與所述框架側桿6固定連接。所述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
[0029]所述表層I的厚度為0.6mm,所述芯層3的厚度為15mm,所述背層2的厚度為0.6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的厚度為3mm;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為同一樹種旋切材料。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垂直;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與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同。
【主權項】
1.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包括表層(I)、背層(2)以及設置于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之間的芯層(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層(I)與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一表層(4),所述背層(2)和所述芯層(3)之間還設置有框架第二表層(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層(3)包括用于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的對稱設置的第一框架側桿(6a)和第二框架側桿(6b)、以及設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和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6b)所形成的容置空間內的厚度與所述框架側桿(6)相等的多個強度件單體(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6b)是指接接長材,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在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連接、并形成指接結構的芯材(8)。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層(3)還包括對稱設置的垂直連接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和所述第二框架側桿(6b)的第三框架側桿(6c)和第四框架側桿(6d)。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多個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相互抵靠組成、并通過與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至所述第四框架側桿(6d)抵靠設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側桿(6a)至所述第四框架側桿(6d)和所述框架第一表面(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面(5)形成的空間中。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8)通過膠黏劑與所述框架側桿(6 )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5或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層強度件單體(7)通過膠黏劑將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固定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層(I)的厚度為0.6?6mm,所述芯層(3)的厚度為6?15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的厚度為I?3mm;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2)為同一樹種材料。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為同一樹種旋切木材板材。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實木多層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層(I)的厚度為.1.2?6mm,所述背層(2)的厚度為0.6?2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層(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垂直;所述表層(I)和所述背層(5)在設置時其木材紋理方向與所述強度件單體(7)相同。
【文檔編號】E04F15/04GK205558186SQ201620230906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4日
【發明人】蔣正東, 施雪英
【申請人】湖州南潯森可優木制品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