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輕質砌塊、斷橋輕質墻體及墻體砌筑方法
【專利說明】斷橋輕質砌塊、斷橋輕質墻體及墻體砌筑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屬于建筑墻體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斷橋輕質砌塊、斷橋輕質墻體及墻體砌筑方法。
【背景技術】
[0003]傳統砌筑墻體都是通過砌筑勾縫進行墻體安裝,而砌筑縫一是易形成冷熱橋,二是其縫隙成為墻體的接合弱點和裂縫部位,另外傳統砌筑工藝已成為建筑人工短缺難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斷橋輕質砌塊、斷橋輕質墻體及墻體砌筑方法,解決傳統砌筑墻體易形成冷熱橋、墻體的接合不牢、施工工藝難的技術問題。
[0005]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斷橋輕質砌塊,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兩個大小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墻體面和第二墻體面;
所述第一墻體面依次通過第一連接環壁、第二連接環壁、第三連接環壁與第二墻體面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一連接分壁,四個第一連接分壁呈等腰梯形,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腰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四個第一連接分壁與第一墻體面所成角度為銳角;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與第一墻體面固定連接,每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長度大于下底邊長度;
所述第二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二連接分壁,四個第二連接分壁呈矩形,四個第二連接分壁的左右兩個側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第二連接分壁的上側邊與第一連接環壁的下底邊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三連接分壁,四個第三連接分壁呈等腰梯形,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腰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四個第三連接分壁與第二墻體面所成角度為銳角;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下底邊與第二墻體面固定連接,每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上底邊長度小于下底邊長度;第二連接分壁的下側邊與第三連接環壁的上底邊固定連接。
[0006]上述第一墻體面呈矩形。
[0007]上述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分別與第一墻體面的四個邊長度一一相同。
[0008]上述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下底邊分別與第二墻體面的四個邊長度一一相同。
[0009]上述四個第一連接分壁與第一墻體面所成5° -15°。
[0010]上述四個第三連接分壁與第二墻體面所成5° -15°。
[0011]—種利用上述斷橋輕質砌塊的斷橋輕質墻體,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斷橋輕質墻體包括多個斷橋輕質砌塊,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一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二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相鄰兩個斷橋輕質砌塊之間形成六邊形空腔,六邊形空腔內植入網筋并澆筑有混凝土。
[0012]上述斷橋輕質墻體的砌筑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將斷橋輕質砌塊平直皇起,使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一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二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相鄰兩個斷橋輕質砌塊之間形成六邊形空腔;2】在六邊形空腔中植入網筋構造;3】在六邊形空腔中澆筑混凝土。
[0013]上述步驟3】中用與砌塊同類輕質混凝土進行澆注。
[0014]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首先采用改變傳統墻體的砌塊構造和砌筑勾縫安裝方法,采用逆向思維,將墻體砌塊重新設計,在砌筑面采用凹槽結構,能夠使砌塊之間保持足夠貫通的一個縱橫腔體,以便使墻體提高其整體性和堅固性,另外該墻體制作簡單,砌筑時只需將砌塊平直皇起,讓砌塊與砌塊間形成組合空腔,該空腔內植入網筋構造,使墻體的承載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到加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斷橋輕質砌塊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斷橋輕質砌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兩個為斷橋輕質砌塊連接后的主視圖;
圖4為斷橋輕質墻體的立體示意圖;
其中:1_第一墻體面;2_第二墻體面;3_第一連接環壁;4_第二連接環壁;5_第三連接環壁;6_六邊形空腔;7_空腔連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和2所示,斷橋輕質砌塊,針對目前保溫隔音墻體而設計,改變了傳統墻體的砌塊構造,采用逆向思維,將砌塊重新設計,砌塊的四個砌筑面做成凹槽式結構。具體的,該斷橋輕質砌塊包括兩個大小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墻體面I和第二墻體面2,第一墻體面呈正方形;所述第一墻體面依次通過第一連接環壁3、第二連接環壁4、第三連接環壁5與第二墻體面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一連接分壁,四個第一連接分壁呈等腰梯形,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腰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四個第一連接分壁與第一墻體面所成角度為6°,該角度可以根據墻體的厚度來調整的;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與第一墻體面固定連接,每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長度大于下底邊長度;所述第二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二連接分壁,四個第二連接分壁呈矩形,四個第二連接分壁的左右兩個側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第二連接分壁的上側邊與第一連接環壁的下底邊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三連接分壁,四個第三連接分壁呈等腰梯形,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腰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四個第三連接分壁與第二墻體面所成角度為6°,該角度可以根據墻體的厚度來調整的;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下底邊與第二墻體面固定連接,每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上底邊長度小于下底邊長度;第二連接分壁的下側邊與第三連接環壁的上底邊固定連接。
[0017]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分別與第一墻體面的四個邊長度一一相同。
[0018]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下底邊分別與第二墻體面的四個邊長度一一相同。
[0019]上述第一墻體面I和第二墻體面2不僅可以采用正方形,也可以采用長方形、或者其他便于連續延展的形狀。
[0020]該砌塊,將第一墻體面和第二墻體面是兩個平正面,在墻體砌塊內側面四周作成凹槽式結構,凹槽的深度是可調整的,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據要求進行調整的。在砌筑后形成澆注空腔,第二連接環壁設計在離第一墻體面和第二墻體面一定距離處,以保證砌筑后,在兩砌塊間形成一個六邊形空腔6。兩砌塊端面的空腔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空腔連體7,這個連體在澆注后就形成一個澆注的網格連接體,實現了墻體的完整性和堅固性,該砌筑去掉了砌筑縫,減少了冷熱橋和接點缺陷易裂縫的弱點,能形成熱斷橋墻體,提高了墻體的保溫和強度性能。
[0021]如圖3和4,一種利用斷橋輕質墻體,包括上述多個斷橋輕質砌塊,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一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二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相鄰兩個斷橋輕質砌塊之間形成六邊形空腔,六邊形空腔內植有網筋并澆筑有混凝土。
[0022]—種墻體砌筑方法,改變傳統墻體的砌筑勾縫安裝方式,將砌塊平直皇起,讓其砌塊與砌塊間形成組合空腔,在空腔內植入網筋構造,可以改變墻體的承載性能和抗震性能,并用與砌塊同類輕質混凝土進行澆注,形成一個構造網體,從而達到網筋構造的堅固穩定性,形成一個堅固的墻體。該技術在目前現澆墻體技術中是一個創新,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添補了新型墻體制作方法的空白。
【主權項】
1.斷橋輕質砌塊,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大小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墻體面和第二墻體面;所述第一墻體面依次通過第一連接環壁、第二連接環壁、第三連接環壁與第二墻體面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一連接分壁,四個第一連接分壁呈等腰梯形,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腰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四個第一連接分壁與第一墻體面所成角度為銳角;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與第一墻體面固定連接,每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長度大于下底邊長度;所述第二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二連接分壁,四個第二連接分壁呈矩形,四個第二連接分壁的左右兩個側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第二連接分壁的上側邊與第一連接環壁的下底邊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環壁包括四個第三連接分壁,四個第三連接分壁呈等腰梯形,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腰邊首尾連接圍成環形;四個第三連接分壁與第二墻體面所成角度為銳角;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下底邊與第二墻體面固定連接,每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上底邊長度小于下底邊長度;第二連接分壁的下側邊與第三連接環壁的上底邊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斷橋輕質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體面呈矩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斷橋輕質砌塊,其特征在于:四個第一連接分壁的上底邊分別與第一墻體面的四個邊長度一一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斷橋輕質砌塊,其特征在于:四個第三連接分壁的下底邊分別與第二墻體面的四個邊長度一一相同。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斷橋輕質砌塊,其特征在于:四個第一連接分壁與第一墻體面所成5° -15°。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斷橋輕質砌塊,其特征在于:四個第三連接分壁與第二墻體面所成5° -15°。7.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斷橋輕質砌塊的斷橋輕質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斷橋輕質墻體包括多個斷橋輕質砌塊,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一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二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相鄰兩個斷橋輕質砌塊之間形成六邊形空腔,六邊形空腔內植入網筋并澆筑有混凝土。8.權利要求7所述斷橋輕質墻體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將斷橋輕質砌塊平直皇起,使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一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二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相鄰兩個斷橋輕質砌塊之間形成六邊形空腔;2】在六邊形空腔中植入網筋構造;3】在六邊形空腔中澆筑混凝土。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斷橋輕質墻體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用與砌塊同類輕質混凝土進行澆注。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斷橋輕質砌塊、斷橋輕質墻體及墻體砌筑方法,解決傳統砌筑墻體易形成冷熱橋、墻體的接合不牢、施工工藝難的技術問題。斷橋輕質砌塊,包括兩個大小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墻體面和第二墻體面;第一墻體面依次通過第一連接環壁、第二連接環壁、第三連接環壁與第二墻體面連接。斷橋輕質墻體包括多個斷橋輕質砌塊,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一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多個斷橋輕質砌塊的第二墻體面連接成一個平面,相鄰兩個斷橋輕質砌塊之間形成六邊形空腔,六邊形空腔內植入網筋并澆筑有混凝土。該墻體制作簡單,讓砌塊與砌塊間形成組合空腔,該空腔內植入網筋構造,使墻體的承載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到加強。
【IPC分類】E04C1/00, E04B2/34
【公開號】CN105040888
【申請號】CN201510513043
【發明人】牟衍龍, 牟世友, 牟世寧, 馮明清, 劉麗君, 張鋆
【申請人】煙臺馳龍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