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用模板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
【背景技術】
[0002]建筑模板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的輔助材料,其按照施工要求設置好模板,再向模板內灌注混凝土,因其產品耐酸、耐堿、耐腐蝕等特殊性能,也可用于化工行業。目前市場廣泛使用的建筑模板為鋼板、木板或實心塑料板,特別是,目前市場建筑模板大多都采用木制模板,木料用量多,因而造成亂砍伐樹木的現象,影響環境,因此塑料建筑模板作為一種節能型和綠色環保產品,受到企業的歡迎,它是繼木模板、組合鋼模板、竹木膠合模板、全鋼大模板之后又一新型換代產品,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鋼模板、木模板、方木,節能環保,攤銷成本低。當前,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空心塑料建筑模板也就大量出現,就是在塑料的建筑模板內腔內設有加強筋或者填充材料,加強筋的結構各種各樣,形狀結構復雜,增加成型的難度,承重面受力不均衡,影響使用次數以及再次使用的質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交錯等距分布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該工字型加強筋本體內特別設置四個斜邊及角度的設計,解決目前塑料建筑模板形狀復雜加大成型難度,以及承重面受力不均衡等問題,且截面簡單規整,方便成型加工,成本低,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利于市場推廣。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模板層與下模板層,所述上模板層和下模板層之間設置有等距離間隔布置的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所述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之間形成有通孔,該通孔的截面圖形類似于矩形與等腰梯形的長邊相結合形成的六邊形貫穿孔,其中工字型加強筋在該貫穿孔的梯形短邊位置,其中垂直加強筋在該貫穿孔的矩形邊位置。
[0006]由于采用上述結構,等距間隔分布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均勻分布支撐力,承受強度增大;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之間形成的六邊形貫穿孔,其中工字型加強筋在該貫穿孔的梯形短邊位置,通過該工字型加強筋結構設計,使得工字型中部支撐點的承受力增大,使得整個塑料建筑模板起到相互牽引的作用,承重面受力均衡,還起到加強支撐的作用,符合建筑設計。空腔的設計減少了塑料的使用,降低了整個模板的重量,從而降低成本。
[0007]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貫穿孔內的兩斜邊的傾斜角度為10°?35°。傾斜角度的設計,確保承受面受力均衡,并確保穩固以及起到加強支撐的作用,符合建筑設計。
[0008]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上模板層與垂直加強筋之間、下模板層與垂直加強筋之間、上模板層與工字型加強筋之間、下模板層與工字型加強筋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連接。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圓角過渡連接設計,能有效減小應力集中,增大承重強度。
[0009]進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層和下模板層的厚度均為2?6mm。
[0010]進一步地,所述垂直加強筋的厚度為1.5?5mm。
[0011]板厚以及加強筋的的設計,在選取時板厚和加強筋的厚度應相近或相同,厚度均勻,壁厚相近或一致,承受強度一致,因而能承受較大的外力,且受力均衡。澆筑混凝土時,膨脹均勻,膨脹系數小。
[0012]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上模板層外頂面和下模板層下底面均覆蓋有飾面保護層。市面上任何具有抗紫外線、耐腐蝕、阻燃的材料均可作為飾面保護層選擇的材料。
[0013]進一步,所述飾面保護層的厚度為0.3?1.2_。
[0014]進一步地,所述中空塑料建筑模板由塑料制成,所述塑料為PP、改性PP、PC、PE中的一種。
[0015]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發明解決目前塑料建筑模板形狀復雜加大成型難度,以及承重面受力不均衡等問題,等距間隔分布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以及工字型特有的四個斜邊角度的設計,使得整個塑料建筑模板起到相互牽引的作用,承重面受力均衡,還具有加強支撐的作用,符合建筑設計,且形狀簡單,成型難度低,成本低,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利于市場推廣。
[0017]2、本發明具有如下特點:重量輕、支拆模方便,施工搬運安全,勞動強度低,施工效率高;強度高、韌性好、彈性強、膨脹系數小、抗沖擊強度大、拼裝方便、周轉率高;可加工性好,可刨、可鋸、可釘釘,可與木模板同時并用;表面光潔、無需刷脫模劑、易脫模,減少清潔且無需保養;不吸濕、不霉變、耐寒、耐高溫、耐酸耐堿、阻燃、不開裂、板幅大、接縫少,可加工成任何長度;可循環回收利用,節約成本,減少污染,再次使用不影響產品質量,該塑料建筑模板是21世紀建筑業以塑代木,以塑代竹,以塑代鋼的低碳節能環保新一代產品。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標記:1-飾面保護層、2-上模板層、3-斜邊、4-工字型加強筋、5-垂直加強筋、6-下模板層、7-貫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或類似的部件,說明書中的附圖為簡化形式,僅供理解本發明的具體結構。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21]如圖1所示,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模板層2與下模板層6,所述上模板層2和下模板層6之間設置有等距離間隔布置的垂直加強筋5和工字型加強筋4,所述垂直加強筋5和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形成有通孔,該通孔的截面圖形類似于矩形與等腰梯形的長邊相結合形成的六邊形貫穿孔7,其中工字型加強筋在該貫穿孔7的梯形短邊位置,其中垂直加強筋在該貫穿孔7的矩形邊位置。
[0022]通過等距間隔分布垂直加強筋5和工字型加強筋4,均勻分布支撐力,承受強度增大;垂直加強筋5和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形成的六邊形貫穿孔7,其中工字型加強筋4在該貫穿孔7的梯形短邊位置,通過該工字型加強筋4結構設計,使得工字型中部支撐點的承受力增大,使得整個塑料建筑模板起到相互牽引的作用,承重面受力均衡,還起到加強支撐的作用,符合建筑設計。空腔的設計減少了塑料的使用,降低了整個模板的重量,從而降低成本。
[0023]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貫穿孔內的兩斜邊3的傾斜角度為10?35°。傾斜角度的設計,確保承受面受力均衡,并確保穩固以及起到加強支撐的作用,符合建筑設計。
[0024]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上模板層2與垂直加強筋5之間、下模板層6與垂直加強筋5之間、上模板層2與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下模板層6與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連接。通過圓角過渡連接設計,能有效減小應力集中,增大承重強度。
[0025]所述上模板層2和下模板層6的厚度均為2?6mm,優選厚度為2.5?3mm。
[0026]所述垂直加強筋5的厚度為1.5?5mm,優選厚度為2?3mm。
[0027]通過板厚以及加強筋的的設計,在選取時板厚和加強筋的厚度應相近或相同,厚度均勻,壁厚相近或一致,承受強度一致,因而能承受較大的外力,且受力均衡。澆筑混凝土時,膨脹均勻,膨脹系數小。
[0028]其中,所述上模板層2外頂面和下模板層6下底面均覆蓋有飾面保護層I。所述飾面保護層I的厚度為0.3?1.2_。市面上任何具有抗紫外線、耐腐蝕、阻燃的材料均可作為飾面保護層選擇的材料。
[0029]所述中空塑料建筑模板由塑料制成,所述塑料為PP、改性PP、PC、PE中的一種,優選改性PP。
【主權項】
1.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模板層(2)與下模板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層(2)和下模板層(6)之間設置有等距離間隔布置的垂直加強筋(5)和工字型加強筋(4),所述垂直加強筋(5)和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形成有通孔,該通孔的截面圖形類似于矩形與等腰梯形的長邊相結合形成的六邊形貫穿孔(7),其中工字型加強筋(4)在該貫穿孔(7)的梯形短邊位置,其中垂直加強筋(5)在該貫穿孔(7)的矩形邊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邊形貫穿孔內的兩斜邊(3)的傾斜角度為10°?3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上模板層(2)與垂直加強筋(5)之間、下模板層(6)與垂直加強筋(5)之間、上模板層(2)與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下模板層(6)與工字型加強筋(4)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層(2)和下模板層(6)的厚度均為2?6_。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加強筋(5)的厚度為1.5?5mm。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層(2)外頂面和下模板層(6)下底面均覆蓋有飾面保護層(I)。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飾面保護層(I)的厚度為0.3?1.2_。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塑料建筑模板由塑料制成,所述塑料為PP、改性PP、PC、PE中的一種。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屬于建筑用模板技術領域。一種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模板層與下模板層,所述上模板層和下模板層之間設置有等距離間隔布置的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所述垂直加強筋和工字型加強筋之間形成有通孔,該通孔的截面圖形類似于矩形與等腰梯形的長邊相結合形成的六邊形貫穿孔,其中工字型加強筋在該貫穿孔的梯形短邊位置,其中垂直加強筋在該貫穿孔的矩形邊位置。本發明解決目前塑料建筑模板截面形狀復雜加大成型難度,以及承重面受力不均衡等問題,且截面簡單規整,方便成型加工,成本低,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利于市場推廣。
【IPC分類】E04G9-05
【公開號】CN104594624
【申請號】CN201510003297
【發明人】胡勇偉
【申請人】胡勇偉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