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立體停車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雙層立體停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小汽車逐步進入家庭,居住小區、商業區、寫字樓等出入和停放的小汽車日益增多,對現有住宅區的環境、安全以及傳統的居住小區規劃技術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停車難,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雙層停車設備基本無法實現無避讓停、取車,即在下層汽車不動的情況下,上層可實現存取車輛。
[0003]我國專利文件ZL201220048111.6公布的雙層停車裝置,采用液壓裝置與四連桿裝置能實現雙層泊車但是實現不了無避讓而且車拖架不能保持水平,從而不能保證車輛安全;還有依靠垂直升降機構的立體停車裝置,雖然實現可避讓,但結構復雜,有的需要底坑,現場施工量大,對地下設施有限制要求,且需防水處理,難度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停車方便、安全可靠的雙層立體停車裝置。
[0005]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層立體停車裝置,其包括上層托架、前連桿、后連桿、安全防護裝置、架體、升降機構、下層托架以及平移機構;所述架體下部分別與前連桿和后連桿下端鉸連,所述前連桿和后連桿上端分別與上層托架鉸連;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架體和后連桿上;所述下層托架安裝在架體下部之間,在所述下層托架上安裝用于控制下層托架移動的所述平移機構。
[0006]述安全防護裝置包括上安全防護裝置和下安全防護裝置,所述上安全防護裝置一端固定在所述后連桿一側,所述上安全防護裝置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架體一側;所述下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安裝在架體下部且與后連桿對應。
[0007]所述上安全防護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架體上的安全座、與后連桿固定連接的連接板、固定設置在安全座一端的電磁鐵、固定安裝在安全座另一端的導向套、設置在所述導向套和電磁鐵之間的立柱、設置在立柱上端且與立柱鉸連的杠桿板、設置在所述杠桿板一端且與所述電磁鐵位置相對應的連桿以及設置在杠桿板另一端且與所述導向套套接的連桿;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連桿可穿過導向套與連接板上的通孔套接。
[0008]所述下安全防護裝置包括固定在架體底部的傳感器支架板和下接近開關,所述傳感器支架板上設有弧形通孔,在所述弧形通孔兩端部分別設置下接近開關。
[0009]在所述后連桿與架體之間設置有推進機構,所述推進機構包括內筒、外筒、U型卡頭、導向塊以及壓縮彈簧;
所述內筒和外筒套裝,在所述內筒外側壁兩側對稱固定安裝導向塊,在所述外筒側壁兩側設置與導向塊對應的條形滑槽,所述導向塊沿條形滑槽滑動,在所述內筒和外筒底壁之間設置壓縮彈簧,在所述內筒底壁外側鉸連設置開口向外的U型卡頭。
[0010]在所述下層托架兩端鉸連設置有下層過度裝置,所述下層過渡裝置為三角狀的框架,所述下層過渡裝置與下層托架端部鉸連,所述下層過渡裝置一側邊下部與下層托架端部成α角,所述下層過渡裝置的底面與地面的高度11為9~11mm。
[0011]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架體上部的升降驅動電機減速機、與升降驅動電機減速機連接的驅動卷筒、固定安裝在后連桿一側上的定滑輪以及安裝在驅動卷筒和定滑輪之間的鋼絲繩。
[0012]本發明的積極效果為:
1、前連桿、后連桿、上層托架與架體之間構成四連桿機構,利用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和下層過渡裝置,實現全自動無避讓雙層立體停車;
2、推進機構利用壓縮彈簧吸收機械動能,釋放彈性勢能的特性,輔助升降機構完成上層托架的平穩起降,結構簡單可靠,起升時,后連桿向上擺動與地面夾角接近85°時,后連桿與U型卡頭接觸,且鎖定后連桿左右擺動,在鋼絲繩的牽引下繼續順時針擺動,由于壓縮彈簧的作用,可避免超過后連桿垂直平衡點時產生不必要的振動。當下降時,在鋼絲繩和壓縮彈簧的共同作用下,后連桿逆時針擺動,平穩過渡90°死點后,依靠汽車和上層托架自重平穩下降。推進機構節約了停車空間,而且克服了后連桿擺動通過與地面夾角90°時不平穩振動,同時還可限制后連桿的左右晃動,使上層停車穩定,提高安全可靠性。
[0013]3、安全防護裝置設置上安全防護裝置和下安全防護裝置,接近開關確保起升電機不會過卷揚,造成鋼絲繩拉斷。上安全防護裝置中的連接板與安全銷在泊車狀態處于插入狀態,確保后連桿不回落,安全可靠,同時下安全防護裝置中下接近開關確定后連桿的位置,進一步確保停車安全;
4、下層過渡裝置為彈簧自動復位鉸接結構,當地面有異物或突起不平,其下沿距地面h為9~llmm,當汽車開上或駛離下層托架時,下層過渡裝置向下轉動與地面接觸,確保下層托架在汽車上下時減少振動,避免載車板撬動,其二是下層過渡裝置與地面產生的水平摩擦力會大大減少運行輪組的軸向載荷,減小下層托架在汽車上下時的前后錯位。
[0014]本發明整體高度在3.5米之內,適用于居住小區、商業區、寫字樓等場所,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多個本發明裝置整體布局。
【附圖說明】
[0015]附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上層托架落下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側視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升降機構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發明升降機構側視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推進機構結構示意圖;
附圖7為本發明內筒結構示意圖;
附圖8為本發明外筒結構示意圖;
附圖9為本發明上層托架結構示意圖;
附圖10為本發明下層過渡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11為本發明下層過渡裝置俯視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12為本發明安全防護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13為發明下層托架結構示意圖。
[0016]在附圖中:1上層托架,11上層過渡裝置,12前銷座,13后銷座,14上層托架骨架,15上汽車定位塊,2前連桿,3后連桿,4推進機構,41卡頭,42壓縮彈簧,43內筒,44導向塊,45外筒,46條形滑槽,5上安全防護裝置,5-1下安全防護裝置,51連接板,52安全銷,53通孔,54安全座,55電磁鐵,56連桿,57立柱,58杠桿板,59連接桿,6架體,60導向套,62傳感器支架板,63接近開關,65弧形通孔,7升降機構,71定滑輪,72鋼絲繩,73升降驅動電機減速機,74防護罩,75驅動卷筒,76連接軸,8下層托架,81下汽車定位塊,82行走輪,83骨架,9平移機構,10下層過渡裝置,101斜板,102復位彈簧,103銷軸,104耳板,105限位壓板,108轉軸,109 U形槽,110加強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附圖1、2、3所示,本發明包括上層托架1、前連桿2、后連桿3、推進機構4、安全防護裝置,架體6、升降機構7、下層托架8、平移機構9和下層過渡裝置10 ;所述安全防護裝置包括上安全防護裝置5和下安全防護裝置5-1 ;所述架體6下部分別與前連桿2和后連桿3下端鉸連,所述前連桿2和后連桿3上端分別與上層托架I的前銷座12、后銷座13鉸連;所述推進機構4和上安全防護裝置5設置在后連桿3與架體6之間;所述推進機構4 一端固定安裝在架體6 —側,所述推進機構4另一端與后連桿3 —側對應;所述上安全防護裝置5 —端固定在所述后連桿3 —側,所述上安全防護裝置5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架體6 —側上;所述升降機構7固定安裝在架體6和后連桿3上;所述下層托架8安裝在架體6下部之間,所述下層過渡裝置10與下層托架8兩端鉸連,在所述下層托架8上安裝控制下層托架8移動的平移機構9。所述架體6為L型結構件,是連接各機構的支撐構件,為節省占地面積,將電器件布置在架體6內部,既方便操作維修,也可使外觀整潔美觀。
[0018]如附圖1、2、12所示,所述上安全防護裝置5包括固定安裝在架體6上的安全座54、與后連桿3固定連接的連接板51、固定設置在安全座54 —端的電磁鐵55、固定安裝在安全座54另一端的導向套60、設置在所述導向套60和電磁鐵55之間的立柱57、設置在立柱57上端且與立柱57鉸連的杠桿板58、設置在所述杠桿板58 —端且與所述電磁鐵55位置相對應的連桿56以及設置在杠桿板58另一端且與所述導向套60套接的連桿59 ;所述連接板51上設置有通孔53,所述連桿59可穿過導向套60與連接板51上的通孔53套接。所述下安全防護裝置5-1包括固定在架體6底部的傳感器支架板62和接近開關63,所述傳感器支架板62上設有弧形通孔65,在所述弧形通孔65兩端部分別設置接近開關63。接近開關確保起升電機不會過卷揚,造成鋼絲繩拉斷。上安全防護裝置中的連接板與安全銷在泊車狀態處于插入狀態,確保后連桿不回落,安全可靠,同時下安全防護裝置中下接近開關確定后連桿的位置,進一步確保停車安全。
[0019]如附圖1、2、6、7、8所示,本發明所述推進機構4包括內筒43、外筒45、U型卡頭41、導向塊44以及壓縮彈簧42 ;所述內筒43和外筒45套裝,在所述內筒43外側壁兩側對稱固定安裝導向塊44,在所述外筒45側壁兩側設置與導向塊44對應的條形滑槽46,所述導向塊44沿條形滑槽46滑動,在所述內筒43和外筒45底壁之間固定安裝壓縮彈簧42,在所述內筒43底壁外側鉸連設置開口向外的U型卡頭41。推進機構4利用壓縮彈簧42吸收機械動能,釋放彈性勢能,輔助升降機構7完成上層托架I的平穩起降。當起升時,后連桿3向上擺動與地面夾角接近85°時,后連桿3與U型卡頭41接觸,且鎖定后連桿3左右擺動,在鋼絲繩72的牽引下繼續順時針擺動,由于壓縮彈簧42的作用,可避免超過后連桿3垂直平衡點時產生不必要的振動。當下降時,在鋼絲繩72和壓縮彈簧42的共同作用下,后連桿3逆時針擺動,平穩過渡90°死點后,依靠汽車和上層托架I自重平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