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領域用安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超高層建筑高度的持續增加,為保障超高層核心筒安全高效的施工,一種用于超高層核心筒施工平臺或模架系統日益得到廣泛應用。然后這種平臺或模架體系逐漸向集成化方向發展,平臺或模架體系平臺頂部荷載,除了用作材料堆場以外,電梯、布料機及塔吊等垂直運輸設備也集成在平臺之上,在這種復雜荷載作用下,模架體系支撐系統的受力不均衡,導致平臺或頂模體系單個支點或多個支點承載力過大,這樣對核心筒墻體和頂模體系的產生了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它能保證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在復雜載荷作用下附著在核心筒墻體的各個支點受力均勻,避免因復雜荷載對平臺或頂模體系產生大的傾覆力矩而導致單個或多個支點受力過大對核心筒墻體產生的風險。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提供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該裝置安裝在每個支撐立柱與上支撐架之間,該裝置包括上連接基座、下支撐機構和彈性元件;其中,
[0006]所述上連接基座包括上底板和上圍板,所述上底板固定安裝在支撐立柱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圍板固定安裝在上底板的四周;
[0007]所述下支撐機構包括下連接基座、滑移板和軸向定位柱,所述下連接基座包括下底板和下圍板,所述下底板放置在上支撐架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圍板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四周,所述滑移板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底部,多個所述軸向定位柱固定安裝在下底板上,所述軸向定位柱與上底板滑動連接,,所述上圍板與下圍板之間沿軸向定位柱的軸線滑動連接;
[0008]所述彈性元件安裝在每個軸向定位柱上。
[0009]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上圍板與下圍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上圍板上設有用于安裝螺栓的條形孔。
[0010]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彈性元件為碟簧、高承載彈簧、或由高承載彈性材料制作的彈性元件。
[0011]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軸向定位柱的數量不少于4個。
[0012]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軸向定位柱為軸或軸向殼體。
[0013]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下連接基座的外形為方形、橢圓形、圓形、菱形或多邊形。
[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據模架支撐立柱數量配備相同數量的該裝置,即在每個支撐立柱與上支撐架之間安裝一個該裝置,使支撐立柱和上支撐架之間的連接形式為彈性連接,當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在復雜載荷作用時,該裝置可以保證模架平臺自身平衡穩定和各支點受力均衡,進而減小模架局部單個支點應力過大對墻體產生的風險。
【附圖說明】
[0015]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9]圖中:1-復雜載荷、2-支撐立柱、3-鋼框架頂部平臺、4-上支撐架、5-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6-上底板、7-上圍板、8-下底板、9-下圍板、10-滑移板、11-軸向定位柱、12-彈性元件、13-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5,該裝置安裝在每個支撐立柱2與上支撐架4之間,該裝置包括上連接基座、下支撐機構和彈性元件12 ;其中,
[0022]上連接基座包括上底板6和上圍板7,上底板6固定安裝在支撐立柱2的下表面上,上圍板7固定安裝在上底板6的四周;
[0023]下支撐機構包括下連接基座、滑移板10和軸向定位柱11,下連接基座包括下底板8和下圍板9,下底板8放置在上支撐架4的上表面上,下圍板9固定安裝在下底板8的四周,滑移板10固定安裝在下底板8的底部,多個軸向定位柱11固定安裝在下底板8上,軸向定位柱11與上底板7滑動連接,上圍板7與下圍板9之間沿軸向定位柱11的軸線滑動連接;
[0024]彈性元件12安裝在每個軸向定位柱11上。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上圍板7與下圍板9之間通過螺栓13連接,上圍板7上設有用于安裝螺栓13的條形孔。
[0026]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彈性元件12為碟簧、高承載彈簧、或由高承載彈性材料制作的彈性元件。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2、圖3所示,軸向定位柱11的數量不少于4個。
[0028]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軸向定位柱11為軸或軸向殼體。
[0029]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下連接基座的外形為方形、橢圓形、圓形、菱形或多邊形。
[0030]本實用新型在具體應用時,如圖1-圖3所示,該裝置的數量為十二個,每個裝置獨立安裝在單個支撐立柱2與上支撐架4之間,該裝置包括上連接基座、下支撐機構和彈性元件,上連接基座和下支撐機構均為方形箱型結構,彈性元件為承受重載的碟簧,上連接基座的上圍板7垂直于上底板6設置,上底板6固定安裝在支撐立柱2下表面上,下支撐機構包括下連接基座、滑移板10和軸向定位柱11,下連接基座坐落在上支撐架4的上表面上,下連接基座的下圍板垂直于下底板設置,滑移板10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底部,軸向定位柱11固定安裝在下底板8上,軸向定位柱11與上底板之間設有一定距離使兩者可以相對移動,彈性元件12安裝在軸向定位柱11、位于上底板與下底板之間,上連接基座與下支撐機構間隙裝配,且上連接基座相對于下支撐機構有豎向相對位移,上連接基座和下支撐機構之間通過碟簧的壓縮變形,產生豎向相對位移,進而達到調整每個支點受力的均衡的目的。
[0031]本實用新型的形狀不僅僅局限于方形箱型結構,可以是其他形狀,其彈性元件可以設計為多種結構形式或由其他彈性材料制作,以滿足頂模架承載受力條件。
[0032]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步驟如下:
[0033]1、在平地上,固定好下連接基座,在下連接基座底部安裝好滑移板;
[0034]2、然后在下連接基座上部根據軸向定位螺紋孔,安裝好軸向定位柱;
[0035]3、根據設計要求,在軸向定位柱上裝配相應數量的碟簧片;
[0036]4、上連接基座反向垂直裝配在下支撐機構上,上連接基座的上圍板離下支撐機構的下圍板的間距為3mm,同時采用液壓千斤頂整體壓縮上連接基座,直至上圍板的條形孔對上下支撐機構上的螺紋孔,然后對準螺紋孔擰上螺栓;
[0037]5、單個裝置組裝完后,該裝置以螺栓連接的形式分別固定在每個支撐立柱的下表面上;
[0038]6、最后,待凸點頂模支撐系統安裝完畢,吊裝每個支撐立柱直接坐落在支撐系統的上支撐架上,依序安裝完成整個平臺或模架體系。
[0039]本實用新型可適用于建筑領域中多處應用中的多處需承受軸向大承載力的施工中,該裝置通過將支撐立柱與支撐系統之間的剛性連接轉換為彈性連接,助于調整整體平臺或模架體系受力均衡,使得凸點頂模模架在塔吊工作狀態時,保證模架平臺自身平衡穩定和各支點受力均衡,進而減小模架局部單個支點應力過大對墻體產生的風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軸向承載力大可重復周轉使用,是高承載力的建筑安全裝置中的一個創新點。
[0040]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該裝置安裝在每個支撐立柱與上支撐架之間,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上連接基座、下支撐機構和彈性元件;其中, 所述上連接基座包括上底板和上圍板,所述上底板固定安裝在支撐立柱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圍板固定安裝在上底板的四周; 所述下支撐機構包括下連接基座、滑移板和軸向定位柱,所述下連接基座包括下底板和下圍板,所述下底板放置在上支撐架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圍板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四周,所述滑移板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底部,多個所述軸向定位柱固定安裝在下底板上,所述軸向定位柱與上底板滑動連接,所述上圍板與下圍板之間沿軸向定位柱的軸線滑動連接; 所述彈性元件安裝在每個軸向定位柱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圍板與下圍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上圍板上設有用于安裝螺栓的條形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為碟簧、高承載彈簧、或由高承載彈性材料制作的彈性元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定位柱的數量不少于4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定位柱為軸或軸向殼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連接基座的外形為方形、橢圓形、圓形、菱形或多邊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超高層施工平臺或模架的調平裝置,包括上連接基座、下支撐機構和彈性元件;所述上連接基座包括上底板和上圍板,所述上底板固定安裝在支撐立柱上,所述上圍板固定安裝在上底板的四周;所述下支撐機構包括下連接基座、滑移板和軸向定位柱,所述下連接基座包括下底板和下圍板,所述下圍板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四周,所述滑移板固定安裝在下底板的底部,多個所述軸向定位柱固定安裝在下底板上,所述軸向定位柱與上底板滑動連接,所述上圍板與下圍板之間滑動連接;所述彈性元件安裝在每個軸向定位柱上。本實用新型能保證模架工作狀態時模架自身平衡穩定和各個支點受力均衡,減小模架局部單個支點應力過大對墻體產生的風險。
【IPC分類】E04G5/00
【公開號】CN205088936
【申請號】CN201520763283
【發明人】王開強, 李霞, 鄭承紅, 王震, 陳波, 劉曉升, 崔健, 羅軒忠, 伍勇軍, 唐碧波, 陳江偉
【申請人】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