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關于建筑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粉煤灰,是從煤燃燒后的煙氣中收捕下來的細灰,粉煤灰是燃煤電廠排出的主要固體廢物。我國火電廠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組成為:3丨02^1203、?60、?6203、0&0、1^02等。粉煤灰是我國當前排量較大的工業廢渣之一,隨著電力工業的發展,燃煤電廠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處理,就會產生揚塵,污染大氣;若排入水系會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學物質還會對人體和生物造成危害。
[0003]粉煤灰雖然是燃煤過后產生的廢料,只要用對地方,也是能變廢為寶的,粉煤灰能夠提尚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尚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尚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尚混凝土的強度,但是想要大量的使用粉煤灰,就需要加入粉煤灰活化劑,人工攪拌粉煤灰混凝土,非常麻煩,且消耗體力,加大勞動強度,攪拌效率低,且市場上沒有一種能夠專門用于攪拌粉煤灰混凝土的機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所述攪拌室內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上設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室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有閥門,所述攪拌室頂端設有進料口、進水口和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所述攪拌室一側設有儀器放置箱,所述儀器放置箱內設有電動機、第一重量顯示屏和第二重量顯示屏,所述攪拌室的頂端兩側設有第一支持板和第二支持板,所述第一支持板上各設有第一移動軸,所述第二支持板上設有第二移動軸,所述第一移動軸上各設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二移動軸上設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中分別設有第一重量感應器和第二重量感應器,所述進水口上設有龍頭控制。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重量感應器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重量顯示屏,所述第二重量顯示屏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重量感應器。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攪拌室的底端設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上設有提把,所述提把的數量為兩個,所述支撐柱的數量為四個且每個支撐柱的底端設有輪胎。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攪拌室底部呈錐形。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擋板通過第一移動軸到達進料口內且與第一內壁緊密結合,所述第二擋板通過第二移動軸到達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內且與第二內壁緊密結合。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通過設置不同的進料口,滿足了粉煤灰混凝土攪拌,對于粉煤灰活化劑的需求,且通過擋板內的重量感應器,可以直接對所需物料進行稱重攪拌,減少了攪拌步驟,縮短了攪拌時間,提高了攪拌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方便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攪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充分應用,既是提高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需要,又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附圖說明】
[0012]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提把;2、電動機;3、第一重量顯不屏;4、第二重量顯不屏;5、第一支持板;
6、第一擋板;7、第一移動軸;8、第一重量感應器;9、進料口; 10、攪拌葉片;11、龍頭控制;12、進水口; 13、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 14、旋轉軸;15、閥門;16、出料口; 17、支撐柱;18、輪胎;19、攪拌室;20、第二重量感應器;21、儀器放置箱;22、第一內壁;23、第二支持板;24、第二擋板;25、第二移動軸;26、第二內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6]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19,所述攪拌室19內設有旋轉軸14,所述旋轉軸14上設有攪拌葉片10,所述攪拌室19的底端設有出料口 16,所述出料口 16上設有閥門15,所述攪拌室19頂端設有進料口 9、進水口12和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 13,所述攪拌室19 一側設有儀器放置箱21,所述儀器放置箱21內設有電動機2、第一重量顯示屏3和第二重量顯示屏4,所述攪拌室19的頂端兩側設有第一支持板5和第二支持板23,所述第一支持板5上各設有第一移動軸7,所述第二支持板23上設有第二移動軸25,所述第一移動軸7上各設有第一擋板6,所述第二移動軸25上設有第二擋板24,所述第一擋板6中分別設有第一重量感應器8和第二重量感應器20,所述進水口 12上設有龍頭控制11。所述第一重量感應器8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重量顯示屏3,所述第二重量顯示屏4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重量感應器20。所述攪拌室19的底端設有支撐柱17,所述支撐柱17上設有提把I,所述提把I的數量為兩個,所述支撐柱17的數量為四個且每個支撐柱17的底端設有輪胎18。所述攪拌室19底部呈錐形。所述第一擋板6通過第一移動軸7到達進料口 16內且與第一內壁22緊密結合,所述第二擋板24通過第二移動軸25到達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 13內且與第二內壁26緊密結合。
[0017]使用時,根據進料口16內的第一重量感應器8來計量需要加入的粉煤灰盒水泥,通過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 13內的第二重量感應器20來計量需要加入的粉煤灰活化劑,通過旋轉軸14上的攪拌葉片10進行攪拌。攪拌完成后,通過開啟出料口 16上的閥門15,放出攪拌好的粉煤灰混凝土。
[0018]該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通過設置不同的進料口,滿足了粉煤灰混凝土攪拌,對于粉煤灰活化劑的需求,且通過擋板內的重量感應器,可以直接對所需物料進行稱重攪拌,減少了攪拌步驟,縮短了攪拌時間,提高了攪拌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方便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攪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充分應用,既是提高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需要,又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0019]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19),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室(19)內設有旋轉軸(14 ),所述旋轉軸(14 )上設有攪拌葉片(1 ),所述攪拌室(19 )的底端設有出料口(16 ),所述出料口( 16 )上設有閥門(15 ),所述攪拌室(19 )頂端設有進料口( 9 )、進水口( 12 )和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13),所述攪拌室(19)一側設有儀器放置箱(21),所述儀器放置箱(21)內設有電動機(2)、第一重量顯示屏(3)和第二重量顯示屏(4),所述攪拌室(19)的頂端兩側設有第一支持板(5)和第二支持板(23),所述第一支持板(5)上各設有第一移動軸(7),所述第二支持板(23)上設有第二移動軸(25),所述第一移動軸(7)上各設有第一擋板(6),所述第二移動軸(25)上設有第二擋板(24),所述第一擋板(6)中分別設有第一重量感應器(8)和第二重量感應器(20),所述進水口( 12)上設有龍頭控制(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量感應器(8)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重量顯示屏(3),所述第二重量顯示屏(4)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重量感應器(2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室(19)的底端設有支撐柱(17),所述支撐柱(17)上設有提把(1),所述提把(I)的數量為兩個,所述支撐柱(17)的數量為四個且每個支撐柱(17)的底端設有輪胎(18)。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室(19)底部呈錐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板(6)通過第一移動軸(7)到達進料口(16)內且與內壁(22)緊密結合,所述第二擋板(24)通過第二移動軸(25)到達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 13)內且與內壁(26)緊密結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所述攪拌室內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上設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室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有閥門,所述攪拌室頂端設有進料口、進水口和粉煤灰活化劑投放口,所述攪拌室一側設有儀器放置箱,所述儀器放置箱內設有電動機、第一重量顯示屏和第二重量顯示屏。該種粉煤灰混凝土攪拌裝置,通過設置不同的進料口,滿足了粉煤灰混凝土攪拌,對于粉煤灰活化劑的需求,且通過擋板內的重量感應器,可以直接對所需物料進行稱重攪拌,減少了攪拌步驟,提高了攪拌效率,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充分應用,既是提高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需要,又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IPC分類】B28C7/06, B28C5/12
【公開號】CN205255275
【申請號】CN201521137065
【發明人】趙英華
【申請人】天津恒渤安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