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及其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及其工具。
傳統的建筑施工是利用一塊塊的木模板來成型各建筑物結構,而現今的建筑施工則以可重復使用的鋼模來提供較佳的施工品質;然而,鋼模的施工必須配合大量及規格化的建筑物格局才能節省成本,同時由于在一幢建筑大樓每一隔間中,以多面鋼模先行組合再整體吊至預定樓板定位處,待各隔間的鋼模組都安置妥當后,再一次灌漿成型整個樓層的結構,因此,可以想見,在大量、規格化的隔間成型用鋼模組吊置施工中,單一隔間鋼模組置放于樓板定位的誤差、校正或耗費工時的作業,累積起來的建筑工時及成本損耗相當可觀。
如
圖1所示,以往在樓板1上某一空間隔間成型時的置模施工,主要是先在樓板1的地板面上以墨線畫出預定置模的框線11,再利用吊車將已拼組完成的整組鋼模組12吊至框線11上,在逐漸下降置放的操作中,必須在鋼模組12四個角落有人員13扶推矯正鋼模組12的下降方向,使鋼模組12能順利落于框線11定位。
然而,以往的置模施工方法并不理想,因為1、如果鋼模組是整層樓板首先置放且位于樓板中央時,因周圍空間遼闊,所以人員的推扶操作當無問題,但若鋼模組是最后一組或置放時周圍已無多余空間可供人員站立,則置模施工中欲求整體鋼模組準確落在框線定位中,是相當困難。
2、即使有足夠的空間供置模人員進行操作,然而,鋼模組體積大,僅憑視覺的判斷,四角落置模人員對于方位取得的協調困難,因此置模后的定位精準度并非理想。
3、以前置模施工必須先在預定成型隔間的框線中置設鋼模組,然后鋼筋網才能在鋼模組外鋪架,且第一個隔間的鋼筋網鋪架完成后,鄰側的第二個隔間的鋼模組才能置放,否則下(前)一層樓板向上凸露的鋼筋網將難以在兩鋼模組間的狹縫中與本層樓板的鋼筋網接續;這種交替吊置鋼模組及鋼筋網的施工,使作業上徒增困擾,其欠缺一致性的施工,除使人員調度麻煩外,還增加許多工時,使建筑成本增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特別適用于將用以成型單位空間的建筑用模組吊置于預定成型位置的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協助進行置模施工的工具。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在建筑物樓板面上鑿設切溝的步驟;在前述步驟所完成的切溝中插設定位桿的步驟;在前述步驟完成的定位桿側置模,并在置模時,使模組抵貼定位桿下移安置于樓板面形成定位的步驟;藉以上步驟的施工,以完成模組的安置定位。
本發明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定位桿裝置,其包括一桿體,桿體下方設有一定位座,定位座兩側各設有定位翼,定位翼底端的水平高度較定位座下方的水平高度略高。
本發明再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翹桿裝置,包括一桿臂,桿臂底端為一設有抵爪的爪座。
本發明又一特征,在于提供一導桿裝置,其呈長條片狀,上方設有斜向的導引部,背部設有掛鉤。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以往的置模施工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切溝位置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定位桿裝置正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定位桿裝置側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置模施工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翹桿端部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翹移定位方向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導板的使用示意圖。
本發明實施例的置模施工,是在已完成隔間劃線的建筑樓板上,于樓板面先進行鑿設切溝的步驟,如圖2所示,樓板面2若完成墻板21后會形成隔間22、23、24、25,由于隔間大小及空間要求不一,因此隔間22、23、24是由單一模組即可成型完成,而隔間25因較大且有轉折,則須規劃成三個區間251、252、253后,每一區間各以一模組進行成型的施工,且因區間251、252、253相鄰處無須成型墻板21,所以在置模作業中,置入的三組模組呈相并貼的狀態;而切溝26的位置是同一模組施工的每一隔間22、23、24,或區間251、252、253中各設置三處,其中兩處設于同一側面,而另一處則設于鄰側、側面。
完成各隔間22、23、24及區間251、252、253的切溝26設置后,則進行在各切溝中插設定位桿的步驟;如圖3、4所示,定位桿3為設有截面呈方形管狀的桿體31,其長度與施工用的模組大致相當,上方具有一段斜向的導引部32,下方則設有圓盤狀且中央向一側微突的定位座33,定位座33兩側各設有定位翼34,定位翼34底端的水平高度較定位座33下方的水平高度略高,使定位座33下凸部份恰可嵌入建筑物樓板面2所鑿設的切溝26中,而二定位翼34底端則可適合用來抵頂地面。
定位桿3插置妥當后,可進行將模組吊置的步驟,如圖5所示,模組4在吊置下移至定位的過程中,由于定位桿3上方斜向導引部32的設計,可適合用來導引從上被吊著下移的模組4底端,令模組4的面板41下方不至與定位桿3抵涉,而在模組4下降至近樓板面2及定位座33處時,作業人員自模組4內部操作翹桿5,使翹桿5底端設有如圖6所示抵爪51的爪座52伸入模組4作為橫向補強面板41的補強梁42下方以抵扣樓板面2,而翹桿5則受向模組4面板41方向的施力,以桿臂53抵推模組4的補強梁42,使面板41在抵貼定位桿3上定位座33的狀況下滑移至樓板面2獲得定位;若不以翹桿5抵推模組4,則作業人員直接自模組4內推移亦可。
翹桿5自模組4內部翹移定位的操作,可參閱圖7所示,模組4的一模邊43靠抵于二定位桿3,而相鄰的另一模邊44則僅靠抵一定位桿3,則翹桿5的翹抵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應朝靠抵有定位桿3的兩邊43、44交角45處,及遠離交角45的模邊43另一定位桿3的對應處。
如圖3、5所示,由于模組4置妥后會卡抵到定位座33,因此若要拔出定位桿3,就必須如圖3所示,藉由左右向兩側定位翼34方向搖擺定位桿3,使兩邊的定位翼34底端輪流抵住地面以產生力矩作用,即可使定位座33脫離切溝26而順利取出。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如圖8所示,在施工于鋼筋網6置模前已先架妥的施工方式中,除前述各步驟的實施外,因鋼筋網6通常已架妥電器開關(或水龍頭接頭、瓦斯管接頭)61,所以為了防止置模時造成碰撞受損,可在鋼筋網6上掛設一導板7,該導板7呈長條片狀,寬度以可遮覆電器開關61等受遮物的大部份面積為原則,上方設有斜向的導引部71,背部設有掛鉤72,可藉以將整體掛在鋼筋網7上。
本發明的置模施工方法由于在置模操作中,人員是位于模組鏤空的內部作業,且定位桿的高度因與鋼模組約略相當,即使該模組是最后一組或置放時周圍已無多余空間可供人員站立,操作人員也可站在其它已置妥的模組上方扶妥定位桿,因此,在作業空間上并不受影響;作業空間既不受影響,則鋼筋網于置模前先架好或置模后再架,對置模作業就無影響,反而因可以先將樓板上各隔間的墻面用鋼筋網全部架妥再一次置模的完整性與一致性,使施工更具有效率及節省工時;另一方面,因模組的定位系藉由切溝上定位桿受翹桿推抵下的強制定位,其精準的置模是可以順利得到控制的。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能提供一種具有置模定位精準及工時節省、不受鋼筋網是否架妥的空間影響的建筑物置模方法,其具有產業上利用的價值。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在建筑物樓板面上鑿設切溝的步驟;在前述步驟所完成的切溝中插設定位桿的步驟;在前述步驟完成的定位桿側置模,并在置模時,使模組抵貼定位桿下移安置于樓板面形成定位的步驟;藉以上步驟的施工,以完成模組的安置定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在進行置模時,利用一翹桿協助撥移模組向定位桿貼移,以引導模組定位的步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翹桿裝置,包括一桿臂,桿臂底端為一設有抵爪的爪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置模前,還包括一在預定置模的樓板面上架設形成墻面所需的鋼筋網,及安裝必要管路的步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在墻面鋼筋網設有管路處覆設一導板的步驟。
6.一種用于建筑物置模施工的定位桿裝置,建筑物樓板上預定位置處被預先切出有切溝,有模組會被吊至建筑物樓板上,其特征在于定位桿裝置包括一桿體,桿體下方設有一定位座,定位座兩側各設有定位翼,定位翼底端的水平高度較定位座下方的水平高度略高,其中定位座下方即適合用來插入于切溝中,而二定位翼底端則可適合用來抵頂地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定位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桿體上方還設有一段斜向的導引部,而導引部即可適合用來導引從上被吊著下移的模組底端。
8.一種用于建筑物置模施工的導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欲置模處外側架設有鋼筋網,鋼筋網上固設有欲預埋的配件,而導板裝置,呈長條片狀,上方設有斜向的導引部,背部設有掛鉤,其中掛鉤可適合用來掛設于鋼筋網上,而導板本體可覆蔽住配件。
全文摘要
一種建筑物置模施工方法及其工具,包括:一在建筑物樓板面上鑿設切溝的步驟:一在前述步驟所完成的切溝中插設定位桿步驟;一在前述步驟完成的定位桿側置模,并在置模時,使模組抵貼定位桿下移安置于樓板面形成定位的步驟;藉以上步驟的施工以完成模組的安置定位。
文檔編號E04G15/00GK1208110SQ9711633
公開日1999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1997年8月12日
發明者李國安 申請人:李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