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屬于房屋建筑領域,方法中包括:A、安裝受力剪力墻/柱及圍護墻的模板,綁扎鋼筋;B、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模板連接處裝隔板;C、設置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連接鋼筋;D、先用輕質混凝土澆筑圍護墻,再用普通混凝土澆筑受力剪力墻/柱,或者同時澆筑,其中,輕質混凝土的澆筑位置與結構梁體底部之間留有泡沫塑料板的預留空間;E、預留空間內鋪用于結構沉降的泡沫塑料板、綁結構梁體與受力剪力墻/柱間的鋼筋;F、澆筑結構梁體;G、拆模。本發明先澆注圍護墻的混凝土,再澆注受力剪力墻/柱的混凝土,或者同時澆注,實現了施工產業化、提高了房屋的整體性能、增加了抗震性能,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工期。
【專利說明】
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房屋建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施工時都是先施工受力剪力墻或框架部分,拆除模板后再用輕質砌塊或輕質板模填充圍護墻部分,工序復雜,耗費人工,延長工期,這些塊體抗震能力差,有的采用框架完成后二次支模澆注圍護墻,造成工期延長和主體連接不好等情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設計了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本方法先澆注圍護墻的混凝土,再澆注受力剪力墻的混凝土,或者兩種混凝土同時澆注,改變了原來先施工受力剪力墻,拆除模板后再砌筑圍護墻的方法,實現了施工產業化、提高了房屋的整體性能、增加了抗震性能,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工期。
[0004]本發明所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本方法包括受力剪力墻/柱及圍護墻的施工,關鍵是:本方法是以預制同時支撐受力剪力墻/柱及圍護墻的模板,預制受力剪力墻/柱和圍護墻之間的隔板工序為基礎的,在此基礎上,本方法步驟中包括:
[0005]A、安裝受力剪力墻/柱及圍護墻的模板,并綁扎鋼筋固定;
[0006]B、在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模板連接處安裝隔板、并固定;
[0007]C、設置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連接鋼筋;
[0008]D、先在圍護墻的模板內澆筑圍護墻的輕質混凝土,再澆筑受力剪力墻/柱,或者,同時澆筑圍護墻及受力剪力墻/柱的混凝土;
[0009]E、綁扎結構梁體與受力剪力墻/柱之間的鋼筋;
[0010]F、澆筑結構梁體;
[0011]G、拆模。
[0012]針對變形量較大的梁可安裝泡沫塑料板,即步驟D中,圍護墻的輕質混凝土的澆筑位置為距離結構梁體底部-25?-15mm處,在該-25?-15mm的空間內鋪設泡沫塑料板。
[0013]優選地,步驟D中,圍護墻的輕質混凝土的澆筑位置為距離結構梁體底部-20mm處,相應地,在-20mm的空間內鋪設泡沫塑料板。
[0014]步驟D中,輕質混凝土為小于800公斤/立方的輕骨料混凝土或發泡混凝土。
[0015]所述泡沫塑料板的縱向高度為20_,密度不少于18kg/m3。
[0016]所述的泡沫塑料板的寬度小于圍護墻的寬度,且距圍護墻兩邊預留有混凝土填充空間。
[0017]所述的混凝土填充空間的厚度為20mm。
[00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一改傳統的建筑結構順序,即將傳統的先澆筑受力剪力墻的混凝土再砌筑圍護墻或再澆輕質混凝土的建筑方法,變化為先澆筑圍護墻的混凝土再澆筑受力剪力墻的混凝土或者兩者混凝土同時澆筑的建筑新方法,該施工方法實現了施工產業化,提高了房屋的整體性能,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工期;2、本發明中將受力剪力墻部分與圍護墻墻體用隔板隔開,不易出現因受力剪力墻沉降變形導致的受力剪力墻與圍護墻的接縫開裂的問題;3、泡沫塑料板吸收結構變形量,并且泡沫塑料在墻體內部,變形不易察覺,泡沫塑料板比圍護墻兩邊分別窄20mm,此空間填充混凝土,在墻體大尺度變形時破碎,防止受力剪力墻直接與圍護墻接觸導致的圍護墻損壞的問題;4、房屋建成后整體性好,相比之前的砌塊堆碼的圍護墻,本方法下受力剪力墻、圍護墻平整性好,裝修過程中不需要抹灰找平,只需刮大白即可,節約了裝修成本,實現了整體現澆房屋的產業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中步驟A的示意圖;
[0020]圖2是本發明中步驟B的示意圖;
[0021]圖3是本發明中步驟C的示意圖;
[0022]圖4是本發明中步驟D的示意圖;
[0023I圖5是本發明中步驟E的示意圖;
[0024I圖6是本發明中步驟F的示意圖;
[0025]附圖中,I是受力剪力墻/柱,2是圍護墻,3是隔板,4是泡沫塑料板,5是結構梁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
[0027]實施例1,以先澆筑圍護墻的混凝土再澆筑受力剪力墻的混凝土為例說明。
[0028]參見附圖1-6,本方法包括受力剪力墻/柱I及圍護墻2的施工,本方法是以預制同時支撐受力剪力墻/柱1、及圍護墻2的模板,預制受力剪力墻/柱和圍護墻之間的隔板3,預制泡沫塑料板4的工序為基礎的,在此基礎上,本方法步驟中包括:
[0029]A、安裝受力剪力墻/柱I及圍護墻2的模板,并綁扎鋼筋固定,具體可參見圖1;
[0030]B、在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模板連接處安裝隔板3、并固定,參見圖2;
[0031]C、設置受力剪力墻/柱I與圍護墻2的連接鋼筋,參見圖3;
[0032]D、先用小于800公斤/立方的輕骨料混凝土或發泡混凝土在圍護墻的模板內澆筑圍護墻2,混凝土的澆筑位置與結構梁體5底部之間留有-25?-15_,最好是-20mm的泡沫塑料板4的預留空間,參見圖4;
[0033]E、在預留空間內鋪設15?25mm高的密度不少于18kg/m3的泡沫塑料板4,對應地,優選20mm高的泡沫塑料板4、并綁扎結構梁體的鋼筋,參見圖5,其中,所述的泡沫塑料板4的長度小于圍護墻2的長度,且距圍護墻2兩邊預留有混凝土填充空間;
[0034]F、澆筑受力剪力墻/柱I及結構梁體5,參見圖6;
[0035]G、拆模。
[0036]實施例2:以同時澆筑圍護墻的混凝土及受力剪力墻的混凝土為例說明。
[0037]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關鍵是:本方法是預制同時支撐受力剪力墻/柱1、及圍護墻2的模板,預制受力剪力墻/柱I和圍護墻2之間的隔板3,預制泡沫塑料板4的工序為基礎的,在此基礎上,本方法步驟中包括:
[0038]A、安裝受力剪力墻/柱I及圍護墻2的模板,并綁扎鋼筋固定;
[0039]B、在受力剪力墻/柱I與圍護墻2的模板連接處安裝隔板3、并固定;
[0040]C、設置受力剪力墻/柱I與圍護墻2的連接鋼筋;
[0041]D、先用小于800公斤/立方的輕骨料混凝土或發泡混凝土在圍護墻2的模板內澆筑圍護墻2的同時,澆筑受力剪力墻/柱I,其中,混凝土的澆筑位置與結構梁體5底部之間留有-25?-15mm,最好是-20mm的泡沫塑料板4的預留空間,如果是變形量較小的梁可不設置該泡沫塑料板4的預留空間;
[0042]E、在預留空間內鋪設15?25mm高的密度不少于18kg/m3的泡沫塑料板4,對應地,優選20mm高的泡沫塑料板4、并綁扎結構梁體與受力剪力墻/柱I之間的鋼筋,參見圖5,其中,所述的泡沫塑料板4的長度小于圍護墻2的寬度,且距圍護墻2兩邊預留有混凝土填充空間,并在該混凝土填充空間內澆筑混凝土,如果對于變形量較小的梁可不安裝此泡沫塑料板;
[0043]F、澆筑結構梁體5;
[0044]G、拆模。
[0045]本發明先澆注圍護墻2的輕質混凝土,再澆注受力剪力墻/柱I的混凝土,或者同時澆注,改變了原來先施工受力剪力墻/柱I,拆除模板后再砌筑圍護墻2的方法,實現了施工產業化、提高了房屋的整體性能、增加了抗震性能,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工期。
【主權項】
1.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本方法包括受力剪力墻/柱(I)及圍護墻(2)的施工,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是以預制同時支撐受力剪力墻/柱(I)及圍護墻(2)的模板,預制受力剪力墻/柱和圍護墻之間的隔板(3)工序為基礎的,在此基礎上,本方法步驟中包括: A、安裝受力剪力墻/柱(I)及圍護墻(2)的模板,并綁扎鋼筋固定; B、在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模板連接處安裝隔板(3)、并固定; C、設置受力剪力墻/柱與圍護墻的連接鋼筋; D、先在圍護墻的模板內澆筑圍護墻的輕質混凝土(2),再澆筑受力剪力墻/柱(I),或者,同時澆筑圍護墻(2)及受力剪力墻/柱(I)的混凝土; E、綁扎結構梁體(5)與受力剪力墻/柱(I)之間的鋼筋; F、澆筑結構梁體(5); G、拆豐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圍護墻的輕質混凝土的澆筑位置為距離結構梁體(5)底部-25?-15mm處,在該-25?-15mm的空間內鋪設泡沫塑料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圍護墻的輕質混凝土的澆筑位置為距離結構梁體(5)底部-20mm處,相應地,在-20mm的空間內鋪設泡沫塑料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輕質混凝土為小于800公斤/立方的輕骨料混凝土或發泡混凝土。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塑料板(4)的縱向高度為20_,密度不少于18kg/m3。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塑料板(4)的寬度小于圍護墻的寬度,且距圍護墻(2)兩邊預留有混凝土填充空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房屋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填充空間的厚度為20mm。
【文檔編號】E04G21/00GK106088603SQ201610596509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7月27日 公開號201610596509.6, CN 106088603 A, CN 106088603A, CN 201610596509, CN-A-106088603, CN106088603 A, CN106088603A, CN201610596509, CN201610596509.6
【發明人】張晶廷, 張喜臣
【申請人】張晶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