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深基坑施工是地下隱蔽工程,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開挖及支撐施工階段,更快更安全的完成支撐及開挖工作,減少基坑暴露時間,防止意外發生,局部改進施工工藝,形成更加完整的一套技術措施,對類似工程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0003]大型基坑開挖一道支撐區域都帶有棧橋,現有的類似工程的施工工藝有二種施工流程:鋼筋砼棧橋施工工藝流程:
[0004]第一種:基坑土方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棧橋板的墊層底面一棧橋梁砼砼底模施工一鋪隔離層塑料薄膜一綁扎棧橋梁鋼筋一支立側模板一棧橋梁側模外填土一澆筑棧橋板底的砼底模一鋪隔離層塑料薄膜一綁扎棧橋板鋼筋一梁邊護欄預埋鐵件一養護、拆外偵_、清理。
[0005]第二種:基坑土方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棧橋板的墊層底面一棧橋梁板砼底模施工一鋪隔離層塑料薄膜一綁扎棧橋梁鋼筋一支立側模板一棧橋梁側模外支設短木架底模一澆筑棧橋板底的砼底模一鋪隔離層塑料薄膜一綁扎棧橋板鋼筋一梁邊護欄預埋鐵件—養護、拆外側模、清理。
[0006]這兩種施工技術存在如下問題:
[0007]1、對挖土標高控制要求高,墊層平整度要求高
[0008]2、支撐梁立模后回填土相對難度大,可能破壞已完成支撐梁模板或者回填土進入支撐模板內,相應施工時間加長。
[0009]3、如圖1所示,由于側模板100和短木架模板101與地面103和棧橋梁板的砼104連接,側模板回收需開挖第二層土時才可進行,且在開挖過程中或浸泡土體內,側模板損壞無法再次利用,而且短木架模板為一次性材料,無法重復利用。
[0010]4、模板拆除在二層土完成后進行相對困難,費時費工。根據實際施工經驗,使用短木架底模工藝,梁側模和底模將牢牢固定住,即便完成第二層土開挖也不會掉落,拆除需在第二層土面搭設排架進行人工拆除。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能夠在完成棧橋梁板的砼養護后可直接拆除排架及側模板,實現合理循環利用。
[0012]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包括:基坑土方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的1.1米處;
[0013]在所述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的1.1米處區域內搭設排架,在所述鋼筋砼棧橋梁底與排架之間搭設梁板底模;
[0014]在所述梁板底模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
[0015]在所述梁板底模的兩側支立側模板;
[0016]在所述橋梁板鋼筋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
[0017]拆除回收所述側模板和排架。
[0018]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梁板底模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0019]在所述棧橋梁板鋼筋的表面固定防滑角鋼。
[0020]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橋梁板鋼筋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的步驟包括:
[0021]在所述橋梁板鋼筋和防滑角鋼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
[0022]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防滑角鋼包括三角形角鐵和兩根圓鋼,所述三角形角鐵包括兩個自由端和一個角端,每根圓鋼的一端與其中一個自由端焊接連接,另一端形成圓角。
[0023]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每根圓鋼的一端與自由端焊接的長度不小于20mm。
[0024]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三角形角鐵的角端經過磨圓處理。
[0025]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三角形角鐵的兩個自由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
[0026]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三角形角鐵的材料厚度為5mm。
[0027]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橋梁板鋼筋與防滑角鋼之間成120度角。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在完成棧橋梁板的砼養護后可直接拆除排架及側模板,實現合理循環利用;對土方開挖標高要求相對較低,墊層相對平整即可;施工方便,進度加快。另外,本發明采用預制防滑角鋼,與橋梁板鋼筋連成整體,防滑效果持久可靠。本發明適用于砂性土層中的深基坑施工風險控制,能夠加快施工進度,又解決材料和人工。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現有的有梁板支撐施工原理圖;
[0030]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的原理圖;
[0031]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滑角鋼的結構圖;
[0032]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防滑角鋼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34]如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包括:
[0035]步驟SI,基坑土方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I的1.1米處2 ;
[0036]步驟S2,在所述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I的1.1米處2區域內搭設排架3,在所述鋼筋砼棧橋梁底I與排架3之間搭設梁板底模4,以通過排架3將梁板底模4支撐于鋼筋砼棧橋梁底I ;
[0037]步驟S3,在所述梁板底模4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5 ;
[0038]步驟S4,在所述梁板底模4的兩側支立側模板6 ;
[0039]步驟S5,在所述橋梁板鋼筋5上澆筑砼7以形成棧橋梁板;
[0040]步驟S6,拆除回收所述側模板6和排架3。在完成棧橋梁板的砼養護后可直接拆除排架及側模板,合理循環利用;對土方開挖標高要求相對較低,墊層相對平整即可;施工方便,進度加快。
[0041]優選的,如圖3和4所示,步驟S3在所述梁板底模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0042]在所述棧橋梁板鋼筋5的表面固定防滑角鋼8。
[0043]相應的,步驟S5包括:在所述橋梁板鋼筋5和防滑角鋼8上澆筑砼7以形成棧橋梁板。現有技術中,般臨時斜坡防滑處理都在斜坡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表面防滑處理,放置鋼筋,使砼表面帶凹凸痕,對于大型基坑,坡度較陡時效果差,長時間使用坡道會重新磨平,造成安全事故,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土較多時,車輛打滑,造成不可預計的嚴重后果。本發明采用預制防滑角鋼,與橋梁板鋼筋連成整體,防滑效果持久可靠。
[0044]優選的,如圖3所示,所述防滑角鋼8包括三角形角鐵81和兩根圓鋼82,所述三角形角鐵81包括兩個自由端812和一個角端811,每根圓鋼82的一端與其中一個自由端焊接連接,另一端形成圓角821。
[0045]較佳的,所述每根圓鋼82的一端與自由端焊接的長度不小于20mm。
[0046]較佳的,所述三角形角鐵81的角端811經過磨圓處理。
[0047]較佳的,所述三角形角鐵81的兩個自由端812之間的距離為50mm。
[0048]較佳的,所述三角形角鐵81的材料厚度為5mm。
[0049]較佳的,如圖4所示,所述橋梁板鋼筋5與防滑角鋼8之間成120度角。
[0050]綜上所述,本發明在完成棧橋梁板的砼養護后可直接拆除排架及側模板,實現合理循環利用;對土方開挖標高要求相對較低,墊層相對平整即可;施工方便,進度加快。另夕卜,本發明采用預制防滑角鋼,與橋梁板鋼筋連成整體,防滑效果持久可靠。本發明適用于砂性土層中的深基坑施工風險控制,能夠加快施工進度,又解決材料和人工。
[0051]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52]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主權項】
1.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坑土方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的1.1米處; 在所述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的1.1米處區域內搭設排架,在所述鋼筋砼棧橋梁底與排架之間搭設梁板底模; 在所述梁板底模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 在所述梁板底模的兩側支立側模板; 在所述橋梁板鋼筋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 拆除回收所述側模板和排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板底模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在所述棧橋梁板鋼筋的表面固定防滑角鋼。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橋梁板鋼筋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的步驟包括: 在所述橋梁板鋼筋和防滑角鋼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角鋼包括三角形角鐵和兩根圓鋼,所述三角形角鐵包括兩個自由端和一個角端,每根圓鋼的一端與其中一個自由端焊接連接,另一端形成圓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圓鋼的一端與自由端焊接的長度不小于20mm。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角鐵的角端經過磨圓處理。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角鐵的兩個自由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角鐵的材料厚度為5mm。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橋梁板鋼筋與防滑角鋼之間成120度角。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有梁板支撐施工方法,包括:基坑土方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的1.1米處;在所述開挖至鋼筋砼棧橋梁底的1.1米處區域內搭設排架,在所述鋼筋砼棧橋梁底與排架之間搭設梁板底模;在所述梁板底模上綁扎棧橋梁板鋼筋;在所述梁板底模的兩側支立側模板;在所述橋梁板鋼筋上澆筑砼以形成棧橋梁板;拆除回收所述側模板和排架。本發明在完成棧橋梁板的砼養護后可直接拆除排架及側模板,實現合理循環利用;對土方開挖標高要求相對較低,墊層相對平整即可;施工方便,進度加快。另外,本發明采用預制防滑角鋼,與橋梁板鋼筋連成整體,防滑效果持久可靠。
【IPC分類】E04G13-04, E02D17-02, E04G21-32
【公開號】CN104563497
【申請號】CN201410849830
【發明人】金福強, 周丹偉, 尹銘哲
【申請人】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