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構造柱,是指在砌體房屋墻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并按先砌墻后饒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通俗講,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是指當每相鄰的兩個墻體成型之后,對兩個墻體之間預留的位置利用混凝土對構造柱進行澆筑。
[0003]一直以來,建筑工程中構造柱混凝土澆筑都是采用模板制作成斜簸箕進行引流澆筑,尤其是對構造柱頂部混凝土,更是通過斜簸箕澆筑,這種方式是在模板的上方固定連接一塊斜簸箕狀的引流通道。待混凝土凝固后拆模再把凸出的混凝土塊剔除,這種方法所用工具用模板制作,大小不一,受材料限制,拆除時容易損壞,重復利用率小,且澆筑后都需要對凸出的混凝土進行剔鑿,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損耗。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利用該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對構造柱進行澆筑后不會產生凸塊狀的混凝土,即在完成澆筑后不用進行剔鑿工作。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側板、一旋轉軸、一限位軸以及一引流板;在兩側板的下端且靠近里側的位置分別開設有與所述旋轉軸配合的孔,所述旋轉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該孔穿設于兩側板上,在兩側板的上端分別開設有一限位槽,其里側端靠近相應側板的里側,外側端靠近相應側板的外側,所述限位軸的兩端分別穿設于兩個限位槽內,并可沿限位槽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所述引流板位于兩側板之間,該引流板橫向尺寸與兩側板的間距對應,該引流板的下端與所述旋轉軸固定連接以使引流板可隨旋轉軸的轉動而轉動,上端的外表面抵靠于限位軸上。
[0006]作為優化,所述兩側板為空心側板,兩限位槽分別開設于兩側板相對的內側面。
[0007]作為優化,還包括分別與兩側板連接的兩支座,兩支座分別與兩側板呈垂直狀。
[0008]作為優化,在兩支座上端的外表面還分別設有一限位裝置,該限位裝置用于當限位軸移動至限位槽的里側端極限位置時,對限位軸進行限位以使引流板保持垂直狀態。
[0009]作為優化,所述限位槽為弧形限位槽,其弧度與所述引流板的轉動弧度相匹配。
[0010]作為優化,在所述限位軸上設置有一操作手柄。
[0011]作為優化,所述兩側板呈扇形。
[0012]作為優化,在所述引流板的下端面還設置有一密封塊,該密封塊用于當引流板的上端呈向外傾斜的打開狀時,密封引流板向內傾斜的下端空隙。
[0013]作為優化,所述側板采用廢棄的鋼板制作而成。
[0014]作為優化,兩支座采用廢棄的鋼板制作而成。
[0015]本實用新型的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的凸塊狀混凝土的出現,不需要對凸塊狀的混凝土進行剔鑿工作,保證構造柱一次成型,可以大量節約構造柱澆筑施工成本,減少了工人的工作強度、工作時間,增加了工作效率,節約了人力物力。通過設置支座的方式,使得兩個側板更容易安裝于兩個墻面上,在澆筑完畢后,便于拆除,拆除后的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可以重復再次利用,支座和側板采用廢棄的鋼板進行制作,減少了制作成本。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打開時的狀態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關閉時的狀態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見圖1至圖3,所述構造柱,是指在砌體房屋墻體200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并按先砌墻后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本實施例所指的構造柱澆筑,是指當每相鄰的兩個墻體200成型之后,對兩個墻體200之間預留的位置進行構造柱澆筑。在對構造柱進行澆筑之前,需要安裝構造柱模板300和本實施例的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即將模板300固定于兩個墻體200上,再將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置于模板300的上端,使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呈打開狀態以對構造柱進行澆筑。
[0021]本實施例的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側板11、一旋轉軸12、一限位軸13以及一引流板14 ;在兩側板11的下端且靠近里側的位置分別開設有與所述旋轉軸12配合的孔,所述旋轉軸12的兩端分別通過該孔穿設于兩側板11上,在兩側板11的上端分別開設有一限位槽15,其里側端靠近相應側板11的里側,外側端靠近相應側板11的外側,所述限位軸13的兩端分別穿設于兩個限位槽15內,并沿限位槽15的長度方向(即A向)來回移動;所述引流板14位于兩側板11之間,該引流板14的下端與所述旋轉軸12固定連接以使所述引流板14可隨著旋轉軸12的轉動而轉動,上端的外表面抵靠于限位軸13上,當限位軸13移動至限位槽15的外側端極限位置時,引流板14的上端呈向外傾斜狀,即呈打開狀,當限位軸13移動至限位槽15的里側端極限位置時,引流板14呈垂直狀,即呈關閉狀。本方案中,所述限位槽15的里側端頭與相應側板11的里側邊之間的距離與引流板14的厚度相匹配,當引流板14移動至里側端極限位置時,引流板14正好呈豎直狀。本實施例的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還包括分別與兩側板11連接的兩支座16,兩支座16分別與兩側板11呈垂直狀。具體地: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側是指朝向操作人員的一側或者遠離墻體200的一側;里側是指靠近或朝向墻體200的一側。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側板11為空心側板11,兩限位槽15分別開設于兩側板11相對的內表面。采用這種方式,兩限位槽15未穿透側板11,兩側板11仍然具有側面密封效果,在澆筑時,對流狀的混凝土起到側面密封作用,防止混凝土溢出。
[0024]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5為向上拱起的弧形限位槽15,其弧度與所述引流板14的轉動弧度相匹配。
[0025]所述兩支座16分別與兩側板11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它們也可以一體成型。在制作時,可以利用現場廢棄的鋼板對支座16和側板11進行制作,對廢棄的鋼板進行重復再利用,節約了制作成本。兩支座16為矩形板,其縱向高度與兩個側板11相同。兩支座16相對的內側與兩側板11呈垂直連接,即兩側板11的里側邊分別與兩支座16的內側邊垂直連接,兩側板11的外側邊分別向遠離墻體200的方向延伸。兩個支座16上分別設有安裝孔,在安裝過程中,通過安裝螺栓以及安裝孔的配合,將支座16安裝在兩個墻體200上。通過上述方式,可以使構造柱引流板14澆筑裝置可拆卸地安裝于兩個墻體200上。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兩個支座16并非必要部分,在安裝時,可以直接在兩個側板11的里側設置可拆卸安裝件以對構造柱引流澆筑裝置進行安裝,此處便不再進行贅述。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側板11均呈扇形,即兩個側板11的上端呈弧狀,里側邊為垂直邊,外側板11的上端向外傾斜,下端向里傾斜并與里側邊的下端連接。采用這種方式,弓丨流板14的打開程度(即上端向外傾斜的程度)與側板11的上端弧形邊相匹配。將兩個側板11設計為扇形,可以節約原材料,還可以縮小使整個構造柱引流裝置的結構,使其占用空間更小,更方便攜帶、搬運。
[0027]與旋轉軸12配合的兩個孔分別開設于扇形側板11的下端且靠近里側邊的位置,旋轉軸12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孔轉動配合。兩個弧形限位槽15分別位于兩個扇形側板11的上端,它的弧度與扇形側板11的弧度相匹配。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