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
涉及一種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結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對施工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建筑結構的合理性也在日益加強,尤其是墻體結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墻體結構多采用自保溫磚搭建,然而,在不同的施工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導致墻體結構某點脫落,墻體在建筑立柱處的縫隙不牢固、透風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牢固的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結構,在此目的的基礎上,本申請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種適用于該結構的施工方法。
本申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結構包括設置在建筑立柱側,與樓板相連的構造柱,所述構造柱包括豎立設置的若干角柱,若干角柱圍成澆筑空間,在澆筑空間內形成澆筑柱,在構造柱兩側搭建具有抹灰層的墻體,在任意抹灰層內設置有與構造柱中角柱相連的拉筋;在構造柱后兩側設置有內連接板,內連接板將墻體和立柱相連;在構造柱前側設置有外連接板,外連接板將墻體和構造柱相連。
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進行壘砌墻體前,先在建筑立柱側架設構造柱,待構造柱澆筑成型后2-3天再進行后續步驟;
步驟二、待構造柱澆筑成型后2-3天,由構造柱兩側逐漸向構造柱處進行兩段墻體的壘砌,兩段墻體在構造柱處暫不相連,墻體壘砌過程中分層鋪設拉筋;
步驟三、墻體壘砌完畢后,先通過兩內連接板分別將兩段墻體內側和建筑立柱固定相連,再在兩段墻體將裝設外連接板,將兩段墻體同時與構造柱固定相連,最后通過連接件將內、外連接板固定相連;
步驟四、向外連接板處填充保溫材料,表面抹灰、美化,從而形成一結構牢固的整體。
本申請的優點在于:本申請通過設置在立柱側的構造柱與設置在墻體內的拉筋可將墻體牢固的固定,同時通過內、外連接板進一步加強立柱側墻體連接,并設置保溫層加強保溫效果。
附圖說明:本申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圖1是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例:1、構造柱,1-1、角柱,1-2、澆筑柱,2、樓板,3、墻體,4、拉筋,5、抹灰層,6、立柱,7、保溫層,8、內連接板,9、外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本申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2所示,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結構包括設置在建筑立柱6側,與樓板相連的構造柱1,所述構造柱1包括豎立設置的若干角柱1-1,若干角柱1-1圍成澆筑空間,在澆筑空間內形成澆筑柱1-2,在構造柱1兩側搭建具有抹灰層5的墻體3,在任意抹灰層5內設置有與構造柱1中角柱1-1相連的拉筋4;在構造柱1后兩側設置有內連接板8,內連接板8將墻體3和立柱6相連;在構造柱1前側設置有外連接板9,外連接板9將墻體3和構造柱1相連。
所述內連接板8為角鐵形,其一邊與立柱6相連,另一邊與墻體3相連。
所述外連接板9包括與構造柱1相連的凹形板,凹形板具有一開口,開口端兩側向外延伸形成與墻體3相連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連接件分別與前述構造柱后兩側的內連接板8的邊相連。從而內連接板8、外連接板9將墻體端部夾持。
所述開口內填充有保溫材料,形成保溫層7。
為不破壞抹灰層5的粘接結構,所述拉筋4為一平板,在平板上開設有若干通孔。所述拉筋4寬度小于抹灰層寬度。
自保溫磚被動式建筑構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進行壘砌墻體3前,先在建筑立柱側架設構造柱1,待構造柱1澆筑成型后2-3天再進行后續步驟;
步驟二、待構造柱1澆筑成型后2-3天,由構造柱1兩側逐漸向構造柱1處進行兩段墻體3的壘砌,兩段墻體3在構造柱1處暫不相連,墻體3壘砌過程中分層鋪設拉筋4;
步驟三、墻體3壘砌完畢后,先通過兩內連接板8分別將兩段墻體3內側和建筑立柱6固定相連,再在兩段墻體3間裝設外連接板9,將兩段墻體3同時與構造柱1固定相連,最后通過連接件將內、外連接板8、9固定相連;
步驟四、向外連接板9處填充保溫材料,表面抹灰、美化,從而形成一結構牢固的整體。
采用本申請所述的施工方法可增強墻體的抗震、抗拉等性能,增加墻體整體強度,可滿足現有的大部分施工要求。
以上技術特征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