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孔的形成方法以及擴徑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錨孔的形成方法以及擴徑裝置,其能夠實現通過離心力使刀刃部向徑向移動來磨削擴徑部的情況下的、離心力的合理化。其是將擴徑用扁鉆(20)插入到在混凝土制的固定體(2)穿孔的底孔部(3)之后,使擴徑用扁鉆(20)旋轉,通過離心力使擴徑用扁鉆(20)的刀刃部(31)向徑向移動并且磨削底孔部(3)的一部分來形成擴徑部(4)的后施工錨(100)用的錨孔(1)的形成方法,為了磨削擴徑部(4)而施加的離心力的最低值為0.75N,優選為1.1N。
【專利說明】
錨孔的形成方法以及擴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后施工錨被錨固的錨孔的形成方法,特別是涉及在底孔部的一部分形成擴徑部的錨孔的形成方法以及擴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在底孔部的一部分形成擴徑部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已知有使用孔底鉆裝置進行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I)。該情況下的錨孔用于錨固樹脂類錨,底孔形成為比較大的直徑(直徑90mm左右以上)。
[0003]孔底鉆裝置具備插入底孔的中空圓筒狀的筒體、落位在底孔的開口邊緣部,并經由軸承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筒體的擋片部件、在同軸上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筒體卡合,并與筒體一體旋轉的軸、被設置在筒體的前端側,并在外周面具有四個導槽的圓錐梯形形狀的圓錐部、被安裝于軸的前端部,并與各導槽卡合的四個臂、被交替地設置在四個臂的前端部外表面的兩個刀刃以及兩個引導部。
[0004]刀刃以及引導部在吊起軸的狀態下位于筒體的內側。若使插入到底孔的筒體以及軸一體旋轉,使軸向下運動,則通過圓錐部的導槽而四個臂向下運動并且向外側張開。由此,刀刃磨削底孔的內周面,在底孔的底部(最里部)形成擴徑部。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5 — 280243號公報
[0006]在這樣的通過以往的孔底鉆裝置的擴徑部的形成方法中,裝置構成較復雜,所以存在雖然能夠應用于樹脂類錨用的粗徑的底孔(錨孔),但不能夠應用于金屬膨脹錨用的細徑的底孔(錨孔)的問題。
[0007]例如,若利用離心力,使四個臂向外側張開,則能夠使筒體與軸一體化,作為整體能夠實現裝置構成的簡單化。但是,這樣一來,即使能夠使其與細徑的底孔(錨孔)對應,若給予各臂的離心力不夠,則也不能夠磨削底孔來形成擴徑部。或者,底孔的磨削需要時間,在與作業效率相稱那樣的短時間不能夠形成擴徑部。
[0008]離心力的大小由給予對象物的重量、旋轉半徑、角速度的參數決定,其中重量和旋轉半徑受到形成的錨孔的直徑制約。另外,角速度受到鉆機主體的轉速制約。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通過離心力使刀刃部向徑向移動來磨削擴徑部的情況下的、離心力的合理化的錨孔的形成方法以及擴徑裝置。
[0010]本發明的錨孔的形成方法是在將擴徑用扁鉆插入到在混凝土制的固定體穿孔的底孔部的狀態下,使擴徑用扁鉆旋轉,通過離心力使擴徑用扁鉆的刀刃部向徑向移動并且磨削底孔部的一部分形成擴徑部的、后施工錨用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磨削擴徑部而施加的離心力的最低值為0.75N。
[0011]該情況下,優選為了磨削擴徑部而施加的離心力的最低值為1.1N。
[0012]根據這些構成,如后述那樣,能夠在底孔部形成擴徑尺寸在0.3mm以上(磨削深度在0.15mm以上)的擴徑部。即,通過使為了磨削擴徑部而施加的離心力最低值為0.75N,更優選為1.1N,能夠在底孔部在短時間內形成適當的擴徑部。
[OO13]另外,優選擴徑用扁鉆的轉速在2500rpm以上40000rpm以下。
[00M] 該情況下,優選擴徑用扁鉆的轉速在9000rpm以上20000rpm以下。
[0015]根據該構成,如后述那樣,通過使擴徑用扁鉆的轉速在2500rpm以上40000rpm以下,更優選在9000rpm以上20000rpm以下,能夠使相對于底孔部的擴徑部的擴徑尺寸在
0.5_以上。另外,擴徑用扁鉆的動力源使用市售的電鉆,能夠形成適當的擴徑部。
[0016]另外,優選用于形成一個擴徑部的擴徑用扁鉆的旋轉驅動時間在5s以上20s以下。
[0017]根據該構成,通過使擴徑用扁鉆的旋轉驅動時間即擴徑部的形成作業時間在5s以上20s以下,能夠在短時間作業高效地形成擴徑部。
[0018]另一方面,優選刀刃部由具有100/120目以上16/18目以下的粒子徑的金剛石刀刃構成。
[0019]該情況下,優選刀刃部由具有50/60目以上16/18目以下的粒子徑的金剛石刀刃構成。
[0020]根據這些構成,即使作用給刀刃部的離心力比較小,也能夠高效地磨削底孔部的內周面。特別是,若除了金剛石刀刃的磨削性能進一步考慮成本,則優選使刀刃部在50/60目以上16/18目以下。
[0021]本發明的擴徑裝置是由上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所使用的擴徑用扁鉆、和使擴徑用扁鉆旋轉的電鉆構成的穿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擴徑用扁鉆具備磨削擴徑部的多個刀刃部、以分別能夠向徑向移動的方式保持多個刀刃部的刀刃保持部、以及支承刀刃保持部的桿部,多個刀刃部通過隨著旋轉的離心力,以相對于刀刃保持部向徑向外側擴開的方式移動。
[0022]根據該構成,若在插入到底孔部的狀態下使桿部旋轉,則鉆頭部的多個刀刃部分別受到離心力而向徑向外側移動。即,與刀刃保持部一起旋轉的多個刀刃部由于離心力而以向徑向外側擴開的方式移動,并磨削底孔部的一部分而使其擴徑。該情況下,由于是利用離心力使多個刀刃部移動的構成,所以能夠使結構簡單化。另外,插入底孔部的多個刀刃部能夠與刀刃保持部一起在徑向集中地配置,也能夠使其與細徑的底孔部對應(擴徑)。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錨孔的剖視圖。
[0024]圖2是用于形成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錨孔的擴徑部的擴徑裝置的結構圖。
[0025]圖3是擴徑用扁鉆的鉆頭部一周的分解立體圖。
[0026]圖4是錨固于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錨孔的后施工錨的結構圖。
[0027]圖5是使擴徑用扁鉆的轉速與刀刃部的金剛石粒子徑變化形成的擴徑部的擴徑尺寸的試驗結果的圖。
[0028]圖6是試驗所使用的刀刃部的尺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錨孔的形成方法以及擴徑裝置進行說明。該錨孔是在底孔部的里側具有擴徑部的錨孔,形成(穿孔)在混凝土建筑框架等混凝土制的固定體。以下,對錨孔的形狀進行詳細說明,并且對具有用于形成該錨孔的擴徑部的擴徑用扁鉆的擴徑裝置、以及錨固于該錨孔的專用的后施工錨(金屬膨脹錨)進行說明。
[0030]圖1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錨孔的剖視圖。如該圖所示,錨孔I被形成于混凝土制的固定體2(例如混凝土建筑框架、混凝土基礎)。錨孔I具有在固定體2穿孔的筆直形狀的底孔部3、和在底孔部3的里部(前端部)與底孔部3相比粗徑地形成的擴徑部4。擴徑部4由存在兩個位置的環狀臺階部5且從底孔部3向外側突出的圓筒狀的部分構成。另外,底孔部3隔著擴徑部4具有開口部3a側的較長的開口側孔部3b、和孔底側的較短的底側孔部3c。
[0031]該情況下,底孔部3利用空心鉆,振動鉆,錘鉆等進行穿孔。另外,擴徑部4通過后述的具有擴徑用扁鉆20的擴徑裝置10形成。此外,擴徑部4也可以是圓錐形的筒狀。
[0032]接下來,參照圖2以及圖3,對擴徑裝置10進行說明。圖2是具有擴徑用扁鉆20的擴徑裝置10的結構圖,圖3是擴徑用扁鉆20的鉆頭部一周的分解立體圖。如兩圖所示,擴徑裝置10具有作為動力源的手持電鉆11、安裝于電鉆11的冷卻液配件12、以及安裝于冷卻液配件12的擴徑用扁鉆20。即,擴徑用扁鉆20以能夠拆裝的方式被安裝在被設置于冷卻液配件12的前端部的旋轉軸13。
[0033]在旋轉軸13形成有冷卻液的流路,另一方面冷卻液配件12連接圖外的冷卻液供給裝置,冷卻液從該冷卻液供給裝置經由冷卻液配件12供給到擴徑用扁鉆20。在實施方式的擴徑裝置10中,在冷卻液配件12安裝穿孔用扁鉆(例如,金剛石取心鉆頭)對底孔部3進行穿孔之后,優選代替穿孔用扁鉆而安裝擴徑用扁鉆20,對底孔部3的里部進行擴徑。
[0034]擴徑用扁鉆20具備在前端部進行底孔部3的擴徑的鉆頭部21、和在基端側以能夠拆裝的方式被安裝于電鉆11側的旋轉軸13(冷卻液配件12),并在前端側在基部并在同軸上支承鉆頭部21的軸部22。
[0035]鉆頭部21具有磨削底孔部3的兩個刀刃部31、以能夠向徑向移動的方式保持兩個刀刃部31的刀刃保持部32、以及經由刀刃保持部32支承兩個刀刃部31的桿部33。在該擴徑用扁鉆20中,在將鉆頭部21插入到底孔部3的狀態下,通過電鉆11使擴徑用扁鉆20旋轉,從而通過離心力,使兩個刀刃部31向徑向外側擴開(移動)。
[0036]軸部22在其橫斷面的部分,與冷卻液配件12的旋轉軸13螺合。在軸部22的軸心部形成有冷卻液用的軸內流路35 ο軸內流路35在基端側與冷卻液配件12連通,并且在前端側與后述的鉆頭內流路36連通。
[0037]如圖3所示,如上述那樣,鉆頭部21具有從軸部22的前端延伸的桿部33、被設在桿部33的前端的圓筒狀的刀刃保持部32、以及被保持于刀刃保持部32的兩個刀刃部31。該情況下,相對于底孔部3的內徑,兩個刀刃部31的外徑稍微以小徑形成。另外,相對于兩個刀刃部31的外徑,刀刃保持部32的外徑以相同或者稍微以小徑形成。另一方面,在桿部33的軸心部以及刀刃保持部32的內側構成有與上述的軸內流路35連通的鉆頭內流路36。導入到鉆頭內流路36的冷卻液從后述的刀刃保持部32的兩個狹縫部55向兩個刀刃部31釋放到底孔部3內。
[0038]刀刃保持部32具有以沿外周面的方式保持兩個刀刃部31的保持部主體41、和安裝了保持部主體41的保持部受體42。保持部受體42的基端側與桿部33連結,在前端側內周面形成有與保持部主體41螺合的內螺紋44。對于實施方式來說,一體地形成保持部受體42、桿部33以及軸部22。
[0039]保持部主體41具有法蘭盤狀的前端凸緣部51、與前端凸緣部51連接,并保持兩個刀刃部31的圓筒保持部52、以及與圓筒保持部52連接的圓筒螺紋部53。另外,保持部主體41具有設置于前端凸緣部51的中心部前端的尖塔部54、和形成在圓筒保持部52以及圓筒螺紋部53的部分的兩個狹縫部55。該情況下,一體地形成前端凸緣部51、圓筒保持部52、圓筒螺紋部53以及尖塔部54。此外,尖塔部54與底孔部3的孔底抵接,防止鉆頭部21的旋轉抖動。
[0040]前端凸緣部51與保持部受體42以同徑形成,以存在微小的間隙的方式在軸向夾住保持于圓筒保持部52的刀刃部31的方式被配設。雖然詳細后述,但各刀刃部31經由狹縫部55被保持于圓筒保持部52,在該狀態下圓筒螺紋部53與保持部受體42的內螺紋44螺合。另夕卜,兩個狹縫部55在圓筒保持部52以及圓筒螺紋部53的圓周方向,被形成在180°點對稱位置。
[0041]各刀刃部31具有以沿刀刃保持部32的外周面的方式設置的刀刃主體61、在刀刃主體61的內側突出地設置的加強筋部62、以及設置在加強筋部62的前端的防脫部63。刀刃主體61和防脫部63具有大致1/4圓弧的剖面形狀,加強筋部62以能夠在徑向滑動的方式與狹縫部55卡合。
[0042]因此,被保持于刀刃保持部32的兩個刀刃部31通過由于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以向徑向外側平行移動的方式擴開。即,在擴開的初始狀態下,刀刃主體61的內表面與上述的圓筒保持部52的外周面接觸,在擴開的完成狀態下,防脫部63的外面與圓筒保持部52的內周面接觸。
[0043]刀刃主體61由剖面圓弧狀的金剛石的刀片構成,磨削用的金剛石被設置于外周部。由此,底孔部3的里部內周面被磨削,而擴徑到規定的擴徑尺寸。此外,在圓周方向上,兩個刀刃部31處于初始狀態的該部分的直徑形成為比底孔部3的直徑細0.5?1.0mm左右的細徑,能夠順利地進行鉆頭部21的向底孔部3的插入。此外,刀刃主體61也可以是超硬合金等金屬的刀片。
[0044]在使用了該擴徑用扁鉆20的擴徑作業中,首先在擴徑裝置10中安裝擴徑用扁鉆20,并將該鉆頭部21插入底孔部3。若以鉆頭部21的尖塔部54與底孔部3的底側孔部3c抵接的方式進行了插入,則驅動電鉆11使擴徑用扁鉆20旋轉。另外在同時或者在前后經由軸內流路35以及鉆頭內流路36,向刀刃部31供給冷卻液。
[0045]若擴徑用扁鉆20旋轉,則離心力作用于兩個刀刃部31,而兩個刀刃部31逐漸向外側擴開。另外,從鉆頭內流路36的前端部釋放的冷卻液也由于離心力,而在兩個刀刃部31的內側部分放射狀地擴散,促進刀刃部31的擴開。由此,旋轉的鉆頭部21的刀刃主體61磨削底孔部3的內表面,在底孔部3的里部逐漸形成擴徑部4。結果,若防脫部63被保持部主體41進行位置限制,或者經過規定時間,則擴徑部4擴徑為規定的擴徑尺寸。
[0046]這樣,僅通過將鉆頭部21插入底孔部3并使其旋轉,即能夠簡單并且短時間地在底孔部3形成擴徑部4。另外,由于構成為通過離心力將兩個刀刃部31擴開,所以能夠使裝置構成簡單化。并且,由于兩個刀刃部31能夠與刀刃保持部32—起在徑向集中地配置,所以對于細徑的底孔部3也能夠形成適當的擴徑部4。
[0047]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底孔部3的穿孔以及擴徑部4的磨削時,經由冷卻液配件12供給冷卻液(濕式),但未必一定使用冷卻液(干式)。例如,也可以在底孔部3的穿孔中,使用振動鉆、錘鉆,在擴徑部4的磨削中,將擴徑用扁鉆20直接安裝于電鉆11進行使用。
[0048]接下來,參照圖4,對固定(錨固)于這樣形成的錨孔I的后施工錨進行說明。
[0049]圖4是后施工錨的結構圖。如該圖所示,后施工錨100具備插入錨孔I的圓筒狀的錨主體111、設置于錨主體111的前端側的兩個擴開片112、以及使兩個擴開片112從內側擴開的圓錐部113。另外,后施工錨100具備在將錨主體111插入錨孔I時,在錨主體111的與擴徑部4對應的位置,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支承多個擴開片112的兩個引導開口部114。
[0050]S卩,在與擴徑部4對應的錨主體111的下部以與錨主體111的軸向正交的方式形成有兩個引導開口部114,在這兩個引導開口部114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支承兩個擴開片112。該情況下,錨主體111與兩個擴開片112被獨立地形成,另外它們和圓錐部113也被獨立地形成。而且,錨主體111、兩個擴開片112以及圓錐部113由軟質的鋼鐵、不銹鋼等構成,構成所謂的金屬膨脹錨。
[0051]錨主體111具有帶臺階的內周面而被形成為圓筒狀,由安裝連結螺栓等(省略圖示)的基端側的螺栓支承部121、和被固定于混凝土的固定體2的前端側的建筑框架固定部122 一體地形成。
[0052]螺栓支承部121在其內周面具有內螺紋部125,在內螺紋部125螺合后述的圓錐部113的外螺紋部142,并且擰入用于支承對象物的懸掛螺栓、連接螺栓等連結螺栓(一般而言,是全螺紋螺栓)。即,在內螺紋部125螺合圓錐部113,并且在將錨主體111固定(錨固)于錨孔I之后,安裝連結螺栓。
[0053]在建筑框架固定部122的內周面連接有上述的內螺紋部125,并且形成有松弛地插入后述的圓錐部113的圓錐部主體141的松弛插入孔131。另外,在建筑框架固定部122以與其軸向正交的方式形成有上述的兩個引導開口部114。各引導開口部114在建筑框架固定部122的徑向貫通形成,兩個引導開口部114被配設在180°點對稱位置。另外,各引導開口部114形成為與擴開片112互補的形狀。而且,在兩個引導開口部114以能夠向徑向滑動的方式保持有卡住擴徑部4的兩個擴開片112。
[0054]并且,在建筑框架固定部122的前端部,即錨主體111的前端部設有兩個防止旋轉突起132。兩個防止旋轉突起132在錨主體111的前端部,相互突出地設置在180°點對稱位置。各防止旋轉突起132由前端為銳角的突起形成,防止隨著外螺紋部142(圓錐部113)的擰入的錨主體111的跟隨轉動。
[0055]兩個擴開片112剖面被形成為矩形,并分別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被保持于上述的引導開口部114。因此,兩個擴開片112被配設在180°點對稱位置,并且被配設在將后施工錨
100(錨主體111)插入錨孔I時的與擴徑部4對應的位置。各擴開片112的徑向的前端側半部俯視時形成為扇狀。具體而言,擴開片112的前端側半部以其開角與錨主體111的中心成90°的角度的方式形成。
[0056]另一方面,在各擴開片112的面臨圓錐部113的內端部具有仿照圓錐部113的錐角(相同的角度)的傾斜面135(參照圖4(a)、(c))。擴開片112的內端由平坦的斜面形成(參照圖4(b)),所以圓錐部113在一個位置與擴開片112線狀地接觸,并使其向徑向的外側滑動移動。
[0057]另一方面,各擴開片112的面臨擴徑部4的外端部(卡住側端部)具有仿照錨主體111(建筑框架固定部122)的外周面的圓弧面136(參照圖4(b))。而且,各擴開片112以相對于錨主體111的外周面成為非突出狀態的方式,暫時被固定于錨主體111。此外,擴開片112的剖面形狀為圓形、三角形等任意。
[0058]圓錐部113具有使兩個擴開片112向徑向的外側滑動的圓錐部主體141、和與上述的內螺紋部125螺合,并壓下圓錐部主體141的外螺紋部142。一體地形成圓錐部主體141和外螺紋部142,若擰入外螺紋部142,則圓錐部主體141旋轉并且前進,并壓入到兩個擴開片112之間。
[0059]外螺紋部142例如由帶工具槽的外螺紋形成。在本實施方式的后施工錨100中,例如在帶扭矩離合器的驅動鉆安裝驅動鉆頭,擰入外螺紋部142。
[0060]圓錐部主體141具有與外螺紋部142連接的軀干部145、以及與軀干部145連接的錐形部146。錐形部146被形成為將前端部倒角為冠球形狀的逆圓錐梯形形狀,即尖細的錐形形狀。錐形部146的錐角使各擴開片112從定常位置移動到壓接位置,形成為比較大的角度。如上述那樣,若通過驅動鉆,擰入外螺紋部142,則兩個擴開片112分別向徑向外側滑動移動。
[0061]這樣,根據后施工錨100,兩個擴開片112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被支承于引導開口部114,所以僅以比較小的扭矩擰入圓錐部113,即能夠使各擴開片112簡單地向徑向滑動。即,能夠與作業者的熟練度無關地,簡單并且穩定地進行錨固作業。另外,突出的兩個擴開片112以掛住擴徑部4的方式被卡住,所以能夠可靠地維持較高的拉拔強度。
[0062]然而,在利用刀刃部31產生的離心力,在錨孔I形成擴徑部4的擴徑用扁鉆20中,刀刃部31的重量、旋轉半徑受到制約,所以需要提高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得到足夠的離心力。由于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基于電鉆11的轉速,所以在假定市售的電鉆11的情況下,轉速也產生制約。另外,為了以比較小的離心力,順利地磨削底孔部3,刀刃部31的金剛石的粒子徑也成為問題。
[0063]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實現作用到刀刃部31的離心力的合理化、與其相關地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的合理化以及刀刃部31的金剛石粒子徑的合理化,而實施以下的試驗。
[0064]圖5示出了在使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和刀刃部31的金剛石粒子徑變化時的、擴徑部4的擴徑尺寸的試驗結果。另外,圖6是試驗使用的刀刃部的尺寸圖。在該試驗中,為了使公稱直徑MlO尺寸的后施工錨100固定,在已形成的底孔部3形成擴徑部4。
[0065]如圖6所示,各刀刃部31將距離擴徑用扁鉆20的中心半徑6.65mm的位置作為刀刃面,并在與底孔部3之間設置0.4_的間隙。即,該試驗中的底孔部3的直徑為14.1mm(直徑)。另外,基于離心力的刀刃部31的移動尺寸為1.15mm,從該移動尺寸減去上述的間隙后的值1.15mm—0.4mm = 0.75mm為擴徑部4的最大磨削深度。話雖如此,但在圖5的試驗結果中,由于存在刀刃部31等的制造上的誤差,所以實際的試驗結果是最大擴徑尺寸為1.7mm(最大磨削深度0.85mm)。
[0066]另外,該刀刃部31(僅一個)的重量為測定的結果1.91g(0.0019IKg),旋轉半徑(到重心的半徑)為5.7mm( 0.0057m)。
[0067]另外,作為刀刃部31,使用金剛石的粒子徑為100/120目?16/18目的九種進行了試驗。另一方面,擴徑用扁鉆20的旋轉驅動時間(電鉆11的驅動時間)考慮作業效率為1秒(1s)0而且,在1s的期間形成擴徑尺寸在0.3mm以上的擴徑部4較合理。即,為了形成的擴徑部4成為后施工錨100掛住的地方,至少需要0.15mm的切削深度(利用另外進行的其它的試驗確認(此外,若考慮混凝土的均質性并估計安全率,則也可以是0.25mm))。
[0068]如圖5的試驗結果所示,隨著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提高,擴徑尺寸變大。即,隨著角速度增大,擴徑尺寸也增大。另外,隨著金剛石的粒子徑增大,擴徑尺寸也增大。
[0069]具體而言,在低速的2000rpm時,任意的刀刃部31的擴徑尺寸均未達到0.3mm,在2500rpm時,在粒子徑20/30目?16/18目的刀刃部31中,達到0.3mm以上。在3000rpm時,在粒子徑60/80目?16/18目的刀刃部31中,達到0.3mm以上,在3500rpm時,在粒子徑80/100目?16/18目的刀刃部31中,達到0.3mm以上。并且,在4000rpm(以上)時,在全部刀刃部31中,都在0.3mm以上。
[0070]其結果,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在2500rpm以上,優選在3000rpm以上較合適。另外,金剛石的粒徑為100/120目?16/18目,若考慮切削效率以及成本則優選為50/60目?16/18目。另一方面,使擴徑用扁鉆20旋轉的電鉆11在市售品中40000rpm為極限,若考慮使用的便利性、作業效率以及成本,則優選在15000rpm前后。
[0071]因此,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在2500rpm以上40000rpm以下較合適,更優選在9000rpm以上20000rpm以下。另外,刀刃部31的金剛石粒子徑在100/120目以上16/18目以下較合適,更優選在50/60目以上16/18目以下。此外,在該試驗中,考慮作業效率,將擴徑用扁鉆20的旋轉驅動時間設為10s,但作為能夠允許的旋轉驅動時間,優選為5s?20s。
[0072]然而,若考察擴徑用扁鉆20的轉速與作用于刀刃部31的離心力的關系,則
[0073]如公知的那樣,作用于刀刃部31的離心力:F[N]在設為重量:m[Kg],旋轉半徑:r[m],角速度:ω [rad/s]時,為
[0074]F=mr ω2...(I) 0
[0075]另外,角速度:ω[rad/s]在設為轉速:f [Hz = 1/s]時,為
[0076]ω =2nf---(2) ο
[0077]因此,根據(I)以及(2)離心力為
[0078]F=mr(23rf )2...(3) 0
[0079]這里,m=1.91g(0.0019IKg),r = 5.7mm(0.0057m),所以在轉速:2500rpm時,離心力為0.75N,在3000rpm時,離心力為I.IN。即,通過使離心力最低值為0.75N,優選為I.IN,能夠在底孔部3在短時間內形成適當的擴徑部4。
[0080]在該試驗形成的錨孔I是作為金屬膨脹錨MlO尺寸的后施工錨100用的錨孔,在MlO尺寸以上的錨孔中,在上述擴徑用扁鉆20的結構上,能夠使上述的離心力以上的離心力作用。另外,M8、M6尺寸的后施工錨100用的錨孔也優選通過轉速等的調整,而作用上述的離心力以上的離心力。
[0081]S卩,若是MlO尺寸以上的錨孔(一般的尺寸的錨孔),則通過使作用給刀刃部31(刀刃面)的離心力最低值為0.75N,更優選為1.1N,能夠得到0.15mm以上的切削深度(0.3mm以上的擴徑尺寸)。若使上述的后施工錨100固定(使擴開片112壓接)于具有這樣形成的擴徑部4的錨孔I,則擴徑部4掛住后施工錨100。
[0082]附圖標記說明
[0083]l...錨孔,2…固定部,3…底孔部,4…擴徑部,5…環狀臺階部,10...擴徑裝置,11...電鉆,20...擴徑用扁鉆,21...鉆頭部,22...軸部,31...刀刃部,32...刀刃保持部,100…后施工錨,111…錨主體,112…擴開片,113…圓錐部。
【主權項】
1.一種錨孔的形成方法,是在將擴徑用扁鉆插入到在混凝土制的固定體穿孔的底孔部的狀態下,使上述擴徑用扁鉆旋轉,通過離心力使上述擴徑用扁鉆的刀刃部向徑向移動并且磨削上述底孔部的一部分來形成擴徑部的、后施工錨用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為了磨削上述擴徑部所施加的離心力的最低值為0.75N。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為了磨削上述擴徑部所施加的離心力的最低值為1.1N。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擴徑用扁鉆的轉速在2500rpm以上40000rpm以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擴徑用扁鉆的轉速在9000rpm以上20000rpm以下。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形成一個上述擴徑部的上述擴徑用扁鉆的旋轉驅動時間在5s以上20s以下。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刀刃部由具有100/120目以上16/18目以下的粒子徑的金剛石刀刃構成。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刀刃部由具有50/60目以上16/18目以下的粒子徑的金剛石刀刃構成。8.—種擴徑裝置,是由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錨孔的形成方法所使用的擴徑用扁鉆、和使上述擴徑用扁鉆旋轉的電鉆構成的擴徑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擴徑用扁鉆具備: 多個刀刃部,其磨削上述擴徑部; 刀刃保持部,其以分別能夠向徑向移動的方式保持上述多個刀刃部;以及 桿部,其支承上述刀刃保持部, 上述多個刀刃部通過隨著旋轉的離心力,而以相對于上述刀刃保持部向徑向外側擴開的方式移動。
【文檔編號】B23B35/00GK105939826SQ201580005911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8日
【發明人】藤田正吾
【申請人】Fs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