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腳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腳手架及其施工方法,基礎結構由基礎單元在坡道結構樓板上拼接而成,基礎單元包括槽鋼基礎梁、一組間隔連接在槽鋼基礎梁兩側板之間的支撐架以及豎向連接在支撐架上的鋼筋連接桿,相鄰的基礎單元之間通過連接件和緊固件連接,腳手架還包括立桿、橫桿和斜撐,所述立桿套接在基礎單元的鋼筋連接桿上。本發明將傳統的腳手架施工工藝進行優化、改變成簡單構件的拼接安裝,避免了繁瑣的施工工序和對已施工結構的破壞,成功解決坡度較大的坡道上部滿堂彩腳手架搭設難題;簡化拆卸安裝工序,方便該設施流轉使用,節約成本;簡化了傳統施工繁瑣的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工期。可廣泛應用于坡道上腳手架搭設。
【專利說明】
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腳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領域,特別是一種腳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建筑結構越來越多樣化,常常會遇到在斜坡上搭設滿堂彩腳手架的情況。當坡度較緩時,坡道面能夠提供足夠的摩擦力,滿堂彩腳手架架體可保持穩定狀態;但是,當坡度較陡時,坡道面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摩擦力,因此滿堂彩腳手架架體的穩定性不容易滿足,在搭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架體滑移現象,造成安全隱患。
[0003]遇到坡度較大坡道上部滿堂架體支設情況,多采用兩種施工工藝,結構植筋和結構局部剔鑿處理:其中,結構植筋即使在上部腳手架架體搭設位置提前進行植筋,多為植入直徑18mm?25_的鋼筋,植筋深度I OOmm左右,植筋用鋼筋長300mm。植筋完成后進行架體搭設等施工,待所有工序完成并拆除腳手架后,再對植入鋼筋進行切割處理。而結構局部剔鑿則是提前將腳手架架體搭設位置處結構混凝土進行剔鑿,剔鑿出用于立桿安裝的窩槽基礎,再進行上部架體搭設及結構施工,待結構施工完成及架體拆除后,剔鑿部位進行抹灰處理。這兩種方法都需要進行前期施工和后期處理兩道工序,費時費力,而且鋼筋等材料不能再次周轉使用,浪費成本。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腳手架及其施工方法,要解決坡道上腳手架搭設基礎摩擦力不夠、架體容易滑移的技術問題;并解決實現基礎結構標準化拼裝、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所述基礎結構由基礎單元在坡道結構樓板上拼接而成,所述基礎單元包括槽鋼基礎梁、一組間隔連接在槽鋼基礎梁兩側板之間的支撐架以及豎向連接在支撐架上的鋼筋連接桿,所述相鄰的基礎單元之間通過連接件和緊固件連接,所述支撐架的橫截面為L形,其兩肢的端部連接在槽鋼基礎梁的底板上,其中一肢與水平面平行、另一肢與水平面垂直,與水平面平行的一肢和槽鋼基礎梁的夾角與坡道結構樓板和水平面的夾角相同,鋼筋連接桿垂直連接在支撐架與水平面平行的一肢的上表面。
[0006]所述基礎單元中槽鋼基礎梁的一端部開有連接孔、另一端部連接有連接耳板,所述槽鋼基礎梁在坡道結構樓板長度方向上頭尾相連、呈直線排列,槽鋼基礎梁的連接孔與相鄰槽鋼基礎梁的連接耳板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接。
[0007]所述槽鋼基礎梁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均勻間隔排布,相鄰的槽鋼基礎梁之間通過連接件連接。
[0008]所述連接件包括螺桿,螺桿的每一端均連接有螺母擋片和山型卡,每一端的螺母擋片和山型卡卡接在槽鋼基礎梁一側板的兩側。
[0009]所述支撐架的個數為2?5個,相鄰的支撐架的間距為300?1500mm。
[0010]所述基礎單元的端部與相鄰的支撐架的間距為150?750mm。
[0011 ] 所述螺桿的長度為1000?1600mm。
[0012]—種應用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的腳手架,包括立桿、橫桿和斜撐,還包括基礎結構,所述基礎結構是由鋪設在坡道結構樓板上的基礎單元拼接而成,所述立桿套接在基礎單元的鋼筋連接桿上。
[0013]所述立桿在坡道結構樓板長度方向上的間距為900?1500mm、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的間距為900?1500mm。
[0014]—種如所述的腳手架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制作基礎單元。
[0015]步驟二,將基礎單元運至施工現場。
[0016]步驟三,沿著坡道結構樓板的寬度和長度方向將基礎單元均勻排列。
[0017]步驟四,通過緊固件和連接件完成基礎單元之間的連接。
[0018]步驟五,將立桿套接在鋼筋連接桿上。
[0019]步驟六,搭設橫桿和斜撐,完成腳手架施工。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克服了傳統腳手架在坡道上搭設基礎不穩定、存在安全隱患的缺點,解決了穩定腳手架基礎、確保腳手架穩定性的技術問題。
[0021]本發明在結構坡道上設計了一組基礎結構,整個基礎結構是由若干基礎單元現場拼裝而成的:基礎單元的槽鋼基礎梁增加了基礎與坡道之間的摩擦力、支撐架為腳手架提供一個搭設平面,鋼筋連接桿為腳手架提供一個連接端頭,三者組合為腳手架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搭設基礎;槽鋼基礎梁兩端分別由連接孔和連接耳板,豎向上的槽鋼基礎梁通過緊固件依次連接,其長度范圍可調,應用更為靈活;橫向上的槽鋼基礎梁通過連接件連接,形成整體穩定的基礎體系,其寬度范圍可調、適應范圍更廣;通過調整支撐架上兩肢的邊長、即可滿足不同坡度的需求;基礎結構可以由不同規格的基礎單元隨意拼裝,滿足施工現場不同的尺寸要求和腳手架搭設要求,應用更為廣泛靈活;而且標準化單元的現場組裝更為方便快捷,其施工效率高、質量有保障;由于是標準化的基礎單元,運輸、施工都更為方便,效率更高;而且整個基礎結構在腳手架后期拆除后可以再次投入使用,節約了成本;本發明為腳手架的搭設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搭設基礎,有效地防止腳手架滑移、保證了腳手架的穩定性,消除了安全隱患,同時有利于后期腳手架的搭設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證了施工質量。
[0022]本發明的腳手架結構簡單,將傳統的腳手架施工工藝進行優化、改變成簡單構件的拼接安裝,避免了繁瑣的施工工序和對已施工結構的破壞,成功解決坡度較大的坡道上部滿堂彩腳手架搭設難題;腳手架的基礎通過可調連接件連接,能夠簡化拆卸安裝工序,方便該設施流轉使用,避免造成一次性投入資源浪費,節約成本;簡化了傳統施工繁瑣的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工期。
[0023]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坡道上腳手架搭設。
【附圖說明】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5]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基礎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7]圖3是圖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8]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主視不意圖。
[0029]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俯視不意圖。
[0030]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可調連接件與槽鋼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1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基礎與腳手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2]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基礎結構示意圖。
[0033]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三的基礎結構示意圖。
[0034]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四的基礎結構示意圖。
[0035]附圖標記:I一槽鋼基礎梁、2—支撐架、3—鋼筋連接桿、4一連接件、5—坡道結構樓板、6 —立桿、7—連接孔、8—基礎單元、9 一連接耳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6]實施例一參見圖4、圖5所示,這種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由基礎單元8在坡道結構樓板5上拼接而成,所述相鄰的基礎單元8之間通過連接件4和緊固件連接,參見圖6所示,所述槽鋼基礎梁I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均勻間隔排布,間距為900mm,相鄰的槽鋼基礎梁I之間通過連接件4連接,所述連接件4包括A16螺桿,螺桿長度為1000mm,其每一端均連接有螺母擋片和山型卡,每一端的螺母擋片和山型卡卡接在槽鋼基礎梁I 一側板的兩偵U,擋片由50X50 X 5mm的鋼板制成,中部有穿過螺桿的直徑18mm的通孔,通過螺母配合進行固定,山型卡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避免相鄰基礎單元產生相對位移;所述槽鋼基礎梁I在坡道結構樓板長度方向上頭尾相連、呈直線排列,相鄰的槽鋼基礎梁I的連接孔7與連接耳板9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
[0037]實施例一參見圖1所示,所述基礎單元8包括槽鋼基礎梁1、一組間隔連接在槽鋼基礎梁I兩側板之間的支撐架2以及垂直連接在支撐架2上的鋼筋連接桿3,支撐架2的個數為5個,相鄰的支撐架2的間距為900mm,支撐架上對應的鋼筋連接桿的間距也為900mm,所述支撐架2的橫截面為L形,其兩肢的端部連接在槽鋼基礎梁I的底板上,其中一肢與水平面平行、另一肢與水平面垂直,與水平面平行的一肢和槽鋼基礎梁I的夾角與坡道結構樓板5和水平面的夾角相同,鋼筋連接桿3垂直連接在支撐架2與水平面平行的一肢的上表面。
[0038]所述槽鋼基礎梁I采用14b#槽鋼制成,槽鋼的底板上按照腳手架立桿分布間距焊接支撐架2,本例中,間距為900mm,當坡道結構樓板5和水平面的夾角為45度的時候,可以直接采用角鋼制成支撐架2,其兩肢同時焊接在槽鋼基礎梁I的地板上,一肢的端面與水平面平行、另一肢的端面與水平面垂直,制作更為方便快捷,本例中,角鋼型號為50X50X4 mm,所述鋼筋連接桿3采用200mm長的C25鋼筋制成,如果坡道結構樓板5和水平面的夾角為其他度數時,通過調整兩肢的邊長,來實現不同的角度,滿足一肢與水平面平行即可。
[0039]參見圖2、圖3所示,所述基礎單元8中槽鋼基礎梁I的一端部開有連接孔7、另一端部連接有連接耳板9,每個基礎單元8上下兩端各留置450mm自由端,形成4.5m長的標準節。
[0040]實施例二、實施例三、實施例四分別參見圖8、圖9、圖10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支撐架2的個數分別為2個、3個、4個,另外設計了 1.8m、2.7m、3.6m三種標準節,相鄰的支撐架2的間距為900mm,方便現場拼裝、靈活使用。
[0041]—種應用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的腳手架,包括立桿6、橫桿和斜撐,還包括基礎結構,所述基礎結構是由鋪設在坡道結構樓板5上的基礎單元8拼接而成,所述立桿6套接在基礎單元的鋼筋連接桿3上,所述立桿6在坡道結構樓板長度方向上的間距為900mm、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的間距為900mm,其中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的間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連接件4在900?100mm范圍內進行調節。
[0042]另外,目前搭設滿堂彩腳手架架體常用的橫縱間距多為900mm、1200mm、1500mm,為了滿足更多的類似施工需要,可以進一步加工成支撐架間距為1200mm或者1500mm模數的標準節,同樣,根據不同需求,連接件4相應選用1300mm或者1600mm長的螺桿,或者為了方便加工以及擁有更為廣泛的應用性,可以將支撐架的間距設計成300mm的規格,最外側的支撐架距離基礎單元的端部距離即基礎單元自由端的長度為150mm,這樣,在施工現場根據不同的規格選擇合適的支撐架,將立桿與對應的鋼筋連接桿3套接,即可利用一套基礎結構實現900mm、1200mm、1500mm三種規格的腳手架的搭設。
[0043]—種如所述的腳手架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制作基礎單元8:根據不同需求,基礎單元上支撐架的間距為900mm、1200mm或1500mm,對應的鋼筋連接桿的間距為900mm、1200mm或1500mm。
[0044]步驟二,將加工好的基礎單元運至施工現場。
[0045]步驟三,沿著坡道結構樓板的寬度和長度方向將基礎單元8均勻排列:根據腳手架搭設的規格,搭設立桿橫縱間距為900mm、1200mm或1500mm的腳手架。
[0046]步驟四,通過緊固件和連接件完成基礎單元之間的連接:根據不同規格的腳手架,選用1000mm、1300mm或1600mm長的螺桿作為連接件。
[0047]步驟五,將立桿6套接在鋼筋連接桿3上。
[0048]步驟六,搭設橫桿和斜撐,完成腳手架施工。
[0049]根據不同情況,還可以應用另一種腳手架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制作基礎單元8:此時,基礎單元上支撐架的間距為300mm,對應的鋼筋連接桿的間距也為300mm。
[0050]步驟二,將加工好的基礎單元運至施工現場。
[0051 ]步驟三,沿著坡道結構樓板的寬度和長度方向將基礎單元8均勻排列。
[0052]步驟四,通過緊固件和連接件完成基礎單元之間的連接:根據不同規格的腳手架,選用1000mm、1300mm或1600mm長的螺桿作為連接件。
[0053]步驟五,將立桿6套接在合適的鋼筋連接桿3上:900mm的腳手架就中間隔兩根鋼筋連接桿3,1200mm的腳手架就中間隔三根鋼筋連接桿3,1500mm的腳手架就中間隔四根鋼筋連接桿3。
[0054]步驟六,搭設橫桿和斜撐,完成腳手架施工。
[0055]該方法的優勢在于利用一套基礎結構實現900mm、1200mm、1500mm三種規格的腳手架的搭設,簡便快捷、容易操作。
【主權項】
1.一種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結構由基礎單元(8)在坡道結構樓板(5)上拼接而成,所述基礎單元(8)包括槽鋼基礎梁(1)、一組間隔連接在槽鋼基礎梁(I)兩側板之間的支撐架(2)以及豎向連接在支撐架(2)上的鋼筋連接桿(3),所述相鄰的基礎單元(8)之間通過連接件(4)和緊固件連接,所述支撐架(2)的橫截面為L形,其兩肢的端部連接在槽鋼基礎梁(I)的底板上,其中一肢與水平面平行、另一肢與水平面垂直,與水平面平行的一肢和槽鋼基礎梁(I)的夾角與坡道結構樓板(5)和水平面的夾角相同,鋼筋連接桿(3)垂直連接在支撐架(2)與水平面平行的一肢的上表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2)的個數為2?5個,相鄰的支撐架(2)的間距為300?1500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單元(8)的端部與相鄰的支撐架(2)的間距為150?750mm。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單元(8)中槽鋼基礎梁(I)的一端部開有連接孔(7)、另一端部連接有連接耳板(9),所述槽鋼基礎梁(I)在坡道結構樓板長度方向上頭尾相連、呈直線排列,槽鋼基礎梁(I)的連接孔(7)與相鄰槽鋼基礎梁(I)的連接耳板(9)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鋼基礎梁(I)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均勻間隔排布,相鄰的槽鋼基礎梁(I)之間通過連接件(4)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4)包括螺桿,螺桿的每一端均連接有螺母擋片和山型卡,每一端的螺母擋片和山型卡卡接在槽鋼基礎梁(I) 一側板的兩側。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的長度為1000?1600mmo8.—種應用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坡道處腳手架基礎結構的腳手架,包括立桿(6)、橫桿和斜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礎結構,所述基礎結構是由鋪設在坡道結構樓板(5)上的基礎單元(8)拼接而成,所述立桿(6)套接在基礎單元的鋼筋連接桿(3)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腳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6)在坡道結構樓板長度方向上的間距為900?1500mm、在坡道結構樓板寬度方向上的間距為900?1500mm。10.一種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腳手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制作基礎單元(8); 步驟二,將基礎單元運至施工現場; 步驟三,沿著坡道結構樓板的寬度和長度方向將基礎單元(8)均勻排列; 步驟四,通過緊固件和連接件完成基礎單元之間的連接; 步驟五,將立桿(6 )套接在鋼筋連接桿(3 )上; 步驟六,搭設橫桿和斜撐,完成腳手架施工。
【文檔編號】E04G1/36GK105908959SQ20161027014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明人】袁慶龍, 張秀川, 劉天陽, 林佐江, 于峰, 閆磊, 陳玲, 朱帝, 趙寶, 張龍
【申請人】中建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