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充氣帳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帳蓬,特別是一種旅游用可以折疊的充氣帳蓬。
已有技術中,帳蓬需有剛性材料的支架,才能把帳蓬的布蓬支起來使用,這種帳蓬在旅游中攜帶很不方便,另外帳蓬里沒有墊,在野外使用不隔涼、不隔潮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種方便攜帶的、在野外使用能隔涼、隔潮濕的帳蓬。
本實用新型是用如下方法實現的。
充氣帳蓬是由可充氣墊和布蓬兩部分連接組成。
可充氣墊是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可充氣墊上有氣門嘴,可充氣墊的中間,連有充足氣后,與可充氣墊垂直的可充氣柱,可充氣柱也是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可充氣柱與可充氣墊互相隔離,不是一個氣室,可充氣柱上也有氣門嘴。
布蓬由上頂面和側周面連接組成。側周面在上頂面的一側圍在上頂面的周邊,布蓬呈罩狀,上頂面與側周面連接處的上頂面周邊,有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的可充氣管道,可充氣管道上有氣門嘴,側周面上有帳蓬門和窗,側周面的底沿、沿底沿的周邊有可穿過繩子的套,套中穿有繩子,在布蓬內、上頂面周邊的可充氣管道上,均布有四根繩子,在可充氣墊的外周沿,均布有四個繩套。
使用時,把充氣帳蓬的可充氣墊、可充氣柱和可充氣管道都充足氣,可充氣柱會垂直地立在氣墊中間,可充氣管道充足氣后,布蓬的上頂面會平展開來,把上頂面的中央處放在可充氣柱的頂上,可充氣柱頂著上頂面,側周面圍在周圍,把布蓬內、上頂面周邊的四根繩子,分別系到可充氣墊外周沿上的四個繩套上,把側周面的底沿包在可充氣墊的下邊,抽緊側周面底沿套中的繩子并系緊,即支好了充氣帳蓬。不用時,打開側周面底沿套中的繩扣和上頂面周邊可充氣管道與可充氣墊外周沿之間的繩扣,排出可充氣墊、可充氣柱和可充氣管道中的氣體,可充氣墊和布蓬可以折疊、打包。
由于本實用新型充足氣后可支成帳蓬,排出氣后可折疊打包,很適于在旅游時使用;帳蓬內有氣墊,在野外使用時可以隔涼、隔潮濕,還可以漂在水面上;另外把側周面全部卷放到上頂面上,本帳蓬也可成為有陽蓬的氣墊,因而適于在野外、海灘、水面上等多種場合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充氣帳蓬的剖視圖。
圖1中,充氣帳蓬是由可充氣墊1和布蓬2兩部分連接組成。
可充氣墊1是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可充氣墊由多個同心的截面是圓形的環狀氣室12、13連接組成,最外層的環狀氣室13與內層的多個環狀氣室12是兩個氣室,分別有氣門嘴131、121環狀氣室13的直徑是環狀氣室12直徑的一倍,在可充氣墊1的中間連有充足氣后可垂直地立在可充氣墊1中間的可充氣柱14,可充氣柱14是獨立氣室,有氣門嘴141。在可充氣墊1的外邊沿,均布有四個繩套15。
布蓬2由上頂面21和側周面22連接組成。布蓬內、上頂面的中央處有能套入可充氣柱14頂端的布套29,側周面22在上頂面21的一側,圍在上頂面21的周邊,布蓬呈罩狀,在上頂面21的周邊、上頂面和側周面的連接處,有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的可充氣管道23,可充氣管道23上有氣門嘴231,布蓬內、可充氣管道23上,均布有四根繩子24,布蓬的側周面上有用拉鎖開關的帳蓬門25和窗26,在側周面22的底沿、沿底沿的周邊,有可穿繩子的套27,套27中穿有繩子28。
可充氣墊也可用平行的多個圓筒形氣室連接組成。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帳蓬,其特征在于由可充氣墊和布蓬兩部分連接組成,(1)可充氣墊是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可充氣墊有氣門嘴,(1.1)可充氣墊的中間,連有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的、充足氣后,與可充氣墊垂直的可充氣柱,可充氣柱有氣門嘴,(1.2)可充氣墊的外周沿,均布有四個繩套,(2)布蓬是由上頂面和側用面連接組成的罩狀的蓬,(2.1)上頂面與側周面連接處的上頂面周邊,有用柔軟的不透氣的薄片材料制成的可充氣管道,可充氣管道有氣門嘴,(2.2)側周面上有帳蓬門和窗,(2.3)側周面的底沿、沿底沿的周邊有可穿過繩子的套,套中穿有繩子,(2.4)在布蓬內、上頂面周邊的可充氣管道上,均布有四根繩子。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帳蓬,其特征是所述的可充氣墊是由多個同心的截面是圓形的環狀氣室連接組成。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帳蓬,其特征是所述的可充氣墊是由多個平行的圓筒形氣室連接組成。
專利摘要一種充氣帳篷,由可充氣墊和布篷接組成,可充氣墊的中間,在充足氣后,與可充氣墊垂直的可充氣柱,布篷是上頂面和側周面連接組成的罩形篷,上頂面周邊,有可充氣管道,充氣帳篷充足氣后,可充氣柱可頂住布篷上頂面,成為帳篷。本實用新型充足氣后可支成帳篷,排出氣后可折疊打包,帳篷內有氣墊,在野外使用時可以隔涼、隔潮濕,還可以漂在水面上,也可把側周面卷起成為有陽篷的氣墊,因而適于在野外、海灘、水面上等多種場合使用。
文檔編號E04H15/22GK2307881SQ97214190
公開日1999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1997年4月20日
發明者劉慶廣 申請人:劉慶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