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隔震支座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0002]隔震的作用在于將結構與可能引起結構破壞的地震或振動隔開,達到保護結構的目的。這種分隔一般通過增加系統的柔性和提供適當的阻尼來實現,其中,增加系統柔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構件與地面振動的偶聯關系,阻尼裝置用于消耗地震輸入的能量,兩者聯合作用,保護了結構的安全。但是現今的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較差,而地震的作用是多維的,特別是位于地震高烈度區的高層建筑物在地震中很容易發生搖擺甚至傾覆,產生巨大的拉應力。為此,我們提出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和頂板,所述底板和頂板平行設置,所述底板和頂板之間設有主減震裝置和副減震裝置,且副減震裝置設置在主減震裝置的周圍,所述頂板的表面設有安裝槽,在安裝槽的內部設有第一減震彈簧,所述第一減震彈簧的上端連接有緩沖蓋,所述底板和頂板相應的兩側面均設有凹槽,在凹槽的內腔底部設有第二減震彈簧,所述第二減震彈簧的另一端和支桿連接,且支桿穿插至凹槽的外部,位于凹槽外部的支桿的端面連接有緩沖板。
[0005]優選的,所述主減震裝置包括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上端穿插有減震桿,所述減震桿的底部和第一氣缸的內腔底部之間設有不少于五個碟形彈簧組成的蝶形彈簧減震組,在減震桿的上端設有定位臺,且所述定位臺的直徑與第一氣缸直徑相等。
[0006]優選的,所述副減震裝置包括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上端穿插有活塞桿,且位于第二氣缸內的活塞桿的下端設有活塞,所述第二氣缸的底部和活塞桿的底部均設有卡臺,兩個卡臺之間的第二氣缸和活塞桿的表面套接有第三減震彈簧。
[0007]優選的,所述副減震裝置以主減震裝置為中心呈環形分布。
[0008]優選的,所述活塞的下端設有弧形凸臺,且活塞的側面設有不少于兩道環形槽,在兩道環形槽內均設有密封圈。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三維建筑隔震支座,主體通過頂板和底板之間的主減震裝置和副減震裝置,能夠減少縱向產生的震動,在頂板上通過第一減震彈簧連接有緩沖蓋,該結構進一步減小了縱向產生的震動,使減震效果較好,在頂板和底板的側面設有凹槽,凹槽內通過第二減震彈簧連接有緩沖板,該結構能夠減少橫向產生的震動,該三維建筑隔震支座,通過多種減震結構,并且設置在不同的方向上,能夠實現多維的減震,減震效果較好。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1 ] 圖2為主減震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副減震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本實用新型剖視圖;
[0014]圖5為主減震裝置和副減震裝置排列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活塞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底板、2頂板、3主減震裝置、31第一氣缸、32蝶形彈簧減震組、33減震桿、34定位臺、4副減震裝置、41第二氣缸、42活塞桿、43活塞、431環形槽、432密封圈、44第三減震彈簧、45卡臺、5安裝槽、6第一減震彈簧、7緩沖蓋、8凹槽、9支柱、10緩沖板、11第二減震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8]請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1和頂板2,底板1和頂板2平行設置,底板1和頂板2之間設有主減震裝置3和副減震裝置4,主減震裝置3和副減震裝置4配合使用使得減震效果較好,且副減震裝置4設置在主減震裝置3的周圍,副減震裝置4以主減震裝置3為中心呈環形分布,主減震裝置3包括第一氣缸31,第一氣缸31的上端穿插有減震桿33,減震桿33的底部和第一氣缸31的內腔底部之間設有不少于五個碟形彈簧組成的蝶形彈簧減震組32,在減震桿33的上端設有定位臺34,且定位臺34的直徑與第一氣缸31直徑相等,主減震裝置3采用第一氣缸31和蝶形彈簧減震組32雙重減震的結構,使主減震裝置3減震效果較好,副減震裝置4包括第二氣缸41,第二氣缸41的上端穿插有活塞桿42,且位于第二氣缸41內的活塞桿42的下端設有活塞43,活塞43的下端設有弧形凸臺,且活塞43的側面設有不少于兩道環形槽431,在兩道環形槽431內均設有密封圈432,第二氣缸41的底部和活塞桿42的底部均設有卡臺45,副減震裝置4利用活塞桿4、活塞43以及第二氣缸41配合使用,利用氣壓進行減震,且而配合第三減震彈簧44,使得副減震裝置4減震效果較好,兩個卡臺45之間的第二氣缸41和活塞桿4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減震彈簧44,頂板2的表面設有安裝槽5,在安裝槽5的內部設有第一減震彈簧6,第一減震彈簧6的上端連接有緩沖蓋7,底板1和頂板2相應的兩側面均設有凹槽8,在凹槽8的內腔底部設有第二減震彈簧11,第二減震彈簧11的另一端和支桿9連接,且支桿9穿插至凹槽8的外部,位于凹槽8外部的支桿9的端面連接有緩沖板10,該結構能夠減少橫向產生的震動,該三維建筑隔震支座,通過多種減震結構,并且設置在不同的方向上,能夠實現多維的減震,減震效果較好。
[0019]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1)和頂板(2),所述底板(1)和頂板(2)平行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頂板(2)之間設有主減震裝置(3)和副減震裝置(4),且副減震裝置(4)設置在主減震裝置(3)的周圍,所述頂板(2)的表面設有安裝槽(5),在安裝槽(5)的內部設有第一減震彈簧(6),所述第一減震彈簧(6)的上端連接有緩沖蓋(7),所述底板(1)和頂板(2)相應的兩側面均設有凹槽(8),在凹槽(8)的內腔底部設有第二減震彈簧(11),所述第二減震彈簧(11)的另一端和支桿(9)連接,且支桿(9)穿插至凹槽(8)的外部,位于凹槽(8)外部的支桿(9)的端面連接有緩沖板(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減震裝置(3)包括第一氣缸(31 ),所述第一氣缸(31)的上端穿插有減震桿(33),所述減震桿(33)的底部和第一氣缸(31)的內腔底部之間設有不少于五個碟形彈簧組成的蝶形彈簧減震組(32),在減震桿(33)的上端設有定位臺(34),且所述定位臺(34)的直徑與第一氣缸(31)直徑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減震裝置(4)包括第二氣缸(41),所述第二氣缸(41)的上端穿插有活塞桿(42),且位于第二氣缸(41)內的活塞桿(42)的下端設有活塞(43),所述第二氣缸(41)的底部和活塞桿(42)的底部均設有卡臺(45),兩個卡臺(45)之間的第二氣缸(41)和活塞桿(4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減震彈簧(4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減震裝置(4)以主減震裝置(3)為中心呈環形分布。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3)的下端設有弧形凸臺,且活塞(43)的側面設有不少于兩道環形槽(431),在兩道環形槽(431)內均設有密封圈(43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維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和頂板,所述底板和頂板平行設置,所述底板和頂板之間設有主減震裝置和副減震裝置,且副減震裝置設置在主減震裝置的周圍,所述頂板的表面設有安裝槽,在安裝槽的內部設有第一減震彈簧,所述第一減震彈簧的上端連接有緩沖蓋,所述底板和頂板相應的兩側面均設有凹槽,在凹槽的內腔底部設有第二減震彈簧,所述第二減震彈簧的另一端和支桿連接,且支桿穿插至凹槽的外部,位于凹槽外部的支桿的端面連接有緩沖板。該三維建筑隔震支座,通過多種減震結構,并且設置在不同的方向上,能夠實現多維的減震,減震效果較好。
【IPC分類】E04B1/98
【公開號】CN205134598
【申請號】CN201520838913
【發明人】史奉偉, 董碩, 龐祖杰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