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恒溫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節能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建筑用恒溫層,它包括太陽能板、保溫板、蓄電池板、制熱層、制冷層、控制系統、導線;太陽能板內側設有保溫板;保溫板內側設有蓄電池板;蓄電池板通過導線和控制系統連接;控制系統通過導線和制熱層及制冷層連接;本發明建筑用恒溫層,它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控制系統和制熱層及制冷層保持室內恒溫,既解決了室外氣溫對室內的影響,又節約了能源,給人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它還能通過手機軟件控制,在無人時遠程遙控,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提前開啟系統,在人們回到家中就有舒適的環境溫度。
【專利說明】
建筑用恒溫層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節能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建筑用恒溫層。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寒冷地區的既有住宅建筑多屬磚混結構,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差、墻體不保溫,造成了全年采暖空調能耗居高不下,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保溫層被大量的使用到房屋外墻,然而目前使用中的保溫層僅僅只能減少熱量傳導,不能控制室內溫度在舒適的范圍之內,仍需空調和暖氣來輔助調節室內溫度,浪費資源,成本高昂,并且當人們剛進入室內時還需等待溫度調節的過程,短時間忍受高溫和寒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建筑用恒溫層,它包括太陽能板、保溫板、蓄電池板、制熱層、制冷層、控制系統、導線;太陽能板內側設有保溫板;保溫板內側設有蓄電池板;蓄電池板通過導線和控制系統連接;控制系統通過導線和制熱層及制冷層連接。
[0004]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所述的建筑用恒溫層,它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控制系統和制熱層及制冷層保持室內恒溫,既解決了室外氣溫對室內的影響,又節約了能源,給人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它還能通過手機軟件控制,在無人時遠程遙控,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提前開啟系統,在人們回到家中就有舒適的環境溫度。
【附圖說明】
[0005]此處所說明的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太陽能板、2-保溫板、3-蓄電池板、4-制熱層、5-制冷層、6-控制系統、7-導線、6-1中央處理器、6-2溫度感應器、6-3網絡端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發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0007]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建筑用恒溫層,它包括太陽能板1、保溫板2、蓄電池板3、制熱層4、制冷層5、控制系統6、導線7;太陽能板I內側設有保溫板2;保溫板2內側設有蓄電池板3;蓄電池板3通過導線7和控制系統6連接;控制系統6通過導線7和制熱層4及制冷層5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6包括中央處理器6-1、溫度感應器6-2、網絡端口 6_3;中央處理器6-1、溫度感應器6-2和網絡端口 6-3并聯。
[0009]太陽能板I和保溫板2以及蓄電池板3位于墻體之外,當陽光照射在太陽能板I上時,太陽能板I吸收太陽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存儲在蓄電池板3內,保溫板2用于防止室內外的溫度傳導沖央處理器6-1用于設定溫度和控制制熱層4以及制冷層5的工作,溫度感應器6-2用于感應室內溫度,當溫度感應器6-2感應到室內溫度在設定的溫度范圍內,中央處理器6-1控制制熱層4和制冷層5斷電停止工作,超出設定工作范圍開始制冷或制熱;網絡端口 6-3用于和手機APP通過互聯網相連接,可用手機APP遠程開啟和關閉控制系統6。
[0010]本發明所述的建筑用恒溫層,它采用它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控制系統和制熱層及制冷層保持室內恒溫,既解決了室外氣溫對室內的影響,又節約了能源,給人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它還能通過手機軟件控制,在無人時遠程遙控,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提前開啟系統,在人們回到家中就有舒適的環境溫度。
[0011]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主權項】
1.建筑用恒溫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太陽能板(I)、保溫板(2)、蓄電池板(3)、制熱層(4)、制冷層(5)、控制系統(6)、導線(7);太陽能板(I)內側設有保溫板(2);保溫板(2)內側設有蓄電池板(3);蓄電池板(3)通過導線(7)和控制系統(6)連接;控制系統(6)通過導線(7)和制熱層(4)及制冷層(5)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恒溫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6)包括中央處理器(6-1)、溫度感應器(6-2)、網絡端口(6-3);中央處理器(6-1)、溫度感應器(6_2)和網絡端口(6-3)并聯。
【文檔編號】E04B1/76GK106049694SQ201610538802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1日
【發明人】薛濤, 孫萍, 荀志國
【申請人】金陵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