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遮陽、通風的帳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遮陽、通風的帳篷。
目前,關于帳篷的技術方案有多種多樣,但它們都屬房屋型封閉式結構。這種結構用于野外露宿、遮陽都可發揮作用,但在夏日里使用時,其結構保證不了帳篷內的良好通風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可遮陽、通風的帳篷,其結構既可為房屋型封閉狀帳篷、又能架成可保證通風效果的半封閉式遮陽篷。
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方案如下與現有技術相同,它也由支架及篷組成,特點在于具有由與兩側篷體支架串袋及篷底相接的邊緣部分1、中間的主面部分2及其兩側的調節面積部分3、拉鏈4組成的陽篷側壁A.當拉鏈4將邊緣部分1與主面部分2連接為一體時,即構成了帳篷的一個封閉側壁;B.主面部分2的底端具有可串接陽篷支架的串袋5,串袋5為兩端頭上翹的圓弧狀;C.當將陽篷支架串入串袋5、并將兩端頭分別插入兩個帳篷支腳架內時,主面部分2及調節面積部分3即形成圓拱型敞口的遮陽篷。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時,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分別從帳篷的四面側壁中選擇出一面、三面或不相鄰的兩面加工成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陽篷側壁結構,甚至可將四個側壁都加工成陽篷側壁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同一幅帳篷,可變換成兩種不同形態的結構、以實現不同的工效既可成為房屋型封閉式帳篷,亦能成為側壁支為遮陽篷的敞口半封閉狀帳篷。特別是在夏日里使用,后一種結構狀態可保證帳篷既能遮陽,又能串通風。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陽篷側壁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總體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敘述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陽篷側壁的結構,參照
圖1陽篷側壁由四部分組成,即與兩側篷體支架串袋6相接的邊緣部分1、中間的主面部分2及其兩側的調節面積部分3、拉鏈4。當陽篷側壁作為一面普通的帳篷封閉側壁時,需將拉鏈4拉合,這時邊緣部分1與主面部分2即被連接為一體,對外呈一封閉側壁,此時兩塊調節面積部分3則被作為多余部分折疊收藏于帳篷內;當陽篷側壁作為遮陽篷時,需拉開拉鏈4,將陽篷支架串入主面部分2底端上的圓弧狀串袋5內,并將該支架兩端頭分別插入兩個帳篷支腳架7(參看圖5)內。這樣,主面部分2及其兩側的調節面積部分3便被完全撐開,形成以串入了支架的串袋5為圓拱形敞口沿的遮陽篷。
圖2--5展示的實施例中,帳篷的前后兩個側壁8、9皆采用遮陽篷側壁結構,圖中為整個帳篷呈遮陽篷的結構狀態。由圖可知,將前后兩個側壁8、9皆支撐成拱形遮陽篷,這樣既保持了帳篷仍有左、右側壁10、11的半封閉狀態,又增大了整個帳篷的遮陽面積,而且將帳篷前、后通開,可使帳篷內出現“串堂”風道。這種結構的帳篷極利于夏日野外旅游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可遮陽、通風的帳篷,由支架及篷組成,其特征是具有由與兩側篷體支架串袋及篷底相接的邊緣部分(1)、中間的主面部分(2)及其兩側的調節面積部分(3)、拉鏈(4)組成的陽篷側壁,A.當拉鏈(4)將邊緣部分(1)與主面部分(2)連接為一體時,即構成了帳篷的一個封閉側壁,B.主面部分(2)的底端具有可串接陽篷支架的串袋(5),串袋(5)為兩端頭上翹的圓弧狀,C.當將陽篷支架串入串袋(5)、并將兩端頭分別插入兩個帳篷支腳架內時,主面部分(2)及調節面積部分(3)即形成圓拱形敞口的遮陽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帳篷,其特征是其兩個不相鄰的側壁為所述結構的陽篷側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系一種可遮陽、通風的帳篷,具有與兩側篷體支架串袋及篷底相接的邊緣部分1、中間的主面部分2、及其兩側的調節面積部分3、拉鏈4組成的陽篷側壁,拉鏈4將邊緣部分1與主面部分2連接為一體,即可構成一個封閉側壁;串好陽篷支架后,主面部分2及調節面積部分3即形成圓拱形敞口的遮陽篷。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既可成為房屋型封閉式帳篷,亦能成為側壁支為遮陽篷的敞口半封閉狀帳篷。
文檔編號E04H15/14GK2198341SQ9422860
公開日1995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1994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1994年5月17日
發明者徐永才 申請人:徐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