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住宅建筑的外墻板,具體說是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屬建筑構件。
【背景技術】
[0002]廣泛使用的鋼混結構的外墻板均由混凝土構件廠生產,不但需要準備大量鋼模,而且墻板運輸也很不方便,構件廠占地較多,初期投資大,一般城市都難以負擔。配筋加氣混凝土條板(簡稱加氣條板)生產技術成熟,建廠投資少,產品便于運輸,服務半徑大,但加氣條板保溫性能不足,現場濕作業量亦很大,一直難以推廣;且加氣條板本身硬度不高,曾用作屋頂板和外墻板,但需要用鋼筋里外貫通加固,并將其固定在鋼結構上。由于現代建筑的熱工要求很高,特別是住宅建筑,節能保溫性能不斷提高,在寒冷的北方地區,用加氣條板作外墻板時,連接加固的鋼鐵構件外露部分容易產生熱橋,限制了加氣條板作外墻板的使用,但是加氣混凝土成熟的技術和加氣混凝土條板的生產確實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溫等缺陷的技術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保溫性能好,強度高的用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
[0004]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包括加氣條板,其中由若干塊加氣條板豎直粘接構成,在若干塊加氣條板的一面通過脹栓橫向固定安裝若干根輕鋼龍骨,在輕鋼龍骨之間鋪設保溫板,在保溫板上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在加氣條板外面做外飾面;加氣條板的兩端分別通過角板和斜插錨固鋼釘與樓板固定連接;在加氣條板和樓板的端部鋪設圈梁保溫板,在圈梁保溫板外面裝有圈梁板。
[0005]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中在加氣條板之間的豎直拼縫中采用專用砂漿粘接,并在其外表面上加裝扒釘后沿豎直拼縫鋪設玻纖布。
[0006]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中由若干塊加氣條板拼裝成的大板的兩側邊的內側面上設有槽口,在槽口內沿豎直方向安裝相互配裝的弧形板和擋風片,再填充保溫板后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
[0007]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中擋風片為沿豎直拼縫設有中間突起的條形板,且其突起部分向外卡入接縫中;弧形板安放在擋風片的室內側,且其弧形向室內側突起,兩者邊緣分別相互固定。
[0008]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中在加氣條板中至少裝有兩根吊裝桿,吊裝桿一端設有吊環,其另一端為螺紋,在吊環下套裝大墊圈后,從保溫板上部向下至少穿過兩根輕鋼龍骨,并用螺母鎖緊固定。
[0009]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中吊裝桿套裝大墊圈后從拼裝成的大板的上端垂直穿入加氣條板內,還在加氣條板上橫向開洞孔,使吊裝桿下端伸入洞孔中,再套裝另一個大墊圈后用螺母鎖緊固定。
[0010]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中在由若干塊加氣條板拼裝成的大板上開設門窗洞,沿門窗洞內四周安裝固定框架。
[0011]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采用集中生產的加氣條板,施工現場或就近安排加工點組裝成外墻板,即豎直拼接后用輕鋼龍骨橫向固定連接,并安裝好吊裝件,在輕鋼龍骨之間填充保溫材料,再用纖維類薄板封好,最后做好飾面。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現場作業,減少建筑垃圾,不僅節省投資,而且可減少城市大型構件運輸難題,具有結構簡單,保溫性能好,強度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結構及安裝連接結構剖面示意圖;
[0013]圖2為在拼裝的加氣條板一面安置輕鋼龍骨及吊裝件的立面示意圖;
[0014]圖3為圖1中加氣條板之間豎直拼縫連接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4為拼裝后的大板之間連接縫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16]圖5為圖2中吊裝件安裝結構剖面示意圖;
[0017]圖6為圖2中吊裝件安裝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由圖1、圖2可見,本實用新型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包括加氣條板1,
由若干塊加氣條板I采用專用砂漿12豎直粘接構成大板,在若干塊加氣條板I的一面通過脹栓2橫向固定安裝若干根輕鋼龍骨3,在輕鋼龍骨3之間鋪設保溫板4,在保溫板4上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5。在加氣條板I之間的豎直拼接時,并在其外表面上加裝扒釘13后沿豎直拼縫鋪設玻纖布14,以增強牢固性;然后整個加氣條板I外面做外飾面6,見圖3。如圖4所示,在若干塊加氣條板I拼裝成的大板的連接縫中,由于在大板的兩側邊的內側面上設有槽口 15,兩邊的槽口 15連接后在里面形成較寬的凹槽,在該槽口 15內沿豎直方向安裝相互配裝的弧形板16和擋風片17,這些部件具有彈性,使墻體適應外界溫度變化要求;
再填充保溫板4后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5 ;使外墻達到防風防水和保溫效果。加氣條板I
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角板7和斜插錨固鋼釘8與樓板9固定連接;在加氣條板I和樓板9
的端部鋪設圈梁保溫板10,在圈梁保溫板10外面裝有圈梁板11 ;具體說是圈梁板11的外露鋼筋與樓板9端部的外露鋼筋焊接固定后,其中間填充圈梁保溫板10后組成斷橋保溫圈m
ο
[0019]其中,擋風片17為沿豎直拼縫設有中間突起的條形板,且其突起部分向外卡入相鄰兩塊大板的接縫中;弧形板16安放在擋風片17的室內側,且其弧形向室內側突起,兩者邊緣分別相互固定。弧形板16和擋風片17用具有彈性的金屬材料或其它材料制成。
[0020]見圖5和圖2,其中在由若干塊加氣條板I拼裝成的大板中至少裝有兩根吊裝桿18,吊裝桿18 —端設有吊環19,其另一端為螺紋,在吊環19下套裝大墊圈20后,從保溫板4上部向下至少穿過兩根輕鋼龍骨3,并在最下端用螺母21鎖緊固定,由于在吊環19可以擋住大墊圈20,而下端螺母21位于輕鋼龍骨3外,所以吊裝桿18通過輕鋼龍骨3固定在加氣條板I上進行吊裝。吊裝就位后吊裝桿18還可以取出。
[0021]從圖2可見,在大板上需要開設門窗洞22時,可直接鋸切加氣條板1,也可預留,這時門窗洞的上下條板可橫向安放,再沿洞內四周將框架23與輕鋼龍骨3和加氣條板I牢牢固定。
[0022]圖6為吊裝件安裝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即吊裝桿18套裝一大墊圈20后從拼裝成的大板的上端垂直穿入加氣條板I內,同時在加氣條板I上橫向開一洞孔24,使吊裝桿18下端伸入洞孔24中,再在吊裝桿18下端套裝另一個大墊圈20后用螺母21鎖緊固定。這樣吊裝桿18直接固定在加氣條板I中進行吊裝。同樣吊裝就位后吊裝桿18還可以取出,當然也可留在條板中,并將大墊圈20與吊裝桿18焊牢,去掉吊環19,再把洞孔24封堵好。
【主權項】
1.一種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包括加氣條板(I),其特征是由若干塊所述加氣條板(I)豎直粘接構成,在若干塊所述加氣條板(I)的一面通過脹栓(2)橫向固定安裝若干根輕鋼龍骨(3),在所述輕鋼龍骨(3)之間鋪設保溫板(4),在所述保溫板(4)上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5),在所述加氣條板(I)外面做外飾面¢);所述加氣條板(I)的兩端內側分別通過角板(7)和斜插錨固鋼釘(8)與樓板(9)固定連接;在所述加氣條板(I)和所述樓板(9)的端部之間鋪設圈梁保溫板(10),在所述圈梁保溫板(10)外面裝有圈梁板(ll)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特征是所述加氣條板(I)之間的豎直拼縫中采用專用砂漿(12)粘接,并在其外表面上加裝扒釘(13)后沿豎直拼縫鋪設玻纖布(1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特征是由若干塊所述加氣條板(I)拼裝成的大板的兩側邊的內側面上設有槽口(15),在所述槽口(15)內沿豎直方向安裝相互配裝的弧形板(16)和擋風片(17),再填充所述保溫板(4)后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特征是所述擋風片(17)為沿豎直拼縫設有中間突起的條形板,且其突起部分向外卡入相鄰兩塊大板的接縫中;所述弧形板(16)安放在所述擋風片(17)的室內側,且其弧形向內突起,兩者邊緣分別相互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特征是在所述加氣條板(I)中至少裝有兩根吊裝桿(18),所述吊裝桿(18) —端設有吊環(19),其另一端為螺紋,在所述吊環(19)下套裝大墊圈(20)后從所述保溫板(4)上部向下至少穿過兩根所述輕鋼龍骨(3),并用螺母(21)鎖緊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特征是所述吊裝桿(18)套裝所述大墊圈(20)后從拼裝成的大板的上端垂直穿入所述加氣條板(I)內,還在所述加氣條板(I)上橫向開洞孔(24),使所述吊裝桿(18)下端伸入所述洞孔(24)中,再套裝另一個所述大墊圈(20)后用所述螺母(21)鎖緊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其特征是在由若干塊所述加氣條板(I)拼裝成的大板上開設門窗洞(22),沿所述門窗洞(22)內四周安裝固定框架(2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氣混凝土條板組裝的住宅外墻板,包括加氣條板,其中由若干塊加氣條板豎直粘接構成,在若干塊加氣條板的一面通過脹栓橫向固定安裝若干根輕鋼龍骨,在輕鋼龍骨之間鋪設保溫板,在保溫板上做纖維水泥板及內飾面,在加氣條板外面做外飾面;加氣條板的兩端分別通過角板和斜插錨固鋼釘與樓板固定連接,在樓板的端部鋪設圈梁保溫板,在圈梁保溫板外面加裝圈梁板。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現場作業,減少建筑垃圾,不僅節省投資,而且可減少城市大型構件運輸難題,具有結構簡單,保溫性能好,強度高等優點。
【IPC分類】E04B2-76, E04B2-82
【公開號】CN204326313
【申請號】CN201320123947
【發明人】劉建康
【申請人】劉建康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