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拼裝式綠化圍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技術領域:
,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施工工地的拼裝式綠化圍
工回O 背景技術:
建筑業文明標化及施工安全要求施工現場設置臨時圍墻作為施工場地與城市生活的空間隔斷,現階段采用的臨時圍墻主要以砌體圍墻與彩鋼板圍墻為主,但是,隨著文明城市及城市標化工地進程的不斷深入,對于工地的綠化要求也不斷提升。作為施工現場,可使用的綠化空間極少,如何能擴大工地綠化面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專利授權公開號CN102287072A,授權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公開了一種組合式圍墻,包括兩根圍墻柱、設在兩根圍墻柱之間的兩根橫帶板、設在兩根橫帶板之間的若干并列的圍墻板,所述相鄰的圍墻板之間相互扣接。該發明的圍墻具有易拆卸,易搬運的特點。不足之處是,不能起到綠化作用。
中國專利授權公開號CN101906900A,授權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公開了一種圍墻結構,其由在中心柱上用建筑膠或連接件連接兩個柱體,柱體是由聚苯板、加強網、粘接層或抹面層組成的長立方體,柱體的高度略高于墻板的高度;柱體的一側為平面,另一側設置兩個凸起,兩個凸起的中間設置凹陷;墻板的一側插入兩個柱體合并后的凹槽中,墻板的另一側插入另外兩個柱體合并后的凹槽中,柱體的上部連接柱帽構成。該發明具有可重復使用,節約成本,施工方便的特點。不足之處是,不能起到綠化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能起到綠化作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施工工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拼裝式綠化圍墻,包括至少兩條H形立柱,相鄰立柱之間設有豎向排列的面板,面板的一側的表面上設有與面板連為一體的可種植植物的花槽;面板上端設有進水口,面板下端設有出水口,上面板的出水口與相鄰的下面板進水口相聯通,面板下部設有蓄水盒,花槽內設有種植盒;出水口和進水口分別與蓄水盒聯通;蓄水槽和種植槽通過吸水結構相連接。
本發明是一種可以快速拼裝的綠化圍墻,一方面解決了工地綠化面積少的問題,另一方面減少了構筑圍墻所需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發明的花槽具有灌溉容易,植物更易生長,充分利用水資源。
H形立柱用于提供圍墻的支撐和連接。花槽用于種植植物。出水口、進水口用于給植物進行澆水,并且蓄水盒中能夠儲存足夠植物生長的水分。
將若干根H形立柱固定到地面上,面板由上至下排列放置;在花槽中種植莖藤類或草本類植物,需要澆水時,從最上端的面板的進水口注入水,當最下端的面板的出水口有水流出時,說明各個面板的蓄水盒已經盛滿水,可以停止澆水。
由H形立柱、面板和花槽構成綠色的圍墻,綠色的圍墻既起到隔離的作用,又可吸收噪音,美化環境。
作為優選,所述面板的兩側的表面上均設有花槽。面板的內、外兩個表面上均設有花槽,可種植的植物量更多,綠化效果更好。
作為優選,所述面板與H形立柱通過卡接槽卡接。該連接結構使得安裝和拆卸簡單、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面板上設有橫向縫隙,所述吸水結構為貫穿橫向縫隙并且兩端分別位于蓄水盒和種植盒內的防腐吸水布。吸水布可以將水分運輸到種植盒中。
作為優選,所述面板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通過豎向通道相連接;蓄水盒位于面 板內豎向通道下部靠近花槽的一側;豎向通道中部與蓄水盒相鄰的通道壁上設有矩形缺口,矩形缺口位于蓄水盒的斜上方,遠離蓄水盒一側的豎向通道管壁上設有向蓄水盒傾斜的導流板;導流板末端位于蓄水盒的上端口的上方。
該結構的設計確保位于上方的面板的蓄水盒內的水滿之后,水會從出水口流出位于下方的面板的進水口中,從而使從上到下的各個面板的蓄水盒依次充滿水;并且澆水的效率高,防止水資源的浪費。
作為優選,所述導流板的橫截面為圓弧形。圓弧形的導流板導流效果好。
作為優選,花槽的遠離面板的槽壁與面板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5度至30度。夾角范圍的限定使得面板的受力合理,花槽的存在不會降低圍墻的整體強度。
作為優選,花槽的長度范圍為50厘米至80厘米,花槽的高度范圍為30厘米至35厘米。。
作為優選,立柱的高度范圍為I. 8米至2. 5米;豎向排列的面板為5塊至7塊。圍墻的高度的限定使得本發明的綠化圍墻能夠很好的起到隔離和吸收噪音的作用。
因此,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I)增加工地及城市綠化面積,美化環境,降低噪音;(2)拼裝式圍墻施工可多點同時進行,加快了施工進度,提供了工作效率;(3)拼裝式圍墻所有材料均可重復使用,減少資源的浪費;(4)帶有蓄水盒的花槽有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確保植物茂盛生長;(5)花槽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及內部管道的設計可減少灌溉的中間環節,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并且澆水的操作更加簡單,實用;(6)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組裝、拆卸、運輸方便,可廣泛應用到多種場合。
圖I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面板和花槽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面板和花槽的一種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H形立柱I、面板2、花槽3、進水口 4、出水口 5、蓄水盒6、種植盒7、吸水布8、橫向縫隙9、豎向通道10、矩形缺口 11、導流板12。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I
如圖I所示的實施例是包括4條H形立柱1,相鄰立柱之間設有豎向排列的面板2,面板的一側的表面上設有與面板連為一體的可種植植物的花槽3。花槽的長度為58厘米,花槽的高度為35厘米。立柱的高度為I. 8米;豎向排列的面板為5塊。
如圖2所示,面板上端設有進水口 4。
如圖3所示,面板下端設有出水口 5,上面板的出水口與相鄰的下面板進水口相聯通,面板下部設有蓄水盒6,花槽內設有種植盒7 ;出水口和進水口分別與蓄水盒聯通;蓄水槽和種植槽通過吸水結構相連接。、
面板與H形立柱通過卡接槽卡接。面板上設有橫向縫隙9,吸水結構為貫穿橫向縫隙并且兩端分別位于蓄水盒和種植盒內的防腐吸水布8。面板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通過豎向通道10相連接;蓄水盒位于面板內豎向通道下部靠近花槽的一側;豎向通道中部與蓄水盒相鄰的通道壁上設有矩形缺口 11,矩形缺口位于蓄水盒的斜上方,遠離蓄水盒一側的豎向通道管壁上設有向蓄水盒傾斜的導流板12 ;導流板末端位于蓄水盒的上端口的上方。導流板的橫截面為圓弧形。花槽的遠離面板的槽壁與面板之間的夾角范圍為20度。
將4根250X 250H型鋼板立柱等間隔固定到地面上,將15塊面板由上至下排列放置;在花槽中種植莖藤類或草本類植物。
澆水時,從最上端的面板的進水口和第二進水口分別注入水,水順著最上端的面板的進水口、豎向通道及出水口流動,并流向下方相鄰的面板的進水口,當最下端的面板的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別有水流出時,表明各個面板的蓄水盒已經盛滿水,可以停止澆水。
隨著時間的推移,吸水布源源不斷的將水從蓄水盒中吸入到種植盒里,植物的根部可以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保證植物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旺盛生長。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面板的兩側的表面上均設有花槽。其它結構部分均與實施例I中相同。
根據實際需要,本發明的H形立柱的尺寸、材料、數量及花槽的尺寸、材料、數量均可以變化。以上變化構成的圍墻均落入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包括至少兩條H形立柱(I ),相鄰立柱之間設有豎向排列的面板(2),面板的一側的表面上設有與面板連為一體的可種植植物的花槽(3);面板上端設有進水口(4),面板下端設有出水口(5),上面板的出水口與相鄰的下面板進水口相聯通,面板下部設有蓄水盒(6),花槽內設有種植盒(7);出水口和進水口分別與蓄水盒聯通;蓄水槽和種植槽通過吸水結構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
I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所述面板的兩側的表面上均設有花槽。
3.根據權利要求
I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所述面板與H形立柱通過卡接槽卡接。
4.根據權利要求
I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所述面板上設有橫向縫隙(9),所述吸水結構為貫穿橫向縫隙并且兩端分別位于蓄水盒和種植盒內的防腐吸水布(8)。
5.根據權利要求
I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所述面板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通過豎向通道(10)相連接;蓄水盒位于面板內豎向通道下部靠近花槽的一側;豎向通道中部與蓄水盒相鄰的通道壁上設有矩形缺口(11),矩形缺口位于蓄水盒的斜上方,遠離蓄水盒一側的豎向通道管壁上設有向蓄水盒傾斜的導流板(12);導流板末端位于蓄水盒的上端口的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
5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所述導流板的橫截面為圓弧形。
7.根據權利要求
I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花槽的遠離面板的槽壁與面板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5度至30度。
8.根據權利要求
I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花槽的長度范圍為50厘米至80厘米,花槽的高度范圍為30厘米至35厘米。
9.根據權利要求
I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拼裝式綠化圍墻,其特征是,立柱的高度范圍為I. 8米至2. 5米;豎向排列的面板為5塊至7塊。
專利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拼裝式綠化圍墻,包括至少兩條H形立柱,相鄰立柱之間設有豎向排列的面板,面板的一側的表面上設有與面板連為一體的可種植植物的花槽;面板上端設有進水口,面板下端設有出水口,上面板的出水口與相鄰的下面板進水口相聯通,面板下部設有蓄水盒,花槽內設有種植盒;出水口和進水口分別與蓄水盒聯通;蓄水槽和種植槽通過吸水結構相連接。本發明具有增加工地及城市綠化面積,美化環境,降低噪音;提供工作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澆水的操作更加簡單,實用;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組裝、拆卸、運輸方便,可廣泛應用到多種場合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G27/04GKCN102677960SQ20121011710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劉學應, 包國鋼, 姚玉萍, 黃正福 申請人: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