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防水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水卷材。
背景技術:
傳統防水卷材在搭接邊處較難進行搭接處理,并且由于工程完工后,防水卷材易在搭接邊處存在隱患(可能出現竄水問題),因此將防水卷材搭接邊進行“異形”處理,對于提升建筑防水質量,降低建筑滲漏概率起到關鍵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搭接處形成有效密封的防水卷材。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水卷材,該防水卷材的一側面設置有凸起,另一側面設置有凹槽,相鄰防水卷材的凸起和凹槽相互配合,且該防水卷材的搭接邊的寬度l大于等于6cm,小于等于12cm,所述凸起和凹槽的寬度設置為la=l-2,該防水卷材的厚度設置為h,所述凸起的外露高度和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均設置為ha=k*h(0.25≤k<1,且k為實數),k值滿足如下函數關系式:u=10909k2-9636.4k+1727.3(u為防水工程所在地年降水量)。
其中,所述凸起設置于所述防水卷材的板面一側邊的下底面。
其中,所述凹槽設置于所述防水卷材的板面另一側邊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凸起和凹槽均設置于所述防水卷材的搭接邊的中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中防水卷材的正反兩面分別設置有用于相鄰防水卷材相互搭接后密封連接的凸起和凹槽,且該防水卷材的搭接邊的寬度l大于等于6cm,小于等于12cm,所述凸起和凹槽的寬度設置為la=l-2,該防水卷材的厚度設置為h,所述凸起的外露高度和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均設置為ha=k*h(0.25≤k<1,且k為實數),k值滿足如下函數關系式:u=10909k2-9636.4k+1727.3(u為防水工程所在地年降水量),以此結構設計的防水卷材,能夠根據防水工程所在地的年降水量,獲取k值,之后根據公式ha=k*h得出一個合理的ha值,進而使得設計后的凸起和凹槽配合的更加穩固、牢靠,從而有效降低防水卷材在搭接邊處出現“竄水”的現象,大大提升防水卷材的整體防水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防水卷材的凹槽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防水卷材的凸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防水卷材,該防水卷材的一側面設置有凸起,另一側面設置有凹槽,相鄰防水卷材的凸起和凹槽相互配合,且該防水卷材的搭接邊的寬度l大于等于6cm,小于等于12cm,所述凸起和凹槽的寬度設置為la=l-2,該防水卷材的厚度設置為h,所述凸起的外露高度和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均設置為ha=k*h(0.25≤k<1,且k為實數),k值滿足如下函數關系式:u=10909k2-9636.4k+1727.3(u為防水工程所在地年降水量)。
具體的,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凸起設置于所述防水卷材的板面一側邊的下底面,所述凹槽設置于所述防水卷材的板面另一側邊的上表面,所述凸起和凹槽均設置于所述防水卷材的搭接邊的中部。
采用上述結構設計的防水卷材,能夠根據防水工程所在地的年降水量,獲取k值,之后根據公式ha=k*h得出一個合理的ha值,進而使得設計后的凸起和凹槽配合的更加穩固、牢靠,從而有效降低防水卷材在搭接邊處出現“竄水”的現象,大大提升防水卷材的整體防水效果。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