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形梁或樓板的糾正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變形梁或樓板的糾正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業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時期。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強度不夠、荷載增加、截面設計不足等原因一些建筑的梁板等結構出現了撓度過大的現象,影響結構的安全。
[0003]目前針對建筑物梁、板撓度過大、裂縫等病害,主要是采用增大截面、粘貼碳纖維、鋼板、體外預應力等處理措施。但是以上處理措施存在下列不足之處:1、增大截面、粘貼碳纖維、鋼板均屬于被動受力結構,即加固完成后只承擔自身重力產生的內力,不能分擔一次結構的內力,沒有改變梁板撓度過大的問題;2、體外預應力產生的預拉力不足,梁板撓度過大的問題也得不到有效解決;3、使用增大截面的方法會顯著增加結構的自重;4、增大截面、粘貼鋼板需要在一次結構上打較多孔植筋或錨固螺栓,損害一次結構承載能力;5、施工工藝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變形梁或樓板的糾正結構,該糾正結構能有效減小梁或樓板結構變形過大的問題,同時避免了在結構上打孔,減小了對一次結構的破壞程度。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0006]一種變形梁或樓板的糾正結構,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之間設有梁或樓板,所述梁或樓板上架設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頂部框架與梁或樓板變形最大處之間連接吊桿,所述吊桿頂端連接吊桿頂板,所述吊桿頂板位于反力架頂部框架上方,所述吊桿頂板與反力架頂部框架之間設有液壓裝置,所述梁或樓板的下表面粘貼有碳纖維加固層。
[0007]所述反力架頂部框架上設有吊桿孔。
[0008]所述吊桿頂板底部設有連桿,連桿穿過反力架上的吊桿孔與吊桿頂端連接。
[0009]所述反力架與梁或樓板接觸位置設有鋼墊板,增大受力面積,避免受力過于集中。
[0010]所述碳纖維加固層呈網狀結構。
[0011]所述梁與反力架頂部框架之間連接的吊桿包括吊桿桿體和吊鉤,所述吊桿桿體和吊鉤固定連接。
[0012]所述液壓裝置為液壓千斤頂。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4]1、避免糾正結構受力滯后現象,使糾正結構與原結構同步受力,有效減小了結構變形。
[0015]2、避免了在原結構上打孔,減小了對一次結構的破壞程度。
[0016]3、施工工藝簡單、靈活。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變形樓板的糾正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變形梁的糾正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圖3中A-A剖視圖;
[0021]圖中,I為樓板,2為立柱,3-1為吊桿,3-2為吊桿頂板,4為反力架,5為鋼墊板,6為液壓千斤頂,7為碳纖維加固層,8為梁,9-1為吊桿桿體,9-2為吊鉤。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3]如圖1-圖2所示,變形樓板的糾正結構,包括立柱2,立柱2之間設有樓板1,樓板I上架設有反力架4,反力架4頂部框架與樓板I變形最大處之間連接吊桿3-1,吊桿3-1頂端連接吊桿頂板3-2,吊桿頂板3-2位于反力架4頂部框架上方,吊桿頂板3-2與反力架4頂部框架之間設有液壓裝置。反力架4頂部框架上設有吊桿孔,吊桿頂板3-2底部設有連桿,連桿穿過反力架上的吊桿孔與吊桿3-1頂端連接。反力架4與樓板I接觸位置設有鋼墊板5,增大受力面積,避免受力過于集中。樓板2下表面粘貼碳纖維布加固,碳纖維布呈條狀,縱橫向組成碳纖維加固層7,呈網狀結構。
[0024]液壓裝置為液壓千斤頂6。
[0025]變形樓板的糾正結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6]1:清理樓板I表面,主要包括破碎混凝土,裂縫封閉,鋼筋除銹等。
[0027]2:在樓板I設計位置鉆孔,注意控制鉆孔直徑與吊桿3-1直徑相匹配。
[0028]3:吊桿3-1從下方穿過樓板I的鉆孔安裝。
[0029]4:根據設計組裝反力架4,注意反力架4吊桿孔與吊桿3-1對齊,同時反力架4下方加墊鋼墊板5。
[0030]5:吊桿頂板3-2底部連桿穿過反力架4吊桿孔與吊桿3-1連接,吊桿3_1端部和吊桿頂板3_2底部連桿均有螺紋,通過轉動吊桿頂板3-2使吊桿3-1和吊桿頂板3-2旋緊。
[0031]6:安裝液壓千斤頂6,安裝位置為吊桿頂板3-2頂部與反力架4的空隙位置。
[0032]7:根據設計要求施加頂推力,使樓板I出現反拱達到設計要求后穩定頂推力,粘貼網狀碳纖維布,注意避開樓板I吊桿孔。
[0033]8:當碳纖維布粘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或者粘貼膠硬化后,卸載并拆除反力架4。
[0034]9:封閉板鉆孔。
[0035]預應力通過先給結構產生一定的位移量,然后粘貼碳纖維布,等碳纖維布達到強度后,使結構恢復變形,碳纖維布內就會產生預拉力。
[0036]如圖3-圖4所示,變形梁板的糾正結構,包括立柱2,立柱2之間設有梁8,梁8上架設有反力架4,反力架4頂部框架與梁8變形最大處之間連接吊桿3-1,吊桿3-1頂端連接吊桿頂板3-2,吊桿頂板3-2位于反力架4頂部框架上方,吊桿頂板3-2與反力架4頂部框架之間設有液壓裝置。反力架4頂部框架上設有吊桿孔,吊桿頂板3-2底部設有連桿,連桿穿過反力架上的吊桿孔與吊桿3-1頂端連接。反力架4與樓板I接觸位置設有鋼墊板5,增大受力面積,避免受力過于集中。梁8下表面粘貼碳纖維布加固,碳纖維布呈條狀,縱橫向組成碳纖維加固層7,呈網狀結構。
[0037]液壓裝置為液壓千斤頂6。
[0038]梁8與反力架4頂部框架之間連接的吊桿3-1包括吊桿桿體9-1和吊鉤9_2,吊桿桿體9-1和吊鉤9-2固定連接。
[0039]變形梁的糾正結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0]1:清理梁8表面,主要包括破碎混凝土,裂縫封閉,鋼筋除銹等。
[0041]2:安裝吊桿桿體9_1,吊鉤9_2與吊桿桿體9_1通過銷釘連接。
[0042]4:根據設計組裝反力架4,注意反力架4吊桿孔與吊桿桿體9-1對齊,同時反力架4下方加墊鋼墊板5。
[0043]5:吊桿頂板3-2穿過反力架4吊桿孔與吊桿桿體9_1連接,吊桿桿體9_1端部和吊桿頂板3-2底部連桿均有螺紋,通過轉動吊桿頂板3-2使吊桿桿體9-1和吊桿頂板3-2旋緊。
[0044]6:安裝液壓千斤頂6,安裝位置為吊桿頂板3-2頂部與反力架4的空隙位置。
[0045]7:根據設計要求施加頂推力,使梁8出現反拱并達到設計要求后穩定頂推力,粘貼碳纖維布,注意吊鉤9-2。
[0046]8:當碳纖維布粘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或者粘貼膠硬化后,卸載并拆除反力架4。
[0047]預應力通過先給結構產生一定的位移量,然后粘貼碳纖維布,等碳纖維布達到強度后,使結構恢復變形,碳纖維布內就會產生預拉力。
[0048]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變形梁或樓板的糾正結構,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之間設有梁或樓板,其特征是,所述梁或樓板上架設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頂部框架與梁或樓板變形最大處之間連接吊桿,所述吊桿頂端連接吊桿頂板,所述吊桿頂板位于反力架頂部框架上方,所述吊桿頂板與反力架頂部框架之間設有液壓裝置,所述梁或樓板的下表面粘貼有碳纖維加固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正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反力架頂部框架上設有吊桿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正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吊桿頂板底部設有連桿,連桿穿過反力架上的吊桿孔與吊桿頂端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正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反力架與梁或樓板接觸位置設有鋼墊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正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碳纖維加固層呈網狀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正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梁與反力架頂部框架之間連接的吊桿包括吊桿桿體和吊鉤,所述吊桿桿體和吊鉤固定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正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液壓裝置為液壓千斤頂。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形梁或樓板的糾正結構,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之間設有梁或樓板,所述梁或樓板上架設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頂部框架與梁或樓板變形最大處之間連接吊桿,所述吊桿頂端連接吊桿頂板,所述吊桿頂板位于反力架頂部框架上方,所述吊桿頂板與反力架頂部框架之間設有液壓裝置,所述梁或樓板的下表面粘貼有碳纖維加固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避免糾正結構受力滯后現象,使糾正結構與原結構同步受力,有效減小了結構變形。2、避免了在原結構上打孔,減小了對一次結構的破壞程度。3、施工工藝簡單、靈活。
【IPC分類】E04G23-02
【公開號】CN204492223
【申請號】CN201520144711
【發明人】王國富, 韓林, 王威汐
【申請人】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