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鋼結構建筑中預制預應力樓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鋼結構建筑中,分別在工廠加工鋼柱、鋼梁,在施工現場分別安裝鋼柱、鋼梁,之后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壓型鋼板組合樓板,其現場工序較多、濕作業較多、投入的人力資源較多、工業化程度低,為此提出采用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代替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壓型鋼板組合樓板、減少施工現場濕作業量、提高工業化程度。但傳統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樓板直接擱置在鋼梁上,在地震作用等側向荷載下容易發生預制板掉落的后果,為此提出了一種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從而防止在地震作用等側向荷載下預制板端部與支承鋼梁發生較大錯動后造成預制板掉落的后果。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由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
1、壓緊螺栓6、壓緊墊片7、U型墊片8、鋼筋連接套筒9、鉸鏈10、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4、中跨鋼梁15、邊跨鋼梁16、填縫混凝土 17及聚酯水泥砂漿18組成,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內布置有板底預應力筋2、板頂縱向鋼筋3、板頂橫向鋼筋4及發泡苯筒5 ;
[0005]其中: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通過壓緊螺栓6、壓緊墊片7及U型墊片8擱置固定于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所述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焊接有壓緊螺栓6,U型墊片8和壓緊墊片7套于壓緊螺栓6上,板底預應力筋2位于壓緊墊片7和U型墊片8中間,采用螺母壓緊固定;縱向相鄰的板頂縱向鋼筋3之間采用鋼筋連接套筒9相連,位于邊跨處的板頂縱向鋼筋3下彎后穿入壓緊墊片7和U型墊片8中間,采用螺母壓緊固定;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通過鉸鏈10相連組成一體,其拼縫下部貼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4,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的縫隙采用聚酯水泥砂漿18填充;縱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的縫隙采用填縫混凝土 17填實;設置于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內的發泡苯筒5作為樓板孔洞的填充物,同時在工廠預制該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后不取出。
[000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鉸鏈10由銷軸管11、銷軸12及鉸鏈板13組成,所述銷軸12穿入銷軸管11,且銷軸管11焊接固定于鉸鏈板13 —側。
[0007]本實用新型中,將鉸鏈10焊接在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中的板頂橫向鋼筋4上固定。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1.采用壓緊螺栓6、壓緊墊片7、U型墊片8及鋼筋連接套筒9將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擱置固定在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采用鉸鏈10將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連成一體;通過上述措施使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具有防止墜落的能力。
[0010]2.采用發泡苯筒5作為樓板孔洞的填充物,同時在工廠預制該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后不取出,防止傳統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孔洞定位后抽孔造成表面混凝土的塌落,也可降低該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的自重及提高其保溫性能。
[0011]本實用新型各部件材料普通、加工方便,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的平面圖。
[0013]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4]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0015]圖4為圖1的C-C剖視圖。
[0016]圖5為圖1的D-D剖視圖。
[0017]圖6為U型墊片的詳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E-E剖視圖。
[0018]圖7為壓緊墊片的詳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F-F剖視圖。
[0019]圖8為鉸鏈的詳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G-G剖視圖。
[0020]圖中標號:1為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2為板底預應力筋、3為板頂縱向鋼筋、4為板頂橫向鋼筋、5為發泡苯筒、6為壓緊螺栓、7為壓緊墊片、8為U型墊片、9為鋼筋連接套筒、10為鉸鏈、11為銷軸管、12為銷軸、13為鉸鏈板、14為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5為中跨鋼梁、16為邊跨鋼梁、17為填縫混凝土、18為聚酯水泥砂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圖8所示,本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主要包括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1、板底預應力筋2、板頂縱向鋼筋3、板頂橫向鋼筋4、發泡苯筒5、壓緊螺栓6、壓緊墊片7、U型墊片8、鋼筋連接套筒9、鉸鏈10、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4、填縫混凝土 17及聚酯水泥砂漿18。其中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加工制作時,采用發泡苯筒5作為樓板孔洞的填充物,同時在澆搗混凝土后不取出。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通過壓緊螺栓6、壓緊墊片7及U型墊片8固定擱置于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所述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焊接有壓緊螺栓6,U型墊片8和壓緊墊片7套于壓緊螺栓6上,板底預應力筋2位于壓緊墊片7和U型墊片8中間,采用螺母壓緊固定;縱向相鄰的板頂縱向鋼筋3之間采用鋼筋連接套筒9相連,位于邊跨處的板頂縱向鋼筋3下彎后穿入壓緊墊片7和U型墊片8中間,采用螺母壓緊固定;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通過鉸鏈10相連組成一體,其拼縫下部貼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4,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的縫隙采用聚酯水泥砂漿18填充;縱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的縫隙采用填縫混凝土 17填實。
[0024]本實用新型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加工制作及安裝步驟如下:
[0025]1.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的板頂鋼筋及板底預應力筋需留出足夠長度供安裝時進行連接及錨固;
[0026]2.板中其余鋼筋布置成形,板頂橫向鋼筋上焊接鉸鏈;
[0027]3.張拉板底預應力筋至規范規定張拉力值后將板底預應力筋兩端固定住;
[0028]4.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的孔洞采用發泡苯筒填充;
[0029]5.支模板、澆搗混凝土,制作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
[0030]6.待混凝土養護完成后張拉錨具及模板卸下;
[0031]7.將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運輸至施工現場,將其安置在鋼梁上,鋼梁上預先焊接壓緊螺栓;
[0032]8.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在鋼梁上滿足規定的擱置長度,將U型墊片預先套入壓緊螺栓,將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的下部預應力筋安置在U型墊片上,套上壓緊墊片及螺母壓緊固定;
[0033]9.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的板頂縱向鋼筋采用鋼筋連接套筒連接;
[0034]10.端部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的板頂鋼筋下彎后穿入壓緊墊片及U型墊片之間,用螺母將其與板底預應力筋一起壓緊固定;
[0035]11.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橫向拼接處在兩個鉸鏈中間穿入銷軸固定;
[0036]12.將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端的空隙采用填縫混凝土填實;
[0037]13.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下拼縫處貼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其中的縫隙采用聚酯水泥砂漿填充。
【主權項】
1.一種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由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壓緊螺栓(6)、壓緊墊片(7)、U型墊片(8)、鋼筋連接套筒(9)、鉸鏈(10)、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4)、中跨鋼梁(15)、邊跨鋼梁(16)、填縫混凝土(17)及聚酯水泥砂漿(18)組成;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內布置有板底預應力筋(2)、板頂縱向鋼筋(3)、板頂橫向鋼筋(4)及發泡苯筒(5); 其特征在于: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通過壓緊螺栓¢)、壓緊墊片(7)及U型墊片⑶擱置固定于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所述中跨鋼梁(15)或邊跨鋼梁(16)上焊接有壓緊螺栓出),U型墊片(8)和壓緊墊片(7)套于壓緊螺栓(6)上,板底預應力筋(2)位于壓緊墊片(7)和U型墊片(8)中間,采用螺母壓緊固定;縱向相鄰的板頂縱向鋼筋(3)之間采用鋼筋連接套筒(9)相連,位于邊跨處的板頂縱向鋼筋(3)下彎后穿入壓緊墊片(7)和U型墊片(8)中間,采用螺母壓緊固定;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通過鉸鏈(10)相連組成一體,其拼縫下部貼玻璃纖維布防水膠帶(14),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的縫隙采用聚酯水泥砂漿(18)填充;縱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之間的縫隙采用填縫混凝土(17)填實;設置于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內的發泡苯筒(5)作為樓板孔洞的填充物,同時在工廠預制該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后不取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10)由銷軸管(11)、銷軸(12)及鉸鏈板(13)組成,所述銷軸(12)穿入銷軸管(11),且銷軸管(11)焊接固定于鉸鏈板(13) —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10)焊接在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I)中的板頂橫向鋼筋(4)上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墜落預制預應力樓板結構,由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壓緊螺栓、壓緊墊片、U型墊片、鋼筋連接套筒、鉸鏈等組成。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中的板底預應力筋通過壓緊螺栓、壓緊墊片及U型墊片壓緊固定在鋼梁上;縱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中的板頂縱向鋼筋通過鋼筋連接套筒相連;橫向相鄰的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通過鉸鏈相連。該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制作時,采用發泡苯筒作為樓板孔洞的填充物,同時在板制作完成后不取出,防止傳統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板孔洞定位后抽孔造成表面混凝土的塌落,也可提高其保溫性能。本實用新型在鋼結構建筑領域可提高樓板結構工業化程度及防止預制樓板發生墜落的特點。
【IPC分類】E04B5-10
【公開號】CN204311628
【申請號】CN201420740013
【發明人】何敏娟, 孫永良
【申請人】何敏娟, 孫永良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