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礦棉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棉板及其制作方法。
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墻和/或屋頂的夾層板材是人們所熟知的。這些已知的板材含有兩層平的或格狀的金屬薄板,其中夾有一層絕緣材料,通常是具有方向性纖維的礦棉。
該絕級材料夾在金屬薄板之間,通常以并排條塊的形式,其縱軸垂直于板材的縱軸并且纖維的方向垂直于薄板表面。
其他一些情況中,該表面薄板可以是塑料、紡織品、紙板或木材,還有一些情況是只有一個表面薄板。
這些已知的板材具有某些缺點,特別是—由于沿填充物的縱軸方向存在不連續性而形成低的機械彎折強度,—沒有理想地利用材料的異向特性。
再者,以并排條塊的形式插入絕緣材料、并使其縱軸平行于板材的縱軸具有縱向不連續性的缺點,不管其構形是有共同的橫向前沿,還是呈階梯狀的錯位排列。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通過提供一種制作板材的方法來避免這些缺陷,該板基本上類似于前面所述的板,它具有良好的橫向剛性,以便在受到彎曲應力時能經受切向力。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作方法,它可以連續地或間斷地實施,也可以自動地或非自動地實施。
這些目的從隨后的描述中將更加明了,根據本發明,這些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中的板材而實現。
該礦棉板材用權利要求4的方法來制作。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板材的除去部分上部金屬薄板的立體圖,圖2是連續制作圖1的板材的工廠設備的平面圖,圖3是沿圖2中III—III線的放大視圖,圖4是沿圖2中IV—IV線的放大剖視圖,圖5是沿圖2中V—V線的放大剖視圖,圖6是沿圖2中VI—VI線的放大剖視圖,圖7是沿圖2中VII—VII線的放大剖視圖,圖8是沿圖2中VIII—VIII線的視圖,圖9是另一個工廠設備的實施例的局部平面圖,圖10是沿圖9中X—X線的放大剖視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制作根據本發明的板材的工廠設備主要包括—礦棉氈的供料站1,—切割裝置3,—翻轉裝置4,—用于組裝離開翻轉裝置4的條塊6的站臺5,—用于偽隨機分配條塊的站臺。
供料站1包括傳輸皮帶7,用以傳送氈垛到提升平臺8,在提升平臺的上行程端部位置處裝有一氣動推送機9。切割裝置3由裝在水平軸上的多個圓形片鋸10和滾輪推進系統11組成。在其他情況中,該推進系統可以由傳輸皮帶組成。
切割裝置3的下游有電機驅動的覆有橡膠的滾輪平臺12,它相對于裝置3的切割平面放置其下。在滾輪平臺12的滾輪13之間裝有皮帶14,其移動的方向垂直于滾輪13的移動方向,在它們的卸料端有翻轉裝置4。
翻轉裝置4主要由以等分角度裝有四個葉片16的旋轉軸15和半圓形導向件17組成。翻轉裝置的下游裝有另一傳輸皮帶18,它延伸到皮帶19處用來向組裝站5供料。
組裝站5包括氣動推送機20,錯位裝置21,分隔件22和包括由引向壓實裝置25的傳輸皮帶24組成的用于達到尾部連接的部件。
特別是,錯位裝置21包括兩個導引側壁26和一些中間導向件27,它們沿條塊前進的方向向上傾斜。導向件27的數目等于并排的條塊數目的一半,其軸間的距離等于三塊相鄰條塊的軸間距離。
分隔件22由一些具有連接到相應中間導向件27輸出端的輸入端的水平導向件29組成,并發散延伸。
壓實裝置25的下游裝有粘壓裝置和帶鋸,用以連續形成板材。
應當指出,推送機20、錯位裝置21,分隔件22、傳輸皮帶24和壓實裝置都置于表示上金屬薄板32和下金屬薄板32′的連續重疊的腹板之間,金屬薄板使板材成形。
本發明還提供眾多控制件、傳感器、限位開關和其它裝置,用于操作循環的正常運行。
所有這些元器件均屬專業技術人員的正常知識范疇,因而在此不作解釋和描述,但在解釋生產過程時還會提到它們。
當制作根據本發明的板材時,其纖維排列橫向于其縱軸的礦棉氈垛2由叉車從倉庫運送到傳輸皮帶7上。
這里,礦棉氈垛每次一個地放置到提升平臺8上,平臺按步進方式提升,其步進距離等于單片氈料的厚度,其時間足以使推送機9把上方位置的礦棉氈推至安裝在切割裝置上的滾輪推進系統上。
在這一過程中,下面的礦棉氈被阻止移動,因為它頂在切割裝置3上的止動件上。
通過圓形鋸片10之間的通道,礦棉氈被分割成條塊(在本實施例中為十條),條塊的長度和厚度等于原始氈料的長度和厚度,條塊的寬度等于要形成的板材厚度。
切割的并排著的條塊沿著電機驅動的橡膠覆蓋的滾輪平臺12前移,平臺的末端裝有一個行程終端傳感器,當條塊移至該位置時,傳感器使滾輪平臺12下降,以便條塊坐落在皮帶14上,沿著垂直于前者的方向傳送到翻轉裝置4。條塊6通過皮帶14的向前傳送依次地進入翻轉裝置4的葉片16之間并被翻轉90°,使其纖維朝上安置在傳輸皮帶19上。應當指出,傳輸皮帶19的圓周速度等于翻轉裝置葉片的圓周速度,以保證二者工作的同步性。然后條塊6被傳送到裝配站5,在那里按所要形成的板材的寬度被組合在一起,然后推送機20將它們送入錯位裝置21。這里,由于有傾斜的中間導向件27,每一條塊相對其相鄰的條塊都垂直地錯開(參見圖6),然后使它們發散(參見圖7)。
隨著下一組條塊的插入,第一組條塊插入到分隔件22中,沿著分隔件,條塊不僅保持它們的垂直錯位,而且它們互相軸向分開。
在分隔件22的出口處,條塊沿著傳送皮帶24送往壓實裝置,并且在傳送時,第一排組合條塊沿縱向錯位,或者是自動地例如通過垂直地置入可動擋塊,或者是手動地例如通過一適當形狀的樣板,因而在它們置于金屬腹板32′上之前,及通過壓實裝置時呈現偽隨機的分布。
由于傳輸皮帶24的速度約為連續的金屬薄板腹板給進速度的兩倍,顯然,從下一個礦棉氈中產生的條塊移向它前面的礦棉氈并與其偏移條塊的后緣接觸,于是保持這一偽隨機分布。
在移向后緣后,一對側向壓實裝置25使有間隙的縱向錯位的條塊進行橫向接觸。于是逐漸形成連續的礦棉氈,然后被粘接、置入金屬薄板32、32′之間并經受壓力作用而形成連續的板材,這些過程屬于傳統的方法,不構成本發明的部份。
綜上所述,很顯然,由于條塊的偽隨機分布,因而不存在特別的橫向斷裂線,這樣,根據本發明得到的板材具有較大的支承彎曲應力中的切向力的能力,于是使結構具有較大的剛性。
上述的設備能夠對要形成的縱向條塊作任何的布置,即一旦設定了初始條塊的構形,那么所有以后的條塊都靠在前者的后緣上而不喪失其初始設定的構形。
在圖9和10所示的實例中,切割裝置3的下游有一個分成兩部分的傳輸皮帶33,第一部分接收從切割裝置來的條塊6,第二部分位于傳送推送機34的下方。傳送推送機安裝在出料皮帶33的上方并由一對鏈條35組成,鏈條上裝有推動葉片36和止動葉片36′。兩對相鄰的推動葉片36間的距離代表推動的沖程,并且能使所有來自一個同一礦棉氈的條塊得以傳送。
出料皮帶的下游處裝有傳輸帶/收集器37,其側面裝有可調節的導向件50并相對進給方向向上傾斜,以便能達到必要的高度向翻轉裝置38進行供料。傳輸帶37的速度低于鏈條35的速度,以避免條塊不需要的加速。
翻轉裝置38主要包含有與傳輸帶驅動輪40同心的金屬板導引件39和與推動裝置42進行電子或機械同步的壓實裝置41,推動裝置由相連的曲柄連桿系統43或管狀系統驅動而作往復運動,該系統由鏈條44帶動,鏈條又與驅動料槽型輸入裝置46的滾輪45剛性連接。
翻轉裝置38還包括當條塊插入料槽之間時與條塊上表面相互作用的鉸接板47,以便將條塊置于正確的位置上,即使它們未能恰當地落入。壓實裝置和鉸接板均剛性地安裝在一個支架上,支架可以根據要生產的板材厚度調整其高度。
在料槽型輸入裝置46的上方裝有可平行于條塊6的縱軸移動的傳送推送機48。所述推送機由一對鏈條組成,鏈條裝有一型片49,它能伸入到輸入裝置的料槽之間。
當該第二個工廠設備實施例進行生產時,圓形鋸片切割的條塊6由推動葉片36推到傳輸帶/收集器37上,隨著它們傳送到翻轉裝置38后,條塊被安置在傳輸帶的位置上,且它們的纖維方向朝上。
在這一過程中,壓實裝置卡住集聚在傳輸帶37上的條塊組的第二個條塊,而第一個條塊被送到輸入裝置的料槽中。當所有的料槽裝滿時,推送機48的型片49將條塊傳送到皮帶上,和前面一樣,第一組條塊以自動方式或手動方式按縱向進行錯位,以達到偽隨機的分布。為此,后緣連接構件的傳輸皮帶裝有一組平行的導向件,導向件的作用是在連接時保持條塊的相互分離。
本實施例較前述的工廠設備有下列的優點—料槽型傳輸帶的特殊形狀使其具有較小的整體尺寸,料槽的作用是將條塊分開,使得可以去掉錯位裝置和分隔件22,—翻轉裝置的較高的操作可靠性,—結構的較低的復雜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板材,它包括至少一個表面薄板,薄板支承一層礦棉氈,礦棉氈由眾多并排排列且縱軸平行于板材軸線、纖維方向垂直于薄板表面的礦棉條塊(6)組成,其特征是,條塊按偽隨機分布而錯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是,條塊具有相同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是,每一個條塊具有與第一個非相鄰條塊的末端垂直對齊的末端部份。
4.制作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礦棉板材的方法,它包括—縱向切割礦棉氈以形成眾多并排排列的、其纖維水平且相對其縱軸橫向排列的條塊,—沿橫向于其縱軸的方向進給單排的條塊組,—將該組內的每個條塊翻轉90°,其特征是—沿平行于其進給移動的方向將第一組條塊分隔開,—沿平行于其縱軸的方向進給已分隔開的條塊,—使第一組條塊的前端縱向錯位,—側向壓緊條塊,—將所述條塊固定到所述表面薄板上,—將下一組條塊進行后部的連接,方法是將其進給靠接在它前面的條塊組上。
5.制作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礦棉板材的方法,在旋轉條塊之后,其特征是—將第一組的每一個條塊與其相鄰的條塊分開,以形成至少兩個交替垂直錯位的組合,—水平地將每一個條塊與相鄰的條塊分開,—將所述的至少兩組的條塊恢復到它們的共面形狀,—將第一組的條塊的前端縱向地錯位,—側向壓緊條塊,—將所述條塊固定到所述表面薄板上,—將下一組條塊進行后部的連接,方法是將其進給靠接在它前面的條塊組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過自動垂直插入可動擋塊,使第一組條塊的前端縱向錯位。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借助適當形狀的樣板,手工地將第一組條塊的前端縱向錯位。
全文摘要
包括至少一個支承礦棉氈的表面薄板的板材,礦棉氈由一些并排排列的條塊(6)組成,條塊的縱軸平行于板材的軸線,且其纖維方向垂直于表面薄板的表面,其特征是條塊按偽隨機分布而錯位。
文檔編號E04C2/26GK1128517SQ95190444
公開日1996年8月7日 申請日期1995年5月8日 優先權日1994年5月18日
發明者喬吉歐·托哥涅里 申請人:默特克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